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的 若干着力点

2020-07-23 08:55王广锋张娥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0年7期
关键词:抗疫精神思政课高校

王广锋 张娥

[摘 要] “中国抗疫故事”有着深厚的民族精神内涵,是我们开展好高校思政课教学、落实“以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绝佳素材。当前,如何在思政课上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培育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增强“四个自信”,需要我们在精选抗疫事迹、阐释抗疫精神、丰富教学模式等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中国抗疫故事;抗疫精神;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07-0096-02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的历史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这些抗疫故事内涵丰富,折射出的精神意志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精神的基本内涵,是我们开展好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绝佳素材。在开展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精选抗疫故事、阐释抗疫精神、丰富教学模式等方面,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帮助学生们培育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

一 在精选抗疫事迹上下功夫

精选抗疫事迹,是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的基本要求。如何通过精选一批抗疫“故事”,深入解读其背后的精神意蕴,是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的重要前提。这要求我们要抓好“高”“新”“近”三个关键词,以精挑细选的抗疫故事凸显出抗疫精神的崇高价值。

立足于“高”。“中国抗疫故事”中的“高”,凸显的是政治站位高远、价值诉求高尚,追求崇高远大、拒绝琐碎庸俗。首先是政治站位之“高”,要充分认识到“中国抗疫故事”背后的价值意义。提高政治站位,需要我们要讲清楚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抗疫过程的全面领导和推动,帮助学生自觉增强“四个意识”;要讲清楚“中国抗疫故事”这一历史事件本身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演变发展,尤其是在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要讲清楚在此次抗疫过程中许许多多的“逆行而上”的医护人员、科研人员、建筑工人、党员干部以及各行各业的人民群众所彰显的奉献精神和担当意识;等等。提高政治站位的同时,我们要自觉摒弃拒绝琐碎庸俗的行为。在疫情期间,也出现了不少着眼描述“个人悲欢离合”“私人记录”的各式各样故事。当然这些着眼于个人的记录和故事,反映了一部分民间声音、民生诉求,有着一定的意义和价值。但是,不少内容与抗疫故事主旋律是相背离的,陷入了琐碎、庸俗的境地,这是我们应该拒绝的。我们应当把这些似是而非的“抗疫故事”剥离出“中国抗疫故事”这一宏大历史事件。

立足于“新”。毋庸置疑,“中国抗疫故事”这一表述本身蕴含的“新”向度,指的是新近发生的,具有很强的实时性、新鲜度。强调“新”这个视角,是基于青年大學生群体接受新生事件和新鲜事物的意愿性强、把握速度快这一认知特征的。此处的“新”,主要体现在:一是“故事”的时效新鲜度,指新近发生的抗疫事情。当然,新鲜的“故事”,既可以是国内抗疫新阶段的新故事,也可以是国外抗疫故事的收集和整理(需要指出的是,在引入国外抗疫故事时要把握好分寸感,既不夸大、也不贬抑,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分析和理解);二是“故事”的理论新鲜度,指的是“抗疫故事”所折射的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抗击疫情的最新理论思考成果。这些理论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持续性地研究和阐释。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抗击疫情这一事件本身的历时性演进,“中国抗疫故事”这一言说对象便持续性地呈现出“新”与“旧”的时效性观念区分。这种区分也内在地蕴含着“故事”的阐释力量的差异性。在“高校思政课”这一教育场域,凸显“新”,并非是对“旧”的否定和摈弃,而是强调一种继承性的凸显和融洽。

立足于“近”。所谓的“近”,指的是所选择的“故事”本身能够“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实际,凸显的是“故事”的事件意义和价值内涵与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有着较高程度的契合。这种契合度激发的是学生的思想深处的亲近感和接受意识。强调“贴近”,如何落实到思政教学课程中去?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抗疫故事“主人公”的选择上,不妨把主要目光聚焦于“90”后、“00”后这一人群。一方面,在抗疫过程中,“90”后、“00”后这两大群体表现出来的奉献精神、担当意识,让人为之振奋、为之感动,充分体现出了深厚的家国情怀;另一方面,学生正处于这个年龄段,具有天然的内在亲近感和认同感,容易触发思想共鸣和行为模仿。二是抗疫故事发生的“地域”上,凸显空间环境的“贴近”。许多地域性抗疫故事具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征特色,包括语言、人物甚至是自然地理环境方面的不同表现,是有着深厚的知识性、价值性的“事件”。尤其是对地方高校,我们思政教师要善于将发生于本地区的鲜活的“中国抗疫故事”传递给青年学生。

二 在抗疫精神阐释上下功夫

阐释好新时代的“抗疫精神”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学术界和理论界的重要工作。然而,由于尚处于抗疫这一宏大历史进程中,如何总结和凝练“中国抗疫精神”还处在一个见仁见智的阶段。然而,并不是说高校思政教师“无所措手足”。我们可以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集体在不同阶段关于抗击疫情问题重要讲话精神,进行初步的总结和阐释,进而融入我们的教学各个环节。根据我们的持续观察及思考,可以从下面几个维度进行把握。

把为民服务、民生至上的宗旨意识阐释好。自从疫情暴发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社身体健康放在首位,要不惜一切代价拯救人民生命、保障人民生活,赋予“中国抗疫故事”以鲜明的“民生底色”“民本精神”。可以说,“中国抗疫故事”所折射的“中国抗疫精神”,首先表现为为民服务、人民至上的价值内涵。因此,如何借助疫情故事,充分利用思政课堂,将党的为民服务的抗疫表现和价值实现传递给学生,培育学生亲近党组织、热爱党组织和跟随党组织的自觉意识。

把全民的众志成城、守望相助、不畏牺牲、敢于胜利的精神阐释好。“中国抗疫故事”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特质,包括众志成城、守望相助、不畏牺牲、敢于胜利的价值取向。这些精神表现在许许多多“逆行而上”的援鄂医护人员,为我们呈现出不顾安危、生命第一的价值信念;表现在各领域科学研究人员,不计辛苦、刻苦钻研;大量的建筑工人赶赴一线、争分夺秒,一次次创造了“中国速度”“中国奇迹”;表现在不辞辛苦的基层党员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身上;等等。这些感人事迹是我们在思政课堂上讲好“中国抗疫故事”,阐释好新时代中国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的材料支撑。

把协和万邦、兼济天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阐释好。随着疫情的全球蔓延之势愈演愈烈,中国政府在做好本国的抗疫工作之外,向其他疫情严重的国家尽心了力所能及的物资、技术等方面的援助,向世界人民展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坚定信仰者和践行者的风范,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和赞扬。可以说,“中国抗疫故事”所涵盖海外援助壮举,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最新呈现和价值实现。从历史事件层面来看,这一壮举增添和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素材、新材料,进一步完善和验证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的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另一方面,从理念发展层面来看,这一壮举赋予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新内涵、新价值,从“和平发展道路”“全球伙伴关系”“全球治理”等维度得到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三、在完善教学模式上下功夫

当前,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抗疫故事”,面临的一个极其现实的问题,便是如何丰富和完善好教学形式,为教学效果保驾护航。应突出用好“线上教学”教学模式、积极开展防疫主题的实践教学模式。

用好“线上教学”这一模式。当前尚处于疫情防控期间,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全国高校坚持“停课不停学”,积极探索和开展“线上教学”模式,推动新媒体时代下新教学模式的发展和提升。各地高校先后有序地借助线上教学模式开展思政课教学,为疫情结束后的线下教学做好准备。这要求高校思政教师应以“线上教学”为重点,积极借助新媒体新技术手段,努力掌握好网络教学的规律、技巧和方式方法,将“中国抗疫故事”的生动情节和深厚价值传递给学生。值得注意的是,积极引用“线上教学”模式成为了部分思政教师的新挑战和新难题。不少思政教师习惯于传统的线下教学方式,对待“线上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不积极、不热心,难以适应疫情期间思政课线上教学新状况。因此,首先应着力调动思政教师积极适应“线上教学”模式的主动性,增强认知,逐步消除抗拒感。据了解,很多老师不愿意接触和使用“线上教学”,主要是担心开展教学有难度、不适应,怕出现偏差失误,影响教学效果。其次是,借助移动平台做好相应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帮助大家认识到“线上教学”的便捷性和智能性。实践证明,部分原本抗拒线上教学的老师,一经学习和操练,能够较为快速地转变态度,积极投身于“线上教学”实践中去。

用好抗疫主题的实践教学模式。疫情期间,每个学生都身处“中国抗疫故事”这一宏大历史主题的时代氛围中,这为我们思政教师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提供了绝佳的时空条件。利用好“实践教学”便是很好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在保证基本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投身和参与到抗疫实践活动中去,是抗议时期做好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基本诉求。实际上,不少学生在疫情严重时期已经积极参与到所在村庄、社区的防控工作去了,充分展示了“90”后、“00”后大學生的家国情怀、担当意识。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后续发展,思政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围绕“疫情防控”这一主题进行社会调研、社区服务、理论宣讲等实践活动,并将其计入课程考核环节。社会调研方面,可以围绕本地区抗疫期间具有典型意义的人、事、物进行调查,并形成调研报告;社区服务方面,可以围绕做好所在村庄、社区防控疫情的志愿工作进行安排;理论宣讲环节,可以围绕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和精神进行讲解和宣传。总而言之,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到“中国抗疫故事”这一宏大历史主题中去,逐步培养出正确的历史意识和责任意识。

(责任编辑: 张宏玉)

猜你喜欢
抗疫精神思政课高校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抗疫精神融入大思政教育体系的路径研究
新时代抗疫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硬核力量
用好“抗疫精神”打赢全面脱贫攻坚战
停课不停学之“疫情中的我”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