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

2023-04-29 00:44邢雪
中国科技投资 2023年30期
关键词:数字金融信贷风险商业银行

邢雪

摘要:在我国,商业银行作为主要金融机构之一,在整个金融市场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但是由于市场上存在着许多不可预知的因素,商业银行面临着各种风险,其中信贷风险尤甚。目前,在我国数字金融作为新兴金融业态,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冲击。本文以数字金融为切入点,对其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中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旨在丰富数字金融和银行风险层面的研究,为我国商业银行在新时期下的信贷风险防范管理提供更加完备的支撑依据。

关键词:数字金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DOI:10.12433/zgkjtz.20233014

一、研究背景

在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处于主导地位,是我国金融市场中主要的参与者之一,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在社会总融资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同时是国家实施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传统金融业务渐渐转变成了利用互联网平台,并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的新一代金融服务,也就是数字金融,它的概念与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非常相似。2022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提出推动我国金融科技新阶段发展的新目标。不可否认,数字金融的出现,缓解了传统金融所面临的实体网点限制、抵押不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但同时数字金融也带来了金融脱媒、数据安全等问题,它们对传统金融市场产生了冲击。而商业银行,作为传统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冲击,从而影响到自身的信贷风险水平。数字金融虽然抢占了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但也推动了商业银行数字技术的应用,加速了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所以不能对其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行简单的评价。

二、数字金融模式下商业银行存在的信贷风险

(一)客户群体信用风险高

数字金融面对的客户群体主要是中小型企业。而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小型企业虽然发展迅猛,但是过于追求发展速度而忽视了发展质量,也造成了它们的根基薄弱,抵御风险能力低下,无法及时应对市场风险,这也就大大提高了银行的信贷风险。并且部分中小型企业的财务信息存在着混乱的问题,这就导致了商业银行在向中小型企业提供服务时,经常会陷入被动局面,产生不良贷款,同时很难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当前,部分中小型企业的管理决策者综合素质水平以及管理能力较低,对经济发展方向以及市场的变化缺乏前瞻性。而且经营决策主要是依靠管理人员的主观判断,只关注眼前利益,不能立足长远,为企业的发展方向、战略规划作出判断。相反,商业银行具有制度健全、信用管理水平高、信用风险系数低等特点。所以尽管数字金融的发展提高了银行服务的普惠性,降低了信用门槛,让中小型企业可以方便地获得贷款,但也造成了客户群体的总体风险等级提升,增加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

(二)银行监管力度不足

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缺乏对其信用的有效监管,这也是造成信贷风险增加的重要原因。中小型企业的经营状况、资金状况和信用等级等因素都对其信用风险有重要影响。企业的信用状况是随其成长而变化的,若不能对其信用状况有较好的了解,就会影响贷款业务。在实际情况中,许多商业银行对中小型企业的信用跟踪监管,往往只停留在表象上,而且对于数量庞大的中小型企业贷款业务,难以对长期有效的信用监管,以致信贷风险信息获取困难,缺乏有效的信用监管,这也是致使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系数上升的重要因素。

(三)信贷业务操作风险高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商业银行开展数字金融。但是在实际业务开展过程中,大部分商业银行在开展业务时,只注重提高客户体验,提高业务便捷性和时效性,而忽略了其中可能带有的潜在风险。比如,银行人员泄露客户信息、贷款审批不严格、事后回访不积极等问题。此外,商业银行在推出数字金融时,没有充分调查市场,对可能存在的风险未能进行充分评估,导致其在出现或暴露后,不能迅速、准确地作出反应,抵御风险。

(四)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控制不健全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信用风险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能够及时准确识别信贷风险,是银行进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但是由于银行未能建立健全信贷风险识别和监管体系,造成近年来银行信贷风险的发生率和不良资产率不断上升。而且当前银行将发展重点放在了扩展自己的业务规模上。即使经营状况和资金流转发生了问题,有些商业银行是不会第一时间向银行反馈的。

三、数字金融背景下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企业原因

企业作为信贷业务中的借款人,还款能力是影响信贷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如下:

(1)经营情况。近几年,经济环境较复杂,企业经营风险也随之增大。在数字金融的大背景下,中小型企业的周转资金少、缺少完备的风险防御系统、抗风险能力低,造成企业极易遭受损失,甚至破产。如果企业无法及时还款,将会给银行带来更大的信贷风险。

(2)信息不对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在商业银行为企业办理授信业务和扩大业务规模时,未对企业的资金状况进行充分调查,对于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也没有进行全面了解,导致贷款信息披露不完整,增加了信贷风险。

(二)银行原因

商业银行作为信贷业务的另一大主体,风险管理能力的低下是导致信贷风险不断攀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主要表现如下:

(1)信贷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不高。当前,信贷管理人员部分是从学校毕业进入银行,工作时间较短,对信贷风险认识不足,思想素质和专业知识较薄弱。

(2)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银行过分注重信贷业务量,对贷后管理和信贷风险管理没有予以应有的重视,而且银行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了信贷风险。

四、数字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把控企业信贷风险

中小型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弱,一旦出现问题,便会引发不良贷款。因此,银行要加强对中小型企业贷款的管理。首先,银行审核企业放款,对其放款条件进行正确的评价,从而降低其放款率,营造有利于放款的良好环境。其次,银行对中小型企业的信贷风险进行常态化管理,进行实时的跟踪和收集,对信用情况进行定期评价,对还款能力全面了解,这样才能帮助银行对中小型企业提供的信息进行准确的评估,从而加强对信贷风险的控制,减少不良贷款。最后,加强对中小型企业不良资产的管理。银行要从法律角度,充分考虑中小型企业特点,设计个性化还款方案,提高中小企业还款意愿。对于已经确定还款计划的中小型企业,银行应尽可能地给予灵活的还款方式,可以是本金和利息组合偿还,也可以是分期偿还或一次性还本。对于前期投入较大、后期回款集中的,银行应适当延长还款期限;对于经营状况良好但短期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银行可以适当延期还款。

(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在数字金融的发展和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是十分突出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控制信贷风险,商业银行除了要依托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外,还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信用服务水平,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一要将个人征信系统和信用体系密切联系起来,在为中小型企业贷款时,根据两大体系的综合评价,以此为基础,引导贷款客户更加关注自己的个人信用。同时,各个部门应加强沟通,从多个角度获得信用信息,增强信用数据的可信度。

二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构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将国家发展改革委、工商、金融、税务、电信等各部门中的中小型企业与个人的信用信息进行综合集成,使其能够更快、更全面地获得更多的信用信息,以防止出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减少信贷风险。

三要建立专门的商业银行数据库,整合多个平台的数字金融数据,以专题的方式对中小型企业开展数字金融的调研,建立相关数据库,动态掌握中小型企业数字金融的发展现状和风险承受力,为数字金融的信贷风险防控提供基础。在数据整合方面,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企业结算数据、互联网运营数据等多种渠道,再结合大数据技术综合分析,然后授信,从而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源利用效率,在增加授信额度、防范信贷风险的前提下,扩大数字金融的信贷规模。

(三)优化授信审批模式

商业银行应该按照审批与贷款相分离、分级审批的原则,对信贷管理人员的职责与权限合理划分,以提高信贷管理的效率。

对此,一是商业银行要以授信业务的种类和风险水平为依据,对授信审批人员的审批权限合理授权,并对其在审查和调查报告的签批意见、贷款承诺、反担保承诺、抵(质)押物处置方案的价值评估报告等重要审批事项上的审批权进行明确。在此基础上,按照科学合理、权责对等的原则,对贷款审批工作进行有效监管。

二是商业银行对审批过程要有清晰的规定。商业银行在对客户开展贷款之前,对客户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负债情况、管理层人员、实际控制人和产品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并展开复核,在发现风险问题之后,逐级审批。如果不需要经过管理部门的批准,可以直接通过审批部门审核签字。业务经理要做好贷款后的管理。商业银行要对客户实行分类管理,对风险种类、贷款额度、贷款额度等准确的识别,然后按照贷款额度、担保方式等对风险等级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银行信贷经理要加强对贷款后的管理,不断跟踪和分析客户、不间断地对顾客进行实地考察。

(四)提高信贷管理人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

信贷管理者的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同样是影响信贷风险发生的两个重要因素。银行管理者要不断进修培训,提高风险识别判断能力,减少信贷风险的发生。除此之外,银行还需建立起一支高水平、高素养的信贷风险管理队伍,协助业务员,判断贷款企业信用等级、资金流转情况等,切实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银行应该在保证自身经营的前提下,督促各个部门职员学习有关信用风险的法律和专业知识,提高信用风险管理的能力,积极引进与信用有关的专家,从多个方面提高信用管理能力,促进银行持续稳定发展。

(五)建立健全数字金融信贷管控机制

商业银行要加强自身的运营和盈利能力,提升应对市场环境变化的能力,并按照资产相匹配的原则,完善其在数字普惠金融中的信用控制体系。在数字金融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必须根据规模和发展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拓展经营领域,吸引更多的业务专家,并在技术和装备上创新,应对可能存在的信用风险。在当前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可以与互联网企业合作,使用大数据管理技术,对客户分类,从而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客户的基本情况。同时,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客户信用状况评估,在此基础上确定授信额度和贷款利率,从而有效规避不良贷款、信贷风险等问题。

五、结语

数字金融的普及对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商业银行的发展。为降低数字金融带来的影响,商业银行需要不断加强信贷风险防控,尤其是要重点关注企业信贷风险,并积极做好对企业信贷风险的有效控制。同时要进一步提升信贷风险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并通过健全完善的信贷管控机制,以保证商业银行在数字金融的影响下仍然能够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麟矞.数字金融对区域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22(06):9-12.

[2]高洁琼.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利息净收入的影响路径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3(02):73-78.

[3]胡扬赞,陈慧洁.大数据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23,44(02):99-107.

[4]张梦君.数字普惠金融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报,2022,34(05):19-33.

猜你喜欢
数字金融信贷风险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普惠金融视角下县域数字金融发展研究
区块链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影响
中国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现状与建议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四川农户小额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