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链实现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策略研究

2023-04-19 21:36:43顾刘兵
吉林教育(综合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图形深度情境

顾刘兵

(如皋市外国语学校,江苏 南通 226500)

深度学习是新课改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的明确要求,指的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使他们能够深入理解、掌握学习数学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并将这些学习成果进行内化,融入原有的数学知识体系中的学习方式[1]。在开展深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以及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目标相匹配,进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深度学习来透彻掌握知识,提高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在这方面,教师可以重点参考新课标中提到的“教学活动应注重启发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利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数据分析、直观想象等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探索如何通过数学问题链的有效设计和使用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实际上,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问题都是对生活现象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对问题链的设计和使用来说是很好的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以问题链为教学切入点的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主动思考和深入探索,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有效提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系统地掌握问题链在深度学习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用好问题链的方法,以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一、对小学数学问题链教学的认识

问题链教学是教师在精准把握教情学情的基础上,以教材内容为立足点,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设计情境生动、内容多样、层次明晰的问题链,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教学思想和方法[2]。在小学数学深度学习中,问题链的运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有效的梳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还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规划教学活动,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数学教材中对数学问题的描述主要集中在例题与练习部分。其中,例题的内容多是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出发,对应具体的数学知识点。在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思维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以保证学生有浓厚的兴趣参与学习,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实现知识传授、能力训练的目的。练习的内容多是在一些特定情境下的问题呈现,目的是训练学生知识、思维的迁移能力。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活用相关的问题,使学生能够进行深度思考和迁移练习。

在问题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积极思考,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让学生在观察与思考有关联性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形式的问题链,通过不同主题、形式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并运用知识。

二、深度学习中问题链的作用

在深度学习中,教师可以将问题链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或者主线,为学生提供丰富且多样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对问题链中的每个问题进行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思考,并逐一将其解决。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深度学习的过程,而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拥有了深度学习的思维和能力。同时,在教学中通过问题链的形式将教学内容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可以帮助学生在探索与思考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掌握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践性问题的能力,实现深度学习的目的[3]。

三、借助问题链开展深度学习的策略

(一) 联系实际,问题设计生活化

教学实践表明,问题是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重要载体,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对数学知识由浅入深理解的过程,而在经历这一过程后,他们会对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当然,这里的问题应该是学生感兴趣且凭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能够理解与解决的,否则问题就会成为“累赘”。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是新课标对数学教学提出的重要要求。在对问题链中的问题进行设计时,教师要注意确保问题设计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学生提供丰富且具体的认知素材,从而为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及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提供支持。

例如:在开展统编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7 单元“认识时间”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多种场景中悬挂的钟表,然后依次提出问题:“同学们有没有见过这样的钟表?”“你能否在纸上画一个类似的钟表?”“你能否在自己画的钟表上标出中午12 点时针、分针和秒针的位置?”“你能否画出上午8 时25 分30 秒时,时针、分针和秒针的位置?”这样的问题链,在逐渐消减学生对时间陌生感的同时,近距离认识时间。通过这样的问题链的设计,不仅能让学生懂得如何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或者熟悉的场景自主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索问题,还能够激发学生的问题迁移能力,使学生对“时间”有不一样的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生活化的问题时,教师要注意调整角色定位,从学生的身份出发,了解其可能经历过的生活化的场景,然后再进行问题的设计。同时,教师要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和趣味性的问题,确保学生有兴趣和动力去尝试。教师还要注意融入情感因素,借助一些情感的表达或者正面引导,向学生传递数学的人文性和情感性,让学生对数学有正确的认识[4]。

(二) 创设情境,问题设计情境化

在深度学习中,教师要注意对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方面,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体情境中的问题,通过特定情境下的问题链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帮助他们感知和掌握如何自主解决复杂问题,进而实现深度学习的目的。

例如:在开展统编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第2 节“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表面属于长方形、正方形等几何图形,并引导学生制作相应的折纸模型,观察几何图形的特征。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对生活中各种形状的图形进行观察、讨论、思考,不仅了解了各种形状图形的特征,同时也将自己观察的信息进行了整理和归纳,达到了深度认识图形与几何概念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将学生之前学习过的几何图形分别展示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将这些图形组成一个完整的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呢?”这样,通过对前面问题链的练习,学生对生活中各种物体形状的探究更为全面和深入,达到了帮助学生完成对几何图形特征总结和概括的教学目标[5]。

再如:在开展统编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单元“位置与方向(一)”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情境类问题:“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去的地方是儿童公园,相信有的同学之前去过,有的同学还没有去过。那么,去过的同学该怎么帮助没有去过的同学呢?”此时,学生对问题中涉及的生活场景和空间方位都会有初步的认知,去过的学生会积极考虑和回答问题,没去过的学生则会认真听发言同学的分享。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提出问题:“大家说得都很对,如果老师让你们只能用东西南北来描述具体的路线,你该如何描述从学校到儿童公园的路线呢?”在这一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就会对儿童公园与学校的相对位置与方向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然后给出自己的答案。

在提出情境类问题时,教师要注意按照由直观到抽象的思路和顺序展开,即先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现实情境,让学生通过眼观、手摸、耳听、鼻闻等感官方式感知具体的情境,然后再在后续的问题中逐步引出数学方面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能够跟上步伐。

(三) 自主探究,问题设计探究化

学生只有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问题,才能在这个过程中领悟知识、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在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让学生有内在的动力去进行问题的探究和解决。

例如:在开展统编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单元“认识图形(二)”一课的教学时,由于在一年级上册第4 单元时学过“认识图形(一)”,学生已经对图形的认识有了一定基础,此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各种图形类物体让学生进一步地观察,要求学生在观察中不断去思考这类问题:“图形都有什么特点?”“不同用处的图形有什么共同之处?”“哪些常见的物体呈现出的图形一致?”并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

在深度学习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物进行猜测,并在动手操作中主动进行验证,根据验证结论发现规律。在这种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生活与学习联系起来[6]。例如:在开展统编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 单元“圆”的教学时,教师可先给学生出示一些圆形的器物图片,然后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圆形具有什么特征,并让他们按照一定的规律和顺序把这些圆形排列起来,从而发现这些圆形之间的规律。利用这种“观察现象—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的方式,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圆的特征。

(四) 组织活动,问题设计实践化

新课改背景下,问题链教学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按照思维与行动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问题链的设计与运用,使学生能够从现实的、具体的活动中体会问题的奇妙性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性,以此来帮助学生深度掌握和运用知识。

例如:在开展统编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时,教师设计了如下的问题链:

1.将4 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然后教师让学生从大长方形的四个角中任意挑选一个角剪下来,并利用剪刀在剪好的角上涂一涂、画一画。

2.要求学生根据一定的要求,在这个大长方形内找出由5 个小角拼成的直角三角形,并将它们都涂上颜色。

3.将这些涂上颜色的直角三角形进行拼接,教师让学生先独立完成拼接工作,再以合作的形式完成一组数学问题。

4.已知这个大长方形内的每一个直角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请学生对这个长方形的四个角进行分类,看哪些角是直角三角形,说说为什么。

这一问题链教学实践并不是简单地通过口述或者板书进行讲解和演示,而是需要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解决实际的问题。在这种实践性的问题中,学生不仅能够充分掌握有关角的概念,同时还能够通过这些活动掌握数形结合思想及分类思想等数学思维方式。

在设计实践性问题时,教师应注意结合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点进行问题链的设计,并且要注重每个问题的实践化,让学生能够在活动探究中通过动手实践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结果[7]。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多注意积累一些与数学知识相关的实践性素材,并能够从这些素材中找到与数学教学内容相关的点。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问题链来实现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迁移应用的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从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能力的提升。通过问题链实现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积极思考,让学生主动发现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以问题链实现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能够促使教师主动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梳理,设计出有意义的问题链。在问题链的设计中,教师则要注意围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来展开,确保学生能够从问题链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生活情境出发,设计具有探索性与创新性的问题链,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创新。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问题链进行多元化的思考,实现知识的关联和迁移,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而且,教师要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问题链设计的过程中注意实践性问题的设计,帮助学生对学以致用有更深刻的认知。

猜你喜欢
图形深度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分图形
找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