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策略探究

2023-03-27 11:25丁庭雅
考试与评价 2023年2期
关键词:学困生分层小学生

丁庭雅

对小学生而言,此时是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黄金阶段,教师务必要关注把握学生的各个方面,致力于为学生的日后学习与发展做好铺垫。而分层教学的应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学习成就感,进而促进学生的快乐学习与健康成长,还能帮助教师更加深入地认识到分层教学的内涵与作用,进而更有针对性、有效性地展开教学,使教師教学、学生学习的质量效果均得以提升,从而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发展开辟新的路径。

一、学生分层分组奠定教学基础

教师需要从多个角度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和兴趣爱好等,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和学习情境选择合适的能力水平作为分层标准。除了分层标准可以随着实际情况改变外,学生的层次定位也可以随着自身能力的变化而产生改变。一般情况下,可以根据学习成绩和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将学生划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从成绩的角度来讲,这三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学习成绩的等级差异,如成绩高的为学优生,处于及格上下的分别为中等生和学困生。其次,教师也可以从根据学生在学习时的积极与活跃程度进行划分,可以将上课表现积极、经常回答问题的学生分成一类,上课听课状态良好的学生分成一个类别,将上课不听课、总是捣乱的学生归为一类,以此达到对症下药的目的,从整体角度考虑学生各方面能力水平,对学生进行准确定位并合理安排相应的学习任务,促使学生不断成长,最终帮助学生寻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例如,在开展分组工作时,教师可以先进行简单的数学测试,观察学生在平时课程中的表现。根据学生测试结果和课堂表现,对学生进行大致分层,再结合班级人数状况进行分组。首先,教师要保持每组人数基本一致,更重要的是,要保持每个小组的整体数学状况基本一致,也就是说,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的人数比例以及综合比例要基本一致。其次,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特点在小组内进行二次分层,例如,某一小组中,部分学生运算能力较强,但空间思维较差,可以将此部分学生分成另一个小组,以此类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开展相应的数学教学时,能充分照顾到小组中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并为所有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教学帮助。

二、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在教师将学生进行分层次之后的基础上,教师要加强对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目标的分层,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教师也要充分考虑班级的实际情况和学生不同的水平和学习需求,创造特定的具体化、生活化的教学环境,在这种情况下达到教学目的。通过创设多样化、趣味化的课堂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可以鼓励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索,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例如,在分层次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层次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在此基础上,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难度较大的练习,帮助他们巩固,而对于低水平学生,教师可以加强基础练习,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知识,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这样的方式也能够加强学生对自身的认知,清楚地认知到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能够促进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能力,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

三、分层设计课堂问题

课堂提问是一个重要的教学过程,在小学数学的分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课堂问题的设计,让问题适合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比如,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中,教师要事先对学生的数学能力有一定的认识,并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平时的测验成绩、平时的课堂表现,为学生制定出适合的教学目标;在正式的教学中,教师先向学生展示一些100以内的简单加减法题目,比如52+25=,48-22=,35+58=,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很容易的,而且大多数人都能很快地算出正确的答案。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加减运算的基础,列举一些连加、连减的题目,例如:35+18+27=,45-31-10=,85-45-32=等,同时,指导A、B层次学生正确解答问题,而C层次的学生,则要求他们积极参与到思考和探索中去,暂时不要求他们全部答对,然后教师再列举几个混合的加减题目,例如:15+22-17=,6+20-10=,87-52+25=等,并指导A层次的学生把以上问题都做出来,至于B层次和C层次的学生,让他们进行思考和探索,但并不要求他们都做正确。运用以上方法,可以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对与自己层次相符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这样就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四、教学指导分层

数学教师在对学生的教学指导中,要结合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予以针对性的、恰当的指导,而不是随意干涉、随意指教,以免打乱学生的节奏,或者做一些没有必要的工作。比如,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他们有良好的数学基础,能够快速掌握知识,并高效率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而剩余的时间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由支配,鼓励其自主探究,拓展其知识范畴,并在必要时给予学生指导,做到“放中有扶”。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就要以“扶”为主,以“放”为辅,在教学中带领学生领悟数学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再让其进行尝试、体验,将知识、方法真正纳为己用。而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往往缺乏学习的兴趣与自信,而且其基础较差,教师就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帮扶,多参与到他们的学习中,了解他们什么地方不理解、学习心态如何,然后耐心地指导他们,使其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重视与关心,逐渐增强其学习兴趣与信心。

五、增强组内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的基础

在开展小组合作教学与分层教学时,教师也应该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传统的理论讲解相比,小组合作与分层教学的结合能充分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在此基础下,教师可以将部分教学任务交给小组中的学优生,而将检查任务交给小组中的中等生或学困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学优生能充分拓展自身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以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方式讲解相应的数学知识,而中等生和学困生能有效巩固所学内容,并增加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的机会。久而久之,所有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都会显著提高。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折线统计图”时,教师可以将折线统计图的概念、画法等教学任务交给小组中的学优生,让学优生与小组中其他成员进行交流,探讨开展教学的有效方法。完成这一工作后,小组中的学优生可以代替教师,进行课堂讲解,以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思维分析折线统计图的概念意义和在實际中的应用案例。完成课堂讲解后,教师可以根据当堂所学内容准备一些典型的训练题,由组内的学困生和中等生完成。在中等生与学困生作答之前,组内学生可以进行积极交流,学优生可以针对当堂内容总结重点,对其他学生进行帮助与指导。最后,由学困生和中等生完成课堂训练,检验学生学习结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得到充分满足,每位学生的学习优势也能得到充分体现,其综合能力也能进一步提高。

六、对作业的难易程度进行分层

数学作业的练习有难易程度,为了让学生有积极努力的学习热情,教师需要将作业设置成难度不同的层次,让学生逐层练习。通过逐层练习,学生逐渐树立起自信心,面对数学题时不再有畏惧心理。根据难易程度不同来设置分层作业,就需要学生在选择作业时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选择合适的作业。或者是教师将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分开布置,将简单一点的作业分给基础较差的学生,难一点的作业分给基础较强、整体素质较高的学生。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完成基础作业以后将作业提交给教师,让教师再给这些学生布置难一点的数学练习作业。不同难易程度的作业,让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逐层完成,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例如:在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部分内容的作业设计时,教师应该设置简单的两位数相乘和大数字的相乘。简单一点的数字就是10到20之间的数字相乘和相同的两位数字相乘,难一点的则是20以上的数字相乘。在初步教学完毕以后,将两类作业分别下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作业练习。或者是教师将作业设计成不同的类别,让学生选择性地完成作业。学生在选择作业时,教师不能按照统一的标准去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作业。要给足学生选择的权利,用开放形式的作业让学生选择,同时也会避免学生之间互相抄作业的现象。

七、学习评价分层

小学生对教师是信赖与崇拜的,教师的评价会影响小学生对自我的判断,影响其价值观的树立。在传统的学习评价中,教师多以分数高低评价学生好坏,导致很多小学生认为考了高分就是有价值的,而考试分数低就毫无意义,长期以往,会导致小学生价值观的扭曲,更会让很多成绩不理想的小学生否定自己,不利于其身心健康。教师要认识到,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而学习成绩只是一次的或者一段时期的、片面的指标,不能代表小学生的整体素质及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小学生希望能够得到教师的关注与鼓励,以此来推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科学且合理的评价机制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较强的学习兴趣,并有效树立学生良好的学习自信心与自尊心。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并将分层差异教学理念融入其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应将评价标准提高,以此来巩固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思维;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应适当降低评价标准,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信心。在这一评价基础上教师应注意,不能过分表扬层次较高的学生,避免学生在教师的表扬下迷失学习方向,产生负面的学习情绪;同时教师也不能采取批评、指责的评价方式对待学习层次较差的学生,教师应采取鼓励与引导的评价方式,帮助这类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自信心。

例如在《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课时当中,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列表、画图等策略引导学生学习各类图形特征及其面积计算公式。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巡回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部分学生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兴趣较低。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多元化的分层评价方式。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针对其优点进行评价:“你能够掌握五种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并有效对其图形进行分解与组合,希望你能继续保持!”;对待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从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出发:“在课堂当中你能跟住老师的教学思路,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正确地计算出了多边形的面积,非常厉害!”

分层教学能很好地使每个学生都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可以促进不同方面的学生不同程度地进步,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使小学教育得以提高,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应该将小学教育中推广分层教育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对学生学习状况等各种方面进行分层。在新课程理念要求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已经成为重中之重,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情,为学生开展以生为本的数学教学,从而获得更优的教育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学困生分层小学生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我是小学生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