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梅 李星瑜 张雪梅
关键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校企合作
中图法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部分酒店企业纷纷引入先进的技术并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提升了酒店的智动化、智能化、科技感,也推动了酒店业的数字化转型变革,因此,数字化背景下的酒店企业对酒店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受到了教育部的高度关注。2020年9月,由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要“主动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要求,以‘信息技术+升级传统专业,及时发展数字经济催生的新兴专业。”2021年2月,在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印发的《对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第一次提到了“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这一新型专业。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最新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酒店管理专业更名为“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进一步明确了酒店业发展的方向。这也是酒店行业对培养从业人员新技能的诉求。
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尤其对于开设酒店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来说,其人才培养的升级显得尤为迫切。基于人才需求的变化,重新调整、完善以及创新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方式、内容、路径等显得尤为重要。
2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重要性
校企合作一般指职业院校与社会企业整合双方资源而联合建立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学生技能水平提升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对于具有实践性、技能性、应用性很强的酒店管理专业来说,校企合作必不可少。尤其是在数字化背景下,为了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为社会所需所用的新型酒店人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开展校企合作,对于学校、学生、企业来说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1学校层面
2.1.1有利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实践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学习和就业两个阶段的跨越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断链,具体涉及学生前期心理建设、专业技能水平和职场适应能力等多层次、多方面的断层。因此,通过校企合作有利于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转化,以及学生专业技能与岗位能力的转化。
2.1.2有利于开发校企合作课程
在校企合作背景下,要组织引导企业技术人才与教学研究人员深度参与本专业系列教材体系的编制研究、行业特色课程建设,并设计相关课程框架,优化与完善教材和课程结构等。
2.1.3有利于打造新信息化实习实训基地
在信息化、数字化的影响下,酒店行业企业采用先进产品、技术资源和设计理念,对信息化、技能化、数字化管理与运营人才的需求更大,相应地对信息化实习设备要求就更高。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充分开发及利用行业龙头企业培训基地等优质教学资源,构建更加开放、共享、高效务实的专业类人才培养实践和教学综合平台。
2.1.4有利于推动专业集群式发展
通过大力推动乡村校企合作,并结合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乡村振兴这一重大战略,积极主动地调整专业教育的方向和结构。紧密对接上下游产业链,探索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创新发展的建设路径,推动专业集群式发展。
2.1.5有利于打造“双师型”队伍
目前,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队伍呈年轻化特点,教学风格偏理论化,信息化、技能化师资短缺。部分任课教师是毕业即进校任教,社会实践经验不足,难以适应信息化背景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通過参与各种校企合作,教师定期挂职和锻炼,深入行业企业内部进行项目考察、实践、研究,与时俱进,以打造具有综合实操技能和数字化运营思维的“双师型”优秀教师队伍。
2.1.6有利于学校高质量发展
学校着力推进与校外企业、机构合作,成立专业体系建设指导委员会,引入国家行业标准和国内外企业资源,积极开展和国际实质标准相匹配的专业水平认证,促进校内专业资格认证水平与社会行业就业认定资格标准协调联动,提升企业和社会公众对学校与本专业的了解度、认可度等。
2.2学生层面
2.2.1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通过校企合作,学生提前熟知职场环境、规章制度、企业文化、行业现状和发展方向,增强社会技能和生存能力,又能通过解决实训中面临的具体问题,培养其善于独立思考的职业习惯,提高专业分析技能和解决职业问题的能力。
2.2.2有利于学生针对性地进行“查漏补缺”
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学生能够将在校掌握的最新理论知识及时应用到专业实习及实训操作中,检验了前期所学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灵活应用于实践有能力。同时,在实习过程中进行“查漏补缺”,不断完善自身不足,实现承前启后式的自我提升。
2.2.3有利于解决学生就业问题
通过不同形式的校企合作,让学生提前全面了解酒店经营管理的理念、工作内容、工作程序、技术手段、各部门职能以及岗位技能等,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服务观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并融于酒店文化,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做充分的准备。
2.3企业层面
2.3.1有利于企业解决短期用人难题
通过校企合作模式,企业“临时用工荒”的问题会得到有效缓解。校企合作的灵活性使学生作为高质量的劳动资源得以实现充分流动。
2.3.2有利于企业储备长期性人力资源
实习酒店储备一批熟悉企业环境、业务规范、岗位职责的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娴熟的人才,为企业未来招聘提供第一手选择。
2.3.3有利于互利共赢
酒店员工通常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相对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通过与学校的协作融合,酒店方的理论水平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充和提升。同时,能够充分有效地激发各企业组织、参与、推进产教融合的热情和主动性,有助于探索构建完善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3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
为了进一步了解当前设置有酒店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情况,本文基于实地走访、电话、网络等多种途径,采用问卷、访谈等调查方法对重庆部分设置有酒店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酒店企业进行了调查,同时通过大量文献的查阅和总结,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主要开展的校企合作模式如下。
3.1订单班模式
学生入学前,学校与企业签订校企订单式培养合同,新生经合作企业面试录取后,进入“订单”培训班或“定向”培训班。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培训标准。学生的基本专业知识课程和基本专业技能由学校开设和培养。学生在合作企业完成生产实习和岗位实习。学生毕业后继续在企业工作,实现教学、实习、就业的无缝衔接。
3.2勤工模式
在该模式下,学生在学校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然后定期在合作企业接受职业技能和工作技能培训。根据相关专业的教学和培训要求,了解企业的就业要求和实习岗位与专业之间的对应关系。实习教师跟踪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动向,并提供全面服务,保障学生安全实习。
3.3产教结合模式
该模式是一种广泛应用和成熟的模式。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高职实习学生,合作教育训练,使学生成为满足雇主需求的合格的专业人士。在校学生主要学习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企业实习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专业能力。当学生实习结束及考核合格后,本着“双向选择”的原则,完成从学校到企业的过渡。
3.4生产与教育相结合
以学校实训基地为依托,将学校实训基地打造成以生产为导向的实训基地,它既是学校的实训教室,也是生产车间。通过生产现场的培训,为学生提供真实环境的同时,促进具备互动机制的教育与产业结合,形成“教学服务企业、企业促进教学”双赢的局面,也遵循了“企业获得利润、学生劳动收入”双赢的原则。
3.5合作运营培训基地
企业可以利用学校的培训设备、场地和学生来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多的利润。学校可以通过生产投入和技术指导来降低教育成本。学生可以提前接触生产过程,更早、更好地将角色从学生转变为员工,实现学校、企业、学生共赢。
4数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数字化背景下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开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访问座谈、资料收集、文献查阅等方法,以抽样调查的形式对重庆部分设置有酒店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酒店企业进行了调查,同时查阅大量相关文献以及行业资料,基于校企合作的参与主体视角,初步探索总结了当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在数字化背景下开展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4.1高职院校层面
(1)对校企合作的认识不够深刻全面,开展模式比较传统且培养目标存在偏差。
从调查情况来看,学校都开展了一定程度的校企合作,但对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认识比较片面,开展的合作形式比较传统。例如,“2+1”酒店人才培养模式,将学习与市场实践分开开展,注重学生传统岗位技能的培训和获得。部分院校采用订单班模式,虽各具特色,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为了满足一时的用工需求,注重订单班的数量,但忽略了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质量;注重订单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但缺乏酒店人才文化素质的培养等。此外,部分院校采用現代学徒制模式,在人才培养方向上忽略了行业对信息化、数字化技能人才的需求。
(2)合作企业的选择不够典型、企业数量和类别单一、信息化水平较低,跟不上数字化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
由于地理环境、经济水平的影响,酒店的等级、规模以及管理水平也存在区域性差异,因此,部分开设有酒店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在合作企业的选择中比较盲目和吃力,缺乏实际考虑。比如,部分院校由于资源匮乏等原因选择了一些实力和知名度较低的酒店企业开展合作,虽遵循了就近实习的原则,但这类酒店的管理水平普遍较低、管理理念不够新、工作流程不成熟、制度不完善等。此外,合作的企业数量较少,行业类型单一,多为一对一的形式,无法满足数字化时代的酒店人才培养要求:由于合作酒店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不高,设施设备以及服务管理比较传统,更不利于在数字化时代下对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
(3)学校实训基地设备比较陈旧,信息化设施设备不够完善,无法满足数字化实训教学的要求。
基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技能性、应用性较强的特点,各院校也大力建设了一批校内实训基地,设备和系统较为完备,足以满足现有课程的实训教学要求。然而,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酒店业与科技深入融合推动了酒店业的数字化转型改革,强调了数字化运营、信息化管理能力的人才培养,也从侧面反映出教学改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因此,筹建数字化实训中心很有必要。不过,目前的实训设备和系统无法满足信息化人才培养的要求,需要引进更高级的现代化实训设备和系统,才能实现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4)缺乏信息化、数字化的师资团队。
酒店管理专业更名为“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强调了学生在数字化应用层面上的能力。数字化技术的更新迭代速度十分迅猛,日新月异,这对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师能力培养等都是巨大的挑战。但现实情况是,教师未必对数字化应用方法了如指掌,学校的教程也不一定跟得上数字化工具的迭代速度,因此,迫切需要打造一支信息化、数字化师资团队。
4.2企业层面
(1)部分企业对合作认知不到位,合作只注重用工问题,不注重责任意识。
由于酒店业人员流失率较高,因此酒店业普遍存在用工短缺的问题。大部门酒店与学校合作的目的是招聘员工,这导致对学生利用有余、培养不足,企业合作成为一种短期行为。
(2)培养的酒店人才流动性较大,员工忠诚度缺乏。
大部分酒店参与了校企合作项目,通过订单班、顶岗实习、现代学徒制等形式与院校共同培养酒店人才,但学生参与活动的意愿不强,认为在酒店实习不稳定,实习期满后很多学生会选择跳槽,导致酒店前期的付出始终得不到保障,致使校企合作失去意义。
(3)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尤其是信息化管理、数字化运营技能匮乏。
目前,大部分校企合作企业主要停留在传统酒店从业人员的技能培养方面,未向培养信息化、数字化人才的方向转型,很多酒店企业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较低,缺乏先进的信息化设施和系统,导致学生无法获得新技能的学习和锻炼。
4.3学生层面
(1)对酒店管理专业的认知不够,专业的忠诚度较低。
通过调查得出,大部分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对所学专业不够重视与热爱,不愿意到酒店实习与工作,造成校企双方投入大量心血培养出来的学生最终不愿去酒店实习和就业。
(2)对校企合作的认知存在偏差,功利心较强。
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理解比较狭隘,认为实习工资太低,是充当廉价劳动力,同时缺乏在实践中思考和总结的能力。
(3)对行业的洞察力不够,对数字化的感知度不强。
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对数字化的理解、感知以及应用能力并不强。然而,随着酒店行业与科技、信息化、数字化的融合,自助人住机、智控面板、微信房卡等数字化工具的出现重构了酒店服务场景,要求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对数字化有强烈的感知,并重新理解酒店服务,学习新场景下的服务技能就非常重要。这也是信息化、数字化人才在酒店行业的发展机遇。
4.4校企合作有效契合的问题
(1)在合作内容方面,基于酒店行业及酒店管理专业数字化转型的校企合作深度和广度不够。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以不同的形式开展了校企合作,合作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实习实训、双导师授课、讲座、就业等方面,也有部分院校在教材建设、专业课程教学、共建实训基地、课题研究等方面展开了校企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校企共赢。同时,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冲击,酒店行业的转型以及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升级,在助力行业和专业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校企合作缺乏,特别是信息化、数字化方面的课程教材开发以及数字化實训中心的打造、智能化系统的应用、场景模拟设备更新等迫在眉睫,需要找到新的合作契合点来满足新时代酒店行业及专业发展的需求。
(2)校企合作的稳定性较差,更换合作企业的频率较高。
大部分院校的校企合作时间都不长,且合作过程中联系不够紧密,处于不断试错的阶段。比如,合作过程中相互沟通交流较少,浪费了双方资源,也不利用经验总结,导致人才培养和特色塑造出现偏差。
(3)校企合作的保障制度不健全。
校企合作主要以合同的形式来约束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学校主要通过与实习相关的制度和协议来约束酒店,或者对酒店的实习待遇、就业保障等方面作出规定。这对酒店的制约性不强,主要原因是校企合作相关的法律、制度、规范等约束机制不够完善,因此存在一定的漏洞和风险。
(4)缺乏一套完整的校企合作评价方案。
大部分校企合作双方对合作的开端、合作的结束比较重视,注重任务的完成,而忽略了对校企合作过程的监督以及合作后的效果评价。没有一套完善的评价规则和体系去评估校企合作的效果,如缺乏学生的就业对口率、学生综合职业素养、校企目标等方面的评价,从而影响校企合作的稳定性和质量。
5校企合作的建议
5.1学校层面
高职院校应紧随酒店行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和转型的趋势,积极响应传统酒店管理专业向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方向的改革。一方面,重点围绕“数字化运营、数字化管理与服务”的技能转型新方向,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契机,以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为抓手,适当调整或革新校企合作的内容。另一方面,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主,以多个优势企业为辅,围绕数字化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建立一校多类别的资源互补型合作联盟。其中,尤其要注重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型的龙头非酒店企业的加入。
5.2企业层面
数字化酒店的建设与发展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要求从业人员在掌握酒店管理及服务理论的同时,能够灵活开展酒店的经营与管理工作,对大数据、信息技术进行深入了解。酒店企业必须积极转型,不断地创新企业发展模式,在多元化引入新型酒店人才的同时,创新校企合作的内容和培养方式,促使酒店长远发展。
5.3学生层面
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加强对酒店管理专业的认知,主动积极地参与校企合作;同时,要看到行业转型的机遇和挑战,新时代下的酒店管理不再是传统的体力劳动,既要具备扎实的服务能力,又要具备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
6结束语
高职院校为培养高质量的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人才,必须与企业共同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在校企合作中,不仅要考虑高校和企业的融合度,更要让学生高度关注科技进步和酒店行业企业的发展动向,以不断提升教育质量,让学生、高校和企业实现共同成长。
作者简介:
王雪梅(1988—),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管理创新、职业教育。
李星瑜(1994—),硕士,研究方向: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教学。
张雪梅(1994—),本科,助教,研究方向:财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