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一体化下高校财务管理转型研究

2023-04-07 14:18王月婷
中国经贸 2023年9期
关键词:高校

王月婷

摘 要:预算一体化是指将国家财政预算、国有企业预算、事业单位预算、地方政府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等不同层级和类型的预算合并为一个整体进行编制和管理的预算制度。这一概念最早在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推进预算制度与财政改革有机衔接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并于2018年进一步得到财政部、国务院等部门文件的明确规定和推广。高校是我国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重视财政资金管理,基于预算一体化实现财政资金合理配置,为高校财务管理转型奠定基础。本文分析预算一体化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并从财务管理转型视角提出高校未来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预算一体化;高校;财务管理转型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通过改革提高财政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同时,为了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行政事业单位同样需要建立协调、高效的预算体系,实现财政管理的一体化和协同化。发挥预算一体化工具作用,能够帮助高校在实现预算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促进财务管理模式转型升级。

一、预算一体化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规范资金管理流程,强化预算管理精细化水平

一方面,高校预算一体化可以规范资金管理流程。高校资金来源多样,包括国家拨款、贷款、捐赠等多种形式。预算一体化可以实现对这些资金的全面管理和监控,确保资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另一方面,高校预算一体化可以强化预算管理的精细化水平。高校预算管理过程中涉及多个部门和院系,预算一体化可以通过对各部门预算的整合和协调,形成一个整体预算,实现对预算管理的精准监控,实现预算的合理分配和使用,从而提高预算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二)将各项支出纳入项目库,全面落实预算绩效管理

预算一体化可以将高校各部门和院系的预算整合到一个整体预算中,形成高校全局性的预算管理,实现对预算执行的全面监控和精细化管理,可以帮助高校实现预算管理的目标,并提高绩效评估的准确性,从而落实预算绩效管理。预算一体化还可以实现高校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实时监控和评估,从而帮助高校实现预算管理的全面性和有效性,提高高校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精细化水平。

(三)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精细化与“放管服”改革存在冲突

一方面,科研经费预算编制需要精细化,确保科研经费的合理分配和使用,避免资源浪费和滥用,同时也要确保科研项目的质量和效益。另一方面,放管服的理念强调简政放权和减少行政干预,给予科研机构更多自主权和灵活性,给科研人员松绑,简化流程,使得科研机构能够更加高效地开展科研工作。高校作为科研机构,科研经费是其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国家对“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精细化与“放管服”改革之间出现了一些冲突,第一,资金使用范围受限。为了加强财政资金管理,下拨给高校的多数经费都有特定的用途,需要用于特定活动,导致了科研经费的使用范围受限,难以满足科研工作的需要;第二,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编制和执行难以匹配。

(四)财务管理系统与预算一体化系統对接不到位

第一,预算编制与执行不协调。高校预算编制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未能实现有效对接,导致预算编制与执行不协调,出现预算超支或未能充分利用预算等问题。例如,某个科研项目的预算经费没有按时到账,导致研究团队无法按照计划进行研究工作;第二,预算管理不精细。高校预算一体化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对接不到位,可能导致预算管理不精细,无法实现对科研经费的全面监控和有效管理。例如,财务部门无法及时掌握某个项目的经费使用情况,难以对经费的使用进行精细化管理;第三,费用核算不准确。高校财务管理系统和预算一体化系统对接不到位,导致费用核算不准确。例如,某个科研项目的经费使用情况未能及时更新到财务管理系统,导致科研团队无法及时获得项目经费使用情况的反馈,难以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决策;第四,预算控制不严格。高校预算一体化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对接不到位,可能导致预算控制不严格。例如,某个科研项目的经费预算被高估,但由于预算和财务系统未能有效对接,财务部门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超支问题,从而导致预算的严格控制受到影响。

(五)财务人员面临新挑战

第一,工作内容变化。随着预算一体化的实施,高校财务人员的工作内容将发生变化。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人员主要负责对账、报账等基础性工作。但是在预算一体化的新模式下,财务人员需要更加重视预算编制和控制、费用分析、绩效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需要具备更高的分析和决策能力;第二,技能要求提升。随着预算一体化的实施,高校财务人员需要具备更高的技能要求。这包括了解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熟悉财务系统的操作方法和预算管理流程,了解相关政策法规的变化等方面的知识。因此,高校财务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以适应新的工作要求;第三,工作质量提高。预算一体化通过优化预算管理流程和绩效管理机制,提高了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加准确地制定和控制财务预算,提高预算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二、预算一体化下高校财务管理转型路径

(一)转变传统思维理念,强化财务管理转型意识

为树立预算一体化理念、强化财务管理转型意识,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首先,高校可以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组织培训、编制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全体教职工普及预算一体化的相关知识,加深教职工对预算一体化的认识,使全校教职工认识到预算一体化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必经之路,进而树立预算一体化的理念;其次,高校可以设立专门的预算一体化管理部门,负责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估,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推进预算一体化工作的实施。同时,部门也可以制定专门的预算管理规范和工作流程,规范预算管理行为,提高预算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最后,高校可以根据预算执行情况和绩效考核结果,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激励各部门积极推进预算一体化工作。同时,对于财务管理不规范的部门,可以采取惩罚措施,提高各部门对预算一体化工作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

(二)完善组织架构,合理划分岗位权限

在预算一体化的背景下,高校需要完善组织架构、合理划分岗位权限,以实现预算管理的精细化和规范化。具体而言,高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高校可以根据预算一体化的要求,调整和优化财务管理部门的组织架构,明确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责和权限,建立起高效协调、信息畅通、决策迅速地管理体系。例如,可以设立专门的预算管理部门,负责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绩效评估等工作;另一方面,高校可以根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需要,合理划分岗位权限,确保岗位权限与工作需要相匹配。例如,可以根据不同岗位的职责和权限,设置各种不同级别的财务管理系统账号和权限,防止低级别的工作人员对高级别权限的操作,从而保障财务管理安全和规范。

(三)强化项目库管理力度

在预算一体化背景下,高校可以通过强化项目库管理,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率,推动高质量发展。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优化项目管理流程。高校可以建立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流程,明确各项工作的标准和流程,确保项目的申报、审核、执行、评估等工作都能够按照规定流程进行,防止出现重复申报、重复审核、资金闲置等问题;第二,加强项目评估。高校可以加强对项目的评估工作,评估项目的科研成果、社会效益等绩效指标,为项目的执行和资金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提高项目执行的效率和质量;第三,创新项目管理模式。高校可以探索创新的项目管理模式,例如建立项目联合申报机制,组织多个学科、多个单位联合申报,促进学科交叉和资源共享;另外,还可以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将科技成果转化成具体的项目,推动产学研结合和科技创新发展;第四,强化项目资金使用监管。高校可以加强对项目资金使用的监管,确保项目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规范性。例如,建立起科学有效的项目资金使用监管机制,对项目资金的拨付、使用和结算等环节进行监督和检查,避免出现资金浪费、挪用等问题。

(四)完善预算管理体系,提高预算编制完整性

在“放管服”背景下,高校需要更加重视科研项目预算的编制工作,以保证科研经费的有效使用和项目的顺利进行。首先,高校需要明确预算编制的程序和标准,建立预算编制工作的责任制和流程,确保预算编制的规范化、标准化和透明化。预算编制的标准应该根据不同的科研项目的特点来确定,可以根据项目的规模、难度、周期、地域等因素进行分类,确定不同的预算编制标准;其次,高校需要建立科研项目预算的审批制度,严格按照程序和标准进行审批。对于需要特殊审批的科研项目,应该进行特殊审批,并严格把控项目预算的使用情况,保证资金使用符合相关规定;再次,高校需要建立科研项目预算的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对项目预算的监督和管理。通过加强项目预算的监督管理,可以及时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防止出现资金浪费和滥用等现象;最后,高校需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提高科研项目预算编制的精细化水平,根据项目需要合理制定预算,精确分项,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和管理,确保资金的有效使用。

(五)搭建數据共享平台,加大信息共享力度

高校基于预算一体化背景,可以采用财务共享系统来优化财务管理流程,提高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具体来说,为了发挥财务共享在预算一体化中的作用,高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通过财务共享系统,各部门可以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互通,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全校各项收支情况,从而为预算编制和决策提供更为准确和全面的数据支持;第二,高校可以建立基于财务共享系统的审批流程,实现财务管理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同时,通过系统中的审批记录和审批结果,可以更好地掌握各项业务的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第三,财务共享系统可以将财务数据通过图表、报表等形式呈现,实现财务数据的可视化。这不仅有利于财务人员更好地掌握财务数据,还有助于高校管理层更好地了解校内各项财务情况;第四,财务共享系统的使用可以大幅度减少手工操作,节省人力物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此外,高校还可以利用系统提供的自动化功能,自动生成报表和统计分析,帮助财务人员更好地了解和分析各项财务数据。

(六)强化员工综合素质,满足财务管理转型要求

预算一体化的实施,要求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因此,高校需要采取措施来强化员工综合素质,以满足财务管理转型的要求。首先,高校可以开展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包括财务管理、预算编制、项目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此外,高校还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或其他高校的财务管理人员来分享经验和技巧,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其次,高校可以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在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方面取得卓越成绩,并对表现优异的员工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晋升机会。这种激励机制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促进员工的自我发展和提高综合素质。最后,高校还可以注重员工的职业发展和培养,制定完善的职业发展计划和培训计划,让员工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提高员工的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员工的个人成长和组织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自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国家为了平衡财政资金投入与产出,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促进预算一体化管理。对此,高校必须要强调预算一体化管理对财务转型升级的作用,统筹财政资金、加强项目预算控制,并利用项目库管理实现预算支出合理化,为高校后续的运行与发展提供更充实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光艳,张湘怡.基于预算一体化的高校预算管理系统建设路径[J].预算管理与会计,2021(05):4.

[2]黄爱华.预算管理一体化下的高校项目绩效管理研究[J].经济学,2022,5(03):139-141.

[3]王艳飞.建设预算一体化平台对高校财务工作的影响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 2021(26):132-133.

(作者单位:大连外国语大学)

猜你喜欢
高校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浅议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