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孔章
〔摘 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今天的小学数学教学而言,这句古话仍然有着积极的指引作用,预习思考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则有着更为积极的意义。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预习的谋划,设计系列任务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有目的地预习,发展自学意识;引领有效预习,提增学习活力;激励创新预习,提高学习质量。引领学生在预习活动中掌握基本的方法,积累有效的预习经验,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关键词〕预习;引领;质量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3) 08-0115-03
“学会学习”是世界教科文组织倡导的新理念之一,是保障学生的学习不断迈向成功的关键素养。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需高度关注预习方法的策划,抓实预习引导这一关,引领学生充满信心地探究新知的奥秘,积极參与到观察、实践、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中,让他们从中获取更为丰富的学习感知,为提炼规则、抽象概念等奠定坚实的基础,使深度学习成为必然。因此,创设条件,科学引导,让学生学会预习,能够让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逐步走出害怕学习、应付学习的阴影,使其综合素养得到理想发展。
一、指导有目的预习,强化自学意识
实践证明,扎实的预习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力量来源之一,也是激发小学生自主学习活力的基本方式之一,更是提高其学习自信的保障所在。同时,有效的预习还能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幸福指数。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做好预习的谋划思考,结合教学预设和学情实际等诸多要素,设计一系列有指导性的问题、习题或实践活动等,促使学生有效进行预习,为他们探究新知提供扎实的认知准备,为其新知探究活动提供必要方法、经验等支持。
(一)指导阅读,浏览文本
文本阅读是小学生走进数学天地,感知数学知识初貌的基本活动。以“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为例,教师应重视学生的预习思考,使其围绕文本阅读来酝酿预习活动,力求让学生在自主预习活动中能够初步感知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困难与不同之处。有效的文本阅读积累还可以为学生深入学习探究活动提供知识准备、经验保障和思维支撑等,为新知的探究学习活动产生事半功倍之效保驾护航。
笔者认为,引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是最基本的预习,是整个预习和学习活动根之所系。在当下的小学生数学学习中,很多家长都认为数学复习、预习就是把习题、例题做一遍,会做题就说明理解了、学得好。该观念甚至在很大范围内蔓延,成为家长和教师的一种共识。殊不知,这种理解是片面的、有害的。古今中外,许多有成就的学者、大家,没有哪一个不是把阅读看成学习的第一要素的。我国古代就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说法,它的基本原理早就被一些教师给遗忘了,因而也难以理解——阅读文本、研读教材是真正的“利其器”。
(二)鼓励阅读,养成习惯
2022年版的课标,在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层面做出了更多的补充与完善。笔者以为,让小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是培养他们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之一。为此,教师要利用预习作业这一环节,鼓励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思考,进而实现数学学习综合能力的发展。
首先,应基于必要的阅读指导,设计阅读类数学作业,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中初步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做到心中有数。如何才能保证阅读预习顺利实施?可设计阅读导单,如:教材中例题中的内容是什么?它与以前的分数学习有着怎样的联系?……任务会驱动学生开展预习,会诱导学生静下心来,埋头于书本之中,他们读后才能知晓课本上的大致内容,明白将要学习研究的知识点。同时,阅读能帮助学生对新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形成较为全面的感知,明白例题的基本大意等。
其次,应利用阅读促进新知学习的诊脉。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预习阅读过程中,教师需设计预习题帮助或引导学生用好文本阅读成果,初步分析题意,明白题目的基本信息,特别是教材中主题图的研读。如果学生不能清晰地读出这个扇形统计图的构成,明白相应垃圾的分类数量(对应的分数),其对后面的问题设置就会茫然不知。同样,学生在后续通分图例预习中就不能顺畅地联系相关学习综合思考,使得预习呈现孤零零的“割肉”状态,难以形成较完整的认知建构,会成为学习中的一个个知识碎片。
二、引领有效预习,增强学习活力
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表象,是培育他们主体意识的重要方式。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必要的预习方法引领,而不是把课前预习简单地设置为浏览教材、解读例题、做一做相应的练习题;而应把它设计为一种将阅读、理解、思考与表达整合的综合性学习体验活动,使其成为一种不轻松,但又是充满挑战与幸福体验的学习活动。这一点可能已被许多教师所淡化,甚至被忽略。基于此,教师需结合新课标的目标任务,科学地把脉教学内容,精准地谋划预习活动的每一个细节,使之成为小学生自主学习得到培育、综合学习能力得到锻炼的一项较为复杂、较为理性的学习探究活动。
(一)引发联想,让预习更贴近新知学习
以“分数的意义”教学为例,教师在预习方法谋划中需在细化预习效度上下足功夫,力求通过扎实有效的预习,让学生的新知学习基础厚实起来,让学生经历相应的预习活动,初步学会统筹思考,形成较好的整体学习感知。笔者以为,这才是有效预习的灵魂所在,是发展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基本着力点。
首先引导预习“分数的意义”课题。思考:读一读课题,由此你会联想到哪些知识?引导学生把可能想到的内容写在预习导单的对应板块。这样有目的地预习引导,会诱导学生投入必要的复习梳理学习活动中,能够从对分数的初步认识,进一步整理到分数的读写、分数的各部分名称等。
其次引导回望學习。设计有利于学生自主地、自觉地回顾“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学习过程,并设计动手涂一涂、折一折、说一说、辩一辩等系列学习活动。这样的预习活动,能够帮助学生较好地感悟分数建立的基础,明确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的由来,使得分数的概念在他们脑海中留下深深烙印。
(二)尝试体验,在预习实践中知晓困难
接下来,首先是设计巩固性预习题。诱导学生尝试与探究,以激活学习经验,巩固学习基础,为新课学习积蓄力量。如:2/3读作(),这里的2、3和分数线都表示什么?此类预习题,旨在帮助学生自觉地梳理“分数的初步认识”学习,激活对应的学习思维。其中,教师还需设计动手操作折一折2/3预习体验活动,让学生真正感悟到平均分在分数建构中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应结合例题布置预习任务。如设计:怎样得到一个1/2?预习导单中可以设计至少4种不同的图案,促使学生进行个性化探索,为后续新知识探究学习做好铺垫。这个预习,不仅要求学生更好地回望初步学习的分数,而且贴近例题的学习,为其积极投入分数意义的探究学习做准备。其间,学生会结合课本阅读展开相应的涂色学习,也会依据自身个性化思考开展更为丰富的学习探索。随着学习摸索的延伸,学生能够感知到: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其中1份就是1/2;还可以是把2个物体、3个物体等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只要是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必定是整体的1/2。系列预习活动,能够为学生探究“分数的意义”、感悟分数意义本质等学习巩固基础,积累感知,形成有效学习经验。
三、激励创新预习,提高学习质量
教学实践证明,无论是什么样的学习,如果都是千篇一律、机械重复的老面孔,就会逐渐失去其魅力,不被学生所喜爱。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就得关注预习方法的创新设计,灵活引领层面的研究思考,努力使得小学数学预习变得精彩纷呈,能够鼓励学生自主地参与预习方法的设计等活动,使得预习更显活力,也为建构自主数学课堂提供后劲。与此同时,教师更要善于谋划预习方法,使其较好地蕴含新知教学精髓,为学生新知探究学习提供重要保障。
(一)自主预习,探求新路
以“数学广角——搭配的学问”教学为例,教师在预习预设中,需从形式、内容、呈现方式等层面做出更多思考,以期通过预习任务探索,较好地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利于学生个性学习智慧迸发,让预习有创新的气息。
比如,可为学生设计自主预习任务:“结合课文阅读,你有什么疑问?”这样的预习设计,既能促使学生静心地走进文本阅读之中,初步感知知识全貌;又能刺激学生学习思考,诱发学生探究问题和发现问题的学习兴趣,使得整个预习充满活力。所以,教师在日常预习活动设计时要立足学生第一,从学生自主探索层面酝酿,力求通过预习任务让学生较好地运用已有的预习经验进行学习活动,并尝试探寻出一种符合自身特点的预习方法,让预习更为新颖,更利于其对所学新知的深入理解。
(二)汇报分享,凸显个性
在“数学广角——搭配的学问”教学中,学生会结合自身的实际,进行各式各样的学习思考。如:“不就是搭配问题吗?可以参照一年级小朋友的加法学习来思考。”“这个不难,与给汉堡配蔬菜的方法是相似的,不同的汉堡都可以配生菜,还可以配冰菜的,或者可以配菠菜。”
在教学中,教师应围绕预习任务,设计具体的学习活动,以确保学生学以致用意识的发展,使得学生将预习经验在分享中得到深化。如搭建展示平台,让学生把自己的思考呈现在同伴眼前,使得学生对搭配学习的感知得到较好积累,学习的视角得以拓展。其间,教师还可利用例题为原型,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汉堡配蔬菜”的具体示意图,以帮助学生学习一一对应思考策略,形成有序思考的学习思维。
(三)联系实际,延伸预习
随着学生预习活动的展开,教师还需引导学生围绕生活实际,从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化事例中延伸预习,为其新知探索提供相对应的学习积累。预习能够助力学生独立思考,能够大胆地进行不同尝试,使得学生学习思维变得更为灵活,预习也会显得更为精彩。
其间,学生能够在预习中获得足够的学习感知,使得预习活动更有效度,而不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预习”二字,其被赋予更深厚的内涵,使得预习、复习成为和谐的整体,利于学生形成丰富的学习体验,为他们深入探究搭配中的知识积累感知。
综上所述,教师的宏观预设对小学生数学预习有着极为重要的引领作用,能够诱使学生将已有的知识储备、经验积累和学习思维等有机地整合于预习活动之中,让数学学习贴近学生生活,符合他们的实际学习需求,会为他们学习数学积淀力量,积累探索研究学习的资本。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结合社会发展、环境等元素灵动地构建情境,创设平台,以激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意识,使得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学习,善待学习任务,努力用个性化的思考参与学习,完成既定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林威.有效预习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为例[J].考试周刊,2016(58):75,93.
[2]艾群英.小学数学学习中预习的重要性与指导方法[J].中外交流,2020(4):168-169.
[3]范炳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预习对小学数学学习影响的探究[J].考试周刊, 2013(24):70-71.
[4]周美荣.课前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其培养[J].新智慧, 2020(9):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