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廖佳
摘 要:在医学生的网络育人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医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也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学生网络育人,要从影响点和结合点上精准切入,夯实融入前提;要发挥线上和线下同频联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理论和实践互融互动的作用,形成融入动力来源;要实现感性和理性方面的情感认同,把握融入的价值指向。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医学生;网络育人
Exploring the Path of Integrat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to the Network-based Educ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Li li Liao jia
(Xiangt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Medicine and Health,Xiangtan,Hunan 411104)
Abstract:The integr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to the network-based educ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is not only necessary for their individual development but also essential for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society.To achieve this,precise entry points and connection points need to be identified to solidify the foundation for integration.The role of online and offline coordinatio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and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should be fully utilized to generate the driving force for integration.Furthermore,emotional and rational identification should be achieved to ensure that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integration is well understood.
Key words:Socialist Core Values;Medical Students;Network-based Education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落实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基本方略的重要举措。高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要阵地,医学高校培育的医学生是未来医疗卫生事业的接班人和主力军,他们能否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直接影响医疗行业的价值导向,进而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加强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不仅仅在医疗行业的范畴,更是整个社会和谐发展、良性运转的现实要求。
学生在哪,育人工作就要做到哪。在当前网络时代,医学生的网络育人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线下,充分发挥网络载体的育人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网络育人过程,提高育人的针对性、亲和力和感染力,是当前网络育人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基于这一原则,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学生网络育人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一、精准切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学生网络育人的实现前提
当前,我国已深度进入网络时代,青年大学生是网络的“原住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学生网络育人过程,既要遵循大学生成长发展的普遍规律,即当前网络环境对大学生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点;也要关注到医学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医学生网络培育过程的结合点。从影响点和结合点切入,从普遍性和特殊性予以把握,才能更精准地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学生网络育人的实现前提。
(一)找准网络环境对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点
在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成指数增长,塑造了人们“数字化生存”的状态,多样的信息形态、多元的价值观念、多种的话语方式,将大学生卷入具有颠覆性的话语体系中,这样的格局对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无形的阻碍。掀开网络的面纱,其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大学生形成影响。
其一,网络“众声喧哗”的去中心化特征离散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网络的发展尤其是移动网络的发展,将每一位社会民众都融入网络活动,形成了“N-N”的网状传播格局。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可以传递自己的价值观念,一些社会问题特别是社会矛盾在网络热搜中得以呈现和放大。各种利益诉求、价值诉求、心理诉求等深刻影响着舆论,网络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加之诸多有悖于核心价值观的舆论事件被屡屡爆出,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
其二,网络“娱乐至死”的泛娱乐化特征淡化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注。网络具有明显娱乐特征,如“饭圈”文化、“双十一购物节”、网络游戏等等,充斥其中。尤其在大学生群体中,使用网络开展娱乐活动居多,“在数字世界,深度/广度问题消失了,读者和作者都可以自由优游于一般性的概念和特定的细节之间。”[2]由此,产生了一类“吃瓜群众”,关注的议题也多是娱乐话题或社会话题。大学生的关注转向客观上淡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生活中作用。
其三,网络“泥沙俱下”的多元价值渗透冲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地位。在网络信息洪流中,夹杂着很多有害的价值观念,如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观、新自由主义,以及对我国抗疫政策的否定等社会思潮,它们往往包装成“自由、平等、博爱”的虚伪面貌,通过网络不断向大学生渗透.在高频率高密度高容量的复杂思潮冲击下,大学生往往难以理性识别错误思潮及其带来的危害,甚至偏听偏信,转而动摇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任和认同。
(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医学生网络育人的结合点
回归到医学生群体,要从医学生本身的专业特性上找到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元素,将这些元素运用到网络育人过程中。归纳起来,有三个结合点:
一是把握爱国情感的结合点。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核心的国家层面的价值观,不仅是国家发展的风向标,同时也是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教育和引导作用的观念。[3]爱国主义是大学生价值培育的核心内容,结合医学生特点,要从增强爱国情感出发,激发学生立志于投身我国卫生健康事业、服务于健康中国战略、为人民提供优质的医疗资源的热情。把握了这一结合点,就深刻把握了“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二是把握社会公德的结合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表述,也是基本的社会公德。医学生作为医护人员的储备队伍,从在校期间开始就要培育良好的社会公德。“自由”既是指医学生个人发展的自由和精神的自由,也是指社会层面的自由流动、自由创新;医学生的自由是有所限度的,要遵守社会层面的公序良俗,遵守专业层面的医学伦理。“平等”是引导医学生要形成人人平等、一视同仁的价值观念,在救死扶伤中不可厚此薄彼。“公正”引导医学生要公平、正直和清廉。“法治”引导医学生要遵纪守法,遵守职业规范。每一个价值观的表述,都可以清晰地找到医学生培养的结合点,这需要在具体的网络育人过程中因势而变。
三是把握个人素养的结合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表述,是对社会公民的基本要求。医学是关于人的健康与疾病的科学与技术,医学生未来肩负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重要使命,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为“敬业”打下基础。更应该加强人文素质和职业精神培育,医者仁心仁术,良好的医德医风要从学生开始培养。
二、同频共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学生网络育人的动力来源
网络育人,重在引导人、培育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学生网络育人,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医疗事业接班人。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学生网络育人,不仅是网络上的“独奏”,更要发挥线上和线下同频联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理论和实践互融互动的作用,形成融入的动力来源,从而把医学生网络育人贯穿到各个环节,推动医学人才高质量培养。
(一)促进线上和线下同频联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入脑入心,线上或者线下单方面的培育都有局限,只有同频联动,才能产生更好的效果。
一是线上和线下内容上要一致,新冠肺炎疫情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塑造了医学生的教育线上和线下并存的新常态,这客观上为核心价值观的融入提供了技术条件。在医学生的育人过程中,教育内容的方向要一致,避免线上“搭台”,线下“拆台”现象,若教育内容出现矛盾,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会产生价值迷茫,甚至对核心价值产生不信任感。由此,要在教育设计中,提前做好规划,实现步调一致,实现线上线下良性共进的教育链,真正发挥教育内容实效。
二是促进线上和线下学习优势互补,线上和线下教育各有优势,在医学生网络育人过程中,线下要发挥教师、辅导员、医护工作者、管理人员等,面对面交往教育,塑造医学生素养品格的优势;线上要发挥随时随处随地、多种形式多种手段进行教育的全域优势,两者之间要根据具体教育内容结合,紧紧围绕德育为先、知识为基、能力为重的教育目标,促进医学生的培育。
三是促进线上和线下教育资源流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提出来后,全社会、各高校都采用了多种多样的线下教育形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素材,在医学领域,涌现了一批批先进的核心价值观践行者,要将线下的资源,根据当前线上传播特点,进行转换,如制作短视频、录制微语音、制作漫画等形式,使之为医学生乐于接受。线上有更多的资源,如抖音、B站、知乎、微博等等社交平台,有很多鲜活的事例,教育者要利用好这些资源,根据医学生特点,转化成核心价值观教育素材。
(二)确保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课堂是教育的主渠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学生网络育人,要充分发挥课堂的作用。思政理论课专业教师在讲授思政课中,要和医学专业辅导员、专任教师保持互动,掌握学生基本情况,关注学生关心的问题,结合医学专业特性,融入到思政课讲授中,有的放矢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
医学专业课程要以课程思政为抓手,深化医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将“德医融通”的教育理念贯穿专业教育全过程。医学专业课教师要与思政理论课教师加强交流,让思政元素融入到医学基础课程中,打造有温度、有人文、有收获的医学金课,推广到各门医学专业课中,逐步实现思政之“盐”溶于专业课程之“水”。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共同着力于医学生培育,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双管齐下促进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三)推动理论和实践互融互动
网络育人,既要从理论上说服人,也要通过实践影响人。
在理论上,突出医疗领域楷模的引领,弘扬其精神特质,通过线下研讨、网络互动的形式促进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内涵的真正理解和内化吸收;结合医学特点,整理好“三捐”素材,建立医学育人资源库。同时,要注重挖掘当地红色资源,用以强化医学生素质教育。在育人过程中,大水漫灌会适得其反,要整合育人资源,打造“全景式”育人场域,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良性互动,课内与课外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同步,多维度带动医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理论的力量,从中汲取精神营养。
在实践中,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如线上追思英烈、发挥医学专业能力,自觉担当新冠疫情防疫志愿者、开展防疫知识宣传普及等。定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连接专业教育和实践教育,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从中领悟医学事业的内涵和意义,强化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意识。理论是知,实践是行,知行统一,才能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模糊的内涵,转化为自觉的行动,促进核心价值观在医学生育人过程中入脑入心入行。
三、情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学生网络育人的价值指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学生网络育人过程,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实现什么样的效果,是其价值指向。在十九大报告中,对此提出了新命题,即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就是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的共同认可、一致承认的心理过程乃至尊崇跟随的倾向性情感活动。”[4]情感具有稳定性,情感认同在医学生育人过程中能够持久激发和维持认同行为。由此可见,情感认同是融入的价值指向。既要着力实现医学生的感性认同,也要实现其理性认同,并付诸于行为。
(一)激发医学生感性认同
认同具备倾向性特性,人们只有先感知事物,才会决定自己对待其的态度。因此,首先要激发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性上的认同。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融入医学生网络育人过程中要“有味”。不同于传统的教育方式,网络育人首先要在内容上吸引人,只有将学生吸引进教育的“场”,才能发挥出作用。针对医学生的特点,要充分利用其独特的话语体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进行专业化“转码”,使其更贴近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接受习惯,在有趣味中作出具有倾向性的自主选择,表现出满意、热爱等态度,进而在一次次的积极态度中,生成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融入医学生网络育人过程中要“有情”。在网络育人中,要解决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情感温度的问题。那种直接、生硬的教育形式难以进入医学生的认同体系中。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中,要从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上着情,用平等开放、潮流亲切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此外,要发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传染性的作用,“情绪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5] 推动学生在网络展示自身的影响力,引导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进行视频制作、漫画创作、短剧编排等形式,向其他学生传播核心价值观,在情感上产生亲近与认同。
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融入医学生网络育人过程中要“有料”。虽然当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宣传解析较为丰富,但真正结合网络特征进行内涵解析的还较少。尤其在当前网络中,不同价值观念附着在各种传播介质中,其内容的饱满,形式多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激烈的争夺。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融入过程中,内容要充实,逻辑要自洽,容易被学生理解和识别,进而产生情感共鸣,实现情感认同。
(二)激发医学生理性认同
理性认同是感性认同基础上,逐渐由外显转向内隐,这种内隐式的认同是在反复认知过程中,沉淀下来的无意识影响。要激发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同,要实现价值的自我辨别和行为的重复实践。
一种价值观即便在感性上认同,也可能难以持久,一是出于外界压力不得不认同;二是可能在其他价值观念的影响下,产生价值认同转向;三是因为时间的推移而认同淡化。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同,需要学生自发进行价值辨别,由衷认同核心价值观。从这一角度,在医学生网络育人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开展思辨,如从专业的角度解释新冠疫情“动态清零”的科学性、钟南山院士的家国情怀、抗疫中“最美逆行者”的大爱无私等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融入到医学生关心的具体人和事中,实现自我领悟和消化,进而吸收到自己的价值体系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收进学生的价值体系后,出于自我价值感维护的需要,学生会因此真正认同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除了价值辨析方式,实践是生成价值认同的重要方式。在医学生育人过程中,引导学生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对自身的价值观念进行检验,在效果检验中强化价值认同;另一方面,鼓励医学生以科研活动、党团活动、学习活动、技能培养活动等方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予以实践,在实践中深化理解和认同;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如AR、VR,设计系列体验活动,让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获得体验性理解,最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日常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
[2]尼古拉·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译者:胡泳等,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63-64.
[3]陈玲,董昊裕.新时代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塑造研究[J].大学,2021(51).
[4]王珺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的培育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19(12).
[5]傅小兰.情绪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3.
(责任编辑 张 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