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方燕
“双减”政策的出台,强调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而班级管理是落实德育的重要环节,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更能促进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结合小学生成长特点分析,学生年龄尚小且个体差异较大,这些因素都在无形之中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施形成阻碍。为此,小学班主任需肩负起班级管理职责,把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基于学生成长特点实施班级管理计划,为确保班级管理工作的有序实施奠定基础。
相较于班主任教育而言,学生开展自我教育更有助于达成教育效果。班主任只能作为学生学习生涯中的指导者,陪伴学生度过成长中的某个阶段,但班主任终究无法陪伴学生一生,这也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意识的主要原因。但自我教育的实施需建立在正确价值观和学习观基础上。也就是说,学生需具备一定的自我思考能力,方可实施自我教育。因此,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过程中,应充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提高学生主人翁意识,使学生明白自己在班集体中的价值,以此作为基础,逐步培养学生价值观念,确保学生自我教育意识的形成。
为锻炼学生自主能力,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班主任可在班级内建立班干部队伍,由班主任作为主导,统筹规划班级管理工作,并由班干部队伍进行逐一实施。班级管理工作所涉及内容较多,仅由班主任独立完成,难免影响班级管理效率,这种由班主任指导、班干部执行的班级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提高班级管理效率,更能强化班级管理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进一步达成学生自我管理的目的。班干部队伍作为学生群体的核心力量,更应严格约束自身行为,严格履行班级管理职责。为避免部分学生因班级管理强度过大而产生逆反心理,班主任在选择班干部人选时,需遵从学生意愿,了解学生内心想法,可以学生自荐或者互相推荐的方式进行。此外,在构建班干部队伍时,应考察队伍中各位学生的实践能力、价值观念以及思想意识。因班干部队伍是引导班集体共同发展的核心所在,所以,班级干部应起到带头作用,在约束自身行为的同时,发挥榜样的力量,对其他同学形成正向影响。学生成长环境不同,管理能力也存在明显差异,有的学生在接触班级事务管理初期也会存在一定阻碍,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应积极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尽快成长,以此锻炼学生自主实践能力,确保学生自我教育目标的有序实施。
此外,班级管理更注重思想意识上的引导,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避免硬性约束学生思想和行为。可构建相对和谐民主的管理氛围,引导班级体内的所有学生发挥集体力量,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模式,打造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同时,除构建班干部队伍、协调班级管理工作外,还应鼓励全体学生为班级管理贡献自己的意见,如强调所有学生均须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事宜中,一方面,帮助班主任加深对学生思想意识的了解,另一方面,发挥集体力量,更高效、迅速解决班级管理问题。结合小学生身心成长特点,有的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存在较强好奇心理,但对于班级管理工作等烦琐事物,报以事不关己的心态,这种负面情绪也会直接影响其他同学。为此,班主任应充分调动起每位学生班级管理意识,可通过轮流担任班长、值日委员等方式,明确学生班级管理的重要性,使每位学生都能透过岗位体验,实现对班级管理的认同,从而确保班级管理工作的有序实施。
小学班级管理与文化课程教育存在本质区别,文化课程主要为学生普及学科知识,提高学生学科技能。而班级管理更注重学生行为习惯和思想意识上的正确引导。也就是说,班级管理属于一种养成教育,对学生现阶段学习和未来成长均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班主任在实施班级管理过程中,应抓好管理细节,从小学生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着手,以意识培养为核心内容,锻炼学生自主能力和自立意识。
结合现阶段学生成长环境来看,学生多处于独生子女家庭,对班主任和家长的依赖性较强,缺乏自理能力,这也是需要强化班级管理的主要原因。小学生能力有限,在实施班级管理工作、强化学生自主意识的过程中,应选择学生可独立完成的事物,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如要求学生自主整理学习用品、帮助家长完成部分家务劳动、与学生共同参与清扫工作等。有些小学生在溺爱的环境下长大,对于自主劳动存在抵触心理。因此,在学生参与劳动活动时,应予以好鼓励式教育,通过耐心指导,锻炼学生自主行为习惯,提高学生自理能力。此外,就小学生成长情况来看,有些学生缺乏时间意识、缺乏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行为习惯。为此,班主任要引导学生自主安排时间,为学生派发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并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同时,要求学生每天在规定的时间内到班级。为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可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评比,如某个小组学生出现迟到或是早退的情况,就扣除小组评分,以此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实现对学生行为和思想意识上的约束,达到培养学生时间观念的目的。学生年龄尚小,强硬的教学方式只会引发学生抵触情绪,这种鼓励式、引导教育的方式更能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习惯,使学生明白遵守时间的意义。除时间观念外,责任意识也是学生的小学阶段需具备的品质。有些小学生缺乏是非观念及评判事物好坏的能力,其是非标准大多源自班主任和家长,但学生始终需要独立成长,独自面对生活和学习事物,因此,班主任应在管理工作中增强学生责任意识,逐步提高学生是非辨别能力,培养学生自觉意识,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此外,班主任也要起到榜样带头作用,除基本的班级管理外,还需以身作则,如在早课前抵达班级陪伴学生,及时批改学生作业,定期开展阅读活动,等等。这些均有助于学生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更能发挥榜样的力量使学生更为积极的投身到学习中。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许多班主任可以发现某些学生面对同样的问题常出现反复性错误。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教育并未充分落实于实处。小学生自制能力相对较差,强硬高压的教育方式并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因此,班主任应掌握学生成长特点。结合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预见性策略,将被动转变为主动,以此提高班级管理质量。如在每学期开学阶段,班主任可以发现学生经历假期生活,养成散漫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针对这种情况,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可于新学期伊始开展主题班会,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假期生活,并制定未来学习方向和学习目标。同时,班主任应结合以往班级管理经验以及学生成长特点,关注每位学生学习行为,在新学期开始就提高学生学习紧张感,使学生能够尽快进入学习和生活状态。对于长期处于高强度学习环境下的学生,应以松弛管理为标准,逐步减轻学生压力,带领学生尽可能多参与室外活动,放松身心,以此提高班级管理针对性和有效性。
学生学习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不仅与班级管理存在直接关系,家庭教育也会直接影响学生未来成长。因此,班主任在实施班级管理工作中,应建立家校联合共育模式。一方面,透过家长了解学生近期情况,另一方面,凸显家庭教育作用,确保班级管理工作的有序实施。结合以往家校联合共育情况,许多家长将精力投放工作中,为使学生获得更为优质的生活,承担来自社会各界带来的压力,因此,家长容易形成学生理应由学校和班主任负责教育的固有思想。为此,班主任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搭建家校交流平台,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学生情况,达成合力共育的管理模式。除此之外,班主任应定期开展班级家委会或是家长会,了解家长的家庭教育需求,及时给予家长指导性意见,传授家长更适于学生成长的家庭教育办法,为家校共育模式下的班级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同时,班主任还可定期展开家访活动,针对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了解其家庭成长环境,结合学生特点,制订班级管理预案,保证班级管理工作符合每位学生成长需要,为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有序实施奠定基础。
对于学生而言,良好的班风将起到思想引领作用,因此,在实施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打造优良的班风也是小学班主任需承担的管理工作。步入小学后,小学生学习和生活大多在学校和班级度过,包括课间休息、课余活动等,都会对学生思想意识形成直接影响。因此,小学班主任应确立良好班级风貌,避免不良风气影响学生成长。班风属于一种无形的存在,所以,在构建班风时,应通过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文化理念等,向学生传递“团结友爱”、“文明进取”的思想。同时,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应依托学生行为习惯和思想意识进行逐步完善,以管理制度作为根本依据,确保班级管理工作的有序落实。此外,结合学生成长特点分析,因学生成长环境、学习习惯和能力上的不同,导致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班级管理工作面对的是所有学生,因此,班主任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开展个性化管理,避免有些学生因刻板的管理制度而产生逆反心理。
实际教学中,有的学生因知识储备不足而学习成绩日渐低下,这已经成为阻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为此,班主任应通过情感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积极为学生提供关爱,鼓励学生学习行为,肯定学生学习成果,以此培养学生学习信心,使学生能够更为积极地参与到下个阶段的学习活动中。除班主任透过情感教育与学生之间建立沟通纽带外,班主任还应带动全体学生给予学困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关爱,用良好的班风和集体力量感染学生情绪,使学生能够及时摆脱学习困境,逐步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此外,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生对于教育的需求不仅局限在文化课程方面,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日渐增长,并且心理问题呈现方式也更为多样,这既是时代发展所衍生出的新问题,更是班主任在实施班级管理工作中需解决的主要任务。为此,班主任在落实班级管理工作时,应定期学习心理教育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通过班级管理以及情感教育,实现对学生行为和意识的正确引导,发挥情感育人功能,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和谐、欢快且温暖的班级氛围中茁壮成长。同时,班主任应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构建平等的交流关系,减轻学生对班主任的惧怕心理,在真正关爱学生所思所想的基础上,通过平等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形成正确指引,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管理意识。
班级管理对于小学生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不仅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的一种举措,更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为将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充分落实于实处,班主任有必要转变原有管理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化学生责任意识,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实现班级管理到自我管理的合理转换。此外,班主任应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注重管理工作所涉及的各个环节,并落实预见性管理,提高管理针对性和有效性,并通过家校共育建构更符合学生成长的管理模式。最后,通过确立良好班风、实施情感教育的方式,对小学生形成思想和行为上的正确引导,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