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个旧市市场主体培育壮大路径探析

2023-04-29 09:55:54黄晓屏
鹿城学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创业创新营商环境市场主体

黄晓屏

摘 要:经济发展的根基在于市场主体,其数量和质量决定区域经济实力和竞争力。长期以来,个旧市市场主体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突出,发展水平不高、发育相对不足、“少散小弱”等问题仍然是制约市场主体活跃度和增幅的主要因素,严重制约了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要解决市场主体不多不高不强问题,应从解放思想、促进大众创业创新,扩大市场主体总量与提高质量并重、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等方面入手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关键词:市场主体;营商环境;培育;创业创新

Analysis of the Path for Cultivating and Strengthening Market Entitiesin Gejiu City,Yunnan Province

Huang Xiaoping

(Party School of the Gejiu Municip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Gejiu,Yunnan 661000)

Abstract:The found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lies in market entities,and their quantity and quality determine the regional economic strength and competitiveness.For a long time,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ntities in Gejiu City has been insufficient and imbalanced,with prominent contradictions.The low level of development,relative insufficiency,and issues like “few,scattered,small,and weak” are still the main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activity and growth of market entities,which severely restricts the high-quality and leapfrog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market entities are not numerous,not high,and not strong,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emancipate the mind,promote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attach equal importance to expanding the total number of market entities and improving quality,continuously deepen the reform of “delegating powers,improving regulation,and upgrading services”,optimize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and increase the intensity of financial services to the real economy to cultivate and strengthen market entities.

Key words:Market entities;Business environment;Cultivation;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经济发展的根基在于市场主体,市场主体越有活力,经济发展就越有动力。市场主体作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细胞和微观基础,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创造财富,是经济活跃度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稳定、新增就业岗位的主渠道。一个地区市场主体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区域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关乎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和后劲。实践表明,一个地区市场主体发展得好,地区经济发展就好。近年来,影响我国地区发展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市场主体的发展状况不同。发展较慢的地区不仅新生市场主体少,甚至出现原有市场主体不断流出,总量萎缩,导致地区经济发展缺乏活力。进入新发展阶段,市场主体在保持创新活力、保障充分就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更加凸显,一个地区经济要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必须通过不断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数量和提高质量,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以此来提升区域发展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一、个旧市市场主体发展现状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产业结构调整中,个旧市市场主体总量不断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水平也不断提高,整体实力明显提升,市场主体呈现出稳定、协调、有序发展的良好态势。但由于矿产资源枯竭、区位优势不再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市场主体规模仍然不够大,经济实力整体偏弱,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依然突出,与全国、全省、全州相比,差距明显,市场主体的数量和质量仍是制约个旧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截至2020年年末,个旧市GDP达到339.1亿元,在红河州排名第三。登记在册市场主体户数17773户,在红河州排名第六,年度增速仅为17.12%,红河州十三县市排名倒数第一位,北部县市的蒙自、弥勒、建水、泸西、开远均排在个旧之前。特别是蒙自,GDP为390.85亿元,排名红河州第二,但蒙自市场主体数达47142户,增速为27.4%,市场主体总数和增速排名均为红河州第一。以上数据充分说明,个旧市市场主体数量及增速与其GDP在红河州的排位极其不匹配。市场主体不多、产业单一、质量不高、发育相对不足、发展不够充分、“少散小弱”等问题仍然是制约市场主体活跃度和增幅的主要因素。

二、个旧市在市场主体培育壮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的经济思想制约了市场主体的培育壮大

广大干部群众在思想上对市场主体的地位、作用和意义重视不够,存在工作举措不够扎实、压力传导不到位等问题。加之各级各部门统筹配合不够密切,还没有形成最大工作合力,未能有效激发人民群众和各类市场的动力、活力和潜力,市场主体创新发展仍面临不少掣肘。

(二)市场主体总量相对不足,“高精尖”与“小散弱”并存,质量及总体结构欠佳,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个旧市市场主体纵向比较发展较快,但与国内发达地区、省内先进地区和红河州内其他县市横向比较差距明显,而且差距越来越大。

一是结构不优,总量太少。在结构上,个旧市市场主体呈现一产弱、二产不强、三产不快的特点。2020年,个旧市产业结构为6.9:51.8:41.3,二产比重过大,有色金属传统产业占个旧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80%以上,在整个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偏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极大地影响了市场主体的整体发展水平和上市竞争力。在数量上,2020年登记在册市场主体户数17773户,在红河州排名第六,与GDP的排位严重不匹配。

二是市场主体培育不够精准,对经济具有支撑作用的大型骨干企业不多,龙头企业稀少,缺乏明显的指导和带动作用。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组织化、集约化程度不高,市场主体少、小、弱明显,难以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和辐射效应。2019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有89家,2020年上半年下降到84家,上市公司只有1家。市场主体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占比高,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小型企业“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已逐渐丧失,部分中小微企业因缺乏竞争力,生存周期较短,淘汰率较高。加之受地域条件的限制,难以吸引到大规模的市场主体,甚至出现原有市场主体流失。

三是存量市场主体多数处于产业链低末端,而具备较高科技含量和产业竞争优势的现代工业企业、新兴产业和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占比较少,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三)营商环境优化效果不明显,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的 “痛点” “难点”“堵点”问题依然存在

首先,由于矿产资源枯竭、红河州行政中心由个旧搬迁至蒙自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个旧市的软硬环境建设明显滞后于蒙自、弥勒、开远等周边城市,加之环保约束、人才外流、教育下滑、优质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供给不足,致使产业承载能力偏弱,市场主体发展不充分、质量不高。

其次,市场主体准入门槛偏高,惠企政策执行不够有力,企业减负不明显、项目落地不便捷、信用体系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市场主体快速增长,市场主体的培育壮大难以真正落到实处。

再次,管理服务难以配套,基层“服”的优化跟不上“放”的速度。受部分机构设置不匹配、人员素质不高等因素影响,存在基层“接不住”、“用不好”的问题,管理服务难以达到优质高效。

(四)政府主抓、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尚未形成,措施配套不完善,培育支持政策落实不力

虽然各级各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全面创业和培育市场主体、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政策措施,但政策措施相互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处于多、散、乱的状态,未形成突破性的政策支撑。一些政策的制定不接地气,没有与本地企业、行业发展实际相呼应,缺乏有效的政企沟通机制和反馈机制。一些惠企政策制定存在滞后性,跟不上新业态的发展步伐。相关政策的公开、宣传、解读不足,导致企业不了解详情,不能及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部分惠企政策存在“天花板”现象,影响了政策落地实施的效果。

(五)金融对各类市场主体支持还不够到位,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顽疾一直存在

个旧市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资金筹措能力低,融资渠道狭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市场主体的发展壮大。

三、个旧市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的对策

(一)大力发展市场主体

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领导,解放思想、凝聚共识,精准施策,在思路、方法和制度等方面着力消除影响市场主体又好又快发展的障碍,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和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动力和潜力,大力发展市场主体,助推个旧市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强化思想认识,切实转变作风,高度重视市场主体培育。把保市场主体发展、培育市场主体摆在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在精力上重点关注,行动上重点支持,政策上重点倾斜,在思想上“破冰”,着力破除一切制约市场主体发展的思想、政策、体制机制障碍,以超常意识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立足个旧市实际,充分调动一切资源和要素,认真贯彻落实市场主体培育“一把手”工程,按下市场主体培育“快进键”,以新思路、新格局突破性地培育和发展壮大市场主体。

强化责任落实,加强协调配合,营造市场主体培育工作“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服务市场主体,形成工作合力。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制定市场主体培育路径方案,强化责任担当,突出培育重点,细化配套措施,压实工作责任,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市场主体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全力推进招商引资上水平、市场主体培育上台阶,汇聚经济发展强大动能。

牢固树立经济发展必须依靠市场主体的理念,运用各种媒体多手段开展涉企涉商政策宣传,优化政策落地机制,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催生更多市场主体。通过广泛宣传,持续造势,为各类创业者提供免费的创业指导、培训、法律支持、创客空间、实践基地、宣传推介等各类创业平台,激发创业者潜能,鼓励更多的自然人及社会组织创办市场主体,重点支持新业态、新经营模式市场主体发展,支持科研人员、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化解过剩产能职工等重点群体创业创新。

充分发挥行业带动和产业促进作用,利用停产、半停产困难企业等存量资源,引入战略合作伙伴,盘活存量,做大增量,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源成为创业资本,加快培育和催生更多市场主体。

(二)构建市场主体量质双升发展新格局

以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大众创业创新为主线,坚持扩大总量与提高质量并重、千方百计谋项目、争项目、引项目、推项目,实现“外引”和“内培”并举,统筹推进优化存量、扩大增量、做大总量、提高质量,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全力构建市场主体量质双升发展新格局。

一要吃透中央决策部署,立足实际,抢抓政策机遇,补短板强弱项。放宽市场准入,对各类市场主体无论所有制性质、规模大小都给予同等的政策待遇和扶持,加大对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扶持力度,不断增强市场主体的吸附力、满意度、归属感。

二要牢固树立“抓发展必须抓产业、抓产业必须抓市场主体培育”的鲜明导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调动各类投资者的积极性。依托有色金属、生态、文化、旅游等资源优势,围绕个旧市重点产业和支柱经济,一手抓有色金属传统产业智能改造、转型升级,一手抓新兴优势产业链培育,加快延链补链强链招商,坚持一二三产业一起上、大中小微企业一起抓,“新”“旧”产业链市场主体齐头并进协同发展,有效吸引市场主体抱团入驻个旧市,扩大市场主体增量。同时,加强与沿海发达地区经济技术合作,大力引进国内外优强市场主体在个旧市投资布局。

三要全力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①”,突出培育重点、强化龙头引领,大力培育扶持本土市场主体和产业生态,培育壮大根植型标杆企业,全力发展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树立产业化思维,充分发挥个旧市有色金属产业优势,支持本土重点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上市等方式加快规模扩张,推动龙头企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遴选一批如振兴集团、鑫联环保等具有引领性、带动性、经济贡献大、资源整合水平高、特色鲜明的大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力争以大带小、以主引配,汇聚更多产业链、供应链相关市场主体落户个旧市。

聚焦新经济、新产业的投入,筛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前景广阔的创新型、科技型小微企业,实施育苗扶壮工程,打出培育市场主体系列“组合拳”,快速推动市场主体总量快速增长、质量明显提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为个旧市县域经济走出一条结构优、质量高、效益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强劲支撑。

四要精准施策,强化分类指导、梯次培育,统筹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升巨”“规转股”“股上市”的良性格局,让市场主体强起来。针对个旧市各类市场主体自身特点,实施差异化支持措施和指导,鼓励个体工商户提质增效,支持微型企业上数量,小型企业上规模,培育一批“小而精、小而特、小而优、小而新”的企业,加快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助推中小企业“升规入统”,规模以上企业完成规范化公司制改革,股份制企业上市,推动市场主体综合实力整体提升,形成企业和个体齐头并进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五要拓展招商引资新思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与协会、商会、校友会等合法合规民间组织合作力度,打开招商新“门路”,形成招商新“网络”。积极收集个旧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信息和欲招引企业信息,充分挖掘亲缘、地缘、业缘、人缘、学缘等关系,落实、细化招引措施,用心用情拉动招商,积极引进有情怀、有实力二者兼具的企业,扩大市场主体增量,做大总量,增强质量。

(三)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牢固树立“抓发展必须抓营商环境、抓发展必须抓市场主体”的理念,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加快理顺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市场化法治化优质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市党委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树立“企业创造财富,政府营造环境”理念,强化市场意识,积极适应新常态,研究新办法,实现新突破。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打破传统观念和惯性思维,对市场主体强化服务保障,放下身段服务企业、竭尽全力发展企业,从市场主体的痛点难点堵点出发,定期研究市场主体培育工作,及时分析研判发展态势,为市场主体解忧排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深入挖掘可培育市场主体的领域,整合资源支持市场主体发展。根据发展中的特别需求,加强个性支撑,通过量身定制、发掘寻找、孵化培育、扶持壮大的全链条机制,加大对重点产业领域市场主体的扶持力度,从体制、机制上消除束缚市场主体发展的各种障碍,不断提高相关行业、产业市场主体的生存能力。

大力实施作风革命、效能革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市场主体发展创造充足空间。按照“非禁即入” “非限即入”原则,积极营造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彻底打破各种“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破解“准入难”问题。推动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管、全周期提升服务,减少市场主体运行制度性成本,打造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群众有感的低成本、高效率、优服务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吸引和稳定更多市场主体到个旧投资兴业、共同发展。

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常态化联系服务企业机制,全面推广“联系企业全覆盖,服务企业全过程”。完善与市场主体、行业协会商会的常态化联系机制,健全各级领导干部与市场主体建立包联服务制度,常态化开展对企跟踪服务,加强对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调研,找准制约市场主体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坚持“分类施策”“一企一策”精准指导,依法依规帮助解决。对重点企业和项目及时选派“驻企服务员”,提供全程跟踪代办和特事特办服务,及时帮助市场主体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让各类市场主体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快、效益好。

增强涉企服务部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加强涉企服务部门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提升等软硬环境的建设,强化部门联动,提高政务服务效率,推动个旧市营商环境呈现革新性变化。

(四)强化服务意识

破除“官本位”主义,强化服务意识,完善措施配套,实现培育支持政策落实落地,全力支持各类市场主体的准入和发展。

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参与主体”的思想观念,增强市场意识、法治意识、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坚持“放水养鱼”,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强化亲商理念、培育重商文化,围绕市场主体的需求提供精准化、“保姆式”服务,以“无事不扰、有事办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为原则,打造“尊商、重商、爱商、护商、亲商、便商”的行政服务新思维,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紧密结合,建设一流营商环境。

用好国家产业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更好发挥政府引导和帮扶作用,探索建立实施无身份差异、无地域差异、无行业差异的创业创新机制。科学规划行业布局,通过抓工业园区建设带动项目建设,推动龙头企业和产业集聚区市场主体做大做强,有力促进市场主体倍增。

积极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生态,不断加强软硬环境建设。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服务环境,着力改善投资环境,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努力提升环境竞争力,助力市场主体“生得下”“长得大”“活得好”。

借鉴、学习、移植先进地区优秀经验,在落实现有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建立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的体制机制,切实发挥好政策的杠杆作用。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地生根,最大效应释放政策红利,鼓励各类人员自主创业,尤其是针对本土人员创业性就业、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中小企业的成长,应分别制定出台有针对性的扶持性措施,多途径、多渠道推动市场主体发展。

(五)营造利于市场主体健康发展的金融环境

用好金融顾问制度,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破解市场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顽疾,积极营造有利于市场主体健康发展壮大的金融环境。

鼓励金融资源下沉,引导金融机构合理让利,积极搭建“政银企”交流平台,广泛开展政银企融资对接会,为市场主体牵线搭桥对接资本市场,切实加大金融惠企力度,强化对市场主体的融资支持,拓宽其融资渠道。

强化区域担保体系建设,建立政府平台公司出资或参股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切实发挥个旧市国有担保公司服务实体经济作用,积极为市场主体进行融资担保,帮助市场主体解决融资难题,降低融资成本。

创新、丰富融资工具,通过改进信贷管理,开展融资助企服务,大力支持融资租赁、商圈融资、产业链融资等业务,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市场主体通过项目、股权质押、发行债券、动产抵押、应收账款质押、厂房按揭、商标专用权质权登记、融资租赁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在国家法律法规范围内,用活用足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政策,整合发展专项资金。从政府、金融、市场主体三端持续发力,进一步创新惠企政策,优化服务,增加信贷扶持、拓宽贷款扶持范围、搞活地方金融市场、加强担保体系建设等方面强化财税金融保障,充分发挥政策合力作用,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顽症。

产业行业主管部门充分发挥掌握的信息资源优势,联合金融部门开展专项信用培植、探索失信市场主体信用修复制度,拓宽修复渠道、丰富修复方式,鼓励失信市场主体重塑信用,助力市场主体诚信经营、有序发展,帮助更多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获得融资支持。

四、结束语

经济发展的动力在市场主体,活力在市场主体,潜力也在市场主体。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提升地区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我们要以“保市场主体总量规模、提市场主体内生实力、优市场主体发展环境”为目标,树牢“发展是第一要务、招商是第一要事、一流营商环境是第一竞争力”的理念,坚持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大抓招商、大抓市场主体、大抓营商环境,将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作为推动个旧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力促各类市场主体“扩大总量、提高质量、增强活力、提升竞争力”,进一步培优育强市场主体,推动市场主体量质齐升,厚植经济发展基础和动能,为推动个旧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注释:

①三张牌:“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和“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

参考文献:

[1]李克强.在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EB/OL].中国政府网,2021-06-02.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gwyxx/202106/20210603067545.shtml.

[2]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EB/OL].2021-08-24.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1-08/24/content_5632964.htm.

[3]个旧市关于贯彻落实《红河州高质量组织工作服务保障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的实施方案.个组字〔2022〕31号[Z].2022-03-15.

[4]大力培育发展市场主体[N/OL].云南省人民政府网,2022-03-21.http://www.yn.gov.cn/hdjl/hygq/202203/t20220321_239226.html.

[5]曹慧泉.大力培育市场主体 创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Z].人民论坛网,2020-12-31.http://politics.rmlt.com.cn/2021/1231/636430.shtml.

[6]金观平.重在培育壮大市场主体[N/OL].经济日报,2021-11-07.http://paper.ce.cn/pc/content/202111/07/content_214349.html.

[7]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的意见.云政发〔2021〕21号.http:// www.yn.gov.cn/zwgk/zcjd/bmjd/202201/t20220129_235467.html.

(责任编辑 吴建荣)

猜你喜欢
创业创新营商环境市场主体
玉米市场主体售粮积极性提高
今日农业(2021年5期)2021-11-27 17:22:19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
人民币汇率破7 市场主体应对有序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48
三地实践:有效释放市场主体的活力
中国外汇(2019年11期)2019-08-27 02:06:24
淄博市淄川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老工业区转型
准入规制与经济增长: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分析
高校校内创业实训基地建设
创业创新:青年大学生践行中国梦的有效路径
人民论坛(2016年28期)2016-12-23 18:47:30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边疆地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科教导刊(2016年26期)2016-11-15 19:01:09
营商环境视野下的自贸区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