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故事力为驱动的师德养成路径探析

2023-04-19 21:36孔祥华
吉林教育(综合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弗斯师德师师德

孔祥华

(长春职业技术学校,吉林 长春 130102)

师德师风建设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是党和国家始终不遗余力解决的重点问题。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2019年12 月,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提出要把师德师风建设要求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2020 年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强调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也提出:“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诸多政策性文件的出台,将师德师风建设摆在了日益重要的位置。

传统观念中对教师师德的要求多根植于社会对教育的期待,忽视了教师个体成长对师德养成的积极作用,而在故事力的视域下,教师个体价值的成长和自我关怀的觉醒都对师德的养成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故事力的溯源探究

通常我们将特定的事件序列按照时间顺序,通过一个能被理解和把握的语言结构,用赋予意义的话语模式表达出来,这就是故事,也可以说是“讲故事”。这是在第一层面对故事的解释,通常是围绕一件或几件事,只是在表象上展现出即时的影响。故事的第二个层面是在故事背后所承载的对人类自身命运的关怀、对人生意义的关切、对教育意义的关注,它包含的内容更广泛、更深层、更发人深省,更多地体现在故事背后的义理上。

故事力是用故事思维看待世界、与世界沟通的能力,也是帮助我们决胜未来的一种重要思维能力,它体现了人类的高度智慧,是凝聚了情商、沟通力、领导力、战略性思维等的综合能力。无论你有什么样的背景、在哪个阶段,学会讲故事,都会在你的沟通技能包里加上一个非常有力的工具,故事思维能帮助你从全新的角度思考和看待生活。

故事思维就是我们怎么想,怎么去看待这个世界,怎么解释事物的运作,怎么理解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故事,其实就是你的人生。只要你活着,就有故事。

将故事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的正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西西弗斯。据《荷马史诗》记载,西西弗斯是人间最足智多谋的人,是科林斯的建立者和国王。他甚至一度绑架了死神,让世间没有了死亡。但由于他触怒了众神,被罚将一块巨石推上山顶。巨石大且重,每每未到山顶就又滚下山去,前功尽弃,西西弗斯不得不永无止境地做这件事——把石头推上山顶,不可阻止地看着石头掉下去——诸神认为再也没有比进行这种无效无望的劳动更为严厉的惩罚了,他们认为西西弗斯的生命会在这样一件无效又无望的劳作中慢慢消耗殆尽。

然而,巨石在西西弗斯的推动下散发出一种极具动感和富有诗意的美妙……他与巨石的较量所碰撞出来的真善美的力量,比舞蹈更为优美……推动巨石上山,仿佛就是一次次的胜利……

西西弗斯尽情沉醉在这种无比的幸福中,以至于再也感觉不到苦难了。而当巨石不再成为他心中的苦难之时,众神便不再让巨石从山顶滚落下来。西西弗斯在美妙的发现中,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超越了生命的价值。

当故事被重组、叙述、展现时,它已经不是故事本身,而是一面镜子,能投射出世间的美丑;是一把尺子,能衡量出价值的高低;是一个窗口,能探索出新的宇宙;更是一个港湾,能让心灵得到慰藉。故事力就是建构以上一切的一种能力,是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养成师德的良好工具。

在师德养成的过程中,教师应具有如西西弗斯一般的故事力,用自己的行动应对困难,激发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发现教学中的真善美,改变自我命运,实现人生价值!

二、故事力养成师德的路径

(一) 确定价值目标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自古有之,只是在不同的阶级社会,有其不同的内涵罢了。2018 年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曾指出:“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教师要做到“爱惜自己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就要志存高远,铸就高尚师德。

教师是一个“职业人”,但同时教师也是普通人,特别是正在“成长中”的普通人,当教师肩负起使命的责任和角色的转换时,他们正在经历的就是职业道德从确立到升华的艰难过程。首先应明确的就是在从事教师职业时,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职业中的至关重要的价值观念。王阳明认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果。在认知正确的前提下,才能指导正确的行为。“教师的初心使命是什么”?是做到“应该做的”,还是体悟“什么是值得做的”?教师专业成长要依靠内在力量,确立明确的价值目标,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激发自身生命力的不断涌现,感受到从事教师职业所带来的尊严与幸福。这种价值目标既是初心如磐的坚定,又是德福一致的宁静,更是精神充实的满足。

(二) 在多元价值中安定自我

教育是阳光下最光辉的事业,教育的目标是“德才并重,以德为主”;教师的职责在于通过言传身教,培养一代又一代具有高尚思想道德的人才。

首先,“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它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其次,它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又不是一般的职业道德,教师劳动的示范性与创造性特点决定了师德不同于一般道德的特殊性。

面对多元文化价值的冲击,在职业生涯遭遇崎岖挫折时,教师的自我价值实现极容易动摇,这就需要教师在多元价值中信念坚定。信念坚定要经历三个阶段的成长,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挑战和否定,当经历过三个阶段的成长后,教师才能真正做到洁身自好、自我安定。

第一阶段是选择阶段,选择充满了多种可能,一是从若干选择中自由选择,根据自己的价值观行事,并将最终选择整合到原有的价值体系中,形成新的价值体系;二是在多种可能中选择,能从多个角度思考,全面衡量选择的利弊,做出最有利于当下情况的选择;三是在对各种选择都做出因果分析、反复衡量后的选择,在此过程中,个人在意志、情感以及社会责任等方面都受到考验,是三种选择可能中最充满挑战的选择可能。经过三个层次的挑战后,教师的价值观念会更加坚定和明晰。

第二阶段是珍视阶段,最突出的情感即对自己选择的珍视,并为自己的理性选择感到自豪,将选择的结果看作是自己内在能力的表现和生活的一部分,充满珍视和爱护,情感也在此刻处于兴奋状态;随即就是对此种选择的充分肯定,此时肯定此种选择的理由要较先前更充分和确凿,同时乐于与别人公开分享自己的选择。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很多师德失范的教师在公众面前对自己的选择讳莫如深,感受不到其与职业的联结和关怀。

第三个阶段是行动阶段,最初的行动是依据选择的行动,将自己所信奉的价值观念付诸行动、指导行动,享受价值观所指导的行动带来的收益,同时行动也能真切地反映出价值取向。当“价值观念—行动—坚定价值观念—再次指导行动”的模式形成正向循环后,就会出现反复的行动,这种行动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人的某种生活方式或行为模式。

师德养成也是经历以上三个阶段七个步骤,才逐渐成为一名教师的行为规范和处事模式,这正是师德养成的必由路径。

(三) 在原有基础上提升境界

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三大任务,既是责任也是义务。走上讲台不是出于“无奈”,而是真正地对学生负责。自己既要在社会上立足,又要帮助学生站稳脚跟;自己既要实现人生价值,也要帮助学生实现他们的理想。好的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更是学生幸福生活的引路人。生活是有温度的,教育更应该有温度。有温度的教育会关注学生的成长而非成绩,会重视教育环境的营造而非建造,更会走进学生的内心。好的教育既要让学生得到能力的提升,又要教会学生热爱生活、享受幸福。当教师依据自己的良心行事,那么道德就自然而然形成了。

教师的生命境界包括生理生命、内涵生命和超越生命。每个人的生理生命即自然生命,它决定了一个人生命的长度,是最基本的生命特质。在生理生命的基础上,才有更多的创造力和故事力去改变命运,书写生命价值。第二重境界是内涵生命,也是人的社会生命,它决定了一个人生命的宽度和厚度,包括对名誉、物质、权力的欲望等。在内涵生命得到满足后,超越生命的精神生命就是人们所能跃升的最高境界,生命的高度在第三境界中得以体现。

我国现代卓越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提升教师师德方面就提出:教师首先要“爱满天下”,爱学生、爱教育、爱人民、更要爱祖国,这样的爱体现出了境界的提升和思想觉悟的提高;教师还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说教师应有奉献精神,不仅要为学生奉献,还要为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奉献、为民族奉献。陶行知先生为了兴教办学奉献出自己的一生,不仅拓宽了生命的宽度,更提升了生命的高度。

(四) 师德价值养成

教师在对道德规范的认知、反思、遵循与践行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就是“德”。“德”的领域既不是强制的领域,也不是限制的领域。要充分挖掘教师的自觉意识,发挥其创造力,在自律层面实现对他律的支撑。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作为教学行为的主体,最终关注的应该是行动对象——学生,学生的成长、成才关乎教育目标能否最终实现,关乎立德树人的本质诉求能否真正实现。

师德价值养成体现在认知与实践的统一,教育实践既是师德最坚实的根基,也是师德的最终归宿。道德实践既是道德认知在教育情境中的具体呈现,又可以反过来帮助教师修正个人的道德认知与思维习惯。教师只有把道德认知与丰富鲜活的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体验、反思,才能实现师德价值养成,成为合格的人民教师。

三、故事力养成师德的正向反馈

(一) 职业成就高

古代“天地君亲师”的观念体现出了教师社会地位的崇高,同时师德价值也在与整个社会的关联之中得以显现。师德养成能使教师获得生命意义及价值,同时促使教师完善生命意义,这是教师身份得到肯定的过程,也是教师内在价值得到归属的过程。

(二) 专业成长快

实践是养成师德的重要方法,师德在实践中得到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在实践中迅速提升。教师在养成师德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既能拓宽自己在专业领域的知识体系,又能带领学生走进更丰富的知识殿堂,教学相长,正向循环。

在师德养成的过程中,教师也在不断更新知识,增加教学储备,让自己的教学常教常新,充满活力,与时俱进,助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职业成长。

(三) 自我关怀深

如果说师德是教师个人德行的体现,那么师德养成的过程也是教师个人自我修行的过程。在养成师德过程中,依据养成路径,教师首先要关注自己的内心价值观的选择,进而关注职业生涯的成就,逐渐拓展生命的广度、高度和深度,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自我关怀的过程。

基于故事力的教师师德养成,是用故事思维去认知、看待、解释、创造、引领世界的能力,是与世界深层沟通并同时与自身和谐相处的能力。故事力体现了人类的高度智慧,是凝聚了教育力、情感力、沟通力、领导力、战略思维等的综合能力。作为一名教师,要以故事力养成师德修养,用师德修养浸润未来人才,要做优秀人民教师,育合格接班人才。

猜你喜欢
弗斯师德师师德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做好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答卷人
以“四个回归”为本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
总得有人去擦星星
爱心树(上)
西西弗斯的神话
阁楼上的光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