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时代教师综合能力提升路径探析

2023-04-19 21:36毕振权
吉林教育(综合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家长过程能力

毕振权

(扶余市新源镇中学,吉林 松原 131200)

随着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基础教育落实核心素养时代的正式到来。作为新课程改革的执行者,教师自身综合能力素质的高低对新课改的落实效果起着关键性作用。笔者认为,基层学校在落实新课改的过程中,既要组织教师系统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入领会新课程改革精神,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也要对教师在教学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从而解决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关键人的因素。

一、精研职业技能,提升教学能力

教学中教是传授过程,是教师行为,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学是接收过程,是学生行为,是将知识与技能内化升华的过程。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应是两情相悦的双向奔赴,而不应是一厢情愿的单向输出。因此,教学应从教学实际出发,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做出明确定位,实现教师教有目的,学生学有方向。作为教师,应关注学生听课过程中的内心感受和知识接收情况。“让学习真实发生”是我们对课堂教学的目标追求。鉴于此,如何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就成为课堂教学真实发生的关键。教师应从备、说、上、评、听这些提升教师职业技能的日常教研活动中快速提升教学能力。

(一) 备课

教师备课要从课标、教材、学情、自我长处与不足、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等方面入手,要从教学中心由“教”向“学”转移、注意“教”与“学”的互动入手,要从创新教学活动、教学方法入手,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备课是教师“让学习真实发生”的前提保证。

(二) 说课

教师说课要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学生学情、教学方法、巩固训练、教学流程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因为课标是教师教学的根本依据,教材和学情是教师的根本遵循,教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而选择实施的手段,巩固训练是培养核心素养的根本途径,教学流程则是课堂教学过程的详细环节安排。说课是教师对备课的深度研究,也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理论储备。

(三) 上课

教师上课要做好“两度”的把握,即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和学生回答课堂提问的效度。参与度决定了学生是否深度参与课堂教学,效度则是体现本节课学生的接受效果。上课是教师教学实践过程,也是教师个人能力的展示。

(四) 听课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教师听课前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听课过程中要注意互换角色,假如我是授课教师,我如何处理各个教学环节,假如我是学生,我如何参与到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中。听课是教师学习、借鉴、模仿的过程,更是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关键环节。

(五) 评课

教师评课切忌面面俱到、泛泛而谈,要有侧重点,要从目标确定、教材处理、教学流程、教态教法、教学有效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评课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只有具备高水平的评课能力,才能通过评价他人然后知不足,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二、坚守教育初心,深耕管理能力

教育,广义是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是指专门组织的学校教育。这里的教育指的是教师管理学生的一种活动过程。教师教育管理学生应做到以下三点:

(一) 以身作则、示范引领

教师的人格魅力和人格力量是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教,《说文解字》释义:“上所施,下所效也。”《礼记·文王世子》又曰,“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师者,人之模范,即教师在教育管理学生的过程中,要身体力行,做好表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阐释的都是“教”的重要性,只有师之教有典有范,才能达到育有识之人、育有德之人、育有智之人、育大美之人。

(二) 容错纠错,静待花开

《礼记·学记》中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学生作为未成年人,因其社会阅历、知识储备尚不丰富,心智发育尚不成熟,致使其在成长中不可避免地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就需要教育者以容己之心容人。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并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教师要有耐心,要乐观看待学生的一切,接受学生的错误,同时给予学生关心指导,对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与信任。学生只有在不断犯错纠错的过程中,才能快速成长成熟起来,才能不断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三) 剖析心理,对症施策

问题学生不但是学校管理的难点,更是学校危机产生的隐患之一。为做好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教师要深刻剖析问题学生的心理需求。很多学生之所以做出一些让家长、教师难以接受的行为,是因为他们内心世界爱的缺失,他们希望通过一些出格行为引起家长和教师的关注,他们渴望得到家长和教师的爱。但结果却是因他们出格的言行招致家长、教师的苛责、训斥和批评,而不是他们所期望的关心、照顾和爱的慰藉,致使双方因行为目的不同而导致矛盾越来越尖锐,隔阂越来越深。作为教师,面对问题学生,首先,要深度观察。教师要在日常教育教学及管理中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成长环境、性格特点、行为表现、人际关系、兴趣爱好等,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利用教师个人魅力和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向善、向上、向好,健康成长。其次,要严格要求。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问题学生之所以难管,是因其不良嗜好较多。为此,教师在与其建立亲密信任关系的基础上,适时对其不良嗜好及行为提出改正要求,让学生在严管中改掉不良嗜好及行为,严格约束自身行为,让学生在严管中体会教师的良苦用心。最后,要真诚鼓励。教师在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过程中,虽然管理上要严格要求,但在语言上一定要给予鼓励和肯定,要用自己的真诚唤醒学生内心的善,让他们在教师的真诚关爱中获得安全感,让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用真心真情关心学生,用真言真行帮助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教师的真诚感召下慢慢回归本来的样貌,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于细微之处感动学生,于无声之处改变学生的教育效果,让“一个都不放弃”的教育初心落地落实。

三、洞察人之本性,增强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它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形成和谐融洽教育教学和家校共育氛围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既要和学生做好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要和家长做好沟通,争取家长更多的助力和支持,形成和谐融洽的家校合育氛围。

(一) 与学生沟通,提升教育效果

核心素养时代,“以学定教”“以学生为中心”这些教育理念的提出,无一不显示出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不仅要关注自身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提升,更要掌握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原则和技巧,从而消除师生之间的障碍和隔阂,形成爱师敬师、和谐融洽的情感氛围,提升教育效果。

1.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原则

一是沟通要以爱为基础。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的教育不能称之为教育。唯心中有爱才能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才能让学生感受源自教师内心深处的温暖温情,才能让学生有一种依托依靠的感觉,才能使你成为学生最为亲近、最为信赖的那个人。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教育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守护,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帮助学生建立自尊,树立信心,让每一个学生在自尊自信中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在收获成功中享受喜悦。

二是沟通要以情为桥梁。情发乎于心而形于外,和学生沟通要真心、真情、真言、真行,要用真心,动真情,要真情流露。唯有心中有情,方能架起师生之间的心灵之桥,才能让师生产生情感共鸣,才能打开学生心扉,走进学生内心深处,才能找准教育的受力点。

三是沟通要以目标为引导。与学生沟通的目标一定要明确,是为了解决学习、纪律问题而沟通,还是为了解决近期思想波动而沟通,又或是为了拉近师生情感距离而沟通。

2.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技巧

一是了解学生。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教师与学生沟通首先要了解学生,教师要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喜好进行深入了解,让沟通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让教师能站在学生的立场想问题,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

二是学会倾听。倾听也是教师管理学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在倾听的过程中,一定要态度端正,要用心去听,用心去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倾听,让学生内心世界的压力得以释放;通过倾听,让自己对学生固有的认知得以改变;通过倾听,让自己固有的教育观念得以转变。

三是产生共情。共情是师生高效沟通的必要保证,教师只有在与学生交流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学生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向教师敞开自己的心扉,教师就可以在学生表达的过程中获得关键信息,从而提高沟通效果。

四是有效引导。有效引导不是对学生所表达的想法观念的否定,而是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出发,协助学生做更进一步更深一层的表达,从而使其在现有的能力水平基础上,做出更加合理、更加有利于自己健康成长的理性选择。

(二) 与家长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一是勤沟通,多报喜少报忧。在家校矛盾众多因素中,沟通是主因,教师与学生家长要么不沟通,一旦沟通就向家长告状、抱怨,反映孩子在学校又犯了什么错误,存在哪些问题,这样的沟通,一次两次家长还可以理解接受,认为自家孩子的确存在问题,一旦次数多起来,家长就会认为教师用有色眼镜看孩子,找孩子麻烦,家长这种心理一旦产生,必然导致甚至加剧家校矛盾,为有可能出现的家校危机埋下隐患。教师的正确做法是发现例外,即教师要时刻关注并及时发现问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对其表扬鼓励的同时,及时与家长分享孩子的高光时刻,让家长感受到的是教师的负责和关爱,而不是排斥和冷落。

二是教方法,多担当少指责。很多教师是在学生所犯错误让其无法容忍、情绪处于易怒烦躁的状态下与家长进行沟通,显而易见,这种情绪状态下言辞一定激烈,责怪、训斥、不满家长教育的语言充斥家长双耳,结果是激怒家长,这是产生家校矛盾的诱因。教师要待情绪稳定后与家长共同分析学生产生问题的原因,同时教师要用专业认知和专业能力教给家长一些行之有效的科学的教育方式方法,多一些付出与担当,不要将责任完全推到学生及学生家长身上。

三是重师德,少功利多情怀。个别教师师德缺失,为了蝇头小利丧失理想信念,丢失职业操守。调座位牟利,逢年过节索利,周六周日寒暑假盈利,把学生当成摇钱树,学生或家长稍有微词或不配合,便是各种刁难,完全丧失师之风韵,德之情操,结果导致家长不满。教师要注重自身师德修养,厚植教育情怀,不要把教师职业当作聚敛钱财的手段,而是通过教师职业实现自身价值。

四是换角色,少教导多理解。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往往从自身工作去谈孩子的教育管理,如何利于自己开展工作就如何要求家长配合,很少设身处地为家长考虑,很少顾及家长的内心感受,结果导致各自因出发点的不同而产生矛盾。首先,教师要及时调整自身的角色定位,与家长沟通时进行换位思考,不要以教师的身份,而是以家长的身份进行沟通,这样同为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和要求是一样的,都想让孩子文明懂事,都想让孩子品学兼优,从而容易产生心理预期和情感共鸣。其次,教师要理解家长渴望孩子健康成长的迫切心情,让相互理解拉近教师和家长的情感距离,产生教育共情,达成教育共识。最后,教师与家长沟通时态度一定要诚恳,要情真意切,要设身处地为家长着想。作为教师,无论是与学生还是家长进行沟通时,一定要遵循人之本性——“获得尊重”这一基本原则,让沟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随着核心素养时代的到来,教师已不仅是教书匠的代名词,更是一个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精教学、懂管理、善沟通的全能型人才。教师只有在新一轮课改的大潮中注重自身综合能力素养的提升,才能成为时代的引领者、践行者。

猜你喜欢
家长过程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家长请吃药Ⅱ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