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与探讨

2020-07-23 08:55陶文好吕红波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0年7期
关键词:全人教育创新精神英语专业

陶文好 吕红波 

[摘 要]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应与时俱进,在原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注重体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做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者;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全人教育;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07-0018-03

一 引言

英语专业学生由于长期受到语言学习的影响,注重标准的语音语调、语言表达的流利度和语法使用的准确性,大多数学生花大量的时间模仿和训练英语技能,普遍存在着模仿能力强而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弱的现象。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如今我们生活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知识经济带来的挑战无疑加剧了对于各类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如今的英语专业学生如果创新能力缺失,没有独立思考和反思能力,是不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的人才标准。因此,新时代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应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邹东涛(转引自傅进军等,2011:7)在2000年提出了关于人才的定义,他用四种文字符号描述了4种类型的人才:(1)“一”字型人才:知识面宽,但缺乏创新;(2)“1”字型人才:在某专业知识方面研究比较深,但知识面太窄,很难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并开展创造性研究;(3)“T”字型人才:不仅知识面比较宽,而且在某些专业领域还有较深入地研究,但缺点是创新不足;(4)“十”字型人才:既有较宽的知识面,又在某个领域有较深入的研究,更重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

因此,英语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在保留过去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精华部分,融入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元素,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要符合新时代的要求意味着:既要学好英语,更要熟知中国文化,同时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二 新时代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与探讨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了各个领域的国际化发展进程,全球化和国际化的概念不断为世人所熟知。在这种大背景下,针对新时代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加以实践与探索,必然要有所改革,以发展的眼光,不断融入新鲜元素,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英语专业人才。

(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当代大学生成长在经济高速发展,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时代,崇尚外来文化和西方文明,大多数学生通常是吃着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喝着星巴克,看着NBA和美剧,热衷于学习英语,大多数人有出国留学或游学的意愿,赴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留学攻读硕士学位的人数有持续上升的趋势。另外选择利用暑假出国游学的人数以及通过学校的国际合作项目作为交换生赴英语国家学习的人数也是具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外语学习不是孤立的,离不开对于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和了解,但是,目前有些英语专业学生对于美国和英国的国家概况、文化、节日、文学作品等了解和喜爱程度超过了对本民族文化的熟悉和喜爱程度,甚至出现了盲目崇拜、信仰危机,价值观念空虚,道德水平下降等现象。具体表现在一些大学生存在着功利主义的观点,没有远大的理想抱负,目光短浅,衡量一切事务的标准就是当下对自身是否有用,例如:对待课程的选择表现出急功近利,对待考试作弊和论文剽窃、代写,让同学代课等现象视为正常,缺乏大学生应有的明辨是非的观念。

这都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认识到在全球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主流文化、本土文化,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缺失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环境决定了中国的爱国主义,外语教育工作者有义务和责任将这种爱国情怀传递给年轻一代,这正是新时代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不可忽视的方面。

当代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必须要与时俱进,对英语专业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吸取外来文化中的精髓,去其糟粕。具体可以通过开设英语时事新闻、焦点访谈等课程,切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教育学生具有忧患意识,要懂得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切实懂得国家强大的意义。条件成熟的学校可以通过招收各国留学生,为英语专业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传播中国文化,提升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操。

(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国家的强大离不开民族的自信,民族的自信使国家更加强大并逐步走向辉煌。在过去的40年里,中国是外语尤其是英语的学習大国。学习外语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等,最终提高我国的实力。文化自信就是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以及对本国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文化自信就是看待文化的态度问题,通过文化交流,吸收借鉴外来优秀文化,同时更要坚守本国的优秀文化;理性看待外来文化的同时,更要认真看待和传承本国优秀文化。通过文化自信逐步实现文化自强。(谢和平,2013:81)

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首先要注重文化自信,通过教育和引导学生努力学习语言文化知识,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国情与民情,学会理性思考,能够明辨是非对错。 作为外语教育工作者,应理性看待英语处在当今世界语言的地位,同时也应深深地意识到中国在国际舞台不可替代的地位,以及中国文化在国外越来越受到欢迎的现状。因此,如今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不断调整,与时俱进,直面现实,教育学生掌握英语文化知识,使英语服务于我国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的高速发展,同时掌握汉语和中国文化精髓,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海外传播人才,将汉语广泛传播出去,将中华民族精神发扬光大。具体通过开设提高人文素养的选修类课程,开阔视野,增强国际竞争力。

(三)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可以参考国外高校的成功经验。例如:哈佛大学在2007年的课程改革中提出提供世界性的教育和世界中的教育,主张哈佛的本科生应有更多机会去国外高校进行学习研究,扩大学习视野,并要求所有学生不能放弃外语学习。同时,为了给学生的国外学习提供便利,学校还采取具体措施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例如:削减一门核心必修课程,以国外一学年学习的学分取而代之等(眭依凡,2016:131)。

但是,无论是交换生项目还是海外游学项目,提供去国外学习交流的机会只能是针对少数大学生,因此,如果通过与国外高校合作,建立海外教育实习基地的方式,帮助更多学生去国外开阔视野,继续深造和就业提供机会成为可能。在新时代和全球化的今天,作为外语专业的学生,应该具有海外学习和交流的经历,这也是高校培养学生具有国际化视野,加快国际化进程需要。

(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做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者

美国历史学家威廉·麦克高尔(William McGaughey)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古代中国与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臘是世界上的五大文明发源地。几千年来,中国走过了一条并不平坦的道路。中国经历了一个“U”型发展趋势,从古代的辉煌到近代的衰弱,再到现代的复兴(陆岩军,2015:1-12)。

文明不是一成不变、静止和僵化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中华文明一贯以博大的胸怀和包容性吸收外来文化而获得活力,并变得越来越丰富。同时也影响着外来文明。

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前提下,通过修读用英语开设的中华文明通论、中西文明对比、汉字简史等通识类课程,了解中华文明的深刻内涵。通过聘请国内外专家和教师为学生开展各类讲座,开阔视野,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文化自信的同时,使学生同时掌握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真正实现双向跨文化交流,为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积极做好知识储备。

(五)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坚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具体可以体现在教学过程和学生活动:第一,通过开设国际时事报刊选读、英语辩论等系列课程,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尤其注重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让外语真正成为获取知识的工具,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供有力的保障;第二,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研讨的灵活方式,启发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问题的设计和课堂活动的设计,注重学生思辨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第三,在教学材料选取方面,注重选取最新的语言材料以及语言材料的真实性,注重学生利用国际性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第四,激励学生举行各类活动和参加各类比赛,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举办英语文化节,英语口语演讲比赛、英语写作比赛、英语阅读比赛、英语戏剧比赛、英语配音比赛、英语辩论赛、英语口译比赛、英语笔译比赛等;组织、选拔、辅导选手参与各类型省级以上的英语专业赛事,使学生在实际运用英语的过程中得到锻炼,不断提高自身水平;第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国际会议从事志愿服务工作,开阔了视野,在实战中锻炼和积累经验,检验所学到的英语知识和临场应变能力;第六,鼓励学生积极利用所学到的英语知识回馈社会:为有需要的孩子提供英语学习和辅导的机会,使英语专业的学生学以致用,在实践中锻炼和发展创新能力。

(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英语专业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这是因为新一代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习惯并能够自如地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尤其是智能手机使如今的英语学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不仅仅局限在英语课堂和图书馆等进行学习,随时随地都可以把碎片化时间用来积累单词,练习听力。因此,如今的教学环境从过去的教师主导,教材为主线已经过渡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不再是过去的单一的课堂教学为主,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优质的教学资源供学生选择。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新颖的教学手段,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并能够对于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规划和评估。

教师应做到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需要通过不断探索和尝试,了解学生的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例如运用翻转课堂,微课等转变过去单一的课堂讲授模式。通过采用形成性评价,例如可以采用档案袋评测法,加强学生的学习过程记录,了解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所学、所想、所思,最大限度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并予以针对性地指导。同时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度,改善习惯的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参与,通过同伴互评机制,让学生感受到平等自由、充分理解、相互支持和团结协作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清楚自己英语学习的目标、过程和学习成果。在学生掌握英语知识的同时,做到自信并更具有国际视野。

在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具有民族自信的、通晓英汉语言文化知识和国际视野的英语人才的根本还是要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充分发挥外籍教师的语言优势,增加外籍教师的比例,这样可以让英语专业的学生充分接触英语母语教师,潜移默化,在学好英语语言本身的同时,也学好英语文化,具备跨文化交际和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能力和素养。

三 结束语

新时代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要注重全人教育,首先要重视德育教育,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尤其是在如今文化发展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年轻的英语专业大学生应该拥有高尚的情操,能够正视国家的现实、社会的现实,建构自己真实的身份,以拥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感到骄傲,并且为了国家的发展而主动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在学好英语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优秀的传统中华文化知识。

通过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多元化的外语教育和借鉴国外的经验,科学规划、平衡发展,培养具有全球眼光和胸怀、与其他民族平等对话中对自我身份保持充分自信的中国人。同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够放眼世界,具备参与现代社会全球竞争必备素质的英语专业人才,才能提升国家整体外语实力,使我国从英语学习大国转变成拥有高素质外语人才的强国。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注重国际传播能力的培养,做到能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真实、立体、全面地传播中国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做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者。

参考文献:

[1]傅进军,赵祖地,吴小英,等. 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环境建设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7.

[2]陆岩军. 走进中国文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1-12.

[3]眭依凡.大学文化思想及文化育人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131.

[4]邵滨(译).文化全球化与语言教育(B. Kumaravadivelu著)[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17.

[5]谢和平.大学应当成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主要引领者 [A].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81.

[6]周远清,闫志坚.论文化素质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12.

[7]张焕香.首都高校大学生中西文化认知调查及语言文化素养提升[A].贺宏志,周建设.北京高校语言文化建设研究[C].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责任编辑: 张宏玉)

猜你喜欢
全人教育创新精神英语专业
全人教育理念下医科高校学业困难学生管理探析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浅议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全人教育视野下的班级教育小组改革初探
高等艺术院校网球教学中塑造“全人”的探讨
教育戏剧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