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苏州高职院校双创文化培育融合吴地文化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双创思想理念、提升学生的双创能力素养、凸显高职双创文化建设的校本特色。针对当前苏州高职院校双创文化培育中存在盲从化与同质化现象较突出、缺乏对地缘特色文化的融入和传承、培育方式和内涵精神较为单一等问题,指出各院校要坚持以吴地文化为抓手,不断完善“两个课堂”的系统设计,丰富双创教育的内容资源,加强吴地文化传承与创新载体建设,探索吴地文化与创新创业活动结合路径,进而提升吴地文化助推创新创业的效能。
关键词:吴地文化;高职院校;双创文化;培育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Path of Integrating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Culture with Wu Culture among Students
in Suzhou Vocational Colleges
Song Ping
Abstract:The integr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culture with Wu culture in Suzhou vocational colleges is beneficial for enriching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and innovative ideas,enhancing their abilities and literacy in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and highlighting the school-based characteristics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In view of the current issues in the cultiv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culture in Suzhou vocational colleges,such as the tendency of blind following and homogenization,lack of integration and inheritance of loc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and a relatively singular mode and spirit of cultivation,it is pointed out that colleges should persist in taking Wu culture as a key component,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systematic design of “two classrooms,” enrich the content resources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arriers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Wu culture,and explore the path of combining Wu culture with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ctivities,so as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Wu culture in promot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Key words:Wu Culture;Vocational Colleges;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Culture;Cultivation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1]苏州当地浓郁的吴地文化和近年来兴起的双创文化也是互相促进、有机融合的关系。从精神层面看,弘扬吴地文化能够彰显双创人文精神的超性回归,为高职院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为地方社会发展贡献精神力量。从实践层面看,双创文化培育作为传承吴地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能够为地方社会培养高技能创新型人才,更能够对吴地文化的保护和赓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本文研究如何将吴地文化融入苏州高职院校双创文化培育路径,在双创文化培育过程中充分利用好地缘文化资源,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意义。
一、吴地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一)吴地文化的概述
从古至今,吴地的核心地带和文化重心一直在苏州、无锡的太湖流域一带,以苏州的吴韵最浓。[2]吴地文化是吴地的区域文化,主要是指自泰伯建立“勾吴”小国以来,在这一区域创造出来的与自然相适应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融汇出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成果的总和,充分体现出吴地的人文气质和精神内涵。吴地文化融合了江南土著文化和中原文化,在经历了东晋、隋唐及近代的三大繁荣期后,展现出博采众长的包容性和开放性的地域文化特色。
(二)吴地文化的特点
1尚德崇文
吴地注重家庭教育,一直保有兼容并蓄、尚德崇文的优良传统。苏州历代官吏儒士重视兴办学校,民间捐资赠募兴办学校蔚然成风。吴人将“尚德”、“崇文”视为吴地文化的灵魂,对读书习文、道德情怀、社会责任感有着比较高的要求,苏州涌现出一批“有思想、有情怀、有坚守”的廉洁楷模和勤思善学的教育名家,如范仲淹、顾炎武、翁同龢、叶圣陶和费孝通等。
2兴商创业
吴地工商业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隋唐以后吴地的工商业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直至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经济重地。清代徐扬创作的《姑苏繁华图》逼真地勾画出苏州“江南大都会”的真实面貌,反映出苏州繁盛的工商业景象。近代以来,以施筠清、虞钧培为代表的苏商实业家,是民族自强中的创业者。他们满怀“实业救国”的理想,开创了民族工商业先河。这种浓浓的重商理念传统使苏州人民养成了开放性、开创性的集体性格特征。[3]
3求精求新
吴地的科学技术进步与地缘文化繁荣、思想解放是互相促进的,正是吴地深厚的文化传统积淀培育出了一批又一批的能工巧匠,如春秋时期的铸剑高手干将与莫邪、唐朝的雕塑家杨惠之、明朝的香山匠人蒯祥等,还有新中国以来的科技专家谢毓元院士、顾诵芬院士、潘镜芙院士等。他们主张用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精湛求实的技艺和科学知识促进技术革新和实业发展。求精求新、创新求变的意识是苏州人民骄傲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苏州成为近代以来我国工匠精神、科学精神孕育摇篮的根由。
4敢为人先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人民坚持发展不放松,拼搏聚力促发展,先后凝聚成“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三大法宝。[4]九十年代初期,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苏州跃起六只虎》一文,用“一虎呼啸,群虎出山”来形容六区争雄的角逐场景,充分展现出苏州人民所具有的敢为人先、敢闯敢试、干事创业的精神面貌。时至今日,苏州已经逐步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上台阶、大跳跃的奇迹,三大法宝更是为吴地文化注入了敢为人先、勇于拼搏的精神基因。
二、苏州高职院校双创文化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双创文化培育中盲从化、同质化现象较突出
相比我国,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双创文化培育较早,发展也较为成熟,已形成一定的参考模式。但西方发达国家更多地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个人成就的满足,缺乏对双创主体承担的社会责任、家国情怀的培育。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过于参照国外双创文化模式的现象,对其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扬弃,盲从化较为严重。另外,不少高职院校在双创文化培育过程中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甚至盲目照搬其他学校的培育方式。不仅没有服务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更影响高职院校师生参与双创活动的热情。
(二)高职院校双创文化的培育缺乏对地缘特色文化的融入和传承
当前高职院校双创文化的培育,未能与地缘特色文化进行有机融合。这直接导致高职院校双创文化的培育过程中容易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经济效益至上,功利化明显,甚至出现重结果轻过程、重形式轻内涵、重技巧轻基础的现象,过于看重双创活动的市场前景和商业价值,缺乏对双创精神和为国为民情怀的彰显。同时,高职院校师生对地缘文化的理解也不够深入和透彻,没有充分挖掘双创文化与地缘文化的内在契合点,没有形成文化共识和行动自觉,进而造成两者间的割裂,未能将双创文化基因渗透进师生的身心,导致高职院校双创文化后续发展缺乏有力的支撑和补充。
(三)高职院校双创文化的培育方式和内涵精神较为单一
当前高职院校双创文化的培育方式和途径仍然较为单一,主要还是通过开展简单的双创教育的形式进行。在创新思维培养、创业意识强化、创业动机建立等方面,仍然较为欠缺。部分高职院校的双创教育与专业学科教育是分离割裂的,仅仅把双创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安排进教学计划中,未能把双创教育渗透到教学实践环节,缺乏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不利于释放学生双创活力,营造良好的双创氛围。同时,高职院校对双创文化内涵精神的拓展也不够,忽略了双创文化在文化普及、人文精神浸润方面的作用,无法实现广泛的赓续传承与创新发展。
三、苏州高职院校双创文化培育融合吴地文化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丰富高职学生的双创思想理念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由我国形态各异的地缘文化共同组成的,吴地文化作为其中的一种地缘文化,其特色就是融合、创新、务实、崇文,这恰恰也是苏州的城市精神。[5]吴地文化中“尚德崇文”“求精求新”“敢为人先”“兴学重教”等文化精髓,能够在双创过程中帮助学生内驱转化,形成勇于担当、勇于创新的思想理念。这不仅对启迪学生双创思想起着关键作用,也为实践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双创理念提供了源头活水。
(二)有利于提升高职学生的双创能力素养
传承地方文化,开发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有利于学生的不断成长。高职学生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要坚持把“双创能力素养的丰富”和“传统文化的继承”作为自己终生的追求。吴地文化作为苏州地缘文化,注重人的自我提升和完善,强调知识与德行、理性与情感、传承与创新的统一,是对学生最好的德育、智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能够为双创能力素养培育奠定基础,为培养新时代双创的高级人才指明方向。吴地文化内在属性中“求真务实”的实践理念、“柔中蓄劲”的人文气质,能够为提升学生的双创能力素养提供价值引导。
(三)有利于凸显高职双创文化建设的校本特色
高职院校双创文化发展的根基,在于培育学生开拓、探索和求真的品质。双创文化建设过程中,苏州各高职院校都拥有类似的社会商业生态属性,但更能体现校本特色的,是在文化建设过程中有效融入吴地文化传统和吴地文化元素。要避免陷入同质化就要深度挖掘吴地文化内涵,再结合各校独特的文化传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建校历程的艰辛,建校者所秉承的修德敏行、励精图治、开拓创新的精神,以这些精神铸魂育人,成为学校双创文化最鲜明的标识。
四、苏州高职院校学生双创文化融合吴地文化培育路径
(一)完善“第一课堂”课程的系统设计,丰富双创教育的内容资源
在苏州高职院校双创文化培育的过程中,课程始终肩负重任。因此,要完善课程思政的系统设计,增强吴地文化的渗透和育人作用。教师在“第一课堂”课程设置中,不仅要做到吴地文化内容融入专业课,同时也要打造特色文化“金课”。教师可以结合苏州地方特色,开发吴地文化与双创文化相结合的公共必修课程内容,制作学生喜闻乐见的双创微课资源,形成泛在化的、可被重构的数字教学资源素材。另外,还可以通过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利用实物展示、声光影像等手段,开展吴地非遗手艺的理论讲授,探索“吴地文化+”的理论授课模式,将吴地文化精神融入双创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增强文化的渗透和育人作用。通过完善课堂设置和授课模式,教师不仅能在教学中规范学生的双创道德品质,更能让学生体会吴地文化的魅力,激励学生在新时代双创浪潮中大展拳脚,唤醒他们的民族文化自信意识。例如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探索了一条“传艺·存根·铸魂”的育人模式,通过组建技能大师、教学能手与思政名师混编的教师团队,将吴地非遗文化与品牌元素融入学校课程管理和评价体系,并在专业群内所有专业推广实践,实现全方位文化育人。
(二)创建吴地文化创新社团,师生合力打造“第二课堂”活动
教师要提升对吴地文化的认知程度和文化底蕴,创建吴地文化创新社团,师生合力打造社团活动。通过探索吴地文化与双创活动的有机融合,开设“第二课堂”活动。线下鼓励学生研究吴地文化的经典书籍,带领学生参观丝绸博物馆、民俗博物馆等文化传承基地,进行实地互动体验;线上利用吴地文化虚拟体验馆进行模拟互动体验,利用学生的创造性,活化和焕新吴地文化,通过开展与吴地文化和非遗文化相关的社团实践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吴地文化。此外,社团教师还可以牵头组织跨专业的师生团队,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面的双创比赛,带领学生灵活运用“吴地文化+创意技术手段”的方法开展与文化相关的双创项目,鼓励学生基于传统文化去研究文创产品,让文化与双创形成崭新的业态。例如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注重跨学院融合,推荐青年博士导师参与双创项目团队建设,开展一年一度的“春笋”行动计划,使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得到深度融合,连续四年获得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三)加强吴地文化创新载体建设,建立内外联动的传承基地平台
苏州高职院校要利用好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吴地非遗文化传承基地等校外资源,加强吴地文化创新载体建设,建立内外联动的传承基地平台。通过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引入非遗传承人,在校内建立创新研究中心、大师工作室和非遗工作坊等,构建以吴地文化为依托,以研究中心、工作室和工作坊为载体的双创培育平台,推动非遗工艺、技艺革新和传承手段的实践研究,以此培养学生“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的创业精神与创新能力。另外,要完善校内创新创业孵化产业园运营模式,引入校外专业化项目管理团队,建设优秀双创文化传承成果展示平台,并将吴地文化元素与内涵精神融入平台和环境建设中,利用显示屏、网站、展示设备以及其他软硬件设备,加强宣传展示力度,积极营造创新创业文化生态。例如苏州市职业大学倾力打造了教育部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平台—吴文化园,以此作为吴文化研究与教学的场所和数据库,并以此为依托与苏州市委宣传部、社科联合作共建区域文化研究团队机构“吴文化研究院”,定期举办“非遗传承人进校园”、“能工巧匠授技艺”、“对话苏职大”等活动,利用吴文化园丰富多彩的吴地历史展陈物品、形象生动的场景还原、声光电多样化的表现手段,结合校内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具备的功能辐射作用,助力吴地文化双创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探索吴地文化与创新创业活动结合路径,提升吴地文化助推创新创业效能
苏州高职院校要鼓励学生在校及毕业后自主创新创业,用吴地文化进行商业化表达。要指导学生积极探索“吴地文化”与“数字创意设计”、“云文旅”、“云文化研学”等与资源相结合的新型创业路径,以吴地文化这个资源宝库助力文化自信,实现从“思想者”到“实干家”的升华。通过拓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形式,加大相关经费支持力度,帮助学生将与吴地文化有关的创意文化产品商业化,建立可复制的商业模式,增加创业成功的机会,提升双创教育的市场活力。同时,深入挖掘并大力宣传双创典型项目,弘扬典型人物在创业实践中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动人事迹,以此作为吴地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手段,为吴地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肥沃的文化土壤。例如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一场景、一主题、一故事、一大师”特色文化活动,帮助学生寻找创业良机和金点子,提升学生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能力。苏州市职业大学与苏州市政府共建大学生双创平台,成功创建了“创客空间—众创空间—产业园”互联互通的孵育模式,帮助学生解决好创业“最后一公里”的难题。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校期间对学生主导的创业项目开展模拟运行活动,毕业后帮助创业学生建立工作室运行模块和标准,为文创产品的创造与转化提供技术指导和法律咨询,极大地提高了创业学生文化创造和技术转化的积极性,开创了贴近多点式、全覆盖的双创新格局。
五、结语
苏州高职院校要坚持以吴地文化为抓手,将吴地文化融入双创文化培育的全过程,不断完善“两个课堂”的系统设计,丰富双创教育的内容资源,共建吴地文化创新社团,加强吴地文化创新载体建设,建立内外联动的文化传承基地平台,探索吴地文化与创新创业活动结合路径,提升吴地文化助推创新创业效能,实现吴地文化和双创文化的有机融合与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2(30).
[2]龚瑜.吴越文化特征视角下的苏南创意产业发展[J].江南论坛,2018(4):46-48.
[3]何东亮.吴地居民人格特征成因分析[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5):35-38.
[4]周乃翔.以思想大解放引领苏州改革开放新突破[J].唯实,2018(12):4-7.
[5]李勇.“太湖时代”的吴文化特质及社会功能[J].甘肃社会科学,2011(1):181-185.
(责任编辑 蔚红霞)
收稿日期:2023-01-12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文化自信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文化培育路径研究”(2021SJB0742);苏州市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工作立项课题“基于本土文化影响下的创业教育研究”(SGZXB201810)。
作者简介:宋平(1988-),女,江苏苏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就业创业及学生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