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宗启
小学阶段是学生塑造良好思想道德的黄金时期,该时期开展有效的思政教育既可以丰富学生思政理论知识,还可以提升其思政素养,使之逐步成为勇担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因此,小学班主任教师既要重视班级管理中思政渗透的重要性,又要通过创新班级管理模式、渗透方法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赏识教育是承认学生个体差异、允许学生失败或犯错,多给学生以肯定与鼓励,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一种教育。教师可以通过赏识学生的正确行为进一步改善、强化学生的正确行为,使之能一直保持这种正确行为,为提高其学习或实践效果提供保障。班主任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应合理运用赏识教育理念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既要承认、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也要对学生出现的不正确的思想行为给予相应的引导,并通过包容、提醒等教育手段使学生及时发现或找出自身的不足。通过赏识教育不断唤醒、放大学生的优点,使之迁移与践行自身的优点,最终为提高学生思政素养奠定基础。
德育是百育之首,思政教育则是德育的核心。小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养成、树立良好思想品德的黄金时期。班主任教师须正确认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也要明确班级管理与思政德育渗透之间相互依存、彼此影响的关系。班主任在运用赏识教育理念开展思政渗透时,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赏识教育氛围,要制定相应的赏识标准,以此激发、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使学生能在教师在赏识教育中不断发现自身的优点,不断规范自己的思想道德行为,最终为实现高质量、高标准的思政德育奠定基础。
首先,制定赏识教育标准。班主任在运用赏识教育理念开展思政渗透时,必须基于相应的标准,以避免出现随机赏识、任意赏识、赏识失当等问题。一方面,教师可以将《学生守则》、班规校规以及《思政学习与生活践行考评制度》等作为赏识教育的标准,及时给予那些表现优秀的学生相应的赏识性激励;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共同学习《思政学习与生活践行考评制度》,以此增强学生思政内容学习与思考的积极性。该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地内化与迁移思政学习内容,在增强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的同时,也为促进其生活践行提供了保障。其次,明确“赏”“识”要点。班主任教师在运用赏识教育理念开展思政教育时,绝非简单的表扬、激励与赞美,而是要明确如何“识”、如何“赏”,进而才能提高赏识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效果。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及时发现学生的正确行为或思想,如学生在班级里能主动帮助他人、主动保护班级或校园环境等。教师发现学生正确的思想行为后,应及时给予相应的“赏”,即运用肯定式评价、激励式评价等,及时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思想行为是正确的、是值得自豪的,这样会在更多学生的内心深处形成一种积极的、正确的德育“共识”,这对提高思政教育效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教师在运用赏识教育理念开展思政教育时,不能一味地“赏”,若发现学生存在思想道德“错误”必须及时予以指出,并运用委婉且明确的语言指出“错误”及其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利用学生现有的优点作为引导、教育的切入点,使学生现有的“优点”变成其改正错误的内驱力。例如,赵同学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尊重师长、积极帮助他人,但班集体荣誉感较差,此时,班主任应肯定赵红尊重师长、积极助人的优点,并以该优点作为开展思政教育的切入点,使之明确一名思想道德优秀的学生要尊重师长、积极助人,更要具备集体意识、集体荣誉感。这类赏识性的思政教育活动,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又能让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主动进行自查自纠活动,最终实现高效渗透、高效育人的目的。
班主任开展思政渗透工作,不仅是为了丰富学生思政知识,更是为了让学生高效运用渗透的思政内容,并实现生活化践行。赏识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在承认学生个体差异、允许学生失败或犯错的基础上发现、挖掘学生身上的优点,并通过赏识学生的这些优点改善、强化学生的这些优点,并使之成为一种正向的行为。因此,班主任教师必须要在思政渗透工作中善于发现、挖掘学生身上的优点,并通过赏识教育激发学生思政践行的情感。
如在升旗仪式上,当班主任教师发现李同学能主动地立正、摘帽、敬礼(或行注目礼)时,升旗仪式结束后要及时给予该学生赏识性评价,如“李同学在升旗仪式上主动立正敬礼,这说明他尊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更表现出了他的思想道德素养,我们大家应该向他学习!”,简简单单的一句赏识性评价与表扬,能帮助这名学生了解自身的行为是正确的,也会进一步激发其生活化践行的情感,使该名学生主动、积极地内化与迁移这种敬重国旗的优秀行为,还可以引发其他学生的效仿,进而达到“以点带面”的思政教育目的。另外,教师不断发现、挖掘学生的优点,并给予及时、恰当的赏识,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比、赶、超”德育践行氛围,这对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班主任在运用赏识教育理念开展思政教育时,也要承认并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更要运用赏识的视角让学生发现、审视自身更多的优点。如身高体壮的同学主动去帮助同学拿重物时,教师应及时“深度挖掘”,并提出个性化的赏识性评价:“张同学,你今天助人行为让我们所有人都为你感到骄傲!你的助人为乐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向你学习!”该学生既得到了教师的表扬、赞美,也让更多的同学明白“助人为乐”是一种能得到他人认可、他人感谢的正确行为。此时,张同学本人也会为自己的助人为乐的行为感到自豪,且会在内心深处形成强烈的生活化践行情感,并逐步将这种情感转化为自主践行的内驱力。
培养学生思政素养是一个系统的育人过程,其育人主体既涵盖了学校、班主任,也包括学生的家长。因此,教师应基于既有的家校合作平台构建家校共赏机制,即由班主任教师和学生家长共同运用赏识教育理念开展思政渗透工作,以发挥家校共育、家校共赏的合力。
首先,搭建家校共赏平台。教师可以基于现有的家校合作构建家校共赏平台,并通过该平台与学生家长达成家校思政教育共识。同时,班主任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家长运用赏识教育理念的方法与技巧,使学生家长既能及时发现子女身上的优点与不足,也能基于赏识教育帮助子女不断强化其优点、逐步纠正其不足,进而实现家校共同开展思政渗透的目标。其次,开展共育实践活动。如班主任可以开展“生活自理小明星”“德育小明星”“社会实践小标兵”等主题思政活动。学生家长既可以在家庭中观察、了解子女的思政践行活动与行为,也可以通过赏识教育与评价活动帮助子女不断强化自身的优点。同时,班主任则可以基于活动总结、活动展示以及学生家长反馈信息等,进一步了解学生生活化践行情况,并给予相应的赏识性评价,以增强学生思政践行的情感与行为。学生则会在教师、家长的赏识性评价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政素养,更会在生活践行中不断实现自我完善,为真正促进学生思政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基础。
小学班主任在运用赏识教学理念开展思政渗透时,必须要科学制定赏识教育的标准,同时,还要通过家校共赏机制与学生家长共同发现、挖掘学生优良思想道德潜力与行为,并通过赏识教育与评价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政观念,为促进学生思政素养的形成、内化与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