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记》的艺术特色赏析

2023-04-09 01:42高希玲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23年11期
关键词:郦道元石钟山实地考察

高希玲

公元1084年,苏轼被调到汝州任团练副使,途中经过湖口,游览石钟山并进行实地考察,之后便写下了这篇著名的《石钟山记》。在文章中,作者详细记录了自己乘舟前往石钟山进行实地考察的经历,深入地探究了石钟山名字的由来,进而指出:想要认识事物的真相,就必须“目见耳闻”,切忌主观臆断。下面,笔者就谈谈《石钟山记》的艺术特色。

一、立意新奇

古人写游记一类的文章,大多是为了写景抒情。但苏轼写这篇文章并不纯粹是为了记录自己游览石钟山的经历。在文章中,他重点分析了“石钟山”名字的由来。可以说,这篇文章的立意是颇为新奇的。

在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中,作者简单地叙述了“石钟山”名字的由来,进而提出问题:“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关于“石钟山”名字的由来,虽然前人已经给出了合理的解释,但作者的心中依然存在疑惑。由此可见,对于“石钟山”名字的由来,作者以前从典籍、传闻之中已有一定的了解,但他并没有人云亦云,而是心存疑虑,一心想要“寻根问底”。正因如此,他才会亲自乘舟,前往石钟山一探究竟。经过一番实地考察之后,他终于找到了“石钟山”水击石响的原因,并创作这篇文章,详细记录了从心中存疑,到实地考察,最后得出结论的整个过程。如果仅仅心存疑惑,很快便将之抛诸脑后,也不亲自前往探寻,他自然无法写出这样的文章。正因为他在有了疑问时就积极采取实际行动,最终才会发现问题的真相。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撇开表面现象,就“探寻石钟山”一事发表见解,指出:“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对于某个事物,一些人既未亲眼见到,又未亲耳听到,只凭想象便对事物妄加评论,显然是不正确的。作者从具体的事件中归纳总结出深刻的道理,通过自己探寻石钟山一事给世人以启示。很显然,这种通过实地考察和理性思考得出结论的做法,其意义和价值明显超过了“探寻石钟山命名的由来”这件事本身。

从表面上看,作者在《石钟山记》中只简单记录了自己前往石钟山实地考察的经历,及“石钟山”名字的由来,但实际上,他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告诉世人:一些事物往往不像表面上看起来的那样简单,想要探究事物的本質、了解事情的真相,就一定要目见耳闻、细心考察,而不是人云亦云或主观臆想。

二、层次分明

《石钟山记》层次分明。全文仅数百字,但其中既有前人的观点和言论,又有作者自己在实地考察中获得的见闻,还有他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为了合理地安排文章的内容,在结构上,作者按照“疑——察——论”的顺序精心安排,使文章首尾照应、浑然天成。作者在文章开头提及郦道元对“石钟山”的看法,然后说有一些人对郦道元的观点表示怀疑。这种怀疑并非没有依据。有人以钟磬作实验,然后对郦道元的观点进行了有力的辩驳。这也为文章后面的内容作了铺垫。对于前人的观点和同时代其他人的看法,作者都心存疑惑,因此决定亲自去实地察看。在见到了“石穴罅”和“大石当中流”这两处声源后,他发出了“古之人不余欺也”的感慨。在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再次表达见解:郦道元所说的虽然有道理,但过于简单粗陋,并不能让世人真正懂得其中的道理。在文章中,他引用了郦道元和李渤的观点。这部分内容原本比较枯燥,但他适时将自己的看法穿插其中,将其巧妙地联系起来,表示自己对他人的观点存在疑问。

一般来说,游记通常先记游,然后发表议论,而《石钟记》是先议论,再记游,最后以议论收尾。作者因“疑”而“游”,因“游”而得“果”,因“果”而有所“感”,因有所“感”理的佳作。

三、语言晓畅

作为宋代的散文大家,苏轼在散文创作上有着极高的天赋,善于运用最精简、精辟的语言来揭示深刻的哲理。《石钟山记》一文的语言生动晓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在分析“石钟山”名字的由来时,作者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包括拟人、引用、反问等。如“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作者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大石的森然之态,突出了地势的险峻和奇崛。又如“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作者通过引用典故来解释所见的异象,形象地说明了“石发钟声”的原理。经过一番探寻,作者终于发现了“石鸣若钟”的原因,也对前人的推论进行了有力的反驳。“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在文章的结尾处,作者采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在总结全文的同时,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世间的一些人容易被事物的表象迷惑,或囿于前人的言论,人云亦云,真正能亲自前去查探的,可以说是少之又少。作者通过使用这些修辞手法,使文章的语言变得生动形象。

文章中还有描写“栖鹊”和“鹳鹤”的句子。作者先以“山上栖鹊”点明鸟名,然后以“闻人声亦惊起”来形容栖鹊被人声惊飞的情态,最后以“磔磔云霄间”来形容其鸣声;在描写鹳鹤时,作者先写其声,再交代鸟名。全文骈散结合,长短句交错,语言流畅自然,通俗易懂,富有变化,充分展现了作者的写作功底。

《石钟山记》虽然只是一篇游记,但其具有立意新奇、层次分明、语言晓畅等艺术特点,是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作者在极短的篇幅内记录了自己的疑惑,写清了自己亲自前往石钟山进行实地考察的始末,并在亲身实践的基础上发表见解与看法,足见其笔力不凡。

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题研究中心立项课题“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整书思辨性阅读指导与实践研究”(立项编号:KCZ2021018)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郦道元石钟山实地考察
地理学的先导郦道元
访石钟山
萧梅老师实地考察相关论文综述
电商精准扶贫的现状分析和对策解析——基于井冈山市的实地考察
Foreign Experts on Sightseeing Tour around Zhejiang
文人反腐遭报复
记游寓志脉络清——《石钟山记》《游褒禅山记》《游黄山记》比较谈
《三峡》不是郦道元写的
郦道元所见早期园林——《水经注》园林史料举要
著名作家石钟山:幸福不用激情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