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汀楠
内容摘要:从薛涛创作诗词入手,将薛涛的女性形象概括为:女子、游子、才子三类。薛涛首先作为细腻多姿的女子,以山水游记、咏物抒情诗作为代表,语言婉转含蓄,展现其女子的细腻柔软。而与一般的女子所不同,她亦是胸怀天下的游子,深入解读薛涛诗作中的政治诗篇,挖掘其胸怀的广大与气魄的宏大,更能体现她对国家、民生的关注。身处乱世,她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是高洁脱俗的才子。结合其身世背景,更能领会薛涛作为唐代女诗人的才情和气节。薛涛不但在女性文学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抹杀的地位,在唐代诗史乃至整个文学史上都具有独特、不可代替的价值和作用。
关键词:薛涛 诗歌创作 女性形象 女子 游子 才子
在灿若星河的唐代诗坛中, 受到经济发展、思想宗教、社会风俗等因素的影响,女性诗人以一种罕见的张扬姿态登上了历史舞台。生活在中唐后期的薛涛是唐代三大女诗人中最杰出的一个,她出生于官宦之家,长于书香门第,精通音律却落入乐籍。她才情卓绝,是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能与卓文君比肩。她在车马喧嚣之处周旋,经历大起大落后脱下一袭红裙,独守孤灯了此残生。关于薛涛诗词作品的研究历代不乏研究者,薛涛诗歌作品中的女性意识研究更是吸引了学界众多学者们的关注。我国学术界对薛涛的诗歌创作做了系统的研究。学者们以诗歌内容入手,研究诗歌主题情感;从女性文学的角度,将薛涛与其她女性进行比较分析;综合论述薛涛其人其诗以及就薛涛某一首诗或者某一类诗进行深入解读。本文另辟蹊径,将薛涛的女性形象系统划分为:女子、游子、才子三类,作品的背后其实藏着的是诗人的种种情愫。透过作品分析诗人独特的女性形象,字里行间感受诗人情感的变化。
一.细腻多姿的女子
女性笔调多为柔美,她们捕捉细节、采撷生命之美好。故而所创作的作品构成一幅幅生动可感的图景,跃然纸上。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使得诗人将内心多愁、敏感的情绪借助诗词传达。诗人游历山水,自娱自乐;于友人交往,真心赞扬。其诗词中也尤为可见她细腻多姿的女性形象。
(一)于山水之中愉悦自乐
薛涛笔下有不少描绘花卉的诗作,在90首诗中咏花的诗句就有26处[1]45。如《海棠》、《咏八十一颗》、《牡丹》以及《金灯花》,海棠的红艳多彩、珙桐的“色比丹霞”、棠梨花的“浅深红腻”。以花为题,寓情于景,薛涛笔下的花卉一派生机盎然之态。花卉诗可以细分为两类,一类为对花卉的热爱赞美。如《海棠》通过溪畔的落英、溪水游鱼,水、鱼、花相联系,天上地下甚至鱼的身上也是海棠。一簇一簇的红艳海棠渲染出一种热烈欢快的氛围。另一类是借花抒情,以花自喻。人与花相通,不说话也能够彼此相知。比如薛涛在《牡丹》一诗中写到她想要在栏边上安放枕席,以便夜深能够与牡丹互诉相思。这种表达细腻又新颖,感情真挚动人。诗人高兴时咏花、悲伤时咏花、思念时咏花,仿佛通过花香就能与花共情,传递思绪。这些咏花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寄情山水的愉悦之情以及对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言有盡而意无穷是薛涛诗歌的显著特点,诗人多用客观植物融入自己的情思,细腻婉转含蓄蕴藉。如《春望词四首》中反复出现的“花”这个意向,花开花落悲悲喜喜, 深深牵绊着诗人的愁绪。让人不由感叹“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借花来寄托自己的孤独与思念。花中有情,情中写花,将花融入到了自己的生命中,女子的细腻情思也借花表现出来。四川盆地气候湿润,冬天温暖而短暂,这种气候适合花草树木的蓬勃生长,因此繁花似锦是成都自然景观的主要特征。从薛涛诗歌创作的意象上看,多选取的是巴蜀特有的植物。如金灯花、朱槿花、海棠花、白木槿花等,创作出《金灯花》《朱槿花》《棠梨花和李太尉》《和刘宾客玉蕣》。薛涛也是第一位以海棠花作诗的诗人,因为海棠多生长在巴蜀,有“花中神仙”的美誉,这也是其他地区所不曾看到的。正是巴蜀地区特有的生长环境,为薛涛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薛涛除了咏花,还有一类常见的是山水游记诗。薛涛游历蜀地,将这里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汇注笔下。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寄情山水之间,从而留下了美丽的诗作。西岩、巫山之下,薛涛写下《西岩》和《巫山神庙》,咏史怀古充满今非昔比、时间短暂之感。《解石山书事》一诗中将那层峦叠嶂的山峰比作女冠上垂下的簪珠,一步一摇之态令人惊叹。《题竹朗庙》写从远处江村传出笛声,那是迎郎曲的笛声。村民们排队从村落向竹郎庙走来,用笛子吹奏着迎郎曲。诗人采用白描的手法,仅仅几句就将风土习俗勾勒出来。
不同的思想风格造就不同的写作视角,山水田园诗派的诗人王维、孟浩然,其诗作不写具体景物,主要描绘的是诗人内心的心境。盛唐诗人李白多用夸张手法,三千尺、三千丈夸张的数字也并非景物最真实的描写。东晋诗人陶渊明,视尘世如樊笼,一朝拂袖去,山水自在游。《桃花源记》中诗人描绘的是不存在的世外桃源,渴望归隐田园,他的田园诗歌表达对仕途险恶的厌恶以及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与这些诗人相比,薛涛的诗作画面感极强,让人身入其境,或书写一幅闲适优美、生机盎然的风光图又或写淳朴自然的风土人情图。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体现了诗人精细细腻的细节描写,抒情感情的丰富多彩,赋有“女子气”。
(二)于友人之间深情厚意
君子博文,贻我德音,薛涛酬赠诗中有许多对友人的赞誉之辞[2]29。诗人在交友的过程中以真诚待人,诗作是为了表达对友人的勉励和赞誉,全无虚情假意、夸张奉承之态。薛涛与友人有不少交往之作,赞颂之词居多。其一,是对友人真诚的赞颂。如《寄词》中赞颂韦皋的丰功伟绩,称之为“在人间立世功”。其二,是对友人切入其分的夸赞,并提出建议。《酬祝十三秀才》中,写“玉”和“冰”的明亮、冰清玉洁实则赞美友人的才情,用“诗家利器”四字称颂其诗歌广为流传、声名远扬。进而提出建议,科举不是评价其能力的唯一方式,鼓励友人不被世俗的眼光禁锢,要看见自身的优势,方成大业。
薛涛的交友诗中也有不少是为表达送别所作。如《送友人》中她化用了《诗经》、曹丕《燕歌行》等的名句,用“水国”、“蒹葭”、“霜”、“月寒”、“苍苍”、“离梦”等清丽婉转的语言营造了苍茫、凄凉的意境,真挚细腻地表达了对友人远去、思而不见的怀念,离愁别绪始终萦绕在心头。又如《送卢员外》,在大雪之中只为见友人一面。情感饱满真挚、语言质朴自然,钟惺评曰“逸而动, 绝不带媚气[3]53”。
总之,无论是于山间自娱自乐亦或是于友人之间感语情深,女子的细腻柔软始终贯穿其间。运用比喻的别具一格、描绘山水的细节刻画、友人交往间的真诚待人,这些也恰恰是薛涛诗歌的魅力所在,透过这些诗歌作品,我们看见薛涛是一个细腻多姿的女子形象。
二.胸怀天下的游子
现有对薛涛的评价“教戒诸将,何等心眼。洪度岂直一女子哉,固一代之雄也。[4]127”薛涛诗词不仅有着细腻柔美的“女子气”同时又带有胸怀天下、阳刚开阔之“丈夫气”。她的视野不局限于闺怨楼阁、做纺织刺绣的女工。她看遍世间的疾苦,感受过边塞的困顿,她心中有天下,虽身为女子却有着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的抱负。她是胸襟天下“男儿”亦是漂泊无依,如柳絮般随风飘摇的游子。
(一)吊古怀今,忧国忧民
薛涛正处于战乱的时期,由于西川地区的唐军混乱,腐败现象很普遍,经常抢夺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财产和牲畜,这破坏了边境人民的和平生活,并加剧了少数民族对官员和士兵的敌意。薛涛诗歌中多表达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的情感。如《贼平后上高相公》中对平定叛乱的军队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她始终相信朝廷能够带给民众和平安定的生活,反对战争的生灵涂炭。她忧国忧民,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通过对自己所见所感的描写,在一定程度上讽喻当时的统治者。如《筹边楼》中写筹边楼地理位置的优越,是政治军事的中心地带。而今非昔比,如今登上筹边楼就能看见战争的烽火连天。筹边楼原本是用于抵御外敌入侵、保卫百姓所建,如今却已时过境迁,表达了诗人对官僚将人民安全于不顾,只为了个人利益的行为的厌恶,此诗也是为了提醒朝廷用人得当,不能重蹈覆辙。作为女性的她将自身置身于社会和时代的背景中,留意时事,关心政治,将自身的生活状态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相互结合起来,其忧国忧民精神之深,让人敬佩。
薛涛诗作中不乏有边塞诗。薛涛因为得罪主帅而被罚当时的边境——松州。目睹战争残酷,亲历边境疾苦,使得薛涛的诗歌创作有着更深层次的发展。薛涛将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渴望、对百姓的同情统统付诸笔下,将亲眼所见通过诗歌描绘,讽刺当朝统治者,所写诗歌沉郁顿挫,有豪迈之感。薛涛是真切感受过边塞生活的女诗人,亲眼目睹边塞生活的她,将战争的残酷、战士们的困苦真实的描写,留下不少诗篇。如《罚边有怀上韦令公》一诗中写到“闻道边城苦,而今到始知。”边塞生活的疾苦只有亲自体验过的人才知道,诗人目睹激烈的战争,战士们的浴血奋战,真正认识到统治者纸醉金迷的腐败。诗人想用一曲宽慰疲劳作战的战士,却用一个“羞”字讽刺了当时的花天酒地的将帅。作为一个被罚歌妓,这些认识不仅深刻,而且揭露深刻,嘲讽尖锐,表现了诗人不凡的气度和胆量。又如《上川主武元衡相国》中所描绘的是宴请宾客的豪华丰盛、通宵畅欢。越是欢声笑语越是珠光盛宴,就越能反衬战士们疾苦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再如《送郑资州》、《赠苏十三中丞》等送别之诗,没有痛彻心扉的离愁别绪,也没有女子留恋一般的多愁伤感,而是以壮语励行,使薛涛诗中蕴含着士大夫的气质,才显得“无雌声”。
除反战诗、边塞诗之外,薛涛还写下了许多爱国诗词。乐妓的身份同样赋予了薛涛广阔的创作空间,她可以在与士大夫交谈的过程中了解国家政事,在相互酬唱里,文人墨客的思想、价值观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薛涛的诗歌创作。白居易、杜牧、刘禹锡就是薛涛交往的好友,她们是一界诗词大家,其文化造诣颇为深厚。薛涛在与他们的交往中不仅有了更宽阔的视野,也使她的诗歌创作更富有“男子气”。她听闻国家政事、百姓疾苦,从而产生了忧国忧民、心系天下的胸怀。这些对于每天在闺阁中的女子来说,是远远不能涉及到的。
如《赠苏十三中丞》《和郭员外题万里桥》《上王尚书》等等均表达了诗人关心国事、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情感。薛涛诗中对家国兴亡、今昔盛衰认识深刻。此类政治内容也是一般女所不涉及到的,薛涛能够大胆谏言,对国家建设提出见解,作为中唐时期的女诗人是可贵的,其诗作与男性相比也是毫不逊色。薛涛有着比一般女子更宽广的胸怀和更宏大的气魄,一个有着家国情怀,爱国惜民的女性形象印入眼帘。
(二)离愁别绪,漂泊无依
薛涛始终漂泊,无依无靠,这与她的身世有密切的联系。她自幼丧父,母亲也离她而去。没有兄弟姐妹,孤生一人的她只能将寂寞、孤苦伶仃在诗歌中表达。迫于生计,薛涛落入乐籍,周旋于达官贵人、诗客名流之间。这看似风光无限的背后充满了无奈与心酸。她们用歌舞助兴,作诗取悦,喜欢则宠爱,稍有不慎则被处罚,薛涛在幕府的生活其实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薛涛开始体会到了寄人篱下,人情冷暖的滋味。她品尝生活的苦酒,咏物抒情,写下自己漂泊无依、孤独寂寞之感。《咏柳絮》中将自己比作是那随风飘摇的柳絮,无依无靠、漂泊无依。《风》中林间的鸟鸣、小径的凄清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凄悲凉。再如《秋泉》、《月》都营造出清幽的意境,悲叹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
叹孤独悲凉,又叹时间短暂。《江边》诗中西风、大雁,感叹时光流逝。大雁飞往南方筑巢,漂泊的人也该有个归处,但诗人的归途又在哪里呢?只留下薛涛一人仍在秋风里的江边孤独地等待着。再如《春望词》中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年华已衰的感叹。盛开的花束已爬满枝头,却无人欣赏,“空”字表達了诗人孤独的情绪无法排遣。春风带来的是无限生机,但在诗人眼里只剩时光的流逝、岁月蹉跎的惆怅。
忧国忧民又漂泊无依,孤凄悲凉却又心系天下。这看似矛盾却在薛涛身上形成统一,她周旋于政客之间,了解国朝政事;她被贬松州边塞,体会边塞疾苦,目睹战争残酷。她心中有百姓有国家,她渴望和平百姓过上富足生活,她讽刺朝廷统治者,勇敢谏言,是一位爱国诗人。但同样是这些经历,使得诗人的内心实则是孤独的,她没有真正的归宿,没有亲人依靠,离愁别绪涌上心头。诗人忧国忧民的游子形象令人动容。
三.高洁脱俗的才子
薛涛虽落入乐籍,周旋于名流之间,但她秉持高洁气节,不同流合污,自怨自艾自甘堕落。唐朝是诗人辈出的时代,但薛涛的才情远不亚于男子,元稹在《寄赠薛涛诗》中对薛涛的才华寄予了高度赞扬,武元衡也因薛涛的文气才华奏请为校书郎。晚唐张为《诗人主客图》中入图的84名诗人,也只有薛涛是女诗人[5]66。薛涛的才情与气节被世人赞颂,这也是其与其他女诗人的不同之处。
(一)不拘俗套,秉高洁品性
自古诗人多托物言志,借象征物所表达自己的志向,薛涛也不例外,咏物诗在薛濤诗词中占有一定比例。诗人赋早菊、咏孤蝉,《浣花亭陪川主王播相公暨僚同赋早菊》一诗中咏菊亦言志,菊花开放正值秋季,早植晚发,是君子高洁情操的象征。又写菊冒霜吐艳、凌寒不凋,诗人自己也和菊花一样,身处雪境,顽强生长绽放,在世俗纷繁复杂之中,不同于一般乐妓以取乐为生,诗人心中秉持高洁品性,怎会惧怕豺狼般的恶势力呢?表明心中所坚持,正如秋冬之际的一支黄菊挺立。古人认为蝉是以风餐露宿为生,只饮露水和树汁,寓意高洁并咏之诵之,借此寄托心志。诗人作一首《蝉》句句写的是蝉,但句句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高洁志趣。虽然整日里与官僚交往,却如蝉一般自尊,“一枝栖”表明诗人态度。
然而,在咏物诗中,最能表达诗人高洁品质的还要属岁寒三友中的竹,尤其是雪霜之下的竹林。诗人在多首诗中都提到了“竹”的这一意象。《酬人雨后玩竹》题为雨后玩竹,实则笔锋一转写到“鉴雪霜姿”。诗人爱竹,更爱寒冬挺立下的竹林,在风霜雨雪之下依然向高处耸立,茂立如云。竹子不像寻常花草树木,虽内空却外直,不依附其他,不趋炎附势,它保持着自己高尚的品质, 并不内里的空而随风倾倒,表达了作者谦逊自持、忠贞不屈的品性。此外《题竹郎庙》、《十离诗·竹离亭》都在借竹的赞扬表达自己高洁的志气和不凡的气度。
受到道教思想的影响,薛涛追求自身独立、个性上的解放,诗歌创作中多咏物托志。如竹、蝉、菊等意象,表达的是诗人高洁傲岸的品质。迫于生活,薛涛身为乐妓女,陪侍权贵诗酒作赋,她不争奇斗艳, 而以诗闻名, 她以才情和品格赢得友人的欣赏与尊重。但她面对复杂的社会、严峻的人生,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女性的尊严,透过一个个象征意象,我们看到的是傲然独立的诗人形象。
(二)才华横溢,显巾帼之气
薛涛的才华受众人称赞,元稹对其评价道“锦江滑腻峨嵋秀,幻出文君与薛涛。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纷纷词客皆停笔,个个公孙欲梦刀。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6]160”在他人眼里,薛涛得文章像鹦鹉一样灵巧,有着同凤凰一样的奇瑰。后时局几番变换,薛涛的才气却有增无减,武元衡写《赠道者》寄予她,夸赞她的才气与美貌。
以薛涛、花蕊夫人、卓文君为例,说明“才女在蜀”并不逊于男士。蜀中才女多有巾帼之气,从诗作中看以薛涛为甚。政治诗中《筹边楼》、《赋凌云寺二首》的豪迈之气,游记诗《谒巫山庙》的抑扬顿挫之感。薛涛的诗作感叹时光易逝年华易老,悲叹今非昔比岁月沧桑。战争的残酷场面、人民的疾苦生活、个人的漂泊流离,在她的笔下有着毫不输于男子的英雄气概。她借古讽今,讽喻当朝统治者纸醉金迷;她借物抒怀,表达内心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豪情。此类种种,都是在一般女诗人的诗词中所看不见的“丈夫气”,尽显巾帼豪迈。
不仅诗词方面颇有造诣,薛涛出身官宦之家,长于书香门第,诗词音律无一不精,她的书法字无女子气,笔力峻激。其行书妙处,颇得王羲之法,少加以学,亦卫夫人之流也。薛涛晚年作薛涛笺,流传千古。后人称:南华经、相如赋、班固文、薛涛笺、马迁史、右军帖、少陵诗、达摩画、屈子离骚,为古今绝艺。薛涛被后人称为蜀中第一女才子,源于她创作诗作的数量之多,源于她才情横溢,诗思敏捷,更源于她的高洁品质。秉高洁品性,显巾帼之气,在中唐站立潮头,占有翘楚地位。
总之,从薛涛诗歌的创作内容上分析,作为女子,她爱花、爱美、用红色象征着内心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她心思细腻,能够从寻常事物中发现不一样的美好;她刻画生动,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生机盎然的自然画卷,从这些诗歌作品中我们看见了薛涛细腻多姿的女性形象。在她的政治诗作中,女子的情思已丝毫未见,相反我们看见的是巾帼不让须眉。体验边塞军旅困顿,她呼吁和平反对战争;目睹战乱百姓民不聊生,她勇敢向统治者发出谏言;到了晚年登上筹边楼,面对烽火硝烟,她忍不住悲叹,她的心中装的不仅是闺阁更是家国。在这些诗歌作品中,我们可以看见爱国、忧国、报国的诗人形象。不同于常人的经历,使得薛涛的内心是孤独凄凉的,无人作伴的孤寂、无家可归的漂泊,使薛涛的一生都犹如随风飘荡的柳絮一般,无牵挂亦无所居。她是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也是漂泊无依的游子。但这一切经历,都压抑不住内心的才情与高洁的品质,身处纷乱的幕府生活,她仍借菊、竹表达内心的高洁傲岸;与幕客交游作赋,不趋炎附势,坚守自尊自爱。不同于女子的巾帼气、有着不同于时代的傲骨,一位细腻多姿的女子、忧国忧民的游子、高洁脱俗的才子形象映入眼帘。
女子、游子、才子都是薛涛的身份,但在每个身份中又饱含诗人真情。从她的山水诗中看见女子的细腻柔软,与朋友交往时的真情相待;从她的边塞诗中看遍战争烽烟,历经波折辗转漂泊无依;从她的咏物诗里看不俗心志,秉高洁品性。薛涛就是这样的女性形象,有着不同于女子的巾帼气、有着不同于时代的傲骨,这是诗词中的薛涛,这也是薛涛笔下她自己的形象。
参考文献
[1]任靖宇.薛涛诗歌研究[D].河北大学,2005.
[2]冯霞,党淑雅.谁言千里自今夕——薛涛酬赠诗简论[J].北方文学,2020(36).
[3][明]钟惺《名媛诗归·薛涛诗附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4]吴丹.试论诗中女丈夫——薛涛[J].凯里学院学报,2008(05).
[5]唐淑君.薛涛和她的诗歌[J].康定民族师专学报,1988(0).
[6]谭继和.蜀女多才 薛涛秀冠[J].巴蜀史志,2020(5).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