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教育出版融合发展模式探究

2023-04-16 03:24:59姜晓乐胡仁杰张煦
传播与版权 2023年7期
关键词:融合出版教育数字化终身学习

姜晓乐 胡仁杰 张煦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做出明确部署,要求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为了服务教育教学,教育出版需要转变思维模式,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应用数字技术,开辟教育融合出版的新路径。文章以东南大学出版社开发的“数字化电子电气自主在线实践平台构建与应用”融合出版项目为例,阐述在融合出版背景下该社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电子电气学科课程出版和新形态教材建设方面的一些探索和对教育融合出版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教育数字化;融合出版;终身学习;新形态教材

当前,出版业面临深刻变革,以“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及大数据平台为代表的新兴出版方式呈蓬勃发展之势,内容呈现与传播方式也发生变化,出版业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在新形势、新变革中,各出版社开始尝试转变生产模式,应用新兴技术,探索融合发展之路。文章以东南大学出版社开发的“数字化电子电气自主在线实践平台构建与应用”融合出版项目为例,探讨出版社转型升级的思路。

一、信息技术赋能出版业转型升级

目前,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和互联网思维给出版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将新技术应用于出版领域,实现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已成为出版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一)融合出版的发展及现状

2015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印发的《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出版融合发展的重要性,给出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并明确后期的工作目标和任务重点。2021年12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召开融合出版概念及定义专家审定会,决定将“融合出版”纳入编辑与出版学名词术语表。与会专家经过深入研讨,最终将“融合出版”的概念定义为“将出版业务与新兴技术和管理创新融为一体的新型出版形态”[1]。自此,融合出版有了明确的定义和指导目标。

(二)教育出版趋向信息化转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的传播方式和学习方式也在发生变革,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进入深度融合的新发展阶段。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我国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指出要“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创新教育服务业态”[2]。这些政策的出台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变,促使微课、慕课(MOOC)、口袋实验室(Pocketlab)、翻转课堂(SPOC)等线上及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方式涌现,同时新冠疫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教学方式的数字化变革,使在线教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面对这一新形势,教育出版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加快改革步伐,以满足现阶段教学形式多样化的需求。

二、融合出版项目助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为了顺应教学模式的变化,满足不同形式的学习需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全民终身学习,东南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开创了线上线下混合的“1+3”多元化实践模式,即课前预习采用“1”—软件设计电路、仿真优化电路,课中和课后采用“3”—线下实验室实验、个人实验室实验和远程在线实物实验的形式进行教学改革,形成了一套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创新、综合设计、工程实践的教学体系[3]。东南大学出版社基于该实践模式,联合东南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建设了数字化电子电气自主在线实践平台。该平台将课程实验与工程项目相结合、虚拟仿真与实物实验相结合,拓展实验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不仅可以服务在校学生,还可为社会学习者建立终身学习通道,满足自主研习、工程设计、知识应用、兴趣实现等方面的社会学习需求,提升实验教学的深度和广度[4]。

基于“数字化电子电气自主在线实践平台构建与应用”融合出版项目的研发成果,东南大学出版社充分整合内容资源,以建设数字资源和知识体系的新型出版方式出版一系列数字课程和新形态教材,以期让优质的教学资源得到更好应用和共享。该平台主要由多元化在线研习体系和多模式在线实践体系两大部分构成,如图1所示。

(一)多元化在線研习体系

该体系以电工电子基础理论及实验课程为落脚点,建设一批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的数字课程,将课程分为:基础理论系列课程、基础实验系列课程和综合系统设计课程。其中,基础理论系列课程和基础实验系列课程联系紧密,与高校大电类基础课程同步,建设有电路基础、数字逻辑电路、模拟电子技术等理论及实验课程,可供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使用,也可为教师提供线上教学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施载体。综合系统设计课程则以探究性综合设计实验为主,结合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历届赛题及优秀案例,采用不同的方案对实验项目进行分析讲解,可供准备参加电类学科竞赛的学生学习,尤其可为偏远地区及难以开设高水平探究性综合设计实验的高校学生服务,也为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的课程资源。

(二)多模式在线实践体系

该体系主要提供三种支撑环境:软件虚拟设计仿真环境、远程在线实物实验环境和在线实验管理评价环境。

第一,软件虚拟设计仿真环境提供电子电路设计与分析、电子制作测试等不同层次的软件工具。学习者则通过仿真运行来分析实验结果,对电路结构与元件参数进行优化调整。

第二,远程在线实物实验环境提供在线实验平台。学习者利用浏览器即可访问,并可以将真实电子元器件通过开关矩阵构建电路,用虚拟仪器或真实仪器对电路进行测量。在实验中,学习者还可设计电路结构、选择元件参数、设计测试方法、设置仪器模式,通过测量电路参数、分析信号波形检验实验成效,最后分析处理数据、撰写提交实验报告,完成实验[3]。

第三,在线实验管理评价环境提供远程虚拟实验及实境实验平台,采用无人值守模式,且24小时不间断运行。学习者则通过预约即可使用软、硬件实验资源。该平台可记录、保存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并将实验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及结果嵌入实验或项目的总结报告。

电子电气类基础课程是工科教学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实践操作课程,而数字化电子电气自主在线实践平台的建立促使实验教学突破时间、空间及设施的局限性,让更多的学习者在自由时间、自由地点进行自主实验学习,实现自我管理[4]。

尤其是新冠疫情期間,各高校纷纷开展线上教学,虽然理论课程可通过腾讯会议、钉钉课堂等途径进行线上教学,但是需要动手实践操作的实验课则很难突破时空的限制,学生也无法简单地通过阅读纸质教材或教师线上讲解来掌握实验技能。因此,该平台的推出突破了时空局限,很好地发挥了辅助教学实践的作用。该平台的多元化在线研习体系提供线上理论和实验课程,助力学生开展在线学习。该平台的多模式在线实践体系为学生提供远程在线实物实验环境,使学生可随时随地做实验。东南大学出版社还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将该平台及课程资源免费开放,为多所高校师生提供资源及服务,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三、融合出版项目促进教育出版转型升级

教育出版的融合发展既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时代要求,也是出版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教育新基建的快速推进,教育出版格局发生改变,融合出版业态逐步形成。

(一)教育出版亟须转变形式

教材作为传播知识的重要载体,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资源和重要工具,是课程的主要教学材料,在高等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手机、iPad、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传统的“纸质教材+课件展示”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已无法满足现阶段的教学需求。因此,打破传统教育资源形式单一的壁垒,打造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要求的新业态,为学习者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是我国现阶段教育改革的首要问题。以服务教育教学为主的高校出版社应积极研发一体化新形态教材,探索“互联网+教育+出版”的融合出版模式,做好延伸服务。

(二)新形态教材出版模式实践

东南大学出版社基于前期建设的“数字化电子电气自主在线实践平台构建与应用”融合出版项目,整体打造内容,包含课件、视频、图片、动画、拓展阅读、习题、程序、案例等,以多形式、多终端的方式全方位展现教学资源,出版新工科建设电子信息、自动化及电气类新形态教材,并采用“一书一码”“一书一课”的形式将教学资源、在线课程与纸质教材相融合,实现资源的互通与共享,使教材立体化、多样化,便于学习者使用,让学习者通过扫描书中相应的二维码即可进入实验平台进行远程实物实验操作。同时,为了保护课程资源的版权,东南大学出版社将项目中建设的理论和实验课程作为数字出版物单独出版,实现课程出版和教材出版的有机融合,使教材和课程互为支撑,使原有的教材体系变得更加多元化,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为学习者提供智能教育服务。

四、教育出版融合发展的挑战与展望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要“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十四五”时期是融合出版发展的关键时期,教育出版要把握机会、克服困难,以内容资源为抓手,不断改革创新,实现深度融合。

(一)教育出版融合发展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依托国家各项扶持计划,各出版社在融合出版领域开展了很多探索性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一是融合出版的管理制度亟须完善。目前,国家教育管理部门虽然对从事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及推广的企业资质进行相关规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实施相应的监督与管理,但是数字化教育出版从选题申报到审批再到内容三审三校的技术标准还有待提高和严格明确,流程审批和意识形态把关有待加强,相关出版监管和版权保护亟须配套机制。二是技术亟待创新跟进。当前,各出版社在融合出版上持续进行技术探索,积极构建自有技术平台,但受限于信息技术及平台开发能力不足,其融合出版更多依赖于互联网企业和科技公司,如百度文库、超星、学堂在线等。因此,各出版社要积极培养适应新形势的复合型出版人才,创新融合出版技术,以应对出版融合新局面。

(二)教育出版融合发展的未来展望

教育出版的未来之路应是融合发展之路。教育出版融合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尤其高等教育出版融合应探索适用于不同学科教学需求的内容表现形式,展现教学体系及教学特色,结合人工智能、云计算、数字孪生、元宇宙等智能技术集群,从战略高度优化资源配置,深耕内容资源,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各出版社既要根据不同的学科内容选择不同的技术手段及展现形式,又要拓展思路与边界,加快出版与数字网络技术融合,探索出版业和其他产业融合,以建设教育服务新业态为目标,为教育信息化及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优质内容资源和服务,打造独具特色的融合出版自主品牌,实现教育出版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尹琨.专家审定“融合出版”概念及定义[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2-01-25.

[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2019-02-23)[2023-01-24].http://www.

gov.cn/zhengce/2019-02/23/content_5367987.htm.

[3]胡仁杰, 堵国樑,郑磊.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与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2(07):206-211.

[4]汤雪娇,郑磊,胡仁杰,等.电工电子远程在线实物实验平台的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1(12):148-153.

[基金项目]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项目。

[作者简介]姜晓乐(1983—),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东南大学出版社策划编辑;胡仁杰(1962—),男,江苏苏州人,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主任;张煦(1973—),女,江苏泰兴人,东南大学出版社副编审,社长助理。

猜你喜欢
融合出版教育数字化终身学习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成员郭绍青:教育数字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高级发展阶段
在线学习(2022年5期)2022-06-14 23:48:13
从教育信息化发展新动向把握建设新方向
建设教育强国 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
在线学习(2022年3期)2022-04-10 13:08:42
国际首部ISLI MPR出版物《古文观止》的出版与思考
出版参考(2017年4期)2017-10-27 20:35:31
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思维结合下的“融合出版”分析
基于终身学习理念高职财经教育品牌建设的探微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国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研究综述
考试周刊(2016年89期)2016-12-01 13:37:33
论翻转课堂在信息技术课堂应用的必要性
融合出版背景下的出版业管理人才培养
出版广角(2016年15期)2016-10-18 00:0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