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黄炎培职教思想的新商科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内在逻辑及其实践路径

2023-04-25 01:55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黄炎培商科高职生

陈 斌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加重视青年人才培养,努力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顶尖科技人才”[1]。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2],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3]71。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是职业教育所肩负的职责,应以战略性高度把这项工作做好。同时,随着当前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新商科作为主动服务于新经济战略性调整的商科教育,培养的必须是能够适应数字经济发展和科技产业改革的复合型商科人才。这就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精心培养更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大国工匠,以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科技产业创新发展。

在现有相关研究中,学者们对黄炎培的职教思想、工匠精神等内容均作了相关探究。在黄炎培职教思想的思想精髓和现实启示方面,石伟平等[4]提出黄炎培职教思想的核心要义包括大职业教育主义、职业陶冶教育、职业补习教育与职业教育社会化等,对建设技能型社会提供了宝贵启示。在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方面,张翮[5]聚焦做好顶层设计、丰富校园文化、打造教学团队、深化校企融合等几个关键点,创新工匠精神培育方案。王旭等[6]通过统筹课程育人体系、创建校园氛围、用好网络媒体宣传和拓展实践育人平台等路径,把工匠培育融入时代新人培养过程中。但目前鲜有研究关注黄炎培职教思想与工匠精神培育的逻辑关系以及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对回应数字经济、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研究也比较少。

教育工作者可以从黄炎培职教思想中汲取智慧、守正创新,找准黄炎培职教思想的核心内涵,找到其与新商科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内在逻辑关系,走出一条适应数字经济社会、符合新商科高职生培养规律的工匠精神培育路径。

一、黄炎培职教思想的核心内涵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于20 世纪20 年代提出,是在其对职业教育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过程中形成的比较完整的职教思想。黄炎培立志“教育救国”,从“职教救国”再到“职业教育”和“抗战救国”相结合,可以说黄炎培先生都是在爱国主义的信念下为职业教育进步而奉献自己的一生。

(一)职业教育终极目标——“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黄炎培提出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7]199。他认为因生活所需以及分工的自然趋势,才有了专门工作,即职业。其后“因生活竞争日烈,谋工作之传授与精进”[7]82,为了“求工作效能的增进与工作者天性、天才的认识与浚发,进而与其工作适合,于是乎有职业教育”[7]108。鉴于“当前最重要的、最困难之问题,莫生计若,而求根本上解决此问题,舍沟通教育与职业”[7]169,其“主张职业教育,最基本的出发点是想消灭贫穷”[7]192。《职业教育析疑》指出,职业教育,则凡学成后可以直接谋生者皆是,并将其定义为“用教育方法,使人人依其个性,获得生活的供给和乐趣,同时尽其对群之义务”[7]177。因此,开展职业教育是解决生计问题的根本之计。有业,则物质方面得所供给;乐业,则精神方面没有问题了。黄炎培还在《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有4 个方面:一是谋个性之发展,二是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是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是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7]177。

(二)职业教育方针——“大职业教育主义”

黄炎培从“只从职业学校做工夫”“只从教育界做工夫”“只从农工商职业界做工夫”3 个层面[7]72论证了“由此均不能使职业教育发达壮大”。因此,他认为在提倡职业教育的同时,须分一部分精神,参加全社会的运动[7]72。为了使得职业教育工作收效,在“设什么科,要看职业界的需要”[7]72,同时“对内部工作的努力必不可少”,“对外还须有最高的热情,参与一切,有最大的度量容纳一切”[7]73。黄炎培在《职业教育机关惟一的生命是怎么》中指出,职业教育“从其本质说来,就是社会性;从其作用说来,就是社会化”[7]85,即无论设定学科、制定课程,还是实习训育等,须满足社会的需要,邻近职业社会、与社会接近。由此可见,所有这些都指向职业教育的方针,即“大职业教育主义”,也就是职业教育要重在满足社会需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社会性特征。

(三)职业教育教学原则——“手脑联合”“做学主义”

黄炎培指出,“世界文明是人类手和脑两部分联合产生出来的。作工自养,是人们最高尚、最光明的生活”[7]224。对于青年朋友来说,他认为,“手脑联合训练,适合青年期身心发展的自然要求”[7]200,并且指出,“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即须为社会服务,训练尤为重要”“关于基本是手脑联合训练,要训练到做出来的东西正确、精美、经济”[7]213。同时,“要使动手的读书,读书的动手,把读书和做工两下并起家来”“提倡做学主义,他的纲要——做、学。一面做,一面学。从做里求学。从随时随地的工作中间,求得系统的知能”[7]96,这一教学原则把职业教育运动扩展开来,与工业补习教育运动相结合。他提倡“一面教育,一面作工,作工为主,教育为辅”[7]140作为实践。他创办了上海淞沪工业补习学校,同时与乡村教育相结合,开展农村职业教育试验,创办苏州昆山徐公桥乡村改进试验区、镇江黄墟试验区、漕河泾农学团等30 个农村改进设施。

(四)职业教育价值追求——“敬业”“乐群”

黄炎培重视职教道德教育。“人生之目的,并不仅在生活而已,道德尤为人类所必不可少者”“此后之教育,须一方面注重生活,一方面仍注重道德”[7]33。在创办中华职业学校之后,黄炎培将其校训制定为“劳工神圣”“利居众后,责在人先”[7]201,这充分体现了其对劳动、责任感的重视。同时,阐述了“因求生而自爱,因求群而爱群”“人们为求他的生存,都在爱他的群”的道理,并提出“有群而后有德,服务社会,德莫大”[7]60。在黄炎培看来,“敬业”指的是对职业“具嗜好心”并且有责任心,“乐群”指的是有“优美和乐”的情操和协同合作的精神。黄炎培自担任江苏教育司司长以来,对江苏中小学教育和中国教育的改革提出倡导实用主义教育、确立职业教育制度、开展学制改革等诸多建议,发起职业教育研究会、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中华职业学校,尤其是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创办《救国通讯》,发起成立“民盟”、组织“民建”,并投入抗战救国活动之中,同时也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舆论宣传、理论探讨和实践活动,这也是“敬业乐群”的具体体现。正如在上海地方自治研究会欢迎会上,黄炎培在演说中曾总结道:“炎培自投身教育界以来七年矣,窃自抱定一宗旨,且常自勖以勤恕二字。”[8]

由此可见,黄炎培职教思想核心内涵丰富,对于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发展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宝藏。同时,这些核心内涵全面反映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本质规律,其所提炼的内容均是基于美国、日本、南洋、菲律宾等地的考察和中国国内多地的广泛调查,即“外国考察,读方书也;内国考察,寻病根也”[9],使得其职业教育理论具有前瞻性、科学性,更加贴近国际形势和中国实际,为我国当前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新商科高职生工匠精神提供了理论指导。

二、黄炎培职教思想与新商科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内在逻辑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同时提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3]5。虽然黄炎培职教思想形成时期数字经济尚未出现,更没有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环境,但其思想所蕴含的核心内涵体现了职业教育过程中追求个性培养和共性涵养的统一,与工匠精神培养过程中在终极目标、保障机制、实施策略、检验评价等存在4 个方面的内在联系,可形成内在逻辑图(图1)。

(一)终极目标同频共振

“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是黄炎培开展职教的终极目标,也是他对职业教育进行深入思考而提出的深刻理解。

这一思想核心内涵深切表达了黄炎培对学生掌握一技之长以及就业职业生涯稳定的关心,也表达其对学生能够全面适应职业而培养可持续、终身发展能力的关爱,更是对国家和社会的大爱。今天,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所带来的生产生活的根本性变革,传统商科为了适应新技术的变革以及互联网经济而发展成为“新商科”。“新商科”所改变的并非商业的本质,而是其背后的手段、方法、渠道等,并且其内在关键要素主要包括新思维、新理论、新工具、新能力[10]。新商科培养的高职生应该是能够持续适应数字经济发展和科技产业改革,且爱国爱社会的复合型商科人才。

为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其中包括加快发展数字经济。这也就意味着,新商科高职生工匠精神的培育需从数字产业人才就业生涯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出发,掌握数字技能,进而报效国家、服务社会,并融合新商科内涵要素,才能把“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思想落实到培育目标上,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

(二)保障机制合二为一

“大职业教育主义”是黄炎培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教育方针,是开展职业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黄炎培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目的、道路等都作了总体规定,对相关行业层面举办职业教育也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对河南职业教育草拟计划时,黄炎培对商业教育提出,在调查研究等种种方法的基础上,均需要考虑“凡商业教育所定之教科及教材”要适合商业需要,实施的训练以及实习方法要“使商、学两方,得极端之联络”[7]117;其在云南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中提出,“法政专门学校且以总商会之同意,设有商业班,教育界与实业界双方合作”[7]127,同时始终强调办职业学校“须向职业社会里去设施”[7]68。

这一职业教育方针表达了职业教育必须“走出去”,必须与社会各界沟通和联络,必然要紧密结合所有的利益相关群体。2019 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提出“建设多元办学格局”,包括政府转变职能,企业发挥办学主体作用,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培训,完善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与学校领导、骨干教师相互兼职等制度[11]。这是“大职业教育主义”在新时代的重要体现,也对新商科工匠精神培育机制提出了时代要求。

建设教育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需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学校、家庭、社会也要紧密合作、同向发力[12]。在教育强国建设过程中,在“新商科”崛起的关键时期,新商科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应发挥学校、政府部门、数字商业园区、数字经济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力量,形成良好的培育保障机制,进而为工匠精神的培育保驾护航。

(三)实施策略不谋而合

“手脑联合”“做学主义”是黄炎培职教思想的核心与精髓,最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也是开展职教的实施策略。他强调职业学校实习的重要性,关注“实习”“训育”,并提倡以半日制、半周制、分期制等方式开展实地实习、送往社会机关实习。他认为学生只有通过环境的熏染之后,才能获得实际技能练习和精神作用。在举例创办商科职业教育的时候,黄炎培认为关于商业专科理论的教学还在其次;在举例创办家事学校的时候,他强调“一部分时间在校授课,必须与实习联络,使他们知与行双方并进”[7]97。这些都体现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不能过于重视理论学习而忽视实地实习的作用,要注重知识、能力和知行并进。

2022 年12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重点,以推动职普融通为关键,完善职教高考制度,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13]。这些意见内容与黄炎培职教思想的“手脑联合”“做学主义”的育人策略是相一致的。黄炎培职教思想的核心与精髓已经逐渐发展为当前倡导的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等教育模式。由此出发,在新商科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应该倡导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推动产教融合,注重把学生送去数字商业产业园、数字经济企业实习实训,探索新时代新商科现代学徒制。

(四)检验评价殊途同归

“敬业乐群”是黄炎培职教思想的灵魂所在,是其提倡职业道德教育所追求的目标。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不仅是让受教育者获得一技之长,以从事社会生产而获得生活,还在于“养成青年自求知识之能力、巩固之意志、优美之感情”[7]171。这些能力、意志和感情不只是用于职业中,也能进而协助社会发展、国家富强,使其成为健全优良的社会一分子。这也充分体现了黄炎培提倡的职业报国、为社会服务的宗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青年朋友要“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3]7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深刻回答了我们要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也为个人处理好与国家、社会、他人的关系提供了根本遵循。这与黄炎培提倡“敬业乐群”的灵魂是一脉相承的。新时代新商科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需要以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对标新时代好青年要求,不断提高追求新商业知识的能力、巩固创新创业意志、培养爱国友善感情,进而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要实现这一职业教育愿景,还应结合新时期教育评价改革的总要求,围绕新商科学生发展特点,制定新商科学生综合评定标准,进而构建适合于新商科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评价体系。

三、黄炎培职教思想下新商科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实践路径

(一)以数字技能应用为桥梁,新商科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贯穿职业全生命周期

随着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逐渐嵌入商贸流通领域的诸多方面,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不断深入,新商科高职生需要在更加网络化、数字化、国际化背景下开展工作,而在元宇宙中学习、工作与生活更需要依靠数字方面的新技能[14]。这意味着新商科高职生掌握数字技能是极其重要的。

根据《企业数字化人才发展白皮书》对数字化人才层次划分可知[15],新商科高职生属于数字化应用人才,具体包括有能力应用智能化系统、进行产品需求分析、开展沟通协同合作以及项目管理等实践活动。这也意味着,实现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帮助新商科高职学生解决生计以及乐业问题,要以应用数字技能为桥梁,在职业生涯全生命周期培育新商科高职生工匠精神,即不仅仅在学校学习阶段,还需考虑职业生涯长期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一是新商科高职生在学校学习期间,了解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主流技术和应用智能化系统,产生学习兴趣,进而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钻研和聚焦,提高专注力,培育执着专注的工匠精神;二是新商科高职生在电子商务基础、网络营销、财务管理等课程学习过程中,以及在使用一些需求分析工具时,树立产品意识、用户意识,坚守微小细节和严谨态度,培育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三是新商科高职生作为企业实战项目的参与者之一,在项目高效沟通、协同合作过程中,要追求质量上的完美以及技术上的极致,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四是新商科高职生在岗位上是从生手→新手→熟手→能手→高手的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拥有丰富的项目管理方法和实践经验,追求远大的理想以及信念,培育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由此可见,从实现“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终极目标出发,新商科高职生通过掌握数字技能,在职业生涯全生命周期持续培育其工匠精神,促进技能成才与精神成人相互融合、共同进步[16]。

(二)以跨界协同创新为理念,“政校行企社”全合力保障新商科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网络强国、数字经济发展,指出要“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17],并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3]30。就数字经济来讲,其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18]以及跨界发展等特点[19],强化了“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的正确性,也意味着职业院校的运转必然要紧密结合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开展跨界协同,才能创新发展。

新商科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的保障机制构建,应该遵循数字经济的特征和发展规律,落实跨界、协同和创新发展的理念。高职院校是工匠精神培育的主体,是培育新商科工匠的内在动力和内部育人机制,在构建专业群教学团队、课程团队、课赛融合团队“三位一体”基层教学组织体系的基础上,需要积极与“政行企社”各界开展跨界合作,组建育人共同体。政府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通过政策、资金等方面对新商科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给予正向支持,逐步形成政府调控机制,并开展“大学生创业之星”和“优秀就业校园大使”等选树活动,结合大众化、时代化、生活化、故事化的内容创造[20],在网络媒体、宣传栏目等营造尊重工匠、推崇工匠精神的良好风尚。商业数字化行业要精准把握政府的决策,为新商科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提供专业性的指导,逐步形成行业指导机制。数字企业是培育新商科高职生工匠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合作对象,通过建设校企利益共同体、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社会服务机构等[21],形成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社会提供了肥沃的“培育土壤”,可以全时段、全事件、全情境开展工匠精神培育活动,逐步形成社会参与的运行机制。因此,挖掘出工匠精神培育的利益相关者,明确新商科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发力主体,是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在建立新商科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机制方面的创新应用。

(三)以知识实践融合为特色,“岗课赛证”全融通培育新商科高职生工匠精神

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深入,新商科高职生不仅要懂专业,还要懂行业、懂技术,才能更好地帮助企业健康有序发展。这就需要构建多元知识融合、商务技能协同、兼具国际视野与中国特色的商科应用型、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模式,更加突出知识和实践相互融合的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22],发挥“岗课赛证”全融通培育工匠精神的作用。其一,“学知识”是前提,“岗课”相对接。通过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联合传授,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需求相对接,解构和重构课程内容,实现“知与行”相对接。其二,“赛素养”是重点,“课赛”相促进。新商科教育除了日常知识教学,还要培养学生具备有服务行业企业技术改造、工艺改进以及产品升级的创新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双创”“互联网+”、电子商务类学科赛、商务礼仪大赛等比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在比赛过程中体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其三,“提技能”是关键,“课证”相互通。在落实“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过程中,关注人才培养质量,鼓励学生积极取得电子商务师、数字管理师、物流管理师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联通课内外知识,增强实践技能,培养工匠精神。其四,“育人”是灵魂。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充分挖掘电子商务基础、会计基础、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配合互联网与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与商务场景应用等新商科素养课程,提升商业素养和工匠精神意识,同时在劳动实践、创办网店微店、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和志愿服务等课外活动中[23],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劳动态度和工匠精神。新商科高职院校凸显知识和实践相互融合、知行合一的特点,通过“岗课赛证”全融通培育新商科高职生工匠精神,也是对“手脑联合”“做学主义”思想的具体延伸。

(四)以多方质量评价为先导,新商科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全方位导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全周期、全合力、全融通的工匠精神培育,以及对工匠精神培育成果的检验,即打通培育“最后一公里”——评价工匠精神培育的质量,以期更好地检验、调整、修正和完善培育过程和措施。新商科高职院校作为扎根中国大地的职业教育院校,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工匠精神的培育要体现“商科优势、中国特色、世界水平”,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其价值追求的内容[24]。因此,要在教育、教学、实训、实践等方面全方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工匠精神培育中。一方面,转变理念。新商科高职院校将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纳入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更新教学理念;通过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平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到日常教育学生的行动上,定期组织学生进企业、下车间开展“师徒制”人才培养,使学生形成“劳工神圣”的职业观,并在社会实践、企业师徒结对过程中领会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文化是价值观的承载者[25],在办学理念、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3 个维度着力于培育和构建一体化的新商科校园文化,从中传递工匠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另一方面,评价到位。依托商业数字化行业合格性评价,落实评价的科学性;依据数字经济企业直接性评价,考核学生个人通过工学模式完成的项目任务结果,形成外部驱动力;依托社会客观性评价和家长的家庭评价,提升增值性的评价;发挥学校教师全面育人的整体评价作用,包含开展专家评价、同行评价,强化过程评价[26],同时结合自身个性化评价,对在校生、应届生及毕业3 年的学生开展学校和教师评价,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全面认识自己,形成科学完整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助力提升新商科高职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质量。

四、结语

总之,黄炎培职教思想是在职业教育实践探索过程中形成的,不仅促进了我国职业教育的理论和事业发展,也对当代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站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节点,新商科高职教育工作者应“古为今用、以古鉴今”,不断从黄炎培职教思想的核心内涵中汲取培育工匠精神的智慧,构建“全周期、全合力、全融通、全方位”的“四全”新商科高职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体系,从而推动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培养出更多适合时代发展需要、拥有工匠精神的复合型商科人才,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未来,基于黄炎培职教思想,可进一步检验新商科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质量,形成完整的评价机制,以进一步丰富工匠精神理论,巩固工匠精神培育的实践成果。

猜你喜欢
黄炎培商科高职生
再读黄炎培周期律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黄炎培感动了日本特工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商科院系建立咨询委员会的思考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商科人才培养的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之思考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
浅析黄炎培对职业教育过程的思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