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红艳
摘要:新形势下,我国市场经济环境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中小企业在其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今世界经济局势多变,经济全球化发展受阻,不少中小企业由于融资渠道单一、缺乏信用借贷及无法提供有效的信贷担保而陷入融资困境。中小企业要稳住自身发展,规避市场竞争风险,可依托互联网金融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积极创新发展。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容易造成融资风险的问题,并结合实际环境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风险;防范措施
DOI:10.12433/zgkjtz.20233629
中小企业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我国中小企业出现了融资困难、融资渠道短缺等难题。而完善中小企业的融资途径、优化互联网金融体系,能够满足中小企业短期的融资需求,促进企业快速增长。推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能融肯融”,对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小企业融资方式
根据企业融资时是否需要借助金融机构的不同,融资方式可以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类。而在融资过程中,获取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获取融资的主要渠道,银行作为金融中介的角色,属于间接融资。而直接融资是指企业或通过证券企业向金融投资者发行股票或债券,以获得相应的对价。这种融资方式通过特殊的金融手段将投资者和融资者联系起来,所以不需要通过银行作为中间人。直接融资具有流通性、直接性、长期性和不可逆转性等特征。相反,间接融资具有非流通性、间接性、短暂性和可逆性等金融特征。
首先,银行将分散的投资者利用在银行存款的方式集中起来,然后由银行给融资者提供资金,从而为企业后续的财务运作提供资金保障。另外,按资金来源渠道的不同,融资项目又可划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两大类。内部融资来自企业自有的资本,其中有闲置资金和部分运营收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内部融资,可以有效防范企业内部信息泄露,降低债务风险,为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有效保证。而由于一些中小企业自身的资本不能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往往需要外部的资金支持,即所谓的外源融资。这些中小企业的主要外部融资是社会组织(非金融)信贷和私人融资,还有外资企业投资。外源融资方式操作方便、快捷、资金充足,因而深受广大中小型企业的青睐。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融资过程中,若操作不当,很容易造成企业内部信息泄露,风险相对较高,所以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时刻保持警惕。
二、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性
(一)中小企业是促进经济发展、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动力
在现代化背景下,通过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服务体系的健全,中小企业在发展态势良好的经济环境中不断创新发展。具备高新创新技术的中小企业也是促进我国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的存在有利于市场经济建设,从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资源的流动和有效配置。
(二)中小企业融资发展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2013年以来,我国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政金融扶持力度,旨在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为强化差异化政策支持,我国不断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增强对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在落实政策支持的同时,积极减税并激励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中小企业融资发展有助于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因此,国家还大力推动国有银行开展普惠金融业务,降低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要求等。通过支持扩大金融债券发行规模,募集资金全部用于小微企业信贷投放,旨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三、中小企业融资中的风险问题
(一)财务融资风险控制意识淡薄
从中小企业发展的情况来看,不少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比较弱,缺乏系统化的管控体系。有些企业内部管控体系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对融资风险因素毫无察觉,一旦产生融资问题时,企业内部不知所措,不能有效解决融资的风险。虽然企业在事后会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挽回了一些损失,但已经无法解决企业的根本问题。由于缺少行之有效的内部和外部的融资风险管理方法,企业在整个融资流程中缺少标准化程序、动态化的管理,导致部分风险因素被忽略,管理者未能及时发现,从而造成企业机密被盗,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另外,一些企业高管在经营管理方面目光短浅,奉行利益至上,忽视了融资风险的严重性,且企业内部人员也是一人多用,员工的积极性普遍较低,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因而在工作中容易出现了一些问题,当风险到来时,没有相应的警觉和防范措施。
(二)企业信用不佳
部分中小企业在实际经营期间,由于盈利较少,且规模较小,难以吸引到优秀人才。部分中小企业为获取更高的利润,克扣员工工资,无形中降低了其在求职者心中的位置,进而影响企业的整体信誉,为此后的融资带来更多的问题。多数中小企业的内部资金存在问题,当企业遭受外力影响时,产生产品滞销、金融风暴问题,不利于资金整体周转效率提高。若企业未能如期偿还债务,则会降低企业的贷款信用额度,无形中增加了融资成本。
(三)中小企业的信贷门槛太高
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高风险的特点,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放贷主体要求标准高,对中小企业在贷款融资期间高成本的监管限制了其贷款的积极性。中小企业多以少量的资金、周转时间短、融资数量多为融资目的,这与金融机构期望的借贷方存在较大差距。中小企业往往在一次贷款周期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就需要进行下一次融资,而中小企业自身用于融资的抵押资金不足,容易造成融资失败。中小企业自身存在较大的环境限制,内部体系不完善、缺乏人才和技术、企业运营时长较短等因素,使得中小企业自身信贷门槛高。此外,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普遍缺少完善的财务审计体系,所提供的财务报表不标准,难以反映其真实的经营状况,也导致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四)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限制
当前,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都以银行贷款作为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对中小企业进行借贷服务时,根据企业的财务信息等通过实质或形式的审查方式对中小企业进行风险预防控制。自身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面对大型银行的借贷要求和标准时,往往回报率不足,银行等金融机构更愿意向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或具备高新技术的中小企业投资,风险控制以及资产回收率等问题严重阻碍了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规模较小的地方企业或各级信用社等商业银行成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对象,但其财务实力较为薄弱的金融机构很难维持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且资金回报周期一旦拉长将会导致金融机构陷入困境。
四、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增强风险全程控制意识
中小企业要增强全体员工的风险全程控制意识。与此同时,高层管理者要加强企业融资风险管控的培训,财务风险管理小组也要主动学习和掌握融资风险预防的管控手段和方法,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融资风险。企业还要利用远期合约、期货合约、金融互换等金融工具,以减少财务融资风险的发生。同时,中小企业要不断提高员工对融资风险的认识,增强基层员工的风险意识,提高重视程度,为防范融资风险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二)增强企业自身经营管理能力
1.提升企业担保能力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缺少足够的抵押物及合适的担保人。企业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吸引人才,以提高创新能力及盈利能力,不断完善企业的组织结构,提高整体素质。只有通过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才能有效提高担保能力,改变融资困难的现状。
2.规范企业财务管理
首先,制定好符合财税要求的财务管理制度,按税法规定照章报税缴税。建立符合现代化企业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科学的信用政策,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其次,吸引高层次的财务人员,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财会人员素质。最后,做到财务信息透明化、公开化、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助于得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任和认可。
(三)促进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
要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需要依托互联网金融体系的发展态势,从企业征信体系角度出发,一方面,严格监管违法犯纪行为,依托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企业金融行为,优化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鼓励银行放宽对中小企业贷款资历的要求,助力企业融资。在完善货币政策的基础上,保证银行内部资金流通,并落实好普惠金融准则,适度惩戒不良贷款行为,改革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鼓励大型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逐步扩充中小企业的融资条件,在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的同时,还能肃清借贷市场鱼龙混杂的局面。
(四)开拓融资渠道
目前,中小企业存在着较大的融资渠道限制,不能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拓宽融资渠道。第一,政府部门积极介入,引导具有较好发展前景和良好声誉的企业,为其上市融资提供支持。第二,强化法律保障,完善中小企业票据市场,建立有利于企业融资的结构体系,健全与之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拓宽融资渠道。同时,中小企业与主要的金融机构保持密切联系,合理规划企业融资结构,以解决融资困境。第三,在目前的金融市场发展中,民间融资方兴未艾,不能盲目阻止,要正确利用和管理民间金融,使其在市场中得到合理的定位。第四,从当前的经济状况来看,银行的贷款占企业融资业务的大部分,而中小企业如果达不到银行贷款要求,就不能通过此办法有效融资。此时,不能局限于银行,中小企业可积极利用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融资。
(五)健全财务融资风险监督机制及风险预警机制
首先,完善监督融资风险的机制。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管控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健全风险监督机制,以提升对融资风险的评价,保证在企业出现融资问题时能进行妥善的解决。坚持岗位分离原则,严格管理不匹配的岗位和职位,实行一人一岗。企业融资风险监督应涵盖各部门的业务和生产环境,并将其纳入财务融资风险管控的决策范围。落实财政融资资金管理责任制,明确财政融资过程中各部门负责人的职责。
其次,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基于风险监督和控制机制的融资风险预警机制,及时监测融资状况和企业财务状况,发现风险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并及时采取融资风险管控手段。要对企业的速动比率、流动比率、负债结构比例进行调整,将资产流动性和现金流量纳入融资风险评估、风险预警和风险监督范畴,从而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融资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进行评估。
(六)制定信息共享机制
中小企业在实施金融机构融资行为时,各金融机构互相竞争,不同机构之间的信息数据难以分享。由于中小企业受限于自身规模,信用等级普遍较低,且小额贷款行为较为频繁,该类资金在多个企业流动过程中,降低金融机构对该类资金的管理控制效率,因而搭建信息共享机制极有必要。若想切实搭设合适的信息共享机制,让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信息出现在该项机制中,可利用原银保监会制定信息共享标准完成企业信息的收集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定期公开银行借贷信息,适时确认不同类型企业的经营发展状态,促进客户资源与客户信息的共享速度,增强各类融资借贷的透明度,提升对不同企业的了解度。完成信息共享机制的搭建后,利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适时更新共享信息,科学规范该类信息数据,明确信息共享过程中银行或中小企业的实际经营问题,利用对该项数据的精准控制,为中小企业重新开展信用等级排序,对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提升借贷额度:反之,缩减借贷额度。在信息共享机制的合理运用下,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将得到顺利解决,融资成本也能得到进一步控制。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经济体,是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财源,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而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融资是保证企业资金正常运转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当前,解决融资问题不容忽视,需要企业、银行、政府各方共同努力,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采取有效措施,创新和完善现有制度,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解心.要防范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中小企业融资风险[J].企业观察家,2022(10):73-75.
[2]宋娜娜.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法律防范策略[J].北方经贸,2022(09):76-78.
[3]连谢杨.优享宜家公司债务融资风险及对策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22(05):74-76.
[4]张大龙.我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融资风险及其防范[J].金融会计,2021(07):5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