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琪瑶
(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江苏 常州 223000)
“双减”政策基于我国的教学实际情况,提出了减负提质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师革新作业设计手段,减少重复性作业训练,提升作业的针对性,加强作业的实践性与趣味性,保障学生在作业完成中进一步巩固课程知识,弥补知识漏洞,获得实践能力的提升,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应坚持以“双减”政策为导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作业的教学价值,促进道德与法治学科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作业布置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效的作业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回顾新知,起到温故知新、查缺补漏的效果。在以往的作业布置与评价中,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结果,而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要求教师在作业设计与评价中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认识到成绩并非判定学生学习与发展程度的唯一标准,要更加关注学生的道德情感成长情况,能兼顾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情感与行为表现,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积极性、自主性、探索性以及创意思想等,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在完成作业中积累生活经验,自觉遵守道德行为规范。
书面作业设计虽然可以起到检验学生知识积累以及技能运用的作用,但从形式上来说过于单一,“双减”政策要求教师在作业设计与评价呈现上体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丰富学生的作业活动形式,为学生带来不同的学习体验,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多样化的作业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作业设计内容的多样性,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可读、可写、可看、可操作、可游戏的不同作业形式,促使学生在作业完成中受到多感官的刺激;第二,作业难度的分层次设计,“双减”之下的作业设计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需要教师在作业设计与评价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不同难度的作业设计,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发展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促使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在作业的引领下获得成长与进步;第三,作业评价主体与尺度的多样化,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参与作业评价的机会,实施多元主体评价模式,制定差异化的、精准化的作业评价标准。
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是相对的概念,“双减”政策的核心目标是提质减负,要求教师将作业设计放在“质”的飞跃上,做到合理控制作业的量,能以相对较少的作业量收获到最大的教学效益。当然,量化评价也是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主要手段之一,但量化评价只能对学生掌握的学科相关概念、理论知识做出评价,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是无法量化的,对此,教师应在作业评价中重视质性评价,借助作业布置的方式,让学生的生活态度、责任感以及精神品质等可视化,进而提升作业的质量。
进入小学校园后,学生的学习环境以及身份都发生了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学生行为与思想的改变,要求小学生掌握生活基本技能,学会独立,能照顾好自己,如整理书包、穿戴衣服、佩戴红领巾等,还需要小学生自觉承担家务,帮助父母分担辛劳。想要让学生意识到这些并不难,但我们发现许多小学生虽然嘴上说得头头是道,在试卷中也会表示能主动承担家务,不让父母忧心,在生活中的表现却并非如此。对此,教师可以在布置书面作业的基础上,设计生活化的作业,让学生将“思想”落实到“行动”之中。比如,在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为父母分担”的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我是家庭小能手”的活动,要求学生记录自己在一天的时间里帮助父母做了什么家务、是如何做的、父母的心情是什么、你有哪些收获等,要求学生记录的劳动内容保证真实。生活化的作业设计可以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与生活的连接,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动手劳动的好习惯,让学生主动承担家务劳动,理解父母的辛劳,用实际行动践行思想,促使学生在劳动中收获快乐,动手能力得到锻炼。
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以事实为依据,培养学生明辨是非、具备正确价值判断的学科。传统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往往呈现的都是具体的事例,缺乏对学生是非判断的引领,影响了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双减”背景下,教师可以设计思辨型作业,引领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学会利用价值澄清、正反辩论等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在思辨型作业的设计中,教师应凸显出学科的价值立意,影响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让生活多一些绿色”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在A 市有一家化工公司,其规模较大,是当地的纳税大户,当地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大多来源于此。但该公司在生产中排放出了诸多污染物,存在严重的污染行为,若你是当地政府的工作人员,你会选择视而不见,还是让这家化工公司搬迁?请说明你的理由。”这道题不再是简单的对错判断,而是融入了学生的思考,学生需要在问题分析中结合具体的情境内容,完成与自我的对话、与他人的对话,进而产生认知冲突、价值冲突,结合自身的价值观念做出选择,促使学生在思辨作业的完成中,进一步认识到“低碳生活”“绿色环保”的重要性,实现了作业布置中“协调”“绿色”等新发展观的植入,提高了学生对“绿色生活”的价值认同,提升了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深度。
情感型的作业设计是指通过作业设计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亲和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上下功夫,提升作业设计的感染力,以作业为学生建立与外部世界沟通的桥梁。所谓“情感”包含了道德感、理智感以及美感等,想要设计出包含情感的作业,教师首先应做好情感型作业的设计者、欣赏者,做学生情感的关怀者、激励者,以情感型的作业设计,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道德品质。比如在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设计作业,围绕科技、美德、文字等方面展现出的不同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价值,给学生布置课下搜集信息的任务,可以是仁人志士、爱国人士的故事,也可以是神话传说等,要求学生整理故事内容,并将故事读懂,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故事内容,并让学生说一说从故事或某个人物身上学习到了什么,促使学生在蕴含中国文化的故事中,受到人物身上具备的伟大精神、高尚品格的感染。情感型作业的设计,可以实现从人格修养教育到家国情怀教育的转变,引领小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中从“小我”走向“大我”、从“自我”走向“社会”,让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从内心深处认同本民族文化,提升对民族文化与政治的认同感,并且能承担起弘扬中华文化的责任,培养出有温度的新时代接班人。
陶行知先生曾表示,“道德与法治认知不是闻见、说知,而应是一种实践之知”,实践型作业是“双减”政策之后的又一个作业设计新形态,能促使学生在作业完成中打破道德实践的时空,丰富学生的实践平台,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的参与中积极践行道德与法治认知。相较于书面作业,实践作业的内容形态更为丰富,可以是社会调查活动,也可以是公益活动的参与等,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实践中深化认知水平。教师在实践型作业设计中,应充分挖掘与利用社会资源,为学生搭建实践活动参与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见真知。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我们生活的地方”教学为例,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可以聚焦“家乡”二字,以家乡为社会空间,给学生布置调查性的社会实践活动,调查内容包括家乡的山水风貌、风土人情等,让学生在实践调查活动的参与中,进一步了解家乡的美景,感受家乡近些年来的变化,引领学生走进家乡,发现家乡的美好。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调查活动完成时制作一张“家乡文化卡片”,向其他人介绍家乡的特色产品、著名旅游景点等,加深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了解,使学生形成建设美好家园的意识,为学生践行道德与法治提供训练场。
在以往的作业设计中,大多数教师从其他途径中选择出一整套卷子,便将这套卷子作为作业,要求全班学生完成卷子中的全部题型内容。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优秀生会因为试卷中大部分简单的内容做出许多无用功,还有一部分学困生在难度较高的作业下备受打击,可见“一刀切”的作业布置并不能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双减”之下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难度梯度递进的作业,促进学生在差异化的作业引领下,突破自身的“最近发展区”,进入下一个更为高层次的发展阶段,进而获得螺旋式的发展。如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设计“作业自选超市”,在“超市”中设计难度不同的作业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现阶段的学习水平,选择难度适合的作业内容,也可以尝试挑战难度稍高的作业,让学生在自己适合的领域中获得知识的巩固、技能的锻炼以及拓展延伸性发展等。具体可设计如下作业内容为:
1.填空题
在生活中常见的塑料制品有______、______等;瓜果蔬菜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受过________污染;使用农药时必须用________的合格产品。
2.选择题
环境污染会危害到( )。
A.人类 B.人类与动植物 C.动物
3.判断题
塑料袋、塑料瓶属于易降解的物质。( )
秸秆焚烧可能会造成大气污染。( )
4.简答题
如何减少农药污染?
5.拓展题
请你为保护环境写两条宣传标语。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作业设计,还要关注作业的评价与反馈,将作业评价作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改进作业评价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作业评价对于学生学习的激励作用,通过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分析,了解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起到诊断与启发的作用。在“双减”背景下,作业评价的教学意义越发凸显,教师应完善作业评价体系,通过多元主体、多角度评价、多尺度评价等方式,进一步深化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可以开展学生自我评价、生生互评等活动,在自评与互评中激发小学生的自我反思重构意识,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从他人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行为等方面汲取养分,起到优势互补的效果,彰显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价值。其次,教师可以适当开展面对面评价,要求以语言评价为主,以书面评价为辅,保障评价的及时性,如当学生在作业中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或有价值的建议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当众给予表扬,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小学生被夸奖的心理需求,提升小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与鼓励,并将这份心理满足转化为继续学习的动力。最后,教师可以在作业评价环节中邀请家长参加,以家校合作为契机,发挥出家长在教育中的力量,以家校合作促进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以及生活习惯的养成。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的提出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作业设计与评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道德与法治作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全面解读“双减”政策内容,领悟“双减”政策的核心思想,更新作业设计观,不断地优化与创新作业设计形式,通过生活化作业、思辨型作业、情感型作业、实践型作业以及差异化作业的设计以及作业评价体系完善等途径,减轻学生的课业学习负担,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与效益双丰收,为小学生形成核心素养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