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课堂情境的创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尽可能地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适时渗透核心素养,让学生在积极的情境体验中实践运用、锻炼思维、提升审美,丰富自身综合素养。本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情境教学为例,探讨在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 核心素養;情境教学;小学语文;中高年级
一、挖掘资源,在情境中坚定文化自信
语文新课标将文化自信列于核心素养之首,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学科课程的三大主题。基于此,在小学语文语言积累、构建和运用的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热爱优秀文化,从而丰富他们的文化底蕴。
部编教材编排了各类文化主题单元。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本中的文化教育资源,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感受深厚的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责任”为主题,编排了多篇表现革命精神的课文。教师在开展本单元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反映主人公内心的词句,并对此进行赏析,从而让他们深切体会情境中人物的内心感受。《青山处处埋忠骨》中“‘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一句展现了毛主席得知岸英牺牲后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教学这一语句时,笔者启发学生思考:毛主席听闻这一噩耗,回想起从前和岸英相处的点滴时,他的心里是怎么想的?这时,再适当补充一些毛岸英的事迹资料,让学生得以了解毛岸英和父亲聚少离多的过往,更加真切地体会到毛主席悲切的丧子之痛。用好语文教材、传承中华文化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应当履行的使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革命文化的熏陶,学生对于英雄人物身上以国家为重、为革命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感触会更为深刻,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也会得到增强。
二、积极实践,在情境中加强语言运用
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生活实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各类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各方面素养的提升。语言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语言作为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需要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加以练习,才能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因此,教师应积极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在充分的练习中运用语言文字,生成学科素养。
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经典的送别诗。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对此类古诗缺乏情感共鸣,因此在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对此,笔者在教学中积极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在生动的角色扮演中进行语言运用训练。伴随着离别音乐的响起,笔者深情地对同学们说:“一个冷雨洒遍江天的夜晚,王昌龄来到吴地,清晨就要送别自己的好友辛渐,他定有许多心里话想要跟好友倾诉。如果你是王昌龄,老师是辛渐,你想对老师说些什么?”一位同学化身诗人,起身与友人对话:“辛渐,这一别不知何日才能再见,如果有亲友向你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仍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净,不会受世俗功名的玷污。”学生的回答将诗句意思巧妙融合,离别之情在师生互动中油然而生。课堂上师生如临其境的角色对话,既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又能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诗中挚友话别的心境。在实践情境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尤其需要关注班上性格内向的学生,不能让他们成为情境教学的局外人。要巧妙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情境教学中,实现全员的具身参与。
三、设置问题,在情境中激发思维活力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一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当明确的目标。课堂上教师的问题引导直接关系到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教师应当在师生互动中巧妙设问,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问题情境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特点,从不同角度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文章,从而激发思维活力。以三年级上册《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为例,针对文章结尾“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一句,教师可以顺势提问:你觉得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组织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开动脑筋展开讨论,发挥创造性思维,进行大胆预测,用自己的想象延伸课文情节。除了问题情境的创设形式十分多样,从意犹未尽的结尾和课后习题进行提问,教师还可以从课文标题、文本留白处等多个角度出发,设计新颖、有趣且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质疑中不断提升。可以说,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是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的全过程。教师应不断完善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让学生在有效的问题情境中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
四、借助媒体,在情境中提升审美素养
语文学习是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部编版教材中许多课文都包含了壮丽的自然景观或是动人的生活场景。教师可以把握这些教学情境,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具体而言,可以依据文本中的美学要素,借助具备感染力的多媒体资源来创设与文本相符的情境,通过视频、图片、录音、动画等形式来调动学生的视听体验,直观感受文本中的景象之美、文字之美、意境之美,在丰富的情境体验中,学生的审美素养也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三年级上册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赞美了西湖的宜人风景,其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更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要想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的写作妙处,教师应增强学生对于晴雨天西湖美景的感知。对此,笔者搜集了不同天气中西湖的图片,结合诗句依次呈现给学生欣赏,让学生跟随诗人的目光去感受阳光照耀下西湖的闪烁美丽,去体会雨幕笼罩下西湖的迷蒙奇妙。学生透过自己的视觉感知,观察迷人的西湖风景图片,便能感受到苏轼笔下西湖的魅力所在。审美创造能力是核心素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催化剂。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时,要善于发掘教材中的美育要素,从学生自身经验出发,适当借助多媒体工具,为学生营造真实可感的学习情境,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并利用所学知识去表现美、创造美。
总而言之,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要不断地对情境教学进行创新,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经验,借助课文资源、多媒体技术等工具创设真实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全体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中树立文化自信,增强语言运用,激活思维能力,提升审美素养,最终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吉林.李吉林与情境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2]胡晓燕.聚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J].语文知识,2016(20).
[3]卢碧云.浅谈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8(07).
朱晓青 江苏省昆山市周庄中心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