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专业化的学情分析

2023-04-11 08:34潘小福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3年2期
关键词:学习经验学习心理学情分析

摘要:于常态教学而言,每个教师都会有自己学情分析的常规方法,可以不断增进对学生学习困难的了解,也会了解到哪些是有价值的思维过程或思维结果。而从教师工作专业性的角度看,还需要做好专业化的学情分析,包括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掌握学生的学习经验、了解学生的特殊需求等。

关键词:学情分析;学习心理;学习经验;特殊需求

于常态教学而言,每个教师都会有自己学情分析的常规方法。一是源于自身经验的积累。一线教师一般会教2—3个班级,会有对照比较。同时,多年循环教学中的同年段,也是教师学情分析的重要参照。二是源于集体备课的积累。在备课组内,教师与同事交流互动,共享学生新课学习时可能会出现的认知偏差、练习错误等,及时预防。三是源于磨课试教的积累。在不同层级的教研活动中,教师提供一些研究课,往往要进行多次教学尝试。在尝试中,教师可以不断增进对学生学习困难的了解,也会了解到哪些是有价值的思维过程或思维结果。这些方法积累,都能促进课前备课的学情“预设”,为后续课堂“生成”的灵活调控做好准备。不过,从教师工作专业性的角度看,还需要做好专业化的学情分析,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掌握学生的学习经验,了解学生的特殊需求。

一、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

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分析,要关注下面几方面内容:

(一)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性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认知结构不断变化、丰富和发展的过程。皮亚杰把个体从出生到形成成熟认知结构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感觉运动阶段,从出生到约2岁。这一阶段的幼儿主要通过感知与动作来探索外部环境。第二阶段为前运算阶段,约2—7岁。这一时期的儿童主要运用语言或较为抽象的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第三阶段为具体运算阶段,约7—11岁。在这一阶段,儿童最终发展出完整的、逻辑性的思维体系,但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第四阶段为形式运算阶段,约自11岁开始。到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超越对具体的内容或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朝着非直接感知或未来事物的方向发展,能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解决问题,能理解符号的意义。[1]这四个阶段其实体现了学生思维的阶段性特点。显然,小学数学教材的編写基于这样的阶段划分,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也应依据这样思维发展的阶段“学情”。

所以,基于小学生依赖直观、乐于动手实践的学情,小学“数与代数”领域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探究,“图形与几何”领域图形特征的认识和图形周长、面积、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究,不同领域规律的研究等。它们的教学活动一方面要提供相应直观操作的学习工具,另一方面要有足够的数量保证(每人、每桌或每组一份),使得人人都拥有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以经历学习全过程的机会,促进自主探究活动中原生态差异性资源的生成以及后续交流分享中多样化思维的碰撞。

(二)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性

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指出:教育要适应自然。这里的“自然”,指的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内在秩序和结构。在我们看来,教师开展学情分析,就是要依照自然法则,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认知水平、自我感受、在校生活状态和内在需求等,从而实现“以学定教”。

学生认识事物的流程大致如图1所示。由此,在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时,要基于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性切入教学:鼓励学生在充分感知数学题材的基础上,凭着自己的知识、能力、智慧和勇气,大胆地提出自己的主张(设想、猜测);支持学生选择自己需要的、能够进行的、有效的实践活动,按自己的主张试着去探索规律、认识知识、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初步结果进行验证、归纳、总结、解释、表述。

(三)遵循学生认知风格的多样性

认知风格是指个体感知、记忆、思维、问题解决、决策以及信息加工的典型方式。个体在认知风格上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一定的差异性。[2]稳定性体现在个别学生有着“天生”喜欢的认知方式,往往从“小”到“大”保持不变。差异性则体现在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方式喜好,有的喜欢独立思考而有的更倾向于讨论交流,有的善于沉思而有的强于即兴表达。学生的认知风格,对教师教学方式的选择具有较强的决定性。例如,有教师在执教公开课时,总是挑选那些学生积极举手、善于口头表达的班级。这样的课堂上,师生互动充分,场面热闹。

从长期的教学实践来看,对于学生个体而言,其认知风格可能受“天生”的影响较多,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而对于班集体而言,即把班级作为一个“整体的人”,从“大多数”的角度来分析,可以分析出一个班级的学习风格是场独立型还是场依存型。这种学习风格的形成,受教师的教学风格影响极大,尤其是班主任,他(她)长期教学一个班,会使得这个班级的学生呈现出固有的学习风格。

因此,在分析班级学生的学习风格时,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从学生的整体发展需求来看,教师要努力让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或是动员不同学科的教师组成整体,兼顾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或是在不同内容的学习上,让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都有获得出彩表现的机会。

二、掌握学生的学习经验

(一)知识经验

小学阶段的绝大多数学习内容,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学生也都在生活中有所感悟。因此,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已有认识,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知识经验,调适恰当的学习速度。对学生知识经验的了解,包括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

1.原有知识基础

很多时候,教师对学生原有知识基础的了解是通过教材的编排体系来推断的。这当然是一种比较基础的方法,但往往容易出现偏差:一是教材中的知识和学生头脑中实际的知识是有出入的;二是当今学生认识和应用知识的渠道非常丰富,他们的获得会远远超过教材。教师要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手段,在充分估测学情的基础上进行备课、组织教学活动。

2.既有生活经验

数学的广泛应用性,使得小学数学知识广泛存在于学生的生活中。对很多学习内容,学生虽然不能科学规范地进行概括,但在生活中已经有所体验和感悟,这是数学课堂开展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而不同生活背景的学生,对同一学习内容的生活经验有着各自的个性化差异。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就是要对班级学生生活经验的共通性与个性化都有针对性的了解。

(二)活动经验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关于过程性目标以及“基本活动经验”目标的落实,都要求关注学生已经经历过怎样的数学活动。对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分析,可以提高教学设计的针对性。

1.常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活动要开展得有效,需要一定的常规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例如,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学生是否合作过对学习效果起关键性作用。教师在合作学习后组织交流时,可以先让学生介绍他人的想法:你看懂了没有?他是怎么想的?跟你想的一样吗?再启发学生思考:还有什么补充?还有不同的思路吗?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注意倾听他人的想法。教师还可以设定发言的常规要求:自己发言时不重复他人说过的话,要学会补充他人的发言,能指出他人发言的不足,会比较他人发言的相同点或不同点。这样的常规数学活动经验积累,能够有效提高课堂发言的质量。常规数学活动经验是基于班级授课制的课堂学习的重要保证,也是教师组织教学时必须考虑的学情基础。

2.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活动经验

数学思想方法是一种数学意识,渗透在数学问题的认识、处理和解决过程中,只能领会和运用,属于思维的范畴。就算学得的数学知识被忘记了,悟得的数学思想方法也会让学生终身受用。

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要引导学生把三角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并通过关系比较获得三角形面积计算的一般公式。那么,把一个图形转化为一个已经学过的图形,学生是否具有这样的经验呢?通过分析我们知道,在平面图形的认识中,学生就已经学过通过拼、剪把三角形转化成其他图形的方法;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中,学生就已经比较过图形转化前后的关系。所以,教学就可以从回顾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开始,让学生整体地感受转化、比较、概括的过程。对图形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等一类知识的探究,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贯穿始终。这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让学生经历过程,并引导学生回顾与反思,获得数学思想方法经验的积累与提升。这一经验的积累与提升,对学生后续学习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了解学生的特殊需求

从“促进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发展”的目标出发,课堂中每一位学生都有着各自的特殊需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特殊需要,是实现学科育人的应有之义,也是社会进步、文明的重要标志。由此出发,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特殊需求,特别是在当下开展融合教育的背景下,更应给予足够的关注,并尽可能地去實现。

(一)兼顾区域环境的特殊需求

各版国标教材呈现的知识背景,很多都是面向大部分地区的共性素材(资源),但是部分地区的学生却没有相应的生活阅历或真切经历,有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对素材的数学化提升就存在一定的困难。

有位特级教师执教《认识百分数》一课,一到某地就先了解当地的情况,然后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素材切入教学。比如,恰逢当地有篮球比赛,就以运动员投篮命中率作为教学素材;当地有闻名遐迩的白酒品牌,就以白酒酒精度数为教学素材;当地有知名的服装企业,就以服装含棉量为教学素材;当地为偏远山区,空气质量特别好,就以空气污染指数所达的优秀率为教学素材……这样兼顾区域环境的特殊需求的备课,让学生学习动力十足,不仅增加了对家乡的自豪感,也更深地融入了数学知识的本质探究中。

(二)兼顾个别学生的特殊需求

不管什么学科的学习都是为学生的成长服务的,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路径是不一样的。日常的课堂教学如果能尽可能地尊重学生的特殊需求,将能更好地实现学科育人。

我曾教过一位学生,通过课堂表现及日常作业的完成情况,我判断他是一位聪明的学生,但他在考试中总是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于是,我在课堂中经常提问他,并严格要求他。一段时间后,他的成绩并没有进步。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我才了解到,该生想考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每天要花5个小时左右的时间练习竹笛,每个周末都要去上海学习。于是,我采取了以该生自学为主的方式:他可以跟着班级的学习进度学习,也可以用更灵活的方式学习,我抽空给他一些指点。小学毕业时,他的数学成绩优秀,顺利地考入了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我想,这与我对他特殊需求的兼顾而采取的针对性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专业化的学情分析,需要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让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这是教育规律使然,是学生需求使然,更是学科育人使然。专业化的学情分析,任重道远,我们仍在求索的路上。

参考文献:

[1]莫雷.教育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5960.

[2]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5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466.

(潘小福,江苏省常州市教师发展学院院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著有《小学数学教材的专业化解读》《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等。)

猜你喜欢
学习经验学习心理学情分析
职业高中生数学学习心理研究与对策
关注学生经验 优化阅读教学
浅谈高职数学素质教育
他山之石 怎样攻玉
学情分析不准对教学质量影响的例析
学情分析: 有效教学的核心和关键
微课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公开课与常态课学生学习心理和行为的表现分析
关于职业院校技师层次学生学习心理状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