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石平
摘 要:文章从文化基因传承的角度,探究中国梦中中国精神蕴含的文化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中国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
新世纪的中华民族继往开来,以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始了新世纪的征程,文章主要从中国梦的文化角度——“中国精神”,探究中华优秀文化基因的传承。所谓文化基因是指相对于生物基因而言的非生物基因,主要指先天遗传和后天习得的,主动或被动,自觉与不自觉而置入人体内的最小信息单元和最小信息链路,主要表现为信念、习惯、价值观等。
一、中国梦的文化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实现中国梦是习近平书记上台以来,领导中华民族复兴奋斗的核心目标。伟大的梦想,需要伟大的精神作支撑。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民无魂不立,国无魂不强。所以在实现中国梦的路径中弘扬中国精神,成为了推动民族复兴伟业的精神动力、精神气力。具体内容而言,中国梦中的中国精神,就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而这恰恰吻合于我们当前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也就构筑起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实现中国梦,必须要有中国精神,有以一贯之的民族之魂。
一言以括之,中国梦中所提及的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的延续。它源自中华几千年的文明传统,迸发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救亡图存”、追梦复兴的历程,彰显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快速崛起的实践,具有很强的民族集聚、动员与感召效应,呈现出一种生生不息、蓬勃向上的精神大气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巨大动力源泉。
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无数文化先贤以此为价值追求,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魂,赓续着中华文化的基因。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中华优秀文化基因的彰显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延续不断的民族灵魂;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紧跟世界与时俱进的时代灵魂。这使得中国梦能真正体现出中国人的自信,成为凝聚中国各族人民力量的时代符号,引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共同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一)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思想传统的核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在中华民族的各个不同时代和历史时期,民族精神的内涵有所不同,但最根本的内容就是爱国主义这一条,始终没有改变。
战国时代楚国的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包朴子·广譬》中西晋葛洪“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和酬赵宫保致政言怀》中北宋文学家曾巩“爱国忧民有古风”;南宋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清代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直至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这些名句之所以使世代的中国人民刻骨铭心,正是因为表达了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思想。
经历了艰辛探索和不懈奋斗,中国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明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统一,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
随着时代的前进,爱国主义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道德追求,到 “仁而爱人”的道德境界, 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道德修养。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自强不息、吃苦耐劳、助人为乐、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这种民族精神,根植于我们民族的基因和数亿人的强国梦,根植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
(二)时代精神: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变化与流动的生命观
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和生生不息、继往开来的不竭动力。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交相辉映,为伟大的"中国精神"注入了崭新的时代元素。
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他们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商鞅明确地提出了“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张。韩非提出“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诗经·大雅》称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易传·系辞上》所谓"富有之谓人业,日新之谓盛得,生生之谓易",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等。
概括而言大化流行,生生不息,日新月异,气象万千。中国精神秉持变化与流动的生命观,不承认绝对不变的实体,而是主张世界的生成变化,从宇宙万物到族群人伦,从自然系统到人的教化系统,从形上之道到形下之器物,从生命本体到社会文化及其解释,都处于不断运动变化并遵循运动变化的辩证法则。运动变化不是盲目的,而是以善与和谐为目的的。运动变化也不是封闭组织的自足运动,而是富于活力的不断创造及创新。
作为中国精神的时代标志,改革创新精神同样根植于中华文化传统之中,成为引领中国腾飞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 张瑜.儒家价值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3):42-46.
[2] 习近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3] 赫永.中国文化的基因[M].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2009.11.
青年时代2016年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