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菲 仲慧慧
摘 要:中国精神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精神,是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中国精神根植于中华民族五千年延绵不断的文明,是中国人民共同的基因标识,不仅彰显了独特的中国价值也是我们当代中国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其中所蕴含的四大内涵与两大内容及其不断的发展和拓新为高职体教专业课程思政提供了丰厚的教育资源,亦为专业思政框架下高职体教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切入点与载体。本研究通过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理论研究与调查问卷的方式,通过实证论证对中国精神中的思政教育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挖掘、转化和利用,以此为前提和基础探索中国精神与高职体教专业课程思政融入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专业思政;中国精神;课程思政;高职
Exploring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Spirit into Vocational Education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Framework of
Profess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 Path Analysis
Wang Xiaofei Zhong Huihui
Abstract:Chinese Spirit is a great spirit cultivated,inherited,and developed by the Chinese people in their long-term struggle.It is the soul of national prosperity and the soul of national strength.Rooted in the continuous civiliz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for five thousand years,Chinese Spirit is a common genetic identity of the Chinese people.It not only embodies unique Chinese values but also provides a strong spiritual impetus for contemporary Chinese development.The four connotations and two contents contained in Chinese Spirit,as well as their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provide rich educational resources for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education.They also serve as an important entry point and carrier for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under the framework of profess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is study use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theoretical research,and surveys to scientifically and rationally explore,transform,and utiliz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ources in Chinese Spirit.The explor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path between Chinese Spirit and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value,based on this premise and foundation.
Key words:Profess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Chinese Spirit;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Vocational Education
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迫切需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因此,“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同时,体育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亦是实现中国梦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意。高职体教专业课程不仅承担着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素质的教学任务,同时也承担着为体育教育培养新生力量的职业教育的教学任务。目前在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推进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研究与探索也取得了非常丰富的成果,本研究认为,结合高职院校育人宗旨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其课程思政的建设应该紧紧围绕专业开展,牢牢抓住“专业”这个人才培养的基础,即以专业为核心建设课程思政,在专业思政的框架下不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进一步完善。中国精神包含有非常丰富的体育教育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在构建专业思政框架下将其融入高职体教专业课程更好地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一、中国精神融入高职体教专业课程的价值
中国精神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基因,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不仅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与传承,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涵还会不断持续地吸纳先进的时代精神成果。这些内容中蕴含有丰厚的思政教育资源,对其进行科学、合理地挖掘、转化,将其与高职体教专业课程思政相融合,有利于在专业思政框架下推进体教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同时也实现对中国精神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一)有利于完善体教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
高职学校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决定了专业的重要性,高职学校本身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具备较高水平的专业技能人才,因此,专业育人是高职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但是如果脱离了对人本身的教育而仅仅局限于专业技能的培训,仅仅围绕专业开展教学,其本身违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基本理论,也不能够满足中国式现代化条件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需求、不符合高校“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内在要求。高校教育首先是对人的培育,要坚持为国育才、为国育人,高职院校同样要遵循这一根本要求,在专业育人的过程中要加强完善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培育有思想、有灵魂、有精神的专业技能人才。将中国精神融入高职体教专业课程思政,能够在专业育人的同时,将中国精神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政教学元素进行科学、合理的挖掘、转化与利用,有针对性地、有目的性地与体教专业的学习与训练有效融合,使其在专业的学习与训练中充分发挥精神动力的强大推动作用,实现进一步完善体教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避免在体教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当中,出现专业教学与思政元素的结合简单化、表面化和形式化。
(二)有利于完善体教专业课程思政的内容体系
内容体系的确立是专业课程思政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只有确立完善的专业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才能使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有效进行,也才能使专业课程思政发挥真正的专业育人作用,达到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然而,专业课程思政内容体系的确立,并不是将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政教学元素和教学资源与专业课程简单拼凑的硬融合,更不是表面上的内容多元、形式多样,而是要对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挖掘、转化、提炼出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有严密内在逻辑关系的思政元素,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接受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充分领会思政元素带来的思想与精神的共鸣与共振。以体教专业课程思政为例:在教授学生健美操的训练当中,以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戏曲元素与现代健美操的动作进行融合,既引导学生意识到专业学习当中创新精神的具体践行,同时又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生命力,实现了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的有机、有效的融合,推动和促进了体教专业课程思政的内容体系进一步完善。
(三)有利于完善体教专业课程思政的工作体系
事实上,课程思政建设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收获,有了许多很好的值得借鉴和推广的经验和实施方法,也有效地提升了立德树人的育人成效,但是仅仅停留在普遍适用的层面上,对于课程思政的建设还是远远不够的,应当进行具体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与研究,形成具体化的专业课程思政工作体系,以此为基础的专业课程建设的研究成果其针对性与可行性将会大大提升,更有利于研究成果的进一步推广与借鉴。本研究以中国精神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与体教专业课程有机融合为起点,依据体教专业教学任务与专业课程的内容,基于对体教专业学生对中国精神与专业教学的认识开展充分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有针对性性地、合理地对中国精神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政教学元素进行挖掘和转化,并将其与体教专业的专业课程内容有机融合,探索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融合路径与教学模式,为专业课程思政工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做出了具体的尝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二、中国精神中高职体教专业课程思政元素
中国精神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但是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地挖掘并转化为与学科教学具有内在严密逻辑关系并与具体教学内容具有高度相关性的有效的思政教育资源,而并非简单地将一些案例、人物、事件加入教学活动,这样不仅不能发挥中国精神思政教育资源的作用,甚至很有可能使学生对专业课程思政产生一种错误认识,严重影响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本研究通过具体有针对性的结合体教专业开展专业与中国精神关系的问卷调查,主要通过两个问卷来对苏州市职业大学体教专业的全体学生开展调研来实现,通过第一个问卷调查呈现的结果,充分说明体教专业学生普遍认:中国精神的内涵与内容是非常值得学习与践行的,并认为专业课的理论学习与专业技能的训练当中精神因素往往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图1所示。
同时也认为中国精神不仅在专业的学习中对个人起到推动与促进的精神动力作用,这种作用也可迁移到个人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当中如图2所示。
通过第二个问卷针对体教专业学生对中国精神的了解与认知程度的现状,以及学生对本专业与中国精神内容相关度的关系进行调查,结果表现为,中国精神中奋斗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奉献精神、团结精神、劳动精神等是学生最为关注的内容,同时学生认为除了中华体育精神所包含的内容之外,劳动精神与其专业以及未来从事的职业是紧密相关的。同时,在中国精神与专业课程融合方式上,也体现出学生对中国精神在本专业领域上的践行更感兴趣,如图3所示。
以上调查结果为依据,本研究对中国精神中可以有效融入高职体教专业课程思政的思政教育资源与元素提炼为以下内容:
(一)中华体育精神
中华体育精神即:“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国精神不可分割有机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华体育精神是广大体育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华体育精神的内涵也在不断的丰富,中华体育精神作为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体教专业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在体教专业课程思政中是最容易也是最应该成为课程思政的重要教学资源,也最能够为体教专业课程思政提供思政教学元素的精神成果。中国体育精神的内涵,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在专业学习与训练中明确学习目的、锻炼顽强的意志,从而起到其精神动力的推动作用,不仅使专业思政课的教学落到实处,也大大提升了专业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中华体育精神中的“为国争光、无私奉献”使学生厚植爱国情怀,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意识,明确学习的目的更重要的是为国家、为社会服务,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与法治思维,在学习与训练中自觉选择正确的方式与方法处理问题,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建立了坚实的根基;“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养成学生顽强的奋斗意志和团队意识,这不仅是在体教专业的学习和训练中需要的重要精神力量,也是个体在社会上不断实现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必备的基本精神要素,使学生在今后社会化的过程中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帮助学生通过个人的专业技能更好地实现人生目的。
(二)劳动精神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恩格斯指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马克思也强调,离开劳动一个民族会走向灭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明确指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①可见,劳动精神本身也是中国精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史无时无刻不在生动诠释着华夏儿女的辛勤劳动,劳动是中华民族存在、发展、繁荣的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指出:“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亦明确了劳动精神是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将劳动精神中所蕴含的崇尚劳动、诚实劳动、辛勤劳动、热爱劳动的丰富思政元素内涵与高职体教专业课程相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职业观、择业观、就业观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体教专业教育本身具有双重的教学任务,其一要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知识,其二要培养学生未来承担体育教学的能力与素质,将劳动精神融入体教专业教学中,不仅能够提升学生本身的综合素质,更好得学习和掌握专业技术,还能够促进他们进一步正确理解和践行爱岗敬业、奉献社会、报效祖国的职业道德,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实现人生价值。
(三)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也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新时代新征程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守正创新,体育事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创新精神,从许海峰零的突破到今天我们建设体育强国,其中处处体现和诠释着创新精神。将创新精神内在包含的善于学习、突破陈规、敢于探索、勇于尝试的精神内涵融入体教专业课程思政,一方面激励和引导学生形成创新的意识,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目前在大学生中出现一种所谓“佛系”“躺平”的思想,看似一种不急功近利实际上则是给自己的惰性寻找到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实质是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导致这种现象的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学生认为学习仅仅是局限课本、局限眼下。将创新精神融入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够使学生意识到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今天的学习能够实现未来的创新,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例如疫情居家期间引导学生进行室内锻炼形式的创新,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在本专业的学习中探寻创新的合理途径,正确理解创新和面对创新当中的困难与挫折。当代大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他们从不不缺乏突破陈规、大胆尝试的勇气,但是往往是具有创新的一项热情,却对创新过程中的失败和挫折认识不够,一旦遇到困难就止步不前。创新本身就意味着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必然会有失败和挫折,通过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合创新精神的内涵,不仅可以使学生具有创新的意识与积极性,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对创新精神与专业结合的途径有正确的认识,提升专业创新的能力。将创新精神融入体教专业教学中可以增强学生创新的这种可迁移能力,在今后从事体育教育的工作中,能促使其对教学进行创新的探索与尝试,不断在体育教育工作中做出创新成果,实现职业价值。
三、中国精神融入高职体教专业课程思政的模式与路径
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遵循一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基础,同时也是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在教学模式确立前提下,有针对性的教学路径则是教学活动进行的具体方式,二者共同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和进行提供保障。本研究认为,将中国精神的思政元素有效融入高职体教专业的课程思政中要遵循专业+思政的教学模式,具体通过校内+校外、线上+线下、教师+导师的融合途径开展。
(一)中国精神融入高职体教专业课程思政的“专业+思政”教学模式
专业课程不仅承担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学任务,同时也承担“立德树人”的育人使命,通过专业教育当中对专业知识、专业发展的历史、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人物以及事件的讲授和介绍,引导学生在专业的学习中领会中国精神中蕴含的精神因素,从而受这些精神力量的感染和鼓舞,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更进一步促进人格的完善。高职体教专业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必须结合自身专业培养特点,采用“专业+思政”的教学模式,即开展专业课与思政课在同课堂上开展的教学模式创新,让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当中感受和体会中国精神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的价值意蕴。这种教学模式充分考虑到专业知识与思政教学元素的有机融合,采用重点知识由专业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分实践与理论共同进行讲解,既能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感知中国精神的重要意义,又能让学生在专业实践中检验精神动力作用的发挥,从而更有利于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同时也提升了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采用“专业+思政”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还要遵循问题导入—辨析释义—价值澄清—知行合一的教学组织与流程,即: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发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和困惑,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提出问题并开展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讨论与探讨,通过讨论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评价与分析及价值澄清,进而引导学生选择并确立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最终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与验证实现学生的知行统一。这一流程的遵循不仅使教学过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并且通过讨论与价值澄清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也能够通过问题导入环节把握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与水平,进而保证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二)中国精神融入高职体教专业课程思政的路径
1.“校内+校外”的路径
“校内+校外”的路径即通过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将校内理论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在开展中国精神融入高职体教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中,要将校内教学资源与校外教学资源相结合,让学生在接受理论学习与专业技能学习中,走出校门通过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感性认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精神的精神动力作用,同时也让学生在实践环节中将所学内容与自身实际紧密结合。在建设校外实践基地时,要充分结合专业具体情况,例如体教专业可以依托本地体育博物馆、专业运动员训练基地等开展。
2.“线上+线下”的路径
“线上+线下”的路径即构建中国精神思政教育资源库,利用线上和线下两类中国精神思政教育资源与体教专业教学相结合,实现中国精神融入体教专业课程思政。中国精神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精神,其内容和内涵是非常丰富的,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精神的内容也是不断地增加和丰富的,因此仅仅依靠线下的专业思政课程中的融入是非常有限的。随着线上教育平台和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线上可利用的高质量的中国精神的思政教育资源越来越多,这是我们体教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应当充分有效利用的,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构建中国精神思政教育资源库,不仅能够有针对性地分类搜集相关资源,而且资源库建设可以使相应资源得到重复使用,不仅是教育资源的积累也大大提高了教师备课的效率,同时资源库的有效使用对学生的学习也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
3.“教师+导师”的路径
“教师+导师”的路径即依托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基地导师团,学生不仅有校内专职专业教师还有基地导师团进行校外指导,实现校内教师与校外导师共同指导教学,其中以校内教师教学为主。校外基地导师团成员的围绕体教专业由优秀专业教师、专业运动员、中国精神讲解员等构成。基地导师团对教学内容的补充与生动演绎具有很强针对性,弥补了课堂教学的相对不足,同时给以学生更加直观的具体指导和生动的个案说明,避免了教学内容的空洞和脱离学生专业特点。
课程思政建设目前在全国高校已经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也得到了全面的推进,继续深入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形成教育体系、内容体系、工作体系是课程思政本身题中应有之义,也是课程思政建设持续推进的客观需求。本研究认为课程思政建设应该紧紧围绕专业开展,在专业思政的框架下进行,脱离了专业的课程思政是没有灵魂的、是说教的、是形式上的,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思政。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必须以专业为依托,对思政元素进行科学、合理的挖掘、转化并加以利用,这样的思政元素才能通过专业课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培根铸魂、立德树人。本研究以中国精神与高职体教专业课程思政相融合为基础,通过调查问卷有针对性地对中国精神所包含的与体教专业相关的内涵进行有效地挖掘、转化和利用,探索性地提出了“专业+思政”的教学模式和“校内+校外”“线下+线上”“教师+导师”的融合途径,希望能够对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提供一点具有可行性的参考。
注释:
①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年11月25日02版。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编写组.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李敏.“大思政课”教育资源转化的方法论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22(10):74-79.
[3]李蕉.“大思政课”的历史方位与理论定位[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2(9):101-108.
[4]王尘子.中华体育精神是全社会共同精神财富[N].中国青年报,2022-2.
(责任编辑 陈润梅)
收稿日期:2022-12-13
基金项目:2020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政专项)“新时代职业规划视域下高职学生劳动观培育途径研究——以苏州市职业大学为例”(2020SJB0702)成果;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四五”规划专项课题“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结构体系的建构”(21TYYB05)成果。
作者简介:王晓菲(1979-),女,山西永济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