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让“入学焦虑”变“入学期待”

2023-03-27 11:59肖晓华
考试与评价 2023年2期
关键词:幼小入学幼儿园

肖晓华

随着毕业季的到来,大班幼儿已经知道自己即将要成为一名小学生,同时对小学也有了粗浅的认识。然而,幼儿和家长对小学的焦虑与担心远远超过了期待。这就需要教师们践行自我职责,一方面,认真对国家学前教育方针当中的有关内容进行研读;另一方面,鼓励家长多多倾听孩子们的内心想法,教师多聆听家长的真实想法,并借助家园合作的力量,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入学期待,推动幼儿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心理过渡。

幼小衔接是整个教育阶段中第一个重要的衔接环节,衔接得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幼儿未来的长远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伙伴。”研究证明,在学前教育阶段,家庭对儿童发展的贡献大大高于幼儿教育机构。所以,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幼小衔接过程中,除了老师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之外,家长的科学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在孩子的学习生涯中占有极大的比例。

一、现状分析——幼小衔接中的“入学焦虑”

对于准小学生来说,大班是段特别的时期,他们将在大班后彻底告别幼儿园,投入到小学生活中。如果入学准备不充分,孩子在陌生环境中就容易产生焦虑甚至厌学的情绪。因此,如何让孩子从幼儿园自然过渡到小学,缓解孩子的入学焦虑,是每位家长都应关注的话题。

幼小衔接是教育衔接的第一个环节,关系到孩子整个教育过程的连续性。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不仅是学习环境的转变,学习方式、人际关系、角色期望等都发生了变化。在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工作开展上,仅仅依靠幼儿园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家庭教育同样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从家庭教育的现状来说,很多家长并不能充分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幼小衔接的重要价值。“幼小衔接”阶段,“入学焦虑”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不过“入学焦虑”更多体现的是家长的“入学焦虑”。家长不仅对孩子的人身安全感到担心,更对幼儿不确定的未来感到焦虑。

1. 案例:《我要再玩会儿》

凯凯经常会把蚂蚁带回家中,并用放大镜去对蚂蚁进行观察,观察它们是怎么吃冰糖的,所以在家里面,到处都可以看到蚂蚁的影子。这个情况非常常见,所以,其父母前往老师处“告状”。

爸爸:凯凯真的非常调皮,马上就要上小学了,他也不写汉字,只知道和动物玩耍,硬要买放大镜,谁也管不住他。

妈妈:我更担心他玩这些会对他的健康产生影响,家里到处都是乱乱的,根本管不住他。

凯凯:我现在要多玩一下,上了小学就没有自由了。我已经知道了非常多关于蚂蚁的秘密,下一次我要抓蜗牛。

2. 案例:《赢在起跑线上》

暑假期间,几个大班孩子的爸爸妈妈带着孩子们聚在了一起,菁菁的妈妈和念念的爸爸进行了非常激烈的争论。

菁菁妈妈:孩子马上要上小学了,而现在,幼儿园根本不对语文这些科目进行教授,我想让孩子去幼小衔接学习班学习,要一起吗?

薇薇妈妈:好啊,绝对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念念爸爸:不需要这样,等上小学再学也来得及。

菁菁妈妈:那你女儿干嘛还在学习跳舞?还不是不想输在起跑线上。

念念爸爸:她喜欢舞蹈,我才送她去的,和刚才说的语文这些科目不同。

菁菁妈妈:都是进行学习,有啥不同?

从案例当中可以知晓,对于科学进行入学准备这一方面,家长们有差异化的看法。家长对孩子的入学准备存在担忧,担忧的问题都涉及了孩子的学习,可见“学习准备”是家长认为最重要也是最担忧的问题。

二、实施理念——幼儿为本的立场与重新审视“幼小衔接”

当孩子到了大班之后,家长们开始对他们迈入小学进行准备,这个时候,幼儿园也会进行相应的活动。老师们会相互探讨,以便于更好地开展幼小衔接工作。

1. 回归儿童的立场

在案例1当中,父母的担心是情有可原的,从凯凯抓蚂蚁这件事情来说,他能够主动对蚂蚁进行观察,这是一种探索的欲望表现。《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孩子们是愿意同大自然相互亲近的,成人要善于发现和对孩子这样的好奇心进行保护。所以,应当从儿童角度出发,对这样的行为进行思考,提议凯凯的父母对他的探索做法进行支持,并将单独性的探索区域和观察工具提供给他,这样不单单能够使得他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获得满足,又能够有效规避动物四处乱爬,不会对健康卫生产生不良影响。孩子对周围的事物有着极大的好奇心,这也是学习品质的具体表现。

2. 审视入学的准备

在上面的两个案例中,对于幼小衔接,家长们有着差异化的思考角度。凯凯的爸爸觉得他马上要进入小学了,孩子应当对书写汉字进行练习;菁菁妈妈觉得孩子不能够输在起跑线上,因此,会让孩子提前对小学课程进行学习;念念的爸爸,觉得对孩子的兴趣进行培养更关键。在面对入学准备的时候可以看出,家长们有完全不一样的观点。作为老师,应当重新对“幼小衔接”进行审视,通过一系列且多个维度的活动,为孩子入学准备进行科学落实。

三、实施途径——多层面幼小衔接的实践策略

《綱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对于幼小衔接,我园依据纲要精神,树立大教育观观念,体现“三位一体”,即幼儿园、家庭、社会形成合力,互动共育,促进发展。

1. 儿童为本:开展入学问卷调查

对于案例2之中的争论,从幼儿园实际情况出发,站在孩子的角度,对孩子的心声进行聆听,并且对“上小学我好担心……”这一问卷进行了发放,选择大班七十名幼儿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中的结果能够知道,大多数孩子是渴望上小学的。对于小学,他们有一定的好奇心,也有相应的焦虑存在。他们在问卷当中,立足于多个角度对自己对小学的认识进行了选择。《指南》中对学习品质培育的关键性进行了强调,与此同时,提议家长不要太过于对知识技能进行追索,应当有效帮助幼儿做好进入小学的准备,对他们的个性等方面进行关注。

2. 思维碰撞:共同研讨合理计划

针对案例当中“幼小衔接”这一焦点主题,作为幼儿园教师,应当多多和家长进行沟通,我们可以倾听家长的心声,尊重孩子的个性特点和表现,围绕入学准备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共同研讨合理计划。在班级当中,幼儿家长的职业不一样,有些家长本身就是小学一年级老师,有着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可以结合自身在教学和家庭教育当中的体会,提出宝贵性的建议。因此,综合家长们在生活当中的教育体会,可以设定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展开方向,比如对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等进行培养。在这样的活动当中,大家可以获得一致认可,不能够把幼小衔接和知识衔接划上等号。

3. 共话成长:科学做好入学准备

根据家园共育“入学焦虑”变“入学期待”的安排,我们幼儿园围绕着下面所说的实践方面进行展開:参观小学、家长助教、幼小衔接讲座、家长沙龙。

(1)熟悉小学环境,萌发上学兴趣

为了使得孩子们能够全方位地对小学进行认识,根据安排,我们组织亲子一起参观了小学,家长和孩子们仔细观察小学的各种社团和功能室,并认真聆听老师的细致讲解,寻找着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之处,感受了小学课堂的魅力。在生动的教学活动中,孩子们体验了与幼儿园活动有所不同的课堂教学式,学习了课堂纪律、规则、坐姿……好像自己也是一名光荣的小学生。孩子们通过观察、聆听、体验,近距离了解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的不同,感受到小学校园的魅力,激发入学愿望和对小学生活的美好向往,拉近了和小学的距离,建立了心理期待。

(2)邀请家长助教,体验小学课堂

在孩子们对小学有了初步印象之后,可以进一步推进“走向小学”主题活动。我们利用身边的教师家长资源,通过家长助教的形式,带领幼儿体验小学不同科目的课堂内容。例如,张梓钰妈妈也是一名小学老师,她给孩子们带来一次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认识0》。为了更好地让孩子们感知“0”,张妈妈精心准备了《小动物做客片头》和《0的产生》课件,结合课件和“我问你答”的游戏操作方式加深了孩子们对“0”的认识。本次家长助教活动,不仅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了小学老师的亲切,也让他们提前体验到了小学的学习方式。在幼儿园的课程中,游戏是幼儿基本的学习方式,课程内容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而小学的课程大不相同,更多是系统地掌握人类的知识经验。我们以家园共育的方式,来帮助幼儿率先熟悉小学的教学模式,利用身边的教师家长资源,通过家长助教的形式,带领幼儿体验小学不同科目的课堂内容。

(3)幼小衔接讲座,共促家园成长

我园邀请了实小的黄老师,来和家长、老师们一起共同探讨幼小衔接问题。黄老师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分析、对比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异,并对入学前家长的准备工作提出了建议。黄老师强调:好习惯成就好人生,家长要严格要求日常生活中的每件小事,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并且要帮助孩子顺利平稳过渡。通过此次讲座,让家长们对如何帮孩子科学地进入小学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转变了过度重视小学知识的学习观念,了解孩子在课程体验的过程中如何一步步达成幼小衔接的目标。

(4)组织家长沙龙,共研育儿困惑

家长沙龙源自家长,作用于家长。暑假期间,我们积极组织“家长沙龙”活动,几个家庭以集体游玩、聚会、逛公园等形式聚在了一起。活动中,针对目前各类家庭教育中幼小衔接的问题,家长们通过深入的交流和交谈,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进行反思和总结,部分家长学习和借鉴了一些优秀的家庭教育经验和方法。“家长沙龙”活动发挥了家长集体智慧的结晶,通过家校之间的分析与合作,对一些幼小衔接的问题进行有效探索,从而形成了一定的经验,对家长进行了有效的指导。

总而言之,让幼儿和家长的“入学焦虑”变“入学期待”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做好家园共育,让家长在观念和理念上达成相应的认识,在行为上共同付出努力,才能建立积极的入学期待,推动幼儿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心理过渡,获得实实在在的成长体验,迎接人生的另一个新起点。

猜你喜欢
幼小入学幼儿园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我爱幼儿园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欢乐的幼儿园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爱“上”幼儿园
入学面试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