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义国 戴世芳
摘要:“双减”政策的出台,为劳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新的机遇,有助于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具体而言,回归家园,让劳动意识渗入日常生活;扎根校园,守住劳动教育的主阵地;守望田园,从小课堂劳育走向大社会劳育。
关键词:“双减”;劳动教育;五育并举
“双减”以来,江苏省海安市海陵中学提出一系列教育改革举措,保障政策从字面落到地面——科学调整作息时间,早上7:00学生到校,20分钟晨练晨操,30分钟晨读晨诵,8:00上第一节课,一日之始,既有身体的锻炼,又有精神的愉悦;周六、周日增加学生的户外劳动时间和艺术审美时间……这些举措,为我校劳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新的机遇,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回归家园、扎根校园、守望田园,最终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
一、回归家园:让劳动意识渗入日常生活
“双减”为家庭劳动教育留出了时间和空间,同时为家长理解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提供了机会。我校积极倡导家校合作,利用家长会、微信群、公众号等媒介,积极宣传劳动教育的意义,引导家长配合落实劳动教育,把劳动习惯、劳动品质的养成教育融入每个学生的日常生活。
我们把学生在家的日常劳动分为生活劳动和审美劳动两类。
生活劳动包括了解家庭常用电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保养方法,在家长的指导下清洗空调滤网、饮水机等;根据家庭成员的身体健康状况、饮食特点等设计食谱,注意三餐营养的合理搭配,独立制作午餐或晚餐等。学校利用寒暑假开展海陵学子“五个一”活动,即每天整理自己的房间,每天倒一次家庭生活垃圾,每天参与做一次饭,每天洗或熨一次衣物,每周参与一次社区劳动。我们利用《海陵中学“我爱劳动”活动记载表》,让学生进行劳动打卡或定期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从而及时了解学生的劳动情况,并对其劳动的表现和效果作出评价。
审美劳动包括灵活运用整理与收纳的方法,完成对家庭各居室物品的整理、收纳,对家里的花草、盆栽进行修剪、移植,对家里的院子、房间进行装饰、美化等。劳动即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本身就是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活动。学校设计了不同种类的审美劳动作业,旨在让学生通过劳动不断丰富对美的认知,从而增强美感,获得心理愉悦。此外,学校定期举办学生劳动成果线上分享展览会,展播他们在家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的照片和视频,交流参与劳动的收获和感言。
此外,学校通过“扶梯子、铺路子、搭台子”,开展丰富的“家园劳动”主题教育活动,将劳动意识根植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如举行“家庭厨艺”大赛,举办“劳模大讲堂”“大国工匠进家园”活动,以及“劳动最光荣”主题班会等。每年一届的“家庭厨艺”选拔赛,都有许多“小厨神”报名参与。学生与家长一起结成亲子团队,合作完成比赛规定的摘、洗、切、炒、烹、煮、烩等工序,精美的冷盘造型和娴熟的刀法让学校的厨师评委们刮目相看。经过层层选拔,学校参加南通市中小学生厨艺大赛,获得团体一等奖和个人单项奖;学校“梦想机器人”社团三名成员合作研发的“智能茶博士”机器人,能够根据客人的不同需求,分别制作红茶、绿茶和咖啡,在江苏省机器人大赛中一举夺冠,并在第17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中摘得银奖和最佳人气奖。
二、扎根校园:守住劳动教育的主阵地
“双减”以来,学校利用劳动教育的实践性、综合性特点,对教育资源进行优化组合,构建良好的劳动教育生态。我们鼓励教师开发特色劳动课程,调动教师参与劳动教育的积极性,并聘请专家对师生进行培训,加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力度。此外,学校致力于打造适切的户外劳动场所,优化实施劳动教育的场地、设施和教学资源。
(一)开发劳动技术校本教材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及《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学校组织编写了符合学生实际、凸显劳动技能的劳技校本教材。本教材分为“工艺制作”“营养与烹饪”“走进蔬菜世界”“走进园艺世界”四个篇章,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主要涉及日常生活劳动和生产劳动两方面,着力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卫生习惯,让学生体验从简单劳动向复杂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发展过程,淬炼生产劳动技能,体会物质产品的来之不易,认识劳动与自然界的基本关系。劳动课上,学生在校本教材的指导下,用手中的丝线编织机灵可爱的中国兔,不仅亲手体验编织的乐趣,还深切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开展校园劳动实践活动
学校将教室、楼道等教学场所的卫生包干到班级,每个学生每日都有劳动任务,每天两次打扫,每两周一次大扫除,学生考核干部对各班包干区进行全方位的考核。班主任负责培训学生的劳动技能,并全程监护他们的劳动安全。
学校定期开展“拔草护绿,美化校园”劳动实践活动,各班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会带领学生认识校园中的植物,教学生区分杂草和花草,并进行劳动技术指导和示范。学生清理杂物、拔除杂草、清扫落叶、修剪花木、装运垃圾,小组分工合作严丝合缝,教学楼间、花圃中、食堂旁、操场边、围墙附近,到处是他们弯腰忙碌的身影,成为校园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来自七(24)班的吴钰靖同学感慨道:“花开满树红,劳动最光荣!虽然这会儿我的腰部肌肉已有些隐隐作痛,但看着满满的垃圾袋、美丽如初的草坪和干净整洁的校园,我们出的力、流的汗值了!”
学校每周还会开展“学做小帮工”活动,学生走进学校食堂,帮助择菜、清洗食材、分配饭菜,配合做好各项餐前准备工作;深切体会食堂员工为大家提供绿色安全、营养均衡的食物的辛苦,懂得一日三餐的来之不易,也加深了对饮食安全重要性的认識。
为了丰富劳动课程,学校还专门开辟了占地2000平方米的校内劳动实践基地,使之成为班级“责任田”,从除草到平土,从挖畦沟到播种、浇水,学生拿起铁铲、铁锹、钉耙等劳动工具热火朝天地劳作。一阵忙碌后,虽然汗水浸湿衣衫,但学生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他们纷纷表示:深刻体会到了合作的快乐,正所谓“众人划桨开大船”。
(三)开拓“劳动+”融合教育模式
新时代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教育紧密联系。在校本化整体育人体系中,学校开发了“劳动+”的五育融合教育内容。学校整体布局,劳动教师和各学科教师深入研读劳动教育课程的性质和理念,进行深层互动研讨,转变观念、明确目标,在尊重学科本质、学科差异的基础上,探索“劳动+学科”的有机融合路径,充分发挥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价值。比如,语文课上,教师带领学生品析劳动诗歌,抒写自己的劳动感受;数学课上,学生计算每一块菜畦的面积、成本以及种苗的存活率;生物课上,学生详细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特性和规律,把所学的知识更好地应用在日常的劳动实践中。
三、守望田园:从小课堂劳育走向大社会劳育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念启示人们,劳动教育的开展必须打破学校筑起的高墙,让学生从小课堂走进大社会,从学校内的书本学习走向辽阔的天地。新时代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双减”改革的进程,其实就是“拆墙”的过程,是创造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全域劳动环境、拓宽学生的劳动场域、形成协同育人格局的过程。学校围绕劳动教育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打破校外的“资源壁垒”和“平台壁垒”,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打造社会实践模式。
江苏中洋集团海安总部是学校“关爱海洋生命”劳动实践基地。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长江珍稀鱼类养殖基地,从事珍稀鱼类物种保护与综合开发。我们带领学生参与到珍稀物种的培育与养殖过程中,让他们亲历鱼类的繁衍过程,体验生命的脆弱与神奇。我们还将具有江淮地方特色的海安传统工艺扎染展览馆作为学校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开展扎染科普活动,将劳动教育延伸到课外、校外,在充分发挥传统劳动工艺项目育人功能的同时,紧跟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的时代需求。
学校早在2017年就在雅周现代农业园开辟了“守望田园”劳动实践基地,致力于打破校内校外劳动教育的隔阂,让学生合作参与社会劳动实践,在劳动中习得知识、收获能力、涵养情感、浸润品格。学校常态化开展“守望田园”实践基地社团活动,走进里下河水乡开展研学活动,建立多方参与的校内外劳动教育联动体系。每周六,分批次组织学生走进雅周镇现代农业园区,把课堂搬进田间地头,搬进温室大棚,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和学习现代农业知识;组织学生走进里下河水乡,在民间艺人和农民的指导下,尽情演绎“挑担号子”,感受水乡劳动号子的非遗魅力。
在雅周现代农业园,技术指导员热情地给学生做关于种植应季蔬菜、水果、粮食等农作物的专题讲座,如讲解关于草莓、番茄、水稻等农作物的品种选择、土壤修整、种植管理知识等。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亲手进行栽种、培植等劳动——田野上,最后一拨成熟的水稻即将收割,观察、记录稻穗的结构,探寻稻谷的成长密码;大棚里,亲手栽种“碰碰香”,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奥秘……通过参加劳动实践活动,学生不仅逐步走近自然,亲近自然,爱上了大自然,还在种植中挖掘出创新智慧,在坚持中提升了意志品质,在合作中磨合了互助默契。这些都指引着学生思考如何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扣好“第一粒扣子”,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砥砺自我、奋发向上。
七(1)班的范仲阳同学开心地说:“在工作人员和专家的带领下,我们改变了自己‘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现状,亲手体验了草莓的种植,对农业、农村有了新的认识。我们要认真学习,争取以后做一名对农业、农村有用的人才。”
七(25)班的家长代表于杨泽妈妈说:“很高兴,我全程参与了此次活动,看到了‘双减’之下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走进多彩的大自然,亲自栽种,近距离感受到了海陵中学实践育人、全面育人的理念,能够让孩子们在课堂外拥有更多机会探索自然、探索世界。今后我们会与学校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共同帮助孩子们全面发展。”
回归家园、扎根校园、守望田园的“三园”劳动教育探索,引导着每一位学生感受一段经历、尝试一次创新、体验一次成功;解决一个问题、积累一些经验、掌握一种方法;张扬一次个性、培养一种意识、塑造一种品质;达到学会发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育人目标,真正获得对劳动的思想认同、价值认同、情感认同。我们相信,具有热爱劳动品格的学生,将来一定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走向未来。
(丁義国,江苏省海安市海陵中学校长,正高级教师。曾获江苏省领航杯信息化教学能手大赛初中语文特等奖,“轻负优质的经历语文探索实践”获2021年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戴世芳,江苏省海安市海陵中学南校区执行校长。南通市优秀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