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华
【摘 要】伴随着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融合,网络出版物日益成为一种新型信息传播方式。与传统出版物相比,网络出版物具有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传播方式灵活、受众覆盖面广等显著特征。网络出版物的传播,有效促进了网络文化的迅猛发展,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传播的针对性、感染力和实效性。网络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充分运用网络出版物提升广大民众的文化自信认知程度、增强广大民众的文化自信情感认同、塑造广大民众的文化自信坚定信念、引领广大民众的文化自信自觉行动,是营造整个社会的文化自信氛围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出版物;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基金项目】2020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L20BKS014)。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已经步入了网络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介,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产生了重大影响。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升级,促进了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深度融合,网络出版物日益成为一种新型信息传播方式,且信息传播的容量和形式更加多样化。网络出版物的出现,使得当今社会的信息传播方式、传播范围和传播效率发生了颠覆性变革,有效促进了网络文化的迅猛发展。对于营造整个社会的文化自信氛围而言,网络出版物的传播,在提升人们对于文化自信的内涵认知程度、情感认同程度,形成坚定的意志和信念,外化为文化自信的自觉行动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
一、网络出版物的涵义及特点
(一)网络出版物的涵义
若要厘清网络出版物的涵义,首先要对网络出版的概念作一辨析。通过梳理既有的文献资料,不难发现,关于网络出版的界定莫衷一是,大体上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种观点:一是从广义上界定网络出版,认为网络出版是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凡是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对信息、知识以及观念等内容进行传播的过程均应该定义为网络出版。二是从出版主体的角度进行界定,认为网络出版作为一种新兴的出版及销售产业,只有具备合法资质的出版机构运用互联网渠道所从事的正规出版行为才能界定为网络出版。三是从实物的角度进行界定,认为只有具有具体、明确的出版物形态的互联网出版行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出版,网络出版物具有明确的版权归属。由此可见,网络出版既不能等同于电子出版,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网络传播,它作为电子出版物通过互联网络进行传播的一种出版形式,是符合一定出版权限要求的网络出版、销售及传播行为,是网络传播的一种特殊形式。
2016年3月出台的《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对网络出版物做出了明确的界定,“网络出版物,是指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的,具有编辑、制作、加工等出版特征的数字化作品”。[1]网络出版物作为互联网时代媒体融合的产物,是电子出版物的升级版,有着更广泛的内涵和外延,它以网络为载体,以电子介质为媒介,通过信息传递及互动交流,实现其信息资源共享及社会文化传播的功能。因而有评论认为,网络出版物覆盖了从视频、音乐、文字到程序在内可以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全部內容。
(二)网络出版物的特点
网络出版物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传播方式,本身具有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传播方式灵活、受众覆盖面广的鲜明特点。
1.信息容量大
作为电子出版的一种特殊形式,网络出版较之传统出版形式出版容量空前扩大,只要网络空间的承载能力足够大,网络出版的容量就可以随之不断扩大。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总量呈爆发式增长,传统出版形式中的纸质出版物的出版、发行、传播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民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网络出版物的出现,从传播载体、传播渠道以及传播模式上实现了对传统出版物颠覆性的超越,首当其冲地扭转了传统出版物信息量不能有效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的局面,顺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和趋势,彰显出了强大生命力。
2.传播速度快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网络出版的效率大大提升,直接缩减了网络出版物与广大社会受众接触的中间环节,同步实现了出版与发行并行,提升了网络出版物的传播效率,有效避免了传统出版受到发行、印刷、运输周期限制的现实问题。网络出版物通过网络进行传播,能够在出版的第一时间将信息传递到广大受众面前,受众只要连接网络,随时随地可以通过电脑、手机浏览和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和信息。因此,网络出版物的出现,丰富了广大社会民众的闲暇时间,适应了当今社会民众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此外,较之传统的纸质出版物,网络出版物的信息更新与改版、再版变得易于操作和富于时效性,也进一步提高了网络出版物的传播速度。
3.传播方式灵活
网络出版物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出版物的传播限制,传播方式更加灵活、丰富。网络传播模式下,同一内容的素材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单一的出版方式,可以以多种方式灵活地呈现在受众面前,有效满足不同阅读偏好人群的需求。网络出版物不再像传统出版物那样受到字数的约束与限制,网络出版物可以是一部字数可观的网络书籍,可以是有限篇幅的一篇文章,甚至可以是寥寥数语的一条消息。此外,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网络出版物从数字化走向了综合化,从平面化走向了立体化,涵盖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VR等多种多样富于吸引力的传播形式。
4.受众覆盖面广
较之传统出版物,网络出版物的受众覆盖面大大增加。传统出版物的受众一般只局限于具备一定阅读能力的受众群体,除此之外的特殊群体则无法通过传统出版物获取有效的信息与知识。网络出版物则不然,不论是尚不识字的婴幼儿、丧失阅读能力的老年人,还是盲聋哑等特殊群体,均可以通过网络出版物进行信息的获取。婴幼儿可以通过网络出版物的音频、动画获取信息,视力下降的人群及盲人可以通过网络出版物的音频获取信息,听力障碍的人群可以通过网络出版物的视频或动画中的同步手语获取信息。
二、网络出版物对于树立文化自信的意义
网络出版物有着传统出版物不可比拟的显著优势,在树立文化自信的过程中,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传播的针对性、感染力和实效性,因而对于树立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传播的针对性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网络出版物的兴起,促进了网络文化的繁荣兴盛,促进了文化自信传播手段的创新,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在全社会思想意识领域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国家出台的《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对网络出版物做出了更加具体的界定与规范,进一步增强了网络出版物的针对性。在相关规定的规制之下,网络出版物能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方向,坚守文化立场,在舆论传播中充分发挥导向性作用;能够凝结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共识,针对文化自信意识的提升,在网络传播中营造清朗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
(二)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传播的感染力
网络信息化时代,我国网民数量保持持续增长。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23年3月发布的第51次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较2021年12月增长3549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5.6%。[3]在规模如此庞大的网民面前,网络出版物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与优势不言自明。网络出版物本身所具有的传播方式灵活多样、更新及时便捷的特点,决定了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中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能够将恢宏的文化自信理论转换为广大受众喜闻乐见的网络作品,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文化自信的传播,不断增强广大民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意识。
(三)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传播的实效性
只有人民有了坚定的信仰,国家整体的文化软实力才能够不断增强。因此,由文化自觉意识的唤醒到文化自信理念的树立,再到文化自强目标的实现,不能停留在表面形式与口号,关键在于能否真正落实在细致入微的小事和点点滴滴的细节上。网络信息化时代,呼唤优秀的网络文化作品引领网络文化与时代潮流,网络出版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的历史时期肩负着重要的时代使命。网络出版物无时无刻不在场的特质,以及信息量大、传播迅速、受众广泛、感染力强等特点,决定了其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自信传播中理所当然地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因此,充分发掘网络出版物在文化自信传播中的作用,是确保文化自信传播效果的重要保证。
三、运用网络出版物树立文化自信的对策
运用网络出版物树立文化自信,要注重遵循人的心理发展的演进规律,从认知、情感、信念、行为等多重维度加以把握,具体包括提升广大民众的文化自信认知程度、增强广大民众的文化自信情感认同、塑造广大民众的文化自信坚定信念、引领广大民众的文化自信自觉行动等方面。
(一)运用网络出版物提升广大民众的文化自信认知程度
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广大民众对文化自信的认知自觉,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基本前提。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形成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奋发向上、不畏强权的革命文化;形成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4]信息化背景下,要充分运用网络技术手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网络出版物的创作与传播之中,不断推出并重点塑造歌颂党、歌颂祖国和人民、歌颂时代和英雄楷模的经典网络文化作品,以网络作为传播渠道,以网络出版物作为教化媒介,充分发挥优秀网络文化作品的显性和隐性教化功能,促进社会各阶层加强对文化自信的感性了解、深入理解和理性认知,进而从认知层面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为广大社会民众提供中国精神指引。
(二)运用网络出版物增强广大民众的文化自信情感認同
文化自信的核心是价值观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5]网络出版物若要真正实现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营造优秀网络文化氛围的效果,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必须在创作、出版和传播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广大社会民众的文化辨别能力,不断增强广大社会民众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筑牢文化自信的思想堡垒。通过优秀网络文化作品的传播,于潜移默化中增强广大社会民众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乃至文化自信的情感认同,进而激发广大社会民众的中国情感共鸣。
(三)运用网络出版物塑造广大民众的文化自信坚定信念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要激发广大社会民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的潜能与活力,就必须加强理论武装工作,加强新闻舆论的引导,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网络出版物作为加强互联网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引导网络舆论的重要载体,对于凝聚广大社会民众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的共识发挥着重要作用。网络出版物的创作与传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最大限度地为文化自信氛围的营造注入新的时代元素;坚持“协调”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文化建设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保持文化建设旺盛、持久的生命力;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充分发掘和吸收借鉴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有益成分,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文化建设道路;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实现网络文化产品和文化自信的互动式传播,实现文化建设的资源共享和成果共享,进而形成广大社会民众强大的中国价值引领。
(四)运用网络出版物引领广大民众的文化自信自觉行动
文化自信真正转化为文化自强的力量支撑,唯有体现在文化自信的自觉行动上。有效的教育载体是促进文化自信的价值理念入脑入心,进而转化为文化自信的自觉行动,是营造良好文化自信氛围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保证。网络出版物作为网络信息化时代最有效的信息传播载体,在引领广大民众的文化自信行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不断运用最新的网络技术手段,创新文化自信教育的载体与途径,注重将网络出版物及网络文化作品有效嵌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之中,构建完整的文化自信教育的网络教育体系,着力营造网络空间教育氛围,注重教育形式的吸引力,形成文化自信网络教育引导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网络出版物对文化自信教育与传播的传播力、对文化自信行为引导的引导力,进而为广大社会民众提供强大的力量支撑。
注释:
[1]石亮,苗勃.网络出版的边界及其规制问题辨析[J].现代出版,2018(03):5-8.
[2][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 网民规模达10.67亿!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 https://new.qq.com/rain/a/20230305A00BBQ00.html.
[4]毛勇兵.十八大以来党的廉政文化建设思想与实践探索[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7(06):40-45
(作者: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教授,法学博士)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