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泽强
摘 要: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战胜困难的精神法宝,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不断增强新时代大学生志气、骨气、底气,使新时代大学生成为国家和社会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抗疫精神;志气骨气底气
Research on Enhancing College Students Aspiration,Integrity,and Confidence through the Great Spirit of Fighting the Epidemic
Zhang Zeqiang
(Wuhan Business University,Wuhan 430056)
Abstract:The great spirit of fighting the epidemic is a spiritual treasure for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to lead the Chinese people to overcome difficulties and is part of the spiritual lineage of the members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The work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promote the great spirit of fighting the epidemic and continuously enhance the aspiration,integrity,and confid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enabling them to become the backbone of the country and societys future development.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Spirit of fighting the epidemic;Aspiration,integrity,confidence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刻把握伟大抗疫精神的内涵,挖掘伟大抗疫精神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育人价值,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的志气、底气、骨气。
一、抗疫精神增强新时代大学生志气骨气底气的内涵
(一)新时代大学生要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报国志气
志气是一个人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所表现出来的有信念、有毅力、有行动的综合表现,主要体现为“小我”和“大我”。一百年来,中国青年运动始终与国家的命运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青年仁人志士立志报效国家,苦苦寻求国家发展道路。特别是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代中,中国有志青年把青春志向融入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事业当中,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新时代大学生主动弘扬抗疫精神,在求知问学中树立远大的理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青年学生“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立鸿鹄志,做奋斗者。”[1]新时代大学生要更好地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就是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把青春奋斗融入到国家发展之中,把个人梦想融入民族复兴之中,主动承担起“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不断厚植家国情怀。新时代大学生要苦练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坚定红色信仰,坚持真理,不断增强使命意识和担当意识,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新时代大学生要树立舍生忘死、尊重科学的斗争骨气
骨气是指面对任何环境,都能始终保持刚强不屈的人格和操守,也是一个人敢于斗争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品质。新时代大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敢于面对各种风险,敢于斗争,展现出青春的风采、民族的希望,高扬了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伟大的抗疫精神,也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真实写照。
新时代大学生要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就要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斗争精神,敢于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时刻冲得上去。新时代的大学生,要苦练本领,树立科学意识,尊重科学,敢于探索“无人区”,敢于破解“卡脖子”难题,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认输、不屈服,自觉为民族复兴担当和奉献。
(三)新时代大学生要树立举国同心、命运与共的必胜底气
底气是一个人自信的表现,底气源于能力和实力,能够自信和从容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新中国成立以来所积累的坚实实力,是从容应对惊涛骇浪的深厚底气。”举国同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彰显了中华民族深厚的家国情怀,彰显了中华民族同心同德、团结一心的精神品质;命运与共,展示了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守道义的大国形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天下一家”的优秀中华文化和理念。
新时代大学生的底气源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坚强领导,源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新时代大学生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必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道路、制度、理论和文化的高度认同。
二、抗疫精神增强新时代大学生志气骨气底气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艰、不惧牺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2]这一重要论述不仅肯定了新时代青年的奋斗精神和爱国情怀,也为新时代做好青年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培养有理想、立大志的新时代大学生
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亲身经历了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抗击疫情的全过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与时代同步、与时代共奋进,引导青年大学生做一个有志气、有志向的时代新人,引导青年大学生肩负起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一是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的豪迈志向,把树立远大抱负的志向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二是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科学观念,培养青年大学生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品格,尊崇和弘扬科学精神;三是教育引导青年融入到人民群众当中,做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把“小我”融入到“大我”中,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做有益于人民的人,磨练敢于战胜困难的顽强意志,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培养敢担当、肯奋斗的新时代大学生
培养一代代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有风骨的“大丈夫”,就是在培养有骨气的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当前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互交叉叠加,面对国际国内形势,青年大学生要主动适应世情、国情、社情的变化,能够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牢固树立“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意识,不断增强干事创业的本领,不断增强越挫越勇的骨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社会发展,中华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幸福,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没有人会恩赐给我们一个光明的中国。”[3]一是要构筑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家园,学习逆行出征医护人员的无私斗争精神,学习科学家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历练新时代青年大学生顽强的生命力、深厚的凝聚力、坚韧的忍耐力、巨大的创造力;二是用伟大的抗疫精神提供斗争意志和斗争方法,主动作为,鼓励新时代青年做敢作敢为的中国脊梁,争做“国之大者”。
(三)增强做中国人的底气,培养肯吃苦、能吃苦的新时代大学生
经过新中国70年的发展和积累形成强大的国家实力,这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应对各种风险的底气。“这种信心底气,来自制度体系内在的优势和效能,也来自制度体系不断改革完善所激发的生命力和创造力。”[4]抗疫斗争是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教科书”。增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底气,一是要鼓励新时代大学生找苦吃、能吃苦,深刻理解和认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吃苦磨难中磨砺意志,厚植家国情怀;二是要用好抗疫的现实资源,挖掘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的共产党人,树立好典型,形成人人学榜样、争先进的良好氛围;三是鼓励青年大学生在实践创造中接受教育、增长才干、增进底气,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中不断坚定“四个自信”。
三、抗疫精神增强新时代大学生志气骨气底气的现实指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立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这一根本大计,牢牢把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引导广大青年在思想洗礼、在实践锻造中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5]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是时代赋予教育的使命。高校不仅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时代新人,而且还要引导新时代大学生要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这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育人要求。
(一)坚持为党育人,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加强理想信念
新时代大学生要坚定理想信念,要立大志,把个人的成长发展融入到国家未来发展当中,融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当中。一是坚持理论武装头脑。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新思想,更要学懂、学透、学深,把好思想“总开关”。通过系统学习新思想,把新思想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增强志气、骨气、底气的思想保障和行动指南,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做抗疫精神的践行者、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民族复兴的奋斗者。二是开展使命教育。“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做出的牺牲……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6]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责无旁贷地开展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使命教育,引导新时代大学生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引导新时代大学生要把当前责任和民族复兴使命结合起来,把个人理想和国家未来发展结合起来,“小我”融入到“大我”,引导新时代大学生与时代同向同行,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命运与共的天下精神,把个人理想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三是厚植家国情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引导新时代大学生进一步弘扬“举国同心”“舍生忘死”的精神。抗疫精神和家国情怀本质上是一致的,新时代大学生是大学生参与“举国同心”的重要一部分,“舍生忘死”是敢于担当的直接体现,引导新时代大学生长本领、勇担当、敢作为,在危难关头把个人融入到民族大义,心怀“国之大者”,是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无限忠诚的直接体现。
(二)坚持文化育人,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做好思想意识形态工作,让新时代大学生不仅要讲好“最美逆行者”的故事,而且还要努力争做“最美逆行者”。 一是传承优秀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7]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源泉,是新时代大学生汲取精神力量之源。高校要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从优秀传统文化中自觉接受熏陶,自觉传播和践行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不断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进一步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二是持续深入学习“四史”。“广大青年要爱国爱民,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8]高校引导新时代大学生主动自觉学习党的百年奋斗史,通过学习党的奋斗史激励新时代大学生的志气,通过学习英雄人物、模范人物、先进人物的英勇顽强、迎难而上的精神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的骨气,通过学习党带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所取得的历史伟业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的底气。三是开展国情社情教育。高校要开展国情社情教育,引导新时代大学生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如期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国家综合实力稳步提高,为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同时,也要引导新时代学生清楚地认识到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有挑战也有机遇,历史赋予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更加艰巨,新时代大学生的志气、骨气、底气要转化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在动力。
(三)坚持实践育人,引导新时代大学生自觉担当尽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倡导的与人民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9]站在第二个百年目标奋斗的新起点,新时代大学生要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使命,接过民族复兴的接力棒,不断强化自己的本领,在实践实干中履行“强国有我”的誓言,践行自己的志气,不断增强自己为人民服务本领的底气,敢于同不同敌对势力斗争的骨气。一是高校要整合好、用好抗疫元素,丰富思政大课堂。在实践中贡献青春力量,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在服务中弘扬抗疫精神,在具体实践中彰显青年的责任和担当,不断增进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深化新时代大学生的底气。二是在学习实践中增长才干。高校要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把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国家未来事业发展结合起来,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在学习实践中敢于向“卡脖子”和“无人区”难题挑战,发扬斗争精神,敢于去研究和实践,不断增强骨气,进而通过实践来实现自己的志气。三是高校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到人民当中,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引导新时代大学生不畏艰险,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直面挑战,力争有所发展和建树,在实践中增强做人做事的底气,以实际行动把伟大抗疫精神传承好,发扬好。
(四)坚持品德育人,引导新时代大学生锤炼高尚品格
人类历史再次表明,灾难能够检验人的品行和反映时代的道德建设,同时也能够促进人类文明和道德建设的提升。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10]面对这次大考,新时代大学生经受住了检验,充分展示了良好的道德素养,昂扬的精神风貌。当前,高校坚持立德树人,顺应时代和历史的潮流,不断提升新时代大学生道德修养,引领社会先进风气,源源不断为党培养德才兼备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一是高校要加强新时代大学生道德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11]高校要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在实践中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二是高校要引导新时代青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发扬中华美德。新时代大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用自身行为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新时代大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道德品质,在个人奋斗中不断锤炼高尚品格,在实践中不断形成良好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结束语
抗疫精神是党的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疫情防控胜利的精神体现。新时代大学生要传承好、发扬好抗疫精神,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底气、骨气,自觉肩负起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
[2]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09.
[3]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9-05-01.
[4]任仲平.风雨无阻向前进——写在中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之际[N].人民日报,2020-03-26.
[5]习近平.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N].人民日报,2022-5-11.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59.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13.
[8]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 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N].人民日报,2021-04-20.
[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65.
[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65.
[11]习近平.论党的青年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77.
(责任编辑 张 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