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琼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核心素养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受到广大学校教师的重视。就初中体育学科而言,教师需要在准确预估学情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努力调动初中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加强运动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顽强拼搏精神,从而培育初中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体育;核心素养;教学
引言
当前,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我国基础教育也已经全面步入核心素养时代。将初中体育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体育学科学习过程中所形成且必须掌握的有助于学生终身健康发展的体育情感与品格、运动能力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等,它是初中体育教学的终极目标和纲领。其中,运动能力与习惯是学生进行各种活动的基础,健康知识与行为是学生改善自身健康状况并逐步形成良好生活方式的关键,体育品德是对学生在体育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方面的要求,包括自尊自强、积极进取、挑战自我、遵守规则、尊重他人等等。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现状
1.学生体育意识较差
在许多初中教育当中,他们对于体育处于一种不重视的状态。学生认为他们的主要功课就是那些文化课,而对于体育课就是一个放松的一节课,他们常常出去就是在体育课当中玩耍,而不是去借此机会锻炼自己的身体。这种现象在许多初中学校当中都是存在的。学生对于体育课就不重视,对于体育老师所教的一些课程也是不会认真学习的。从这些现象可以看出学生对于体育课的思想以及学习态度就是不正确的。因此,现在的许多初中体育教学就存在着这样一个瓶颈状态。
2.教学方法比较陈旧
在许多初中体育教师当中,他们对于体育的教学方法是一成不变的。我们知道整个时代是在不断发展的,对于教育行业来说,在最近几年教学方法也是在不断地改革,一次又一次地提出新的理念和概念来改革教学方法。但是,许多教认为这种方法是无效的,也不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采用这种方法,这样从教师的思想上就对于体育课程有着一定的理解偏差。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就更难以对体育课程有一定的重视程度。
3.学校重形式轻实质
最后,学校对于一些文件的执行力度并不是很强。大多数学校在一些新的措施改革之下,他们大都是直接进行传达,而不是去真正地实践。这样也就是说,一些真正的措施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践,而是以一种形式的状态存在着。例如,在核心素养下体育教学的方法需要学校和老师共同配合来进行课程的有效开展。但是,许多学校只是提倡而没有真正地应用到课堂当中。
二、新课改下初中体育有效教学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任务
一般来说,初中体育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具体情境,而且要根据教材进行单元内容的整合,精心设计任务,逐步递进。例如,如在执教《健美操》时,我首先在网站搜集相关资源,然后对它们进行整理,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且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资源制作成PPT或者其他形式的教学资源。在课堂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先播放健美操的相关音乐,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感受健美操的旋律,同时让学生仔细聆听。然后,再为学生演示健美操的动作分解,让他们掌握基本的训练步骤,同时让他们进行自主练习。接着再次播放健美操音乐,要求学生尝试跳健美操。
再比如,笔者在教学《跑》时,首先问:同学们在观看奥运会时,你觉得什么项目最精彩?大部分学生说:100米接力比赛!接着再问学生:那你们想学吗?学生的回答是:想!引入本节课的学习——迎面接力跑和障碍跑。紧接着,提问学生,那么你们能说出迎面接力跑和障碍跑的区别吗?然后让学生参与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合理指导,得出迎面接力跑和障碍跑的区别:接力跑强调合作、默契、速度、不掉棒等等。最后,让学生掌握迎面接力跑和障碍跑规则与方法,通过体验跑、极限跑、挑战跑等练习提高快速跑的能力,通过观察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2.根据学生情况,合理设置游戏
初中生与初中生相比,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都有比较大的改变,因此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时候,有必要以从初中生的身份发展规律进行考虑,特别是在开展运动量较大的活动之前,必须对班级学生进行详细的询问,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防止因为运动过量而导致的意外事件的发生。虽然,初中生不同于初中生,在心理成熟度方面要高于初中生,但是作为天生喜欢游戏的青少年,肯定不会排斥体育教学中的游戏。因此,我们也可以采取相关措施尽可能调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教学“追逐跑”的教學时,不妨和学生共同玩“捕鱼”游戏。首先,学生戴上提前特制的小帽子,然后在帽子的前面绑上“鱼竿”,“鱼竿”上面挂着小“纸鱼”,让学生分小组玩游戏。这些富有竞争力的游戏,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
3.组织体育比赛,发展学生的体育品德
体育品德的培养也是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体育运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运动者只有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和内在修养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因此,体育教师在展开教育教学活动时,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例如,在4×100米的接力赛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适当创设具体的比赛情境,有效对学生的体育品德进行培养。在比赛之前,教师应该详细介绍比赛的规则,要求他们树立规则意识。然后才可以将学生分组进行比赛。当然,在比赛之前,教师还应该为学生讲解“顽强拼搏”“团结互助”的比赛精神以及体育品德,先要求小组之内和之间的同学相互握手,让他们明白“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比赛原则,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竞赛观。当比赛结束之后,教师需要做出具体客观的评价,可以举行班级内部的颁奖仪式,对在比赛中获得理想成绩的小组颁发奖品,要求他们发表获奖感言,以激发他们内心的荣誉感。
4.领悟体育知识,培养自学能力
我们知道,学生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会接触越来越多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而且有些知识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体育动作的分析,如物理学里的力学知识。因此,教师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适当引入生活素材,从易到难,自然过渡到主教材的学习中,使学生在发现过程中提高学习的兴趣,掌握和运用新知识。另外,教师的引领示范是学生学习知识技能形成素养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师给学生展示正确规范的运动表象过程往往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加深对技术动作的理解,形成正确的动作技术概念。初中生在自我调控、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在学习自主性上更加需要教师培养。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自己安排学习时间和计划,明确学习的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改革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师,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素养与水平,才可能从学生角度多考虑,精心设计出适合学生的课堂环节,最终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新.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实践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4):96.
【2】张同辉.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体育教学实践[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No.758(09):236-237.
【3】林朱云.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初中体育高效课堂的路径探讨[J].亚太教育,2022(23):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