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灵菇新菌株TN01及保鲜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2023-04-26 07:38朱华玲班立桐孙宁李奕葶黄亮高晶琳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白灵菇菇农示范户

朱华玲,班立桐,孙宁,李奕葶,黄亮,高晶琳

(1.天津农学院 a.基础科学学院,b.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天津 300392;2.天津市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服务中心,天津 300384)

有“草原上的牛肝菌”之称的白灵菇(Pleurotus nebrodensis)具有营养丰富、颜色洁白、菌肉细腻、质地脆嫩、久炖不绵、清爽滑润、香味四溢的特点,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是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的高品位食用菌,也是菇农乐于种植的珍稀菌类[1-4]。天津市蓟州区白灵菇种植面积广,产量高,产量约占天津市白灵菇总产量的一半[5-7],是菇农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

白灵菇在采摘后4~5 d会出现水分散失、风味变差、商品价值下降等问题[8],严重影响了菇农的收入。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更换耐贮藏的白灵菇新菌株,二是选择保鲜效果好的保鲜技术。TN01菌株是天津农学院自主选育的白灵菇新品种,2018年通过天津市种子管理站登记(津登食用菌2018001),具有高产早熟、菇面硬、耐贮藏等优点,是解决白灵菇采后品质下降的优选菌株。在众多白灵菇保鲜技术[9-17]中,“PE膜+精油+减压”保鲜技术效果明显,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优选保鲜技术。

让菇农心甘情愿地把高产、品质好、耐贮藏的白灵菇新品种和保鲜新技术应用于生产是食用菌推广工作的关键,而大多数菇农喜欢学习和模仿身边的成功案例,因此可以通过建立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户的形式影响周边菇农,达到引导其他菇农引种新品种、使用新技术的目的[18]。在白灵菇主产区采用与当地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推广模式,进行白灵菇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与运用,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推广效果[19-20]。采用“推广团队+种植大户+农户”模式[21-23]及“PE膜+精油+减压”保鲜技术在天津市蓟州区对白灵菇新菌株TN01进行推广与应用,以期为更多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1 新菌株和新技术示范推广的措施与步骤

白灵菇新菌株TN01及“PE膜+精油+减压”保鲜新技术的示范推广流程如图1所示,具体可分以下4步。

图1 “推广团队+种植大户+农户”模式下白灵菇新菌株新技术的示范推广流程

(1)以天津农学院为技术依托,以市级农技推广单位为载体,以区级农技推广单位为主体,以当地政府、技术科教服务部门为主渠道,构建TN01菌株示范推广团队。

(2)建立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在示范基地开展TN01菌株的示范种植和“PE膜+精油+减压”保鲜新技术的示范应用,组织当地菇农进行现场观摩和技术培训。

(3)在白灵菇主产区选取3个种植大户和一定数量的示范户,由推广团队免费提供TN01菌株母种,种植大户按照示范户种植意愿批量扩繁母种、原种和栽培种。

(4)示范户按照白灵菇栽培技术规范进行TN01菌株与白灵菇ACCC50869(原主栽品种)复壮菌株的制棒、灭菌、接种、培养与出菇管理。示范户出菇后,采用“PE膜+精油+减压”保鲜技术对白灵菇进行保鲜示范。推广团队技术人员在生产关键期及时为种植大户和示范户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

2 白灵菇新菌株TN01在示范推广中的应用与表现

2.1 材料与栽培方式

TN01菌株由天津农学院食用菌研发中心提供。白灵菇ACCC50869是当前蓟州区白灵菇主栽品种,复壮后使用。栽培种配方:棉籽壳 85%,麦麸15%,石灰0.5%,含水量58%~62%。栽培料配方:棉籽壳85%,麦麸10%,玉米粉5%,石灰2%,pH值7.0~7.5,含水量65%。示范栽培方式:种植大户扩繁菌种,菇农制棒、接种、发菌和出菇。

2.2 过程与管理

2.2.1 制备母种

将PDA培养基分装入试管,121 ℃条件下灭菌 25 min,摆斜面冷却,分别接入 TN01和ACCC50869菌株,接种完毕后置于恒温培养箱中,于25 ℃下培养,及时记录菌丝生长情况。

2.2.2 制备原种

称取30 kg小麦,用清水洗涤后加入0.6 kg石灰搅拌均匀,浸泡36 h,测浸泡液pH。将小麦粒加水煮熟煮透,捞出沥水,加入5%木屑,2%石膏搅匀,装瓶。高压灭菌 2.5 h,冷却后接种,置于培养室中,于温度25 ℃,湿度60%培养至菌丝满瓶。

2.2.3 制备栽培种

按照栽培种配方配料,装袋,常压灭菌14 h,冷却后接种,置于培养室中,于温度25 ℃,湿度60%培养至菌丝满袋。推广示范栽培中制作的各级菌种数量如表1所示。

表1 推广示范栽培中制作的各级菌种数量

2.2.4 制作菌棒

将栽培料装入17 cm×38 cm×0.04 cm高密度低压聚乙烯塑料袋中,进行制棒,每个品种5 800棒,湿重1.25 kg/棒,干料重550 g/棒。常压灭菌16 h,接种,置于培养室中,于22 ℃下避光培养45 d,培养过程中及时去除杂菌污染的菌袋。

2.2.5 出菇管理

在温度 8~15 ℃,湿度 85%~90%,光照300~1 500 lx条件下进行出菇生产,定期定时通风,保证白灵菇菌盖的正常生长发育。待成熟后,每个品种随机抽取10个菌棒,摘取子实体,测量子实体的菌盖长和宽、菌柄长、肉质肥厚度以及产量等。

2.3 TN01菌珠菌丝体和子实体形态观察

2.3.1 菌丝体形态

培养14 d后两个菌株菌丝体对比情况如表2所示。由表2可以看出,TN01菌株和ACCC50869菌株菌落均呈绒毛状,颜色洁白,但TN01菌株菌丝更浓密、强壮。

表2 培养14 d后两个菌株菌丝体对比情况

2.3.2 子实体形态

两个菌株第一潮子实体形态对比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两个菌株均可正常出菇,子实体都可以发育成型,且颜色较为一致,均为白色,肉质肥厚。但ACCC50869子实体为掌形,菇柄偏长,而TN01子实体呈扇形,姑柄较短,菇面硬,易于贮藏。

表3 第一潮白灵菇的子实体形态

2.3.3 产量与生长周期

从两个菌株的生长周期和产量统计表(表4)可看出,TN01菌株产量较高,为 498 g/棒,比ACCC50869菌株增产11.16%;生物学转化率可达83%,比 ACCC50869菌株高 8%;生产周期比ACC50869菌株短,可提早15 d上市。

表4 两个白灵菇菌株的生长周期和产量

从表4还可以看出,与传统菌株ACCC50869相比,TN01可实现增产50 g/棒,以目前天津市蓟州区的推广面积13.33 hm2(200亩)计算,可生产鲜菇400万棒/年,增产200 t/年,按1.4万元/t的市场价格,可实现新增经济效益280万元/年。若推广面积进一步增加,经济效益会更显著。按照菇农食用菌大棚户均占地0.13 hm2(2亩),每亩地摆放白灵菇20 000棒计算,每年可增产2 000 kg,实现增收2.8万元/年。通过本次示范推广,当地种植户对白灵菇新菌株 TN01的认识度与信任度大大提高,新菌株使用率达到50%以上。

总之,菌株TN01具有菌丝浓密、出菇整齐、农艺性状好、生产周期短、产量高等特性,表明该菌株适宜在天津地区推广栽培。

3 “PE膜+精油+减压”保鲜技术在示范推广中的应用及表现

3.1 材料与处理

选取新鲜采收菌盖直径为7~15 cm的白灵菇,用吸水性好的包装纸包裹,放入泡沫箱后密封,置于温度-2~-1 ℃冷库中预冷15 h。取出后,去除包装纸,然后进行如下处理。

3.1.1 PE袋处理

分装在聚乙烯PE保鲜袋中,每袋3~4个白灵菇。

3.1.2 微孔袋处理

分装在微孔保鲜袋中,每袋3~4个白灵菇。

3.1.3 减压处理

利用抽风机对 PE袋处理的白灵菇进行减压后,密封袋口15~20 h。

3.1.4 丁香精油处理

对PE袋处理白灵菇进行丁香精油处理后,封袋15~20 h。处理方法为:在小烧杯中放入脱脂棉,将精油滴加在脱脂棉上,并置于PE袋中,注意精油不能与白灵菇直接接触。丁香精油的用量相对于容器体积为120 μL/L。

3.2 保鲜示范与效果

按表5所示的顺序将PE袋处理、微孔袋处理、减压处理与精油处理等方式进行组合后,对白灵菇样品进行保鲜示范,对照组 CK是把经吸水纸包装后的白灵菇样品装进泡沫箱,低温冷冻处理。保鲜35 d及49 d后,分别测定白灵菇的质量。

表5 保鲜示范中的处理组合方式

失重率(%)=(初始质量-处理后质量)/初始质量×100%。

利用色差仪测定白灵菇保鲜前后的色差值E,判断白灵菇的褐变程度。利用日本FHM-5果实硬度计尖端穿透白灵菇表皮和皮层,测量的数值反映白灵菇硬度大小,从而进一步判断白灵菇成熟度。通过测量保鲜35 d及49 d时环境中O2和CO2的体积分数来反映白灵菇的呼吸速率,评价保鲜效果。

对白灵菇色泽、气味及萎蔫程度进行综合感官评分,其中色泽占总感官评分的40%,气味占总感官评分的40%,萎蔫程度占总感官评分的20%,具体标准如表6所示。根据感官评分来换算白灵菇的商品率。

表6 保鲜样品的感官评分表

3.3 TN01菌株各检测指标结果分析

3.3.1 白灵菇各理化参数与环境指数检测结果

综合分析保鲜35 d和49 d后白灵菇样品的失重率、色差、硬度、O2分数和 CO2分数等指标发现(表7),与其他试验组相比,试验组3处理的白灵菇样品失重率较低,色差较小,硬度最高,呼吸强度较低。

表7 不同处理的白灵菇失重率、色差、硬度、O2分数和CO2分数

3.3.2 综合感官指标评分

对保鲜35 d和49 d后的白灵菇样品进行综合感官评分,结果如表8和图2所示。从表8和图2以看出,试验组3的综合感官评分最高,其次是空白组,表明“PE膜+精油+减压”处理模式对白灵菇保鲜效果最好。

图2 不同保鲜处理的白灵菇外观图

3.3.3 保鲜后白灵菇的商品率

对常温、低温储藏和实施方案(试验组3)保鲜处理的白灵菇进行感官分析,获得3种处理下白灵菇在不同时间的商品率,结果见图3。从图3可以看出,在商品率为 90%时,低温贮藏方式保鲜的白灵菇需要49 d,而采用“PE膜+精油+减压”方式保鲜的白灵菇需要77 d。也就是说,与传统低温保鲜的白灵菇相比,采用“PE膜+精油+减压”方式保鲜的白灵菇货架期可延长28 d。

图3 3种方法处理的白灵菇在不同时间的商品率

由此说明,“PE膜+精油+减压”方式可有效降低白灵菇的失重率和色差,保持硬度,抑制呼吸作用,有效维持白灵菇的商品性状,延长白灵菇的货架期28 d,提高了菇农的收入。

4 问题与讨论

4.1 推广模式的选择

天津市蓟州区白灵菇的种植在传统上采用的是“种植大户菌种扩繁、菇农自制菌棒培养出菇”的生产方式。与此生产方式相适应,本次推广特别制定了“推广团队+种植大户+示范户”的推广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推广模式的选择也要因地制宜,灵活多变。

4.2 对照菌株的选择

天津市蓟州区大多数菇农原先使用的是“一次引种、多年传代保存”的白灵菇ACCC50869菌株,但该菌株退化较严重,产量逐年降低,畸形菇、次品菇逐年增加。为帮助菇农增产增收,推广团队对当地原有的 ACCC50869菌种进行了复壮,并提供复壮菌株的一级种,作为TN01菌株的对照菌株。

4.3 推广效果的影响因素

一方面,菇农接受新技术的能力不强。很多菇农都是凭经验生产,对推广人员培训和现场示范指导的知识和技术操作一知半解,接受能力较差,适应周期较长。另一方面,当地菇农学习使用新品种、新技术的主动性不强,效仿居多。建议在今后的推广工作中适度增加当地示范户的比例,提高示范推广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同时加大对菇农的培训力度,提高培训推广效果。

5 结语

白灵菇以其鲜美的味道、较好的口感和明显的保健作用成为我国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人工栽培珍稀食用菌。在天津市蓟州区推广应用的白灵菇新菌株TN01和“PE膜+精油+减压”保鲜技术虽然能有效促进菇农的增产增收,效益明显,受到菇农的欢迎和喜爱,但某些方面还不够完美,例如存在畸形菇、杂菌污染等问题。今后还应将一些食用菌栽培的新技术新方法[24-25]应用于白灵菇生产,加强白灵菇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务,不断提高白灵菇的品质和产量,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白灵菇菇农示范户
白灵菇菜谱(四)
白灵菇菜谱(一)
白灵 菇菜 谱(二)
农业农村部、司法部联合印发通知 部署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工作
农业农村部、司法部联合印发通知启动部署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工作
菇农装袋忙
资源禀赋、技术认知与农户技术选择偏好
——基于10省700份菇农的调查数据
绿色发展战略视野下菇农法律援助工作的对策探索*
不同规模菇农经济效率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最好的老年人食谱——白灵菇炒鱼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