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艳 王君照
【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管理应用质量风险意识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67例,针对所有选取的患者均采取风险意识护理干预,比较分析护理前后风险事件发生例数以及护理质量相关指标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后本组患者出现风险事件的发生例数较之于护理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护理质量评分值较之于护理前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管理采用风险意识护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显著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并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风险意识;手术室护理管理;应用;效果
手术室护理管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显著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伴随医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在医疗服务质量方面的需求不断提高,有学者指出采用风险意识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选取特定时间收治的进行手术的患者67例,针对风险意识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特定时间收治的67例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男女比例33:34,年龄21-59岁,平均(45.12±9.31)岁,病程5d-9a,平均(1.18±0.25)a,手术类型:急诊手术20例,择期手术47例,其中肠胃外科手术12例,神经外科手术20例,肝胆外科手术23例,妇科手术12例。本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手术类型等基线资料均未对本研究结果造成重大影响,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1.2方法
本组患者均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运用风险意识护理干预:其一,安排所有护理工作人员参与相关培训,可采用讲座、座谈会等形式开展教育活动,手术室护理管理方法可借鉴先进医院相关护理政策,并采取定期考核;其二,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需要严格核对一般资料、手术类型、手术医师以及手术时间,确保患者手术通知单信与自身各项信息具有一致性;其三,给予患者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其主要目的在于调节患者心理情绪,稳定患者心理状态;其四,手术护理人员需要在手术全过程中予以陪同,于术前准备相关手术器械。仪器以及用品,些小手术体位,注意观察缝合时是否出现体内遗留物,选用药物剂量应严格遵从医嘱,术者反复口述药物名称,应用抗生素前行过敏试验,输血前需要核对血袋与配血单,确认血量、血型。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情况。评分标准为:①外观破损和不整洁均扣1分,若不整洁且破损则记为0分;②字迹潦草或者涂改1-2处扣0.5分,3-4处扣1分,超过4处扣0分;③用笔不符合要求者记为0分;④基本资料符合不1-2项扣1分,2分为3-5处,超过5处记0分。查阅病历审查术中护理记录,共70分,标准为:①填写内容不符1-2项扣2分,3-5项扣4分,超过5项扣0分;②术中记录同麻醉记录的符合程度,与上述评分标准以及一致③术语错别字情况,与填写内容符合情况评分标准一致;④签名与时间出现1项不符扣1分,2项记0分。检查医嘱单执行情况,共20分,分为严格遵照医嘱、签名和时间规范两部分,其中各部分1-2项不符合扣3分,O分为超过3项。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用SPSS20.0软件包,一般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以X2完成检验,P<0.05差异表示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前后风险事件发生率情况
护理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护理前后各项指标得分情况
护理后护理治疗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护理后本组患者出现风险事件的发生例数较之于护理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护理质量评分值较之于护理前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数据结果显示,采用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在临床中予以推广。手术室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于患者认知程度、手术室护理细致性以及手术室护理全面性有关,风险意识护理管理予以针对性的术前、术中以及术后护理管理,针对患者的心理、手术准备、术中风险事件予以确保,故不仅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规避手术室风险事件发生,而且可有效保证手术的流畅性,进一步确保手术质量。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情况同样式护理方式选择的重要指标,但受到样本量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尚未对该项指标予以研究,故本研究结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质量风险意识在手术室管理中运用,可有效降低手术室管理中风险事件发生率,且护理质量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