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综合化视域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主题”内容及意义

2023-04-12 05:34费志明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主题核心素养

【摘 要】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是新课标中新增且具有特色的内容,为了正确认识这一内容的重要性,从“主题”的由来及“主题”实施后的四个方面的意义进行阐述。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及时了解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内涵,在实际教学中充分重视、不断探索,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跨学科主题学习;综合视角;核心素养;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11-0012-03

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是《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的新增部分,也是亮点与特色部分。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主要包括学科知识性活动、学科实践性活动、学科综合性活动、学科生活性活动。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旨在打通学科边界,综合融通各学科,加强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发展学生核心素养。[1]

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从不同学科领域提炼、归纳出共同概念,它超越学科界限,可以将知识连贯起来,体现各学科间的融通性。学生通过跨学科概念的学习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内化成整体的、连贯的认识,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把思想和方法整合起来。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学科的社会价值,理解文学、哲学、科学、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相互关系,从而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知识、能力、观念、精神等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为了真正理解“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内涵,我们必须了解“主题”的由来及意义。

一、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主题”内容

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强调超越一个已知学科的边界而进行涉及两个及两个以上学科的主题学习活动。“主题”内涵经历了一个不断补充和完善的过程。

在我国历史上很早就有针对事物的整体性和关联性的描述,如“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再如,庄子、董仲舒认为,事物之间是相生相克的,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人与自然应和谐共处,这同样体现了整体主义的价值观。[2]整体思想认为,整个世界是相互补充、制约、联系的,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内部有着不同的制约和联系。而这正是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核心。

在教育领域,陶行知先生提出:“一切生活都是课程,一切课程也都是生活。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教育。”[3]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充分说明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重要意义。要解决一个真实的生活问题,学习者必须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提高综合素养。由此,跨学科实践拓展了知识的边界,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2014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指出:“坚持系统设计,整体规划育人各个环节的改革,整合利用各种资源,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实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4]《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要求各门课程原则上要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在保留分科设置课程的前提下,用制度来保障学科间的融合,以实现分科课程的综合化和实践化。在这个意义上,跨学科主题学习可弥补分科课程的不足,让学生拥有真实而完整的学习生活。

基于此,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主题”包括:要善于发现事物的模式和规律;要搞清楚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对任何事要有量的概念,如规模、比例和数量;要有系统和系统模型概念;要明白能量和物质的流动、循环和储存,整合各个学科来研究事物、解决问题;要理解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万事万物的变化都可以从两个状态去理解,即均衡和变动。[5]

二、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主题”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内外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外,更需要综合能力、核心素养、科学精神协同发展,而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能够达成上述学习效果。

1.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社会的发展,世界变得越来越多变与复杂,处理生产生活的方法将面临新的挑战。当人们试图回答、解决某些问题时,所涉及的知识与技能远远超越某一门学科的范围,需要把不同学科的知识、信息、技能、工具、理论综合起来才能够解决好问题,而跨学科主题学习正好能解决这样的矛盾。它将内容与生产生活、社会热点、工程实践相关的内容整合起来,具有明显的实践性和跨学科性。在让学生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主题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评价交流的过程,就是一个发展学生跨学科能力的过程。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围绕一个中心问题、项目、任务或主题开展的综合性学习的方式。(见图1)

如图1所示,从这样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中所获得的能力是单门学科无法实现的。学生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后,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跨学科主题学习不是简单的对学科知识进行“拼盘”,而应是学科知识的盘活与统整,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关注各学科间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能、思维方式、价值觀念,从而培养学生整体的世界观。

2.引导学生运用综合视角观察世界

跨学科主题学习有利于引导学生用综合的视角观察世界,解决生产与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从而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

比如,《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13个学科核心概念和4个跨学科概念。(见图2)

跨学科概念是从不同学科领域提炼出来的共同概念。它们超越学科界限,体现学科间的共通性。通过4个跨学科概念的学习、掌握与领悟,能引导学生用综合视角来观察科学领域的知识,将平时多学科的零散知识进行内化,使它们更清晰、更连贯。

跨学科主题学习就是要让学生真正地理解知识,帮助学生建构知识。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一个更有意义的、更大的、功能更强的系统中,用整体的视角观察世界,唤醒学生的想象力、思考力、理解力,从而更好地指导将来的工作与学习。

3.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培育核心素养是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适应社会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是课程育人的集中体现。

跨学科主题学习目标就是要在核心素养的统领下,采用逆向设计,比对学科核心素养,统筹各学科教学的目标,统一各课程评价方案,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真正培育。跨学科主题学习使得学生获得的能力具有实践性、开放性、综合性,最终使学生获得跨学科素养。

比如,《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科学课程培养下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这些核心素养需要在科学学科的学习中,围绕13个核心概念和4个跨学科概念来培养。教师要改变“学科本位”思想,将学生置于真实的社会情境中,关注学生的视野、思维、能力、情感。

跨学科主题学习能够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进行统整,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4.发挥课程协同育人的功能

“要在发挥各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科间综合育人功能,开展跨学科主题教育教学活动,将相关学科的教育内容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4]学校教育的目的是育人,如何使学校育人功能最大化,就是要倡导“全员德育、全程德育、全科德育”。跨学科主题学习强调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提供挑战性任务、问题导学、合理的方案设计、成果的展示与评价,打破单一学科的边界,打破学科间的壁垒,采用多学科、多方法、多关联综合学习,从而为课程的协同育人提供了可能。一个个跨学科概念的学习与研究,通过一次次项目化学习与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唤起,理想得到激发。

跨学科主题学习能让学生系统地贴近生活、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关注社会,让多学科融为一体,内容与概念紧密相连,进行综合化学习、实践性学习。在挖掘学习内涵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综合育人功能,厚植家国情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基。

总之,跨学科主题学习需要教师主动地将各学科的知识、方法、思维有机整合,让学生进行跨界学习,让学生广泛地参与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工程设计等主题学习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融合、质疑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袁丹.指向核心素養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意蕴辨读与行动路向[J].课程?教材?教法,2022,42(10):70-77.

[2]彭华.中国传统思维的三个特征: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J].社会科学研究,2017(3):126-133.

[3]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3-25.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EB/OL].(2014-04-08)[2023-01-30].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1404/t20140408_167226.html.

[5]严利斌.STEM视角下中美初中科学教材比较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23-29.

【作者简介】费志明,浙江省海宁市盐官镇初级中学(浙江海宁,314412)教师发展处主任,正高级教师,浙江省科学特级教师。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主题核心素养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