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在高中班主任德育中的应用

2023-04-05 03:25丛菊红
关键词:家校德育工作育人

丛菊红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会议中着重强调了办好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要求教师注重德育质量的提升,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问题。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一线教师革新教育观念,不再将关注点局限于单纯的理论知识教育上,认识到德育才是教育的根本,在班级管理中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培养出具备良好道德素养的人才,可见德育的重要性。但是就目前的高中班主任德育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家、校教育分离就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促进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高中班主任需要认识到家校合作的必要性,并且积极探索家校合作在德育中的实践应用途径,以家校合力,促进班主任德育质量的提升,解决一直以来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面临的困境。

一、家校合作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端正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

古人云:“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充分地说明了一个人要从小具备孝顺之心,在外出时要做到尊敬师长,谨言慎行,与人友爱相处,具备仁爱之心,而这些品德大多是需要从小培养的,儿童在幼儿时期通过父母的言行、教诲,能潜移默化地形成这些优秀的品质。但是,现实中我们发现,众多家长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将“不输在起跑线上”“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作为了育儿的目标,并且这种观念一直影响着家长,即使学生已经进入高中学习阶段,仍有家长依然更为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技能发展情况,缺乏对孩子的道德品质教育,或没有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德育之中。在高中阶段的德育中开展家校合作,可以帮助高中生家长减轻分数的压力、考学的负担,转变家庭教育观念,认识到道德的发展才是立人之本、仁义之源、孝义之道,只有德育与知识教育并进,才能有立足于社会的根本。

(二)补充了学校的德育师资力量

在《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8)》中指出,德育问题是当前我国教育领域必须重视的问题,也是我国教育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在高中班主任的教学工作中,德育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也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内容。在学校的教育环境中,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多,对每一名学生的了解程度也较高,但是班主任除了要做到班级管理工作外,一般还会担任某一科的学科教学任务,在德育上投入的精力难免不足。另外,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做到随时随地地纠正每一名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此时家庭教育的作用就凸显了出来。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具有持久性、长远性及及时性的特点,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可以实现对学校教育师资力量的补充,提升对德育的支持力度,实现德育的有效延续。

(三)满足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德”字优先,充分说明了一个人道德、品德的重要性,失去了“德”的人,即使其他方面发展得很优秀,也容易危害社会。当前,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无论是2016 年的吴谢宇弑母事件,还是萧山某高中女学生被同学杀害弃尸荒野事件,都在给学校德育、家庭德育敲响警钟。德育不仅是家长、教师的任务,同时,也是一名合格的公民全面发展的需求,家校合作模式的实施可以在极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通过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德”的品质形成,助力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

二、家校合作在高中班主任德育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一)设定明确的家校合作育人目标

家校合作在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有序开展,需要以明确的育人目标为基础,改变班主任、家长盲目教育的行为,以明确的德育目标,为学校班主任育人指导以及家长的家庭教育指明方向,同时,还能转变高中生固有的思想观念,认识到自身道德水平提升的价值。设定明确的德育目标,可以保障家校育人保持良好的合作状态,让双方的沟通、交流更加有效,是提升学生德育品质的重要环节。另外,在家校合作的德育工作开展中,所设计的德育目标应具备层次性、递进性,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发展规律、发展需求,设置适合不同年级学生发展的德育目标。例如,高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初中向高中过渡的时期,一般是15~16 岁的学生,正值青春发育期,此时,他们的身心发展状况、社会交往能力等都处于过渡期,那么在家校合作的德育目标制定过程中,班主任与家长应关注这部分学生从少年走向成年、从被保护转变为自立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几个德育目标:1.普及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形成关心国家时政大事的意识,了解我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的成就,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的志向;2.规范升旗仪式,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使其形成强烈的国家主权意识,认识到国家领土完整不可侵犯,促使高一年级学生形成国家自豪感;3.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参观烈士陵园,了解国家历史;4.对入学新生进行组织纪律训练,树立纪律意识,规范行为举止,培养其以正确的态度看待与评价他人,说话做事要做到以理服人;5.加强班集体荣誉感教育,培养学生形成主动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等。班主任应与家长共同讨论德育目标的内容,取得家长的认同与支持,使家长与班主任在学生的德育上拥有共同的努力方向,达成育人共识,以保障德育工作的质量成效。

(二)巧借互联网技术让家校互动更及时

在传统的德育中,大部分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是通过家访等方式,无法实现随时随地沟通教育,对家校合作的德育工作开展造成了阻碍。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为家校合作的顺利实现提供了更为优质的技术条件,高中班主任可以利用互联网搭建互动平台,将德育的内容通过互联网传递给家长,为家长提供更为便捷的合作育人渠道,这样不仅有助于提升家长的合作育人热情,也让家校合作的关系更加紧密。在家校合作过程中,班主任可以通过“互联网+”选择主题家长会的内容,利用互联网平台向家长发送文件,如通过QQ 群、微信群、校园通等途径征求家长的意见。通过意见的征集可以发现,高一年级的学生家长在主题家长会内容的选择上更加倾向于养成教育、初高中衔接等内容;高二学生家长更为关注学习成绩两极化以及学习生涯规划等问题;高三学生家长则更为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口单招等问题。通过对互联网技术的运用,选择家长更为感兴趣的主题家长会,能提升家长参与家长会的积极性,让家长可以在家长会后得到收获。

(三)尊重与突出学生的德育主体地位

在以往的高中班主任德育中,绝大部分班主任将学生定位在被教育者的角色上,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也总是认为孩子是长不大的,喜欢事事插手,习惯给孩子做决定。错误的家庭教育与班级教育导致高中生缺乏主动意识,即使参与了德育相关活动,也时常因为自信心不足而流露出恐惧感。怯于与他人沟通,缺乏独立意识,思维逻辑僵化,缺乏创新创造的意识,这是高中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缺失的具体体现,不利于从根本上改善高中生的道德品质问题。例如,晓丽是一名高二的学生,平时的文化课成绩一般,但从小就对绘画情有独钟,在小学时经常参加美术兴趣班,但是上了初中后父母担心晓丽因为绘画耽误文化课,就不再让晓丽去参加绘画班了。在高二的时候晓丽再一次提及想要选择美术专业参加高考,晓丽的家长认为艺术课的高考是“歪门邪道”,因此,持有反对的意见。此时,班主任应多与家长沟通,引导学生家长摆脱“独断专制”的错误思想,不要将家长的思想强加于孩子身上,要多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的选择。有的家长对于孩子所选择的专业与未来发展趋势并不了解,那么班主任可以在这方面给予一定的分析,帮助家长和学生更为深入地了解专业方向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做出更为正确、理性的选择,这就是家校合作的价值所在。因此,在家校合作的德育工作开展中,需要班主任和家长尊重学生做为德育主体的思想,给德育主体更多自由选择的权利。在家校合作的德育中,班主任和家长要放下架子,多与德育主体交流,用心倾听德育主体的需求,突出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这样可以使家校合作的德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开展丰富多样的家校合作育人活动

在家校合作的德育工作中,若只进行理论的讲解,起到的德育效果十分微弱,想要更好地达到德育的目标,提升德育的现实意义,需要组织开放的、多样性的家校合作育人活动,以家校合作的实践促进德育水平的提升。例如,学校可以设置每月一次或每周一次的家长开放日,开放日时班主任可以邀请家长进入班级,坐在班级后面和学生一起听课。也可以组织父爱、母爱或其他具有德育意义的主题班会,用具体的案例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家长和学生可以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也可以组织学生和家长的辩论赛,针对某一种家庭教育行为是否正确展开讨论,促进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另外,可以组织实践性的德育活动,要求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如在暑假或寒假期间,组织以“慈文化”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从“慈孝”“慈善”“慈爱”三个方向选择其一,落实到实践行动上,并拍照分享,书写在“慈文化”实践活动中获得的感悟。也可以鼓励学生围绕“绿色环保城市”主题,担任一天或几天的“绿色城市”宣传员,将绿色理念传递给更多人,并且用实际行动营造出更加健康、绿色的城市环境,例如,与清洁工人一起打扫城市卫生等,以达到知行合一的德育目标。

综上所述,班主任应认识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同发展是影响德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班主任应积极探寻家校合作模式的建立机制,树立明确的育人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德育原则,通过实践活动的组织,落实家校合作育人模式,为高中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优质环境,促进高中班主任德育水平的提升。

猜你喜欢
家校德育工作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关于发起创建“家校共育实验校”的函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高中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些尝试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