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视角解读文本 提高备课质量

2023-03-27 17:39韦禄香
考试与评价 2023年2期
关键词:本课心情感情

韦禄香

文本解讀是教师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教师备课必备的能力之一。为更好地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现从读者角度、教师角度、学生角度去进行文本解读,去分析教材本身的原生价值,接着确定编排意图以及教学价值,最后明晰学生学习该课文的兴趣点、难点等,从而让备课有依据、有方向,为教师备课提供文本解读的范例。

《那个星期天》是部编版语文六下教材选取的一篇新颖的课文,相较于以往的传统经典课文,关于这篇课文的研究资料较少,更需要去进行深入的分析。笔者以这篇课文为例,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揣摩。

一、从读者角度进行原生价值分析,探索“有什么”

在读课文时,教师首先要抛开其他方面的考虑,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沉下心来去细读文本,了解文本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表达了什么感情等,看作者的文字是否打动了自己。

(一)文本内涵

《那个星期天》这篇课文是史铁生的长篇小说《务虚之门》第四章《童年之门》中的一部分。文中记叙了一个小男孩在一个星期天等待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细腻而生动地展现了小男孩的心理变化过程。

课文从结构上来说,是总分结构,先概述,后分述,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开头第一段,概述了“我”在星期天经历了第一次漫长时间的盼望。课文的中间用了五段话细致地描写了“我”在等待人生第一次“盼望”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从满怀希望、兴奋激动到焦急、无奈,最终失望、委屈。最后一段描写了“我”第一次盼望在漫长的等待后落空时情绪的爆发。

课文中有两幅插图,第一幅插图对应了课文第四段的内容,通过电影“蒙太奇”式的手法,画了“我”跳房子、看云彩、拨弄蚁穴、翻看画报的情形,把不同时空的事拼接在一起,很好地展现了“这段时光不好熬”这句话的内涵。第二幅插图描绘的是第六段的内容,“我”蹲在妈妈的旁边,看着妈妈在洗一堆衣服,一声不吭,满脸的委屈和失望。

(二)写法特点

本篇是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主要为后面的作文起到示范作用,因此在写法特点上,主要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来进行重点分析如何表达情感,并着力于“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这一核心素养,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1. 间接抒情,情感真挚

(1) 通过人物的细节描写来表达情感

在文中,主要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以及心理描写等这些人物细节描写来表现“我”在等待的过程中的心情。

① 动作描写细致生动

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例如第三段的“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我藏在大门后,藏了很久。”这里的动作描写生动、具体、细致,写出了“我”在早上等待母亲的一系列的孩子气十足的行为。

② 语言描写别具特色

本文的语言描写别具特色,首先是没有完整而规范地使用提示语,没有写明主语,并且连在一起,例如:

您说了去!等等,买完菜,买完菜就去。买完菜马上就去吗?嗯。

这样的语言描写,让人读来仿佛看到了他正在急促地询问,也能更容易走进“我”急切、雀跃的内心。

另外,本文语言描写的另一个特色是把“我”和母亲两人的口头语言和“我”的内心独白交织在一起:“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着呢吗?”这里是两人的对话,紧接着的就是“我”在心里默默地说:“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啊?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母亲不是答应过了吗?”这样的描写,语言质朴平实,直接而鲜明地表现了“我”的急不可耐。

③ 心理描写童真质朴

值得一提的是,文中最突出的就是内心独白这种心理描写的方式,例如,“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啊?走吧……”“我”不忍心打扰母亲,因为母亲很忙,但是自己心里又很想出去玩,只能在自己心里不断地暗暗催促,此时已经变得有点不耐烦了。

还有一处是“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这里“再不、一……就……、马上、决不”这些词语,再次把“我”的迫切的心情写了出来。

(2) 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达情感

在文章的第六段,就写到了“我”在早上跳房子、看云彩走、拨弄蚁穴、翻看画报的四个事例来表现“这段时光不好熬”。“一块块方砖”写出“我”不知道跳了多少块方砖,跳了多久,而“更多的蚁穴”“看了多少回的画报”都体现了我等待中的无聊、无奈,焦急的心情在延续,程度在逐渐加深。每一个事例都体现出特定时间节点上“我”的情感状态,表达出“我”的情感变化,以此来增添情感表达的细腻性和真实性。

(3) 用融情于景的方法来表达情感

文章还运用了把情感融入到景物之中这样的写法,做到了“情以物迁”。

文中值得一提的是关于光线的描写,贯穿在“我”的等待过程中,早晨的阳光明媚,光线充足,写出了我心情的愉快、兴奋;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心情发生了变化,对于光线的变化也更加地敏感,光线从“渐渐暗下去”到“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最后是“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也反映了盼望的落空。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光线变化,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此景此物中。

总的来说,“我”含蓄地把自己的感情融于细节、事例、景物之中,间接地表达,但是细细读来,感情却自然地流露出来,真挚感人。作者采用“以小见大”手法,捕捉人物生活中最生动的场景,用动人的描写将读者带入故事的情绪之中,传递出浓烈的情感温度。

2. 语言平实,质朴天真

(1) 运用儿童视角来表达

本文的语言非常平实质朴,借助儿童的视角以儿童的口吻来表达,多用短句,看似啰嗦,实则非常符合主人公的身份和心境,让人读来犹如身临其境。例如,“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了头。”就好像一个孩子在自言自语,明明很想去玩,却要为母亲找借口,把原因归结到自己的身上,天真而懂事,让人心疼。

(2) 通过不同的语言节奏来反映心理时间,写出心情的变化

本文的语言节奏也随着小男孩的心情而随之变化,描述出“我”在不同的心情下对时间的不同感受,例如这一段:

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明白了。

“看着、渐渐地、越来越”等词语重叠反复,“暗下去、凉下去、沉郁下去”等词语结构类似,整段读起来语调缓慢低沉,让人感受到小男孩此刻的失落、无奈,妈妈洗衣服这段时间在他的心目中变得越来越长,以至于到黄昏时,“永无休止”一词写出了小男孩的心理时间被无限拉长,累积了一天的情绪爆发了,小男孩无声地哭泣,预示着情绪的忍耐到达了极限。

二、从教师角度分析教学价值,探索“教什么”

课文本身的原生价值中虽然有很多的知识点以及文学特色,但是作为教材,就要综合考虑,分析本课的教学价值,选择本课的教学点。

(一)分析地位,明晰教学定位

对于课文的定位可以从语文要素对应课程标准的要求、课文所在的位置等方面去考虑。

本课出自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此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这也是在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概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从单元特点来看,本单元是写作单元,教材安排的每个版块都有不同的作用。

本课作为精读课文的第二篇,其设计意图是“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而习作主要是综合运用这些方法,从精读课文的学习到最后完成习作,是一步步地递进,为学生完成习作搭建能力的支架。

(二)分析编排意图,明晰教学导向

从人文主题来看,本单元围绕“让真情在笔尖流露”这一主题,选取的都是感情真挚的文章,“初试身手”也是提供了一些情境,让学生去尝试运用各种方法去表达心情“好”与不好两张状态。本课主要描写的是“我”等待过程中的兴奋到焦急、无奈到失望、委屈的情感变化,因而体会“我”一天内丰富的心情变化就是学习文章的一个重要抓手。

从语文要素的编排来看,本课是为了“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这一语文要素提供范本的,结合语文核心素养来考虑,本课的重点应该放在学习“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上面,学习“把情感融入人、事、景中”这一间接表达感情的写法。

(三)分析课后习题,明晰教学内容

本课有3道课后习题,每道课后习题都有一定的指向性,并且在编排的顺序上也大有深意:

1. 默读课文,说说在这一天里“我”的心情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

2. 读下面的句子,想想作者是怎样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在课文中再找一找类似的语句,仔细体会。

3. 《匆匆》和《那个星期天》都表达了作者真实的情感,这两篇课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从设计意图来看,第一道课后习题考查的是借助默读、圈画的方式提取信息以及理解、概括的能力,引导学生明白文章的情感是什么,第二道课后习题考查的是领悟体会的能力,是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怎么表达情感的,并总结本课的情感表达方法,指向的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第三道习题考查的是分析概括的能力,是在學习完课文后,用对比的方式把第8课、第9课表达情感的方法进行分析总结。

三、从学生角度出发分析学情

分析学情,需要分析学生的学习经历,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才能更好地分析学生在读本篇课文时候的兴趣点、难点等。

本单元是六年级下册的写作单元,着力于感情的表达,教师可以从追溯小学阶段课文以及语文要素的编排,了解学生的学习经历,明确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情况。

在表达感情的方法学习方面,在学习本单元之前,涉及到“感情”的阅读要素有六个单元,明确提出“体会感情”这一阅读要素的有五个单元,“体会人物心情或者内心”的学习单元有两个,在五下第一单元的学习之前,每一次的学习都在有重点地学习一种表达感情的方法,学生已经有针对性地学习了抓住关键语句、反语、借助具体事物、结合资料、借助场景以及细节描写等方法,五下第一单元以及本单元选编课文中的表达感情的方法就更加的丰富而综合。

在本单元学习本课之前,学生通过学习《匆匆》,体会了“连续的问句直接表达感情”以及“融情于景”两种表达感情的方法,为本课的学习做了铺垫。在感情的分类方面,学生体会过对家乡、动物、国家等各个对象的思念、感恩、喜爱等不同的感情,也体会过人物心情的变化。

由此可知,本篇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以往的阅读经历为本课学习体会心情的变化以及感悟各种感情表达的方法打下了基础。对于本课所采用的三种主要表达情感的方法,学生都有接触,但对于“融情于景”没有经过专项的学习,因此教材设计了在“初试身手”中对“融情于景”进行了加强。

总而言之,文本解读为教师“教什么”提供了依据,为“怎么教”指明了方向,它是教师基本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备课的第一步。为了提升课堂效率,加强教师素养,教师应该学习文本解读的方法,锻炼独立进行文本解读的能力,由此提升备课质量。

猜你喜欢
本课心情感情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带着感情
A double inequality for the modulus of the Grötzsch ring in Rn
带着感情
天天有个好心情
感情强烈的叹号
你永远等得起一份对的感情
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