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老龄化视域下的吉林省文化养老社区支持路径研究

2023-04-29 00:44常锐赵雅轩
关键词:文化养老积极老龄化

常锐 赵雅轩

【摘 要]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将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上升为国家发展全局和百姓福祉的重要议题。在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文化养老作为一种创新的养老方式,反映出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结合,成为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和实现积极老龄化的新理念。积极老龄化和文化养老都是老年人全面、积极、健康地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二者具有明确的内在联系和统一性。面对吉林省人口老龄化程度日趨加重、老龄人口规模不断扩大、老龄化速度持续加快等问题,通过加大社区宣传,使文化养老理念入脑入心;促进文化共融,城乡社区赋能文化参与;重视智慧养老,科技驱动文化乐享;打造交流平台,共享文化融合与传承;整合社会资源,合作提升使用效能;鼓励志愿奉献,发挥老年人自身价值;推动多维并举,打造专业化人才队伍;加强政策扶持,拓展多维资金支持和社会力量参与等,形成吉林省文化养老的社区支持可依路径。

[关键词] 积极老龄化;文化养老;社区支持

[中图分类号] C92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6-2991(2023)05-0049-09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做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龄产业的战略部署。2016年5月27日,在中央政治局关于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对策的专题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将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提到“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的高度。[1]2020年10月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这是基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即将从轻度向中度演变的趋势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首次将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新提法,意味着我国将进入全面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新阶段,妥善解决养老问题成为题中应有之义。[2]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全面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老年人幸福生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经济快速发展与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作为创新传统养老模式和理念、反映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有机结合的一种养老方式,文化养老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养老趋势。[3]文化养老不仅回应了老年人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新变化,体现了新时代背景下老龄化的新价值取向,而且顺应了积极老龄化的新理念,已成为各地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吉林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之一和老龄化人口较为集中的省份,2003年吉林省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为10.54%,超过了10%的标准线,迈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当前,吉林省更是进入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期。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吉林省60岁及以上人口为555.12万人,占总人口的23.06%,65岁及以上人口为375.78万人,占总人口的15.61%1,老龄化程度远超全国平均水平。随着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吉林省老年人的文化养老需求愈发凸显。因此,针对吉林省文化养老社区支持路径的深入研究,对于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积极老龄化与文化养老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将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上升为国家发展全局和民生福祉的重要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加剧,文化养老作为一种创新的养老方式凸显出传统文化与现代人文关怀的融合,成为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和实现积极老龄化的新理念。积极老龄化理念为文化养老提供了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基础,而文化养老为积极老龄化提供了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途径。这种有机结合使老年人在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同时,能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充实,共同构建了老年人积极、有益、有价值的晚年生活模式。

(一)积极老龄化

积极老龄化是世界卫生组织于2002年召开的第二届老龄大会上正式提出的。[4]该理论是指老年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都可以保持积极状态、持续发展和贡献社会。它强调老年人的主体地位和积极心态,注重老年人自我实现和社会参与的重要性,旨在改变传统老龄观念,将老年人重新定位为有尊严、有价值、能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个体。该理论从健康、参与和保障三个维度重新构建了老龄化的内涵。

首先,健康是积极老龄化的前提条件。老年人不仅要维持良好的身体条件,还要保持心理和精神层面的健康,保持健康的社会交往状态,这是实现积极老龄化的重要因素。

其次,参与是积极老龄化的核心和关键。老年人能够积极主动地按照自身需求和兴趣参与社区或社会的各项活动,拉近自身与社会的联系,还可以继续投身社会建设中,发挥余热,实现自我价值,这是积极老龄化理论中的核心内涵。

再次,保障是积极老龄化的安全网。为老年人口提供经济、医疗、卫生、服务等多方面的保障,并保障老年人的各项社会福利,使其得到足够的照料和支持,这是实现积极老龄化的必要条件之一。

(二)文化养老

文化养老是在充分肯定物质养老的基础性保障的前提下,结合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人文关怀,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和情感需求为核心,需要政府、社会组织、社区、单位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以实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为目标的积极健康的养老理念和养老方式,“既体现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又彰显了当代人文关怀精神”[5]。

首先,强调满足精神文化和情感需求的有机统一。文化养老相对于物质养老更注重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和情感需求,包括学习文化、休闲活动、情感交流等,旨在提升老年人的文化素养和社会交际能力。同时,通过各种文化活动和交流方式,使老年人能够在晚年生活中陶冶情操、享受丰富的生活。

其次,强调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人文关怀的有机统一。文化养老既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如“孝道文化”,又结合了现代人文关怀,强调老年人自主选择和参与,注重老年人之间的互动和共享,以实现老年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认可。

再次,强调“政府、社会组织、社区、单位和家庭”多方参与的共同努力。文化养老需要政府、社会组织、社区、单位和家庭的共同参与,形成全方位、全过程的养老服务体系,在保障老年人物质生活需求的基础上,满足其精神文化和情感需求。

最后,强调以“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得”为目标。文化养老的核心目标是让老年人在退休后依然能够持续学习、享受生活、有所创造和参与社会,以实现老有所为的积极老龄化。

二、积极老龄化与文化养老的内在联系和统一性

积极老龄化和文化养老都是老年人全面、积极、健康地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二者的内在联系和统一性体现在它们共同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参与度,共同助力老年人维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以达到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共同目标。

(一)积极老龄化与文化养老的内在联系性

积极老龄化与文化养老有着内在的联系,在目标和手段上有一致性和互补性。

首先,积极老龄化和文化养老在目标上是高度一致的。积极老龄化的目标是让老年人保持积极的态度和行为,以便他们在晚年继续拥有健康、幸福、自主和有价值的生活。文化养老的目标则是通过文化资源和活动来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智力开发和社会参与,满足他们在精神层面的需求,从而提高老年人的文化素养和生活质量。因此,积极老龄化和文化养老的共同目标是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质和自我实现的机会。这两者共同关注老年人的幸福和全面发展,从不同维度出发,为老年人创造了更丰富和更充实的晚年生活。

其次,积极老龄化与文化养老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具有互补性。这种互补性体现为它们为老年人的全面幸福和积极社会参与提供了不同但相辅相成的路径与手段,健康身心为文化养老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文化养老强化了积极老龄化的心理维度。积极老龄化强调老年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层面的健康和积极参与。这意味着老年人应当保持身体的活力,具备强健的心理状态,并在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而文化养老注重的是通过文化活动、精神体验等途径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更强调老年人的精神满足和情感抚慰。这两者的互补性使得老年人能够在身心两个层面都得到满足,从而实现更全面的幸福。

再次,积极老龄化与文化养老在实现手段上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和互补性。一方面,社区参与是两者共同倡导的重要手段。在积极老龄化中,社区参与可以促进老年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从而保持积极的社会角色。而在文化养老中,社区的文化活动为老年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生活,使他们在社区中感受到归属感和满足感。通过社区的支持和组织,老年人不仅能够参与身体活动,还能够参与文化交流和艺术创作,实现全面的充实与幸福。另一方面,积极老龄化侧重于老年人的行为和态度,主要是通过继续学习、工作和参与社会活动等方式来实现目标。而文化养老侧重于老年人的文化素养和身心健康,主要是通过文化活动和文化教育等手段来实现目标。这些手段能够激发老年人的兴趣和潜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变化和自我价值实现。

(二)积极老龄化和文化养老的统一性

积极老龄化和文化养老的统一性在于它们共同致力于推动老年人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感。虽然从不同的角度入手,但二者在实际推行中相互促进、相互弥补,共同构建起一个注重老年人全面幸福的综合性理念和实践模式。通过这种统一性,将积极老龄化和文化养老结合起来,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多元化、全面化的养老服务,满足他们多样化的需求,使老年人能够保持积极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参与,实现老年人的积极老龄化和全面幸福。

首先,积极老龄化强调的是老年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个层面的积极状态,以及在社会中的积极作用。这包括保持身体健康、积极的心态和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等。而文化养老注重的是老年人在文化艺术、精神层面的满足,通过文化活动提升生活品质。这两者共同促进老年人积极的身心状态,使得老年人能够在生活中保持积极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其次,积极老龄化和文化养老的统一性还体现在它们共同强调社会参与的重要性。积极老龄化鼓励老年人在社会中继续发挥作用,参与志愿活动和社区建设等,保持社会联系。文化养老则通过文化交流和艺术创作等方式,促使老年人更加积极地与社会互动。这两者的互补性使得老年人能够在社会中找到更多参与的途径,实现全面的社会参与。

再次,积极老龄化和文化养老的统一性还表现在它们共同关注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积极老龄化强调的是老年人的整体幸福感,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等各个层面的满足。文化养老则强调通過文化活动提升老年人的精神满足和心理健康,从而影响其整体幸福感。这两者的关联使得老年人能够在不同维度上获得满足,实现更加全面的幸福生活。

三、吉林省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征

吉林省人口老龄化程度日趋加重,老龄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且老龄化速度持续加快,表现出以下三个特征:

(一)老龄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吉林省老年人口总量直线上升,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自1953年至2021年,吉林省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量从67.7万增长至565.97万,特别是65岁及以上人口从35万增加到396.75万,显示出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严重性1。预计到“十四五”末期,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将达到700万人左右。[6]

(二)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

从2000年以后,吉林省的人口老龄化速度远远超过了全国的平均增长速度。2003年,吉林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0.54%,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7.05%,标志着吉林省已完全进入“老年型”人口年龄结构,成为人口老龄化省份。2000年到2010年,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增长了3.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增长了2.34个百分点。2010年到2021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增长了10.6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增长了8.32个百分点。2010—2021年间的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全国平均增长速度。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吉林省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23.06%,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5.61%,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36个百分点和2.11个百分点,吉林省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这表明吉林省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目前吉林省人口老龄化程度跃升到全国第四位,呈现出极速老龄化的趋势2。

(三)人口老龄化呈现明显的性别化特征

由于女性的平均预期寿命高于男性,女性的存活率也高于男性,这导致了在老年人口中女性老年人口的数量和比重均高于男性老年人口。吉林省老年人口中女性的数量和比重显著高于男性,从性别构成来看,2020年吉林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男性为262.2万,女性为292.9万,女性老年人口比男性老年人口多出30.7万人;按照比例来看,2020年吉林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有47.23%的男性老年人口,有52.77%的女性老年人口,女性老年人口与男性老年人口相比高出了5.54个百分点,性别比为89.511。

四、基于积极老龄化的吉林省文化养老的社区支持可依路径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种背景下,老年人对养老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养老空间已由家庭扩展到社区,养老方式也从注重物质赡养向更加注重精神关怀转变。老年人不仅需要物质保障,而且更迫切需要精神上的滋养。而文化养老正是回应老年人多层次多需求的重要路径。[7]社区养老除了满足老年人的物质需求,更在满足其精神需求上发挥重要的作用。[8]

(一)加大社区宣传,使文化养老理念入脑入心

社区作为开展和宣传文化养老的基础单位,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充分调动老年人积极性,推动文化养老理念深入老年群体心中。城乡社区利用多样化媒介进行广泛传播,注重针对性和参与性,提高老年人对文化养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增强老年人文化养老的自觉性。

首先,社区应加强文化养老理念的宣传力度,利用多样化的媒介进行广泛传播。社区可以借助广播电台、报刊书籍、网络等媒介,定期发布关于文化养老的相关信息,包括成功案例、文化养老政策等,提高老年人对文化养老的认知和理解。此外,社区还可以通过社区公告栏、社交媒体平台等途径,分享文化养老活动的信息,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从而逐渐形成对文化养老的关注和兴趣。

其次,宣传活动应注重针对性和参与性。社区可以组织专题讲座和座谈会等,邀请专业老年学者和文化艺术家等来社区与老年人分享文化养老的重要性和价值,讲述成功的文化养老案例,引导老年人形成积极的文化养老观念。此外,社区还可以举办文化养老体验活动,如书画展览和文艺表演等,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让他们亲身感受到文化养老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最后,政府部门也应加大对文化养老理念的宣传支持力度。政府要广泛宣传文化养老的相关政策,强调文化养老的重要性,提高有关部门对文化养老的重视程度。同时,要鼓励、引导和发动社区全体成员积极参与老年人的文化养老服务,营造“尊老、爱老、助老”的敬老氛围。同时,鼓励社区开展相关活动和服务,并为文化养老的推广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形成政府、社区和老年人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二)促进文化共融,城乡社区赋能文化参与

在城乡社区中,文化共融是实现老年人快乐养老的关键要素之一。文化共融强调将不同文化元素有机融合,使老年人在养老生活中能够全面参与并受益。城乡社区作为文化养老的主要载体,承担着赋能老年人参与文化活动的重要角色。城乡社区通过搭建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化生态系统,让老年人在养老生活中拥有更多文化参与的机会和选择,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与幸福感。

首先,城乡社区应搭建多元化的文化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广泛的文化选择。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和文化需求各不相同,因此,社区应提供多样的文化活动,涵盖多个领域,满足不同兴趣爱好的老年人。如建设文化活动中心和乡土文化展览基地等,举办艺术表演、手工艺制作、书法绘画和音乐欣赏等各类文化活动,满足老年人对不同文化形式的追求,增强他们的文化参与感和归属感。同时,社区还可以联合文化机构和艺术团体,举办文化交流活动,促进城乡文化的互动和交流。

其次,城乡社区要充分发挥老年人的主体作用,让老年人参与文化活动成为自愿而积极的选择。社区可以通过建立老年人自我管理机制,由老年人自己组织和参与文化活动的策划与执行。社区应充分考虑他们的实际情况,尊重老年人的意愿和需求,灵活安排文化活动时间、地点和形式,确保其方便参与。老年人通过主动参与文化活动,不仅可以满足个人的精神需求,还能够感受到被尊重和被重视,增强他们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并充分保障其权利和尊严。

最后,城乡社區应加强文化教育,提升老年人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通过开设文化培训课程和知识讲座,提供文化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激发老年人对文化的浓厚兴趣,促进文化参与的深入与持久。

(三)重视智慧养老,科技驱动文化乐享

智慧养老是城乡社区实现文化乐享的关键路径,其“不仅是养老服务中智能技术的运用,更是养老服务模式的整体性变革,实现养老服务从传统型向智慧型的转变”[8]。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技术正在赋能文化养老,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丰富和个性化的文化体验,助力他们享受多彩的晚年生活。通过积极倡导智慧养老理念,为老年人打造智慧化的文化环境,促进城乡文化共融与共享,让智慧养老成为文化乐享的美好现实。

首先,智慧养老在文化领域提供了全新的可能。城乡社区可以建设智慧文化馆,引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让老年人在虚拟空间中参观博物馆和艺术展览等,获得全新的文化体验。同时,智能设备如智能电视和智能音箱也为老年人提供了便利,让他们可以随时随地欣赏音乐、戏剧和电影等文化内容。

其次,人工智能技术为文化养老服务提供了智能化的支持。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对老年人的文化兴趣和需求进行智能分析,推荐适合他们的文化活动和内容,实现个性化的文化供给。同时,人工智能还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智能导览和智能辅助等服务,让他们更加便捷地参与文化活动。

最后,科技驱动的社交平台促进了老年人的文化交流与分享。城乡社区可以建立在线文化社交平台,老年人可以在平台上分享自己的文化创作和生活趣事,与他人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这种互动与分享的形式不仅促进了文化共融,也有助于老年人的心理愉悦与社交满足。

(四)打造文化交流平台,共享文化融合与传承

文化交流平台的建设是城乡社区共享文化融合与传承的重要举措。通过打造多样化、开放式的文化交流平台,形成文化资源共享机制,促进城乡之间、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文化资源的融合与传承。

首先,建设城乡文化交流中心,为城乡老年人搭建面对面交流的平台。社区可以组织文化交流活动,如艺术展览、文化讲座和戏曲演出等,吸引城市文化机构、艺术家等前来参与,与城乡老年人进行交流。这样的平台不仅促进了城乡文化的融合,也为城乡老年人提供了近距离接触优秀文化的机会,能够享受到多彩的文化生活,进而激发他们对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其次,推广数字化文化交流平台,实现文化信息的互通共享。社区可以建设在线文化交流平台,通过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让城乡老年人可以随时随地参与文化交流。老年人可以通过平台观看城市文化活动直播,参与线上文化课程学习,与城市居民一起分享文化资源,促进城乡文化的共享与融合。

最后,倡导文化多元共融的理念,尊重和保护多样性文化。城乡社区应鼓励居民尊重不同文化传统,包容多样性文化表达,避免文化冲突和排斥。同时,也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激发老年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区文化的独特魅力。

(五)整合社会资源,合作提升使用效能

社区应充分发挥资源链接者的角色,整合政府、社工机构和社会组织等社会资源,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能。

首先,建立健全老年人信息共享平台。城乡社区可以建立老年人需求的信息共享平台。政府部门、社工机构和社会组织等主体可以将自己提供的文化养老服务信息纳入平台,实现信息共享。通过对老年人需求进行精准定位,社区可以链接周边文化养老资源,有针对性地整合和调配相关社会资源,提供更符合老年人需求的文化养老服务,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投入,从而提升资源使用效能。

其次,加强城乡社区间的合作与联动。城乡社区应加强与周边社区、老年大学、文化馆和老年活动中心等文化阵地的合作与联动,形成合力,进而共享资源和经验,形成资源共享的局面,实现资源互补。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以及相关专业机构合作,共同规划文化养老服务项目,利用各方的专业优势和资源,提高服务水平和覆盖面。例如,城市社区可以向农村社区输出一些文艺团队和文化资源,而农村社区则可以向城市社区输出一些具有乡土特色的文化活动,促进城乡文化交流和融合。

最后,建立社会支持网络。社会支持网络是老年人获得社会支持的重要途径,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城乡社区通过建立老年人志愿服务队、邻里互助组织和老年人学习小组等形式,扩大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络。例如,志愿服务队组织老年人为社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增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感和归属感;邻里互助组织可以提供对老年人日常生活照顾的支持;老年人学习小组则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内容。这些社会支持网络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生活支持和社会支持,促进老年人的社会融入和幸福感。

(六)鼓励志愿奉献,发挥老年人自身价值

志愿奉献是城乡社区中老年人发挥价值的重要方式,同时也体现了社区对长者的尊崇和关怀。通过鼓励社区中的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可以激发他们的热情与潜能,实现其与社区共同成长和共同发展,使老年人在奉献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同时也为社区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共同构建和谐、温馨的社区环境。

首先,城乡社区应积极倡导志愿服务文化,弘扬奉献精神。通过宣传报道志愿者的事迹和贡献,激励更多的非失能老年人加入志愿服务行列。同时,社区可以举办志愿服务培训和交流活动,提升老年人的服务意识和能力,让他们在奉献中找到自身价值和获得满足感。

其次,社区要创造多样化的志愿服务机会,满足老年人不同的兴趣和特长。志愿服务不仅可以包括传统的社区服务和公益活动,还可以拓展至文化、艺术和教育等领域。社区可以根据老年人的意愿和能力,量身定制志愿服务项目,让他们发挥所长,尽情奉献。

最后,社区应建立完善的志愿服务保障机制,关心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志愿服务不应成为他们的负担,而应为他们提供快乐。社区应提供必要的培训和保险,确保老年人在志愿服务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同时,还要重视志愿服务的社会认可和回报,让老年人感受到尊崇与关怀。社区可以举办表彰活动,感谢老年人的奉献和付出。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对志愿者的支持和尊重,让老年人在志愿服务中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七)多维并举,打造专业化社区文化养老工作人才队伍

社区文化养老工作人员作为文化养老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推动者,应当重视知识与实践的融合,跨学科合作与综合能力提升,以及人文关怀与情感投入。这三个方面相互交织,相辅相成。通过不断深化专业化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方法,可以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更加专业、细致和贴心的文化养老服务。

首先,重视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融合。专业化的社区文化养老工作人员应当在知识与技能上实现有机融合。知识是理论的支撑,而技能是实践的体现。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才能真正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在培训过程中,需要注重教育和培训的全面性,既要强化专业知识的学习,又要注重实际操作的训练。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可以培养出既有专业深度又有实踐能力的专业化人才,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和个性化的文化养老服务。

其次,重视跨学科合作与综合能力提升。专业化社区文化养老工作人员需要在团队合作中不断提升综合能力。老年人的需求是多样化和复杂化的,光靠一种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往往难以满足。因此,需要加强跨学科合作,与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员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在跨学科合作中,专业化人才可以从不同领域获取知识和经验,拓展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提高综合应对问题的能力。同时,跨学科合作也有助于整合社会资源,提高服务的效率和效果。专业化人才应当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发挥个人优势,与其他成员形成合力,共同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性、高质量的文化养老服务。

最后,重视人文关怀与情感投入。专业化社区文化养老工作人员需要注重人文关怀和情感投入。老年人在晚年阶段,不仅需要物质上的照料,更需要情感上的陪伴和关怀。专业工作人员应当懂得倾听和关心,用爱心和耐心对待每一位老年人,与老年人建立真挚的情感。在服务老年人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老年人的需求,而且还要尊重他们的选择和意愿,充分尊重老年人的人格和尊严。通过人文关怀和情感投入,可以建立起和老年人之间的信任和亲近,让老年人感受到社区的温暖和关爱。这种情感投入不仅能够提升服务的满意度,而且更能够为老年人带来心灵上的慰藉和安慰。

(八)加强政策扶持,拓展多维资金支持和社会力量参与

为推动城乡社区文化养老服务的健康发展,政府与社会各界通力合作,构建良好的政策环境,开拓多维资金支持,同时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首先,完善政策法规。政府要建立健全文化养老的政策体系,将政策落到实处,提高执行力和可操作性。通过完善法律规章制度,明确文化养老事业的规范和指导,确保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此外,构建文化养老监督机制,防止违法行为,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服务的质量。

其次,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做好相关的财政预算。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完善文化养老基础设施,改善老旧社区,增添娱乐设施,建立老年活动场所,满足老年人多层次需求。同时,加大对老年大学的投资,鼓励老年大学发展,为老年人提供更多优质的文化养老服务。

最后,鼓励社会参与。政府应大力扶持社区发展公益性、服务性和互助性的社会组织,构建政府与民间服务力量互联的公共服务网络,[5]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文化养老事业,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作用。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推动城乡社区文化养老服务全面发展。

五、结 语

在当前经济社会蓬勃发展和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文化养老日益成为一种独具创新性的养老方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人文关怀巧妙融合,催生出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并促进积极老龄化的新理念。面对吉林省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严峻形势,构建支持老年人全面健康和积极参与的社区环境至关重要。通过加大对文化养老理念的宣传,让其深入人心,能够为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提供充分保障;通过促进文化共融和智慧养老的推动,以及鼓励志愿奉献等手段,能够让老年人在社区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实现更多可能性;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打造多维并举的专业化人才队伍,以及加强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能够有效推动城乡社区文化养老服务全面发展。这些都是构建吉林省文化养老社区支持的关键步骤。以积极老龄化为指引,以文化养老为抓手,为吉林省老年人的幸福生活搭建更加坚实的支持体系。这将不仅仅是一个理念的践行,更是社会责任的担当,如此能够为老年人创造更加充实、有意义的晚年生活,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和对策举行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EB/OL](2016-05-28)[2023-01-20].https://www.gov.cn/xinwen/2016-05/28/content_5077706.htm.

[2]郑功成.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EB/OL].(2020-11-12)[2023-01-20].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3157087534606001.

[3]郭如良,李慧聪,刘小春.文化养老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18.

[4]田新朝,董惠敏.积极老龄化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策略[N].中国人口报,2018-02-26(3).

[5]方爱清,王昊.文化养老的基本内涵、当代价值及其可依路径[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34-37.

[6]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林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十四五”规划的通知[EB/OL]. (2022-07-29)[2023-01-20].http://www.jl.gov.cn/gb/2022/zb_202223/gcgd/202301/t20230104_8655258.html.

[7]保虎.新时代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养老路径探究[J].城市学刊,2023(1):34-36.

[8]王锴,林闽钢.增能视角下我国智慧化养老服务的转型升级[J].理论月刊,2019(6):6.

【特约编辑 龙   晟】

A Study on the Support Path of Cultural Elderly Care

Communities in Jilin Provi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tive Aging

CHANG Rui1,ZHAO Yaxuan2

(1. School of Marxism,Jilin Normal University,Siping,Jilin 136000,China;2. School of Economic Management and Law,Jilin Normal University,Siping,Jilin 136000,China)

[Abstract]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State Council have alway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work of aging, and have raised the issue of addressing population aging as an important issue for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and the well-being of the people.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tensifying population aging, cultural elderly care, as an innovative way of providing for the elderly, reflects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ontemporary humanistic care, becoming a new concept to meet the spiritual and cultural needs of the elderly and achieve active aging. Active aging and cultural elderly care are both important ways for elderly people to fully, actively, and healthily participate in social life, and they have a clear internal connection and unity. Faced with the increasing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in Jilin Province, the scale of the aging population continues to expand, and the aging rate continues to accelerate, we need to increase community publicity to instill the concept of cultural elderly care in our minds. We need to promote cultural integration and empower cultural participation in urban and rural communities. We need to emphasize intelligent elderly care and technology driven cultural enjoyment. We need to create an exchange platform to share cultural integration and inheritance. We need to integrate social resources and collaborate to improve usage efficiency. We need to encourage voluntary dedication and unleash the personal value of the elder. We need to promote multi-dimensional development and create a professional talent team. We need to strengthen policy support, expand multidimensional financial support and social participation, etc., and form a path for community support for cultural elderly care in Jilin Province.

[Key words] active aging;cultural elderly care; community support

[收稿日期]2023-05-28

[基金項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科项目(JJKH20180803SK)

[作者简介]常锐(1979-),男,吉林四平人,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社会学博士,研究方向:社会治理,养老保障;赵雅轩(1984-),女,天津人,吉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老年福利,老年社会工作。

1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五号)——人口年龄构成情况》,2021年5月11日。

1数据来源: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至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吉林省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数据来源: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至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吉林省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数据来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

猜你喜欢
文化养老积极老龄化
“文化养老”初探
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的酒店营销创新研究
“文化养老”视域下养老路径的发展探析
“积极老龄化”中的社区居民自治与社区邻里网络的构建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区老年教育问题研究
积极老龄化视野下的老年体育发展对策
积极老龄化面临的问题及其实施途径
新形势下文化养老的实践与探索
新形势下“文化养老”的实践与探索
新媒体时代老年受众对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的诉求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