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学前教育中幼小衔接的研究

2023-05-01 02:55安凤
成才之路 2023年7期
关键词:幼小衔接学前教育双减

安凤

摘要:幼小衔接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做好幼小衔接、科学设置幼小衔接课程,有助于促进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文章分析“双减”背景下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明确“双减”背景下学前教育开展幼小衔接的意义,并从儿童为本、开设衔接课程,教育联动、加快幼小合作,营造氛围、做好幼小过渡,情境体验、促进儿童适应,家园沟通、助力儿童成长等方面,对学前教育中开展幼小衔接的策略进行探究,以期提高幼小衔接质量。

关键词:“双减”政策;幼小衔接;学前教育;对策;意义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07-0105-04

2021年3月底,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要求,要积极推进科学有效的幼小衔接。幼小衔接,即幼儿园与小学的连贯、对接与过渡,它涵盖幼儿的身心发育状况、学习环境变化、教育内容差异、教师观念不同等诸多内容。因此,将幼儿园与小学放在不可分割的教育体系中科学施教,实现幼小的平稳过渡,促进幼小的有序衔接,这对于幼儿全面、健康发展十分重要。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学前教育作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起点,更应变被动为主动,整合与优化课程资源,全面做好幼小衔接,以此为儿童未来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双减”背景下的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课程建设乏力

幼小衔接是一项关乎社会、学校、家庭和儿童自身的系统性教育工程,课程建设在这一工程中尤为重要,起着提纲挈领的关键作用。所以,重视幼小衔接课程建设对于幼小衔接的发展十分重要。然而,当前的幼小衔接课程缺乏總体规划及系统部署,师资建设也跟不上,因此难以有效落实“双减”政策的要求,更难以为儿童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幼小衔接课程建设之所以乏力,究其原因主要是相关部门和人员对幼小衔接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具体来说,多数幼儿园对教育文件及教育政策的了解度和认识度不够,还没有建成有效、完善的幼小衔接课程体系,而课程建设的不完善又会反过来影响幼小衔接的教育效果,影响幼师群体专业素养的提升,这使得幼小衔接难以发挥出其应有效用。

2.幼小连贯不足

在认识到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异后,相关部门和人员开始逐渐重视幼小衔接,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幼小连贯不足、衔接与对应不到位等问题,这使得部分学龄前儿童在进入小学后难以快速适应小学的生活。具体来说,部分幼儿园没有将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放在高质量教育体系整体中进行思考,在幼小衔接阶段还在采用以游戏教育为主的教学模式,这导致学龄前儿童进入小学后难以快速适应以知识教育为主的教学模式,因此出现坐不住椅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入学焦虑、学习困难等问题,严重者甚至会产生心理问题。另外,还有部分幼儿园在幼小衔接阶段,只重视对学龄前儿童进行生活习惯及生活能力方面的培养,对学龄前儿童学习习惯培养重视不足,而“学习习惯是学龄前儿童后续学习的核心能力”,孩子如果没有提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为小学进行知识学习做好准备,其进入小学后就可能会适应困难,进而产生各种问题。

3.责任分工模糊

当前,大多数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是分开进行的,这导致幼儿园和小学缺乏有效合作,两者之间权责不明确,因此部分小学往往忽略自身的角色与责任,将幼小衔接责任全部推给幼儿园,让幼儿园超负荷承压。在此种情况下,部分幼儿园会忽略学龄前儿童的实际接受能力,过度强调知识与规则的教育,导致“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严重,这不但难以有效达成幼小衔接目标,还可能使学龄前儿童失去学习兴趣,失去对知识的渴望,进而影响其长远发展。

4.衔接教育失当

随着《指导意见》的颁布,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开始对“幼儿园小学化”现象进行严格审查,这让幼儿园教学逐渐规范化,幼小衔接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也逐渐完善。然而,部分家长对幼小衔接缺乏正确的认识,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让自家孩子过早学习识字与算术,甚至给孩子报课外培训班让学龄前儿童提前学习小学课程。这种学龄前儿童家庭教育“小学化”的现象非但不利于学龄前儿童未来适应小学生活,还可能产生“拔苗助长”的反作用。另外,幼儿园与家长之间也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家园合作机制,导致家长没有与幼儿教师在幼小衔接教育上达成共识,因此出现各管各的、各教各的的情况,这导致有些幼小衔接教育内容学龄前儿童已重复学习多次,而有些幼小衔接教育内容学龄前儿童却完全没有接触过。

二、“双减”背景下学前教育开展幼小衔接的意义

1.推动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目标。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起点,也是达成这一教育目标的前提和基础,相关部门必须给予其以足够的重视。幼小衔接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儿童由学龄前的启蒙教育阶段进入正规化的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过渡过程,也是学龄前儿童未来发展的奠基阶段。因此,做好幼小衔接,合理规划幼小衔接教育内容,可以为学龄前儿童未来更好地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从而促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目标的有效达成。

2.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全面成长

良好的幼小衔接有助于提高学龄前儿童的适应能力,促进学龄前儿童的身体、心理、社交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促使学龄前儿童对人际交往、行为规范、做事方法、班级和教师等相关概念形成全新认识,进而实现学龄前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实践证明,接受过幼小衔接洗礼的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素质往往更好,也更能适应未来的发展和社会的竞争,因此更容易实现身心全面健康成长。

三、学前教育中开展幼小衔接的策略

1.儿童为本,开设衔接课程

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是幼小衔接的核心内容。多元化、规范化、体系化的幼小衔接课程能够减轻学龄前儿童在升入小学后的心理焦虑,使其快速适应小学的生活环境和学习节奏。因此,教师应在充分考虑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及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对幼儿园与小学的课堂教学进行比较与分析,以找出其中的联系,并对衔接内容、形式、标准等进行全方位的考虑,设计出适合学龄前儿童认知与接受能力的衔接内容,从而有效激发学龄前儿童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之情和学习信心。

(1)趣味化的体育课程。丰富多彩的幼小体育衔接课程不但可以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还能够充分挖掘幼儿的体育潜能,增强幼儿的体质,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促使幼儿对小学生活充满想象与向往。因此,幼儿园要积极为学龄前儿童开设充满趣味化、情境化、游戏化的体育课程,并在课程中有效培养学龄前儿童的学习习惯,以此为小学课堂的“减负增效”做好准备。

(2)个性化的艺术课程。艺术类课程有助于提升儿童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促进儿童个性化发展。幼儿园在幼小衔接阶段开设个性化的艺术课程,有助于发展学龄前儿童的审美想象与艺术创造能力,使学龄前儿童能够联系生活理解艺术,并结合艺术感悟生活。在幼小衔接个性化的艺术课程中,教师可以让学龄前儿童将自己的手工制作、绘画作品等在“艺术长廊”展示出来,这既可以美化教学环境,又可以提高学龄前儿童进行艺术创作的信心,从而为他们进入小学后学习音乐、美术等课程奠定良好基础。

(3)仪式化的主题教育。教师可以组织学龄前儿童开展一系列关于幼小衔接的主题教育,让学龄前儿童在仪式化的主题活动中感受自己的成长,知道自己即将成为“小学生”。在活动中,教师既带领学龄前儿童“向前看”,为其描绘小学生活的美好蓝图,以引发学龄前儿童对小学学习生活的憧憬,又要带领学龄前儿童“向后看”,引导其积极总结幼儿园学习生活,并主动探索自我成长中的有价值、有意义、有趣味的痕迹,从而为其成为小学生提供动力。

2.教育联动,加快幼小合作

(1)教师组织幼儿参与联谊活动。为了帮助学龄前儿童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幼儿园应积极与小学展开深度合作,并联手为学龄前儿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幼小衔接活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龄前儿童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进行联谊活动,这一方面可以激发学龄前儿童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和想象,使其为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做好心理准备,另一方面可以给一年级小学生的节奏快、任务重、难度大的学习生活带来调剂,从而有效缓解一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减负增效”真正落到实处。

(2)家长陪伴孩子感受小学生活。为了满足学龄前儿童对小学生活的好奇心,有效消除其对小学生活的陌生感,家长可以带领孩子走进小学校园,让孩子在校园情境中感受小学生活的乐趣,体会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的不同。家长还可以带领孩子接触小学生哥哥、姐姐,听他们讲述小学生的学习、交友和娱乐等,以便让学龄前儿童提前了解小学生活,熟悉校纪班规,明白小学课堂教学要求,从而为学龄前儿童平稳度过幼小衔接,从容应对即将开始的小学生活做好准备。

(3)幼小共同开展衔接教育。幼小衔接是一个系统性、联动性、动态性的工程,因此做好幼小衔接不能仅靠幼儿园的单方面努力,还应借助幼儿园与小学的双向联动,实现教育接力棒的平稳交接。一年级新生的入学适应既包括知识学习、课堂适应,又包括身心发展、生活节奏适应、同学交往适应、师生互动适应等,因此幼儿园要与小学双方携手并进,从身心方面、生活方面、社会交往方面帮助学龄前儿童,让学龄前儿童获得社会经验、身心准备、生活节奏、学习习惯等方面的锻炼,做好小学入学准备。具体来说,幼小双方可以通过共同设置课程,加强教师研讨及深度交流,从而有效形成幼小一体化的教育课程体系。在“幼小衔接教师研讨会”上,双方教师要对幼小衔接方面存在的问题互通有无,以此为对方调整幼小衔接策略提供有益借鉴,这对幼小衔接效果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3.营造氛围,做好幼小过渡

充满乐趣的幼小衔接氛围的营造能够加快学龄前儿童由幼儿园向小学的过渡,促进教育一体化的实现和发展。

(1)以游戏情境建设趣味课堂。游戏情境有助于激发儿童的认知兴趣与学习热情,还有助于儿童在学习情境中建立规则意识,形成对集体活动、小组组织、课堂秩序等的深度思考与全面认识。在幼小衔接中,教师可以通过为学龄前儿童创设游戏情境,促使其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小学生活,并初步感知小学语文、数学、体育等课程。在游戏情境中,教师可以鼓励学龄前儿童自主安排时间用于学习与娱乐,以此促使其充分感受到小学阶段紧张而有序的学习生活。教师还可以带领学龄前儿童模拟小学开展主题班会、社团活动等,以使学龄前儿童体验到“我的学习我做主”的乐趣,从而有效增强学龄前儿童对小学学习的信心。

(2)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双减”背景下,严禁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被给予了足够的重视。禁止学龄前儿童接受与自身身心发展规律、认知水平、接受能力不相称的知识教育并不意味着学前教育在幼小衔接上无所作为。恰恰相反,幼儿园在培养学龄前儿童核心学习能力方面大有可为。教师可以通过课程、游戏、活动等为学龄前儿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龄前儿童的核心学习能力,使其学会观察、思考、想象与表达,以全面缓解学龄前儿童在入学时的心理落差,提高学龄前儿童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学龄前儿童在游戏中的情绪及心理状态,有效发现学龄前儿童在建构与创新、探索與发现、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等方面的能力,并对其进行科学的指导,从而使学龄前儿童适应小学的生活和学习。

4.情境体验,促进儿童适应

丰富多元的幼小衔接情境体验有助于儿童深刻理解小学的含义,有效感知幼小差异,并通过不断学习与发现有效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

(1)班会情景模拟。幼儿园课程以游戏为主,生活较为自由宽松,而小学课程则以知识学习为主,生活节奏较为紧张。为加快幼小教育的有序衔接和顺利过渡,教师可以组织学龄前儿童开展主题班会,在班会上为学龄前儿童播放关于小学生活的视频,以此让学龄前儿童初步感知小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理解“上课铃声”“体操口号”“课程表”“班级公约”等背后的规则与要求,并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内化规则要求,做好心理建设,从而有效树立规则意识,为其日后的小学生活做好心理准备。

(2)实地参观走访。很多小学都设有“开放日”,这为学龄前儿童适应小学生活提供了平台。学龄前儿童可以在教师或家长的带领下来到小学,实地参观走访校园,熟悉小学的运动场、教学楼、阅览室等校园建筑的方位及布局,了解不同功能室的场景与用途,并对小学的课程设置、学习节奏、课间锻炼等进行调查和了解,以此加深学龄前儿童对小学生活的理解。

5.家园沟通,助力儿童成长

要想做好幼小衔接,幼儿园需积极构建起良好的家园沟通机制,以凝聚学校、教师、家长等多方教育力量,并明确各自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不同分工,从而科学助力幼小衔接,有效促进儿童的高质量成长。

(1)关注幼儿心理适应。从幼儿园到小学,儿童要面对陌生的环境,他们会怀念原来的老师和小朋友,还要面对繁重的课业负担,紧张的课时安排。这一段时期的儿童情绪敏感,心灵脆弱,很容易陷入紧张、失落,甚至抑郁状态,需要教师与家长高度重视。家长和教师要通过细心聆听和耐心引导“智慧”地干预儿童的学习,为其做好心理建设,以此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发展,帮助儿童平稳实现幼小衔接。

(2)鼓励共享教学环境。幼儿园与小学的教学是各自独立的,缺乏系统性、整体性、连续性的衔接环境,难以为学龄前儿童的心理适应与身份转变创造必要的外在条件,这导致部分学龄前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程中,心理过渡不畅,学习衔接受阻。为解决这一问题,幼儿园要与小学展开通力合作,共用和互用现有环境,并针对学龄前儿童与小学一年级学生开展共享教学实践,以此实现幼小的顺利過渡。

(3)引导幼儿体验“新生”。在幼小衔接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立足儿童成长规律,适度引入小学教学情境,鼓励学龄前儿童在教学情境中体验小学“新生生活”,以增强学龄前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师生互动积极性,并使其逐渐树立规则意识。此外,在学龄前儿童的家庭生活中,家长可以通过亲子共读绘本,让学龄前儿童通过图文的形式提前感知“小学生活”,通过模拟提前预习、认真听课、记笔记、课后复习、独立作业等活动帮助学龄前儿童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为学龄前儿童日后适应紧张而有序的小学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幼小衔接主要指学龄前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与衔接,其是我国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及终身成长有着重要作用,因此科学规划、高效布局,从儿童成长着手,开展幼小衔接教育十分必要。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学前教育作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起点”应积极变被动为主动,整合与优化课程资源,加强幼小深度合作联系,构建家校合作平台及家园互联网,全面做好幼小衔接,从而为学龄前儿童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蔡芳婷.幼小衔接过程中家园校合作共育的困境与路径[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2(03).

[2]宋烁琪,刘丽伟.“儿童的视角”下幼儿与小学生的衔接困境和需求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22(05).

[3]刘晓东.中国小学教育亟待战略转型———兼论“幼小衔接”应向“小幼衔接”翻转[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9(03).

[4]马健生,陈元龙.学前教育小学化:困惑与澄清——基于“儿童发展中心”的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4).

Research o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Kindergarten and Primary School in Preschool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Reduction"

An Feng

(Zhenyuan County Kindergarten, Qingyang City, Gansu Province, Qingyang 744500, China)

Abstract: The connection between childhood and childhood is an important stage of children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Actively mobilize all parties to do a good job i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preschool and primary school, and scientifically set up the curriculum for the connection between preschool and primary school will help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preschool children.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causes of preschool and primary school connection in the context of "double reduction", clarifies the significance of preschool and primary school connection in the context of "double reduction", and explores the strategies of preschool and primary school connection in preschool educ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child-centered, opening connection courses, educational linkage, accelerating preschool and primary cooperation, creating an atmosphere, doing a good job of preschool transition, situational experience, promoting childrens adaptation, home-kindergarten communication, and helping childrens growth, with a view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onnection between children and children.

Key words: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connection between kindergarten and primary school; preschool education; countermeasures;significance

猜你喜欢
幼小衔接学前教育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