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楠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发展,“双减”政策被提出。“双减”政策的实行旨在减少学生学习压力,让学生身心能够得到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学生的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是“双减”背景下减负不减质量的有效途径,所以教师要研读新课标,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优化课堂,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双减”背景 初中数学 课堂实效 教学方法
一、引言
数学属于初中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因为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数理分析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因此,“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应将重点放在教学效率的提升上,以实现减质增效的目的。而课堂教学是学校常规教育活动,是提升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且新课程标准的变化同样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有了更高的标准。新课标中的课程目标更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可见,教师要提高课堂效率,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
二、“双减”背景下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因此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着关键的作用。[1]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以及新课程标准的修订,教师要认真研读新课标及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平时多关注优秀的教学资源,总结出概念课、习题课、探究课、复习课的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此外还要多涉猎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课堂管理能力,提升课堂效率。
(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华罗庚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教师要提高数学的魅力和趣味,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同时由于部分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导致学生产生畏难心理,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因为学习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直接因素,是引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动学习的前动力。[2]例如,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时,可以引入古代数学问题“鸡兔同笼”“以井测绳”等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从而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利用小组合作提高学生数学课堂学习效率
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单纯讲授知识,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新课标要求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要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因此,教师可通过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而在课堂上让学生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课堂更具有开放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在合作教学中,教师要及时适时对学生的鼓励,尊重学生的意见,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
(四)优化课堂和课后练习
在“双减”背景下学生的作业要减少,但是教学质量要提升,这就要求教师从课堂练习入手,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通过课后的针对练习,巩固数学知识。通过优化课堂和课后练习促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应用数学知识。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同时要研究新的教育理念、教材以及学生学情,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提高。优化教学方式,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与思考中,养成主动学习,动脑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还要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最终实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罗慧.探究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中国校外教育,2019(21):139.
[2]潘建琴.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以实效性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2):1.
[3]徐军.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引入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6(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