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洁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迅速推进,体育教学不仅要提升学生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同时也要担负起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责任。之所以将德育融入高中体育教学,是因为高中体育课堂是开展德育的重要载体,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下提升思想道德品质,这是其他学科教学无法取代的。此外,在体育教学改革环境下,模块教学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同时它也在北京、上海等地得到成功的应用,有效提升了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模块教学强调以生为本,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它将“课堂”转变为“学堂”,在模块教学环境下学生可以真正地掌握体育知识、体育技能,同时也可以有效提升体育课堂德育教学效果,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对立德树人视域下的高中田径模块教学策略展开了论述。
一、高中田径教学现状
虽然素质教育理念已经提出并实施了很长的时间,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现阶段的高中田径教学依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想要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部分体育教师在开展田径教学时势必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从具体上来讲,目前高中田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教学理念相对落后。随着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学校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如果想要提升高中体育教学效果,并使其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趋势,势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但是我国部分学校却忽略了这一点,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从而导致高中田径教学与时代脱轨,进而影响其教学效果。第二,田径教学内容单一。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体育教师为了应对高考,在教学时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所设计的田径教学内容单一,同时体育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性。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进行重复练习,久而久之使学生开始抵触田径教学,学生也无法感受到田径的乐趣。第三,部分体育教师对模块教学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刻。目前,很多学校都引入了模块教学,但是一些体育教师不是很了解模块教学的内涵,在教学中仅仅是对田径教学进行简单的板块划分,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未能做到因材施教,从而无法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积极性,无法提升田径课堂教学效果。此外,一些体育教师也无法找到模块教学的有效方法,从而导致他们逐渐丧失模块教学的信心。
二、高中田径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原则
在高中田径教学中渗透德育并不是随心所欲的,需要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具体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潜在性原则。高中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田径教学时,应以田径知识、田径技能、运动参与以及田径运动员事迹作为德育教育的载体,将德育知识内容融入体育课堂之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从而提升体育课堂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二是层次性原则。我们应认识到德育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往往需要经历“以景入情,动情治理”的过程。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田径项目领域中的若干水平目标中的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逐层次地渗透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与田径体育实践教学深度融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切不可操之过急,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课堂反馈。此外,层次性原则还要求我们在开展田径教学时,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开展针对性的、层次性的教学,以此全面提升学生的运动水平和道德素质水平。
三是学科性原则。将德育融入高中体育田径教学务必要遵循体育田径学科的特点,不能为了德育而偏离田径学科教学规律,这样不仅不能提升德育教育的有效性,还会降低体育田径教学效果。田径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般情况下其教学方式主要为游戏、实践。高中田径课堂教学中的体育知识、技能以及德育教育内容只有在体育实践活动中才能传授给学生,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不遵循这一教学特点,就无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德育融入高中田径教学的策略
(一)提升体育教师的综合素养
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应付课堂上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现阶段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不仅要具有专业的田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其他教学能力,如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良好的教学能力以及先进的教学方法等,尤其是要深入理解当下先进的教学理念并掌握先进教学方法的内涵,如深入了解模块教学的内涵。
众所周知,体育田径教学中的教学项目十分枯燥,其教学侧重点是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素质,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倦怠的情况,如果想要避免出现这种现象,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就需要体育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并且可以灵活运用各种能力。首先,教师需要具有较高的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找到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一般情况下高中生缺乏顽强的毅力和耐力,然后再找到如何在田径课堂提升学生毅力和耐力的方法。其次,善于整合各种教学资源。通常我们会将德育作为体育教育的教学目标,并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实现德育教育目的,但是体育和德育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也就是说德育也可以促进体育课堂教学,如提升学生毅力等方面的思想道德素质,然后再借助体育田径课堂教学实现德育教育任务。总之,作为高中体育教师应注重自身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灵活教学,提升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二)发挥田径运动的特点
高中田徑教学的特点主要是通过各种田赛、径赛运动项目来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以及勇于奋斗的精神。通过开展田径教学让学生在运动中养成敢于面对困难、挫折的心态,从而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可以更好地面对生活和学习。所以体育教师可以按照田径运动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田径教学分为多个模块,并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田径运动项目小组。此外,许多田径运动项目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如跳高、跳远,它们都有一个助跑过程,所以在划分田径教学模块时,我们可以将二者划分为一个教学模块,当然不同的田径运动项目之间必然有其不同之处,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将它们之间的区别讲给学生,让学生掌握其中的知识与技能。另外跳高、跳远此类田径运动项目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不断挑战自我,不断提升自己,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也应将此方面的德育内容融入其中,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除此之外,田径运动中的投掷类运动项目之间也有相同之处,这些运动都需要借助一定的体育器材,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可以鼓励、组织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亲自动手制作投掷器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深入了解这些体育运动知识,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在组织这一教学活动时,我们要向学生渗透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不知不觉中提升他们的思想水平。
(三)利用田径运动的榜样精神
高中体育田径运动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田径运动为实现高中体育教学目标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它对高中生也有较好的熏陶作用。众所周知,田径运动项目有很多种,从宏观角度我们可以将其分为走、跑、跳、投掷等运动项目,而每个运动项目下又可以细分出许多的运动项目,如跑运动项目中又包括短跑、中距离跑、长跑等,而不同的这些运动项目之间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也各不相同,同时它们所涉及的德育教育内容也各不相同,所以在立德树人视域下,我们也可以借助模块教学法将田径运动项目进行细分,并展开德育教育。例如800米跑属于中距离跑,该运动项目对学生的耐力素质有一定的要求,而这与不怕艰苦、勇往直前的德育内容遥相呼应。具体来讲,在教学时我们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800米跑运动员的名字,并鼓励学生分享为什么喜欢他,当然我们要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去体会运动员在赛场背后的努力与付出。此外,也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观看运动员夺冠以及场下训练的视频,从而让学生将体育学习与国家荣誉联系在一起,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精神,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四)开展实践性的田径运动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实践性的田径运动才是高中田径体育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融入德育教学内容的重要途径。在公平竞争的原则下开展实践性田径运动,通过优胜劣汰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压力,从而激发他们勇敢、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此外,田径运动项目中有许多团队项目,这对于提升团队之间成员的情感以及团队合作能力都有一定的帮助。
例如,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4×100米接力”,教师在分组时要按照“小组间同质,小组内异质”的原则,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按照淘汰制方式进行小组比赛,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辛的精神,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现阶段我国体育教學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将德育融入高中体育教学势在必行,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模块教学也已经成为现阶段流行的教学方法之一,借助该方法不仅可以丰富体育德育教学方式,也可以在极大程度上提升体育德育教育的有效性,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我们应加深对模块教学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