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术
摘要:情境教学法深受师生喜爱,将其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依据班级学生年龄特点与兴趣爱好等因素,结合不同教学内容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为小学生营造良好氛围,并引导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情境中展开高效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强化学生体验,还可达成创新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 小学美术 应用
前言:
情境教学法已被应用于各个学科,主要指将教学内容与不同元素相结合,创设多样情境,让课堂学习更具吸引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用情境教学法可根据课程具体内容,从生活、想象或多媒体等方面着手创设情境,将小学生兴趣激发出来,促使他们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更好理解、掌握与运用美术知识,以突显情境教学法优质的教学成效。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日常生活中,美术元素随处可见,两者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小学美术教学开展可从此处着手,帮助学生更好掌握知识。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依据课程内容,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引发小学生情感共鸣,让课堂氛围更轻松,吸引小学生专注于课堂学习,促使他们加强认知,掌握好知识,实现学习进步[1]。
例如,在《漫画与生活》一课教学中,教师可联系生活创设情境,营造轻松、愉悦氛围,小学生自然会在课堂主动学习,有利于他们美术知识掌握。比如本课重点是欣赏漫画,让小学生学习用漫画来表现生活。教师可利用教材中提供的作品,让小学生认真欣赏,并思考漫画要表达生活中的哪些人或事件,具有什么内涵。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小学生联系自己熟悉的生活,将一些常见现象或趣事,用漫画方式表现出来,再进行简单介绍,教师应给予针对性评价。这种生活情境不但能引发小学生情感共鸣,还会使其在学习中更积极,能完全掌握本课美术知识,确保情境教学法应用可达到理想目标。
二、利用想象创设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阶段,美术这门学科知识丰富,若想更好地开展教学,应善于应用情境教学法。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可围绕教学内容,创设想象情境,让学习更富有趣味性,吸引小学生主动融入课堂。[2]同时,也应引导小学生发挥想象能力,促进他们思维发散,充分激发小学生兴趣,使其能在课堂掌握好知识,得以实现高效学习。
例如,设计《西游记》人物一课教学中,教师可创设想象情境,借此充分激发小学生兴趣,使其在课堂主动学习。比如:本课学习内容是用不同表现形式设计《西游记》人物造型,能发散小学生思维。《西游记》一直以来广受小学生喜爱,教师可让他们想一想,其中哪些形象印象最深刻,造型设计上有什么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小学生大胆想象,根据各自喜好自由设计,可用夸张、概括或变形等方式,设计动漫形象,也可用剪刻形式,设计《西游记》中人物形象,不但会让小学生情绪高涨,还能促使他们设计出富有趣味且多样的人物形象,可保障小学生学习效率,实现美术高效课堂构建。
三、借多媒体创设情境,增加课堂学习趣味
在当前科技飞速发展时代,小学美术教学开展需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与优化,情境教学法应用可与多媒体相结合,效果会更显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直观情境,用图文并茂的画面增加课堂学习趣味,不但能满足小学生需求与爱好,还会让他们在情境帮助下加强美术知识理解,从而掌握的更牢固,可明显提高小学生学习效率。
例如,在《中国的文化与自然遗产》教学开展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直观情境,能增加课堂学习趣味,让小学生掌握好知识。比如:本课教学重点是让小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教师可将在网络上搜集到的相关资源进行归纳、整理,编辑成微课视频,让小学生认真欣赏。以动态画面方式直观、清晰呈现在小学生面前,能给予他们真切体验,将直观情境与教师讲解相配合,让小学生更好理解、掌握本课知识,并开阔他们视野,确保小学美术教学开展更具高效性。
总结:
对于天性活泼且喜爱新鲜事物的小学生来说,美术教学开展应更富有吸引力,才能让他们愿意主动学习,这将影响小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强化与更好的发展。教师应对此有所认知,并及时改革与创新教学,在美术课堂中灵活应用情境教学法,围绕课程内容与知识点,通过创设种类多样的情境,让小学生产生高涨情绪与浓厚兴趣,促使他们在课堂专注于学习,确保小学生能理解、掌握好知识,让美术教学开展可收效显著。
参考文献:
[1]郑晓云.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法[J].新课程,2021(26):219.
[2]牛莉懿祺.小学美术课堂融入情境教学法摭谈[J].基础教育论坛,2022(17):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