赵军 王明辉 孙小梦
摘 要: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的语文教学,需要结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深刻理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准确把握各单元的教学任务,调整单元教学顺序,并要深刻理解系列变革的内在联系,变革教法学法,建立新教学体系。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材内容新体系;核心素养;高考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05-0008-04
2016年河北省颁布了高考综合改革新方案; 2018 年 1 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 1 月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2020 年新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使用“新教材”; 2021 年是实施高考综合改革方案的第一年。随着“新高考”“新课标”“新高考评价”“新教材”的接踵而至,语文的教与学迎来了深刻的七大变革:一是高考考试内容和评价维度的变革,二是语文课程目标由三维目标到学科核心素养的变革,三是课程内容明确为十八个任务群的变革,四是新教材的理念要求和编写体例的变革,五是引发了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变革,六是引发了学生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变革,七是引发了教学评价的变革。
因此,我们要厘清系列变革的新内涵和新联系,瞄准新高考的变化,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新教材的特点,更新教学内容,变革教学方式,遵循语文学科的教学规律,建立语文教学新体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完成新时代党和国家赋予语文学科的艰巨任务和伟大使命。
一、深刻理解《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准确把握高考“考什么”
2020 年 1 月 8 日,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高考评价体系是高考命题、评价与改革的理论基础和指南,紧密衔接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促进高中教学方式变革, 助力高中素质教育的发展。高考评价体系的理念已在近年的高考命题当中逐步体现,高考评价体系是语文教学的指挥棒。高考评价体系主要由“一核”“四层”“四翼”三部分内容组成。其中,“四层”为考查内容,即“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主要回答“考什么”的问题。
(一)必备知识
必备知识包括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主要指“三基”,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对语文而言,具体指 15 类基础知识:字的音形义、词意、词结构、词色彩、句子结构、句意、语言表达、句群、段落、表达方式、文体知识、主旨、技法、阅读方法、写作方法。
(二)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指高质量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主要包括知识获取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思维认知能力。具体而言,包括 16 种能力:1.语言解码能力;2.符号理解能力;3.阅读理解能力;4.信息搜索能力;5.信息整理能力;6.实验设计能力;7.数据处理能力;8.信息转化能力;9.应用写作能力;10.语言表达能力;11.形象思维能力;12.抽象思维能力;13.归纳概括能力;14.演绎推理能力;15.批判性思维能力;16.辩证思维能力等。
(三)学科素养
学科素养指有效整合学科相关知识,运用学科相关能力,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品质。“学科素养指标体系”共有学习掌握、实践探索、思维方法 3 个一级指标, 信息获取、理解掌握等 9 个二级指标,可提取为 18 项具体内容:1.分析问题情境的能力;2.组织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3.系统化多角度多层面加工新信息的能力;4.融会贯通地把握新信息的实质,对新信息形成判断分析评价的能力;5.概括整合形成新系统的能力;6.纳入新知识调整知识结构的能力;7.实施调研探究或实验的能力;8.提出新观点、新问题并有效解决的能力;9.组合创新的能力;10.传达信息交流沟通的能力;11.运用图表图像表达抽象概念的能力;12.运用各种文本表达情感思维观点的能力;13.运用各种文本准确表达个人情感思维和观点的能力;14.运用抽象联想、归纳概括、推演计算、模型建模等解决问题的能力;15.运用历史的、辩证的、审美的、系统的人文思维(哲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6.能从多元性、情境性、关联性、层次结构性、动态平衡性、开放性、时序性等方面把握问题实质的能力;17.能综合运用联想、类比、引申等人文思维(方法)解决学习或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18.能独立性、批判性、发散性地思考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并运用直觉的、顿悟的、灵感的、形象的、逻辑的方法提出新观点、新方法、新设想,从而创造性地解决学习中、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四)核心价值
核心价值主要从育人方面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良好政治素养、道德品质和科学思想方法。二级指标有 10 个方面,分别是:1.理想信念;2.爱国情怀;3.民本思想;4.法治意识;5.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6.品德修养;7.奋斗精神;8.责任担当9.健康意识;10.劳动精神。
二、深刻理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准确把握语文“学什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四类学科核心素养,12 个课程目标,18 项课程内容。它们概念明确、表述严密,内在逻辑十分清晰。四类学科核心素养上对应高考评价体系四方面内容,下统领 12 个课程目标;每三个课程目标上对应一个核心素养,下关联某几个任务群。我们应根据各任务群的规定课时和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制定大体的教学计划(见表1),仅供参考。
三、深刻理解新教材,准确把握各单元教学任务,调整单元教学顺序
新教材分必修、選择性必修、选修和读本四类。前三类共 32 个单元,各单元学习任务多数按主旨意蕴和文体来编排,与课程标准中 18 个任务群不完全吻合,这就需要一线语文教师根据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见表2)。
四、深刻理解系列变革内在联系,变革教法学法,建立新教学体系
新高考评价体系、新课标之学科核心素养、新课标之课程目标、新课标之课程内容即 18 个任务群、新教材 32 个单元,内涵丰富、体系严密、内在逻辑清晰。教师需吃透系列变革的新内涵,理清系列变革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建立语文教学内容新体系(见上图)。
内容体系确定后,一线教师能更好地制定具体的专题学案,制定专题评价学案。如此,以保让系列变革落地生根,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完成立德树人赋予语文学科艰巨而伟大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