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互联网与新媒体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新时代大学生作为网络平台的重要参与者,其网络安全意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设计和调查了吉林省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现状。通过实证调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对网络安全持有积极态度,重视网络安全并会主动获取相关知识;但仍有部分学生对网络安全持否定或消极态度,特别是在泄露真实信息、与网友单独见面等风险行为上缺乏足够的警惕性。因此,文章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以期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安全宣传,提高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为我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吉林省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风险意识;防范能力
[中图分类号] TP39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6-2991(2023)05-0116-09
在我国庞大的网民群体中,大学生群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他们是网络队伍中的主力军之一。作为年轻一代,大学生群体在互联网上的参与度高,积极性强,对网络具有较大的依赖性。然而,随着大学生群体在互联网上的活跃度增加,他们也面临着更多的网络安全风险问题。由于大学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很容易受到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侵害。再加上高校网络安全组织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网络安全教育师资力量不够充足、网络安全教育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随时可能引发各种网络安全事件。
尽管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校园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网络安全的威胁和风险。高校需要确保其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以保证教学、科研和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同时,由于面对不断变化的网络安全威胁、平衡学术自由与信息保护,以及现实中的网络安全教育改革等难题,高校迫切需要制定综合的网络安全策略,加强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以确保大学生网络安全的有效性。因此,如何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防范能力,已经成为教育部门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高校网络安全是指校园网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不受自然和人为有害因素的威胁。广义的校园网络安全包括实体安全、运行安全、数据安全、软件安全和通信安全等。其中,实体安全主要是指校园网硬件设备和通信线路的安全,其威胁来自自然和人为危害等因素。信息安全包括数据安全和软件安全,其威胁主要来自信息破坏和信息泄露。狭义的高校网络安全是指校园网络的信息安全,凡是涉及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1]119-120
高校网络安全与全社会范围内的网络安全概念存在一定的异同。相同之处在于都涉及信息系统和网络环境的安全问题,都需要采取防护措施来保护敏感数据和个人隐私。不同之处在于高校网络安全更关注于高校内部的教学、研究和管理活动的安全。高校网络安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学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高校是学术研究创新的重要源头,为了保护学术成果与知识产权的安全,需要采取适当的网络安全措施,防止学术成果的泄漏、盗窃。二、学生个人信息与隐私保护。高校拥有大量的学生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学号、身份证号等,校园网络需要保障学生的个人隐私安全,避免学生个人信息被泄露和盗用。三、校园网络环境的安全稳定。校园网络需要满足大量用户的需求,包括教师、学生、行政人员等。因此,高校需要确保网络的安全和稳定运行,预防及应对网络威胁、网络欺诈以及网络犯罪行为。
一、网络安全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针对网络安全方面的研究内容和成果比较丰富,主要包括:改进网络安全教育策略、提高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丰富网络安全的相关研究理论等。
1.改进网络安全教育策略的相关研究
Doug Whitea,Alan Reab(2007)指出“一个真正安全有效的网络环境,不仅要有安全的应用程序开发指导方针,良好的政策和安全系统,还要有强大的用户教育组成部分,但是帮助用户通过各种渠道安全地提供个人信息却不容易。无论是eBay、亚马逊,还是当地的信用合作社等平台,都存在着这样的安全隐患:一些公司通过寻找最有效的方法来窃取用户和各种组织的敏感信息从而获得盈利。随着美国政府对消费者权利和隐私的日益关注,针对这些公司的诉讼很可能会因为网络钓鱼欺诈和敏感信息泄露而发生,因此,有关部门必须制订和采取有效政策,以防止今后这类事件的发生”[2]。
一些国家调用了社会平台和网络公信力的力量,面向公众开放了一些网络安全教育网站,例如:美国“安全在线(stay safe on line)”及“在线防范(on guard online)”、加拿大“欺诈防范论坛(Fraud theft center)”、英国“停止身份欺诈(stop ID fraud)”、新加坡“在线安全(go safe online)”等。这些网络安全专业网站的设立,能有效地保证公众网络安全教育的普及和宣传。
2.提高网络安全教育技术的相关研究
Marsa-Maestre I,Hoz E D L, Gimenez-Guzman J M (2013)认为,“信息系统安全与网络安全是信息社会中日益重要的课题,可以采用特定的实验室环境对本学科专业人员进行适当教育,在特定的实验室环境中可以解决本学科面临的实际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用于生成和模拟网络安全教学和系统安全场景的框架(NEMESIS),这个框架采用战争游戏的形式,将学生分成两组(或两组中的几个小组),分别扮演‘黑帽(攻击者)或‘白帽(防御者)。攻击团队的主要目标是破坏场景中系统的安全性,而防御团队负责保护这些系统承载的信息资产,包括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并通过这种竞争性的学习机制,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满足感产生正面影响”[3]。
Rayne Reid,Johan Van Niekerk(2014)提出,“现在年轻人正面临着各种信息安全风险和威胁,作者通过修改一种传统的游戏形式,并在其中增加信息安全課程内容后,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的基本信息安全意识,并对学习者的意识水平和行为产生长期的影响”[4]。
综上所述,国外关于网络安全及教育方面的研究比中国起步早,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较多元化,实践经验比较丰富,对我国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价值。然而,外国与中国的国情存在一定差异,网络环境也有所不同。因此,有些研究内容和方法是否适合中国的网络安全教育环境还有待考证。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网络安全教育策略的研究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人为本的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科学发展观、构建多方联动的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实施策略、网络安全教育融入高校课堂的有效途径等。
1.以人为本的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科学发展观
顾娟、高鸣(2012)认为,“高校网络安全教育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满足大学生主体的安全需要,拓展大学生网络安全知识,加强网络技术技能培训,从大学生认知特点出发,坚持‘德育与‘法治相结合,从大学生成才的内需着眼,积极开展网络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凸显网络安全教育应有的价值与意义”[5]。
曹晓飞(2013)指出,“网络时代,当前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薄弱的问题十分突出,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也是西方敌对势力推行网络渗透战略的重点目标。因此,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提高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战略高度,加强网络时代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教育”[6]。
2.构建多方联动的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实施策略
张俊(2013)认为,“当前各高校和教育部门对网络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存在网络安全教育的管理机制不健全,网络安全教育未纳入教学计划等问题。因此,高校应从构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组织管理体系、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道德法规体系、构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宣传引导体系等途径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水平”[7]。
刘庆庆、何燕君、杨守鸿(2018)指出,“解决当前高校网络安全教育问题的基本策略要从四个维度出发:(1)构建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管理—保障—考核三项联动的教育体系;(2)构建高校网络安全教育‘教师—学生—社会三方协同的教育机制;(3)提高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知识—技术—素养三者结合的教育能力;(4)搭建高校网络安全教育‘课堂—实践—网络三线并进的教育平台,从而构建移动互联网新时代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四位一体的创新模式”[8]。
张慧(2019)指出,“在大数据时代构建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几条新路径:(1)更新网络安全教育理念;(2)常抓不懈网络素养教育;(3)搭建‘课堂—实践—网络全过程网络安全育人平台;(4)建立‘管理—保障—考核联动机制等”[9]。
3.网络安全教育融入高校课堂的有效性途径
张本青、李红革(2019)认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要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以党政组织协同、网上网下协同、课内课外协同构建联动机制,要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理论分析、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意识培育、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防范,优化教学内容体系要以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来实现网络意识形态教育”[10]。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对中国知网、维普和读秀等著名学术数据库的检索发现,目前国内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我国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研究现状,而对于吉林省大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特点目前还没有相关的研究报道。鉴于此,我们认为有必要深入研究吉林省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以填补这一研究方向的缺失。
二、吉林省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文章以吉林省内17所高校为调研场所,对高校的大学生群体共计投放了558份调查問卷,回收有效问卷558份,回收率为100%。
调查对象分别来自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延边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吉林医药学院、吉林建筑大学、吉林化工学院、长春大学、吉林艺术学院、东北电力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北华大学、吉林农业大学、东北科技大学、吉林外国语大学、长春工程学院等高校,本次问卷调查的学生中男生有173人,占总人数的31%;女生385人,占总人数的69%,合计558人。
(二)研究方法
文章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和分发问卷调查吉林省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态度和行为习惯。通过统计分析,了解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水平、存在的问题和需求,为制定我省网络安全教育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三)问卷信度
本问卷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73,表示问卷中各项测量指标之间的内部一致性与可信度较高。
三、吉林省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现状实证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在现代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了高校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空间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安全问题,如网瘾、网络欺诈、网络威胁和网络犯罪等,这些问题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业发展和个人隐私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亟须重视和解决。
研究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现状不仅能帮助大学生意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还能提高他们在网络环境中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应对网络安全威胁的能力。同时,可以为吉林省网络安全教育和宣传提供依据,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活动,还可以探索大学生在网络安全方面的需求和挑战,推动网络安全技术和政策的发展,以构筑更安全的网络环境。
(一)大学生对网络安全重要性的态度
为了测试大学生对网络安全重要性的态度,共有558名大学生参与了调查。在人口学变量方面,我们将被试者对于网络安全重要性的态度进行了分类。关于网络安全对学习生活的重要性,17名大学生(占总样本数的3.1%)认为完全不重要;100名大学生(17.9%)认为不太重要;101名大学生(18.1%)表示不确定;234名大学生(41.9%)认为比较重要;106名大学生(19.0%)认为非常重要。被试者情况如表1:
如表1数据显示,大部分大学生(60.9%)对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持有较高的认知,认为网络安全对于他们的学习生活是重要的,但是仍有一部分学生(39.1%)对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持不确定或否定的态度。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几种:第一,他们未能充分认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缺乏对网络威胁的了解;第二,他们可能存在一些轻视态度,认为自己不可能成为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目标;第三,每个人对于个人权益和隐私的关注程度因人而异,一些学生认为过于强调网络安全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权或限制了他们的自由,因而对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持否定态度。
(二)大学生对网络安全知识的态度
为了测试大学生对网络安全知识的态度,共有558名大学生参与了调查。在人口学变量方面,我们对大学生是否主动了解网络安全相关知识进行了分类。42名大学生(占总样本数的7.5%)表示从不主动了解网络安全知识;306名大学生(54.8%)有时候会主动去了解网络安全相关知识;210名大学生(37.7%)则经常主动了解网络安全知识。被试者情况如表2:
如表2的数据显示:大学生对网络安全知识的态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大部分学生(54.8%)有时候会去了解网络安全相关知识,这表明他们对网络安全持有一定的关注和重视,一部分学生(37.7%)经常主动了解网络安全知识,但令人担忧的是仍有少数学生(7.5%)表示从不主动了解网络安全知识,这种现象值得引起重视。因为网络安全对于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他们应该更积极主动地获取与网络安全相关的知识。
大學生对网络安全知识态度存在差异的原因有多个方面。首先,一些学校或教育机构对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一,教育内容不够系统和深入,导致学生对网络安全知识的了解有限;其次,大学生的兴趣和接受程度也影响其对网络安全知识的态度。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他们对网络安全缺乏足够的兴趣,对网络安全风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最后,学业压力、社交活动等分散了大学生学习和了解网络安全知识的时间和精力。
(三)大学生对信息泄露的态度
为了测试大学生对信息泄露的态度,共有558名大学生参与了调查。在人口学变量方面,我们对被试者是否会向陌生人或陌生网站机构泄露自己的真实信息进行了分类。57名大学生(占总样本数的10.2%)经常泄露,觉得问题不大;259名大学生(46.4%)有时候会,感觉部分可靠;242名大学生(43.4%)从来不会,警惕性很高。被试者情况如表3:
根据表3的数据发现,大学生对个人信息泄露的态度有着显著区别。
首先,有少部分大学生(10.2%)经常向陌生人或陌生网站机构泄露自己的真实信息,并认为此行为没有什么大问题。他们对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和泄露信息带来的风险缺乏足够的认识。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我们需要加强教育和宣传,帮助他们意识到泄露真实信息的风险,并教导他们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安全。
其次,大部分学生(46.4%)有时候会向陌生人或陌生网站机构泄露自己的真实信息,但只有在感觉可信的情况下才会这样做。这说明他们对信息保护有一定的警惕性,但在一些情况下仍然存在风险行为。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们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保护知识和技巧,帮助他们辨别可信网站并增强个人信息保护能力。
最后,一部分大学生(43.4%)从来不会向陌生人或陌生网站泄露自己的真实信息,表现出较高的警惕性,他们已经认识到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来保护自己的隐私安全。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们可以进一步提供专业知识和实用技巧,帮助他们加强保护措施,并鼓励他们在身边人中传播和分享信息保护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我们需要通过教育和宣传,让更多学生意识到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并帮助他们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以保护自己的隐私和网络安全。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他们在数字化时代中享受安全且便利的网络生活。
(四)大学生对单独约见网友的态度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社交的活跃期,大学生们渴望扩展社交圈子、寻找情感支持和建立人际关系。在满足这些需求的过程中,约见网友可能成为一种选择方式。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大学生约见网友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潜在风险,特别是单独见面时,很容易陷入一些危险和不利的情况。
关于大学生单独约见网友的态度情况,共有558名学生参与了调查。在人口学变量方面,我们对被试者是否会单独出去约见网友的情况进行了分类。61名大学生(占总样本数的10.9%)表示经常独自约见;226名大学生(40.5%)约见但是有人陪同;271名大学生(48.6%)从不约见。被试者情况如表4:
如表4的数据显示,少部分学生(10.9%)表示经常独自约见网友;一部分学生(40.5%)在约见时会有人陪同;大部分学生(48.6%)从不约见网友。这些数据显示了大学生在约见网友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一部分学生选择频繁独自约见网友,可能是因为他们对约见的风险认知不足;而另一部分学生在约见网友时选择有人陪同,可能是出于安全意识和警惕性的考虑。说明这些学生意识到约见网友存在潜在风险,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措施。此外,大部分学生选择从不约见网友,这种谨慎的态度是值得鼓励的。毕竟,在网络交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真实地表露自己的身份和意图,虚假信息和欺诈行为在网络中并不罕见,因此保持警惕和谨慎是非常重要的。
以上数据显示了大学生对于单独约见网友各不相同的态度,我们建议大学生在做出决策时应该注重自身安全和防范,如果选择约见网友,应该保持警惕并采取一些安全措施。
第一,应该选择相对安全的公共场所见面,确保周围有其他人在场,这样可以避免陷入危险局面。比如咖啡厅、餐厅或者公园等,避免去一些人烟稀少或陌生的地方。与网友见面之前,最好事先进行一些了解和沟通,确保对方的身份和背景具有一定的可信度,通过网上搜索或社交媒体了解对方的身份和信誉,尽可能多地了解对方的背景信息。如果感觉到不安或者对方行为有异样,要相信直觉并立即停止约见。
第二,告知身边的朋友或家人自己的行踪,告知他们见面的时间和地点,让他们随时知道自己的情况。这样即使发生意外,也能得到及时帮助和支持。还要随时保持警觉,如果出现任何让自己不舒服或可疑的情况,要学会果断地离开。
第三,在网络交友中,要把握好度,不要迷恋这种交友方式,更不要完全依靠网络来建立人际关系。要学会一些防范措施保护自身安全,如慎用网络交友平台,不泄露个人隐私资料,有危险情况及时中断网络交往联系等。如若人身安全或财产安全受到威胁,要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并及时报警处理。
(五)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自评
关于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自评情况,共有558名学生参与了调查。在人口学变量方面,我们对被试者个体自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情况进行了分类。13名大学生(占总样本数的2.3%)网络安全防范意识非常弱;111名大学生(19.9%)比较弱;127名大学生(22.8%)一般;235名大学生比较强(42.1%);72名大学生非常强(12.9%)。被试者情况如表5:
据表5数据显示,虽然大部分学生(55%)对自己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持肯定态度,但仍有一部分学生(45%)存在网络安全防范意识一般或较弱的情况。这种情况需要引起我们重视。因为在现代社会中,网络安全问题愈发突出,未能做好网络安全防范可能会给个人的隐私、财产甚至名誉造成严重损失。这种现象可能存在两方面影响因素:一方面,部分学生缺乏网络安全知识和意识,没有接受过充分的网络安全教育,或缺乏基本的网络安全防护技巧和对策。另一方面,一些学生对网络安全的威胁持有忽視态度,认为自己不会成为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目标。
四、吉林省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策略与建议
文章通过对吉林省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现状实证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旨在为相关机构和决策者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从而促进我省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的提升。通过综合分析调研情况,我们提出吉林省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策略改进和优化方面的一些建议,希望为相关部门和学校提供可行的措施。以下是一些具体建议:
1.组织网络安全讲座和研讨会。高校可以通过组织网络安全专题讲座、网络安全讨论活动等形式,邀请专业人士或网络安全专家举办讲座和研讨会,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网络安全知识和技能。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认识到网络安全风险,并学习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
2.制作网络安全宣传材料。设计并制作网络安全宣传海报、手册、小册子等,向学生传递简明的网络安全知识和提示。这些宣传材料可以在学校、图书馆、宿舍等地方张贴和散发,提醒学生关注网络安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3.开设网络安全课程或选修课。将网络安全课程纳入学校的课程设置中,或者将其设为选修课程。通过专门的教学内容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实际操作技巧。
4.引入在线资源和学习平台。提供在线资源,如网络安全教学视频、在线模拟实验等,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和实践网络安全知识。此外,可以利用学校的学习平台或在线教育平台,提供网络安全课程和自测评估,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
5.举办网络安全竞赛和活动。组织网络安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或其他形式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增强他们对网络安全的兴趣和重视程度。这些活动可以增加学生的互动和参与度,并提升他们的网络安全知识和技能。
6.建立网络安全指导小组或俱乐部。成立专门的网络安全指导小组或俱乐部,由学生组织和参与,为学生提供网络安全培训、交流和咨询服务。这样的小组或俱乐部可以成为学生学习和分享网络安全经验的平台,增强学生对网络安全的实践应用能力。
7.鼓励学生参与网络安全研究和实践项目。鼓励学生参与网络安全领域的研究项目、实践项目或创新竞赛。这样的参与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提高他们对网络安全的理解和实践经验。
8.设立网络安全实验室。建立专门的网络安全实验室,提供网络安全实验和演练环境。学生可以在实验室中模拟真实的网络攻击和防御情境,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应对危机能力。
9.提供真实案例和风险教育。通过分享真实的网络安全案例,让学生们深刻了解网络犯罪和信息泄露等的危害性,以增加他们的警惕性和防范意识。
10.定期更新网络安全知识。网络安全领域的技术和威胁不断发展变化,因此要求教育机构和教师定期更新网络安全知识,提供最新的在线学习资源,及时了解最新的网络安全趋势和防范措施,确保教育内容与时俱进,为学生提供最有效的网络安全教育内容。
11.推广合理的网络使用规范。高等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制定并推广一套合理的网络使用规范,例如:避免使用弱密码、不随意点击陌生链接、警惕钓鱼邮件和诈骗短信、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安全补丁等。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改善吉林省的网络安全教育策略,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网络安全行为准则。同时,政府、社会和高校应该加强对网络安全的监督和管理,提供全面的网络安全保障,为保障大学生的网络安全和社会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波,李建飞.高校网络运维管理与信息化建设[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20.
[2]WHITEA D,REAB A. Looking for Love in All the Wrong Places:A Security Case Study on Online Identity Theft[J]. Journal of Information Privacy and Security,2007,3(3):3-27.
[3]MARSA-MAESTRE I, HOZ E D L,GIMENEZ-GUZMAN J M,et al.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a learning environment to effectively provide network security skills[J]. Computers & Education,2013,69(4):225-236.
[4]REID R,NIEKERK J V. Snakes and ladders for digital natives: information security education for the youth[J]. Information Management & Computer Security,2014,22(2):179-190.
[5]顾娟,高鸣. “人本”哲学视域的高校网络安全教育[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2):26-28.
[6]曹晓飞,卢诚,施萍. 网络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协同创新探索[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3):95-97+112.
[7]张俊.强化新形势下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3(11):116-118.
[8]刘庆庆,何燕君,杨守鸿. 移动互联网新时代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困境与策略[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218-226.
[9]张慧.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安全教育新探[J]. 智库时代, 2019(20):236-237.
[10]张本青,李红革.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路径[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7):97-100.
【责任编辑 王金玉】
The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ducation
Strategies of Network Security Awarenes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Jilin Province
LI Yufeng
(College of the Humanities,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Jilin 130012,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and new media, network security issues have gradually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As important participants in network platforms in the new era, college students awareness of network security is also receiving increasing attention. The article adopt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to design and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network security awarenes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Jilin Province. Through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it was found that most college students hold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network security, attach importance to network security, and actively acquire relevant knowledge.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students who hold a negative or negative attitude towards network security, especially lacking sufficient vigilance in risky behaviors such as leaking real information or meeting with net friends alone. Therefore, the article proposes corresponding educational strategies to strengthen the network security promo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mprove their network security awareness and prevention ability, an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formulating specific and targeted network security education strategies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our province.
[Key words] Jilin Province college students;network security education;risk awareness;prevention capabilities
[收稿日期]2023-04-25
[基金項目]吉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JKH20231098SK);吉林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22JGY029)
[作者简介]李宇峰(1985-),男,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语言理论与语言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