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伦涛 阳玉高 鲁家宝
“双减”政策是新时代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延伸,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徑。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内容目标要求,以学业质量标准为核心来落实“教、学、评一体化”是“新课标”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这充分说明小学数学作业设计面临着重大的机遇与挑战,教师要以“新课标”内容“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联系学生学习需要和能力基础,体现学科特点精准把握“已做、新做、未来做”的作业梯度和作业难易程度,合理确定作业数量,丰富作业类型,提高作业设计品质。教师要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就要从“焦虑”“观望”“等待”走向具体实施。让教育回归初心,改变过去“刷题”“延长课时”、加大作业量的做法。
基于此,要让“双减”政策落地,教师应多花时间深挖教材、钻研教法、研究课堂、了解学生。尤其是要研究作业设计,确保实现真正意义的“双减”。在教学实践工作中,我们体验了各种形式的作业设计,经历了多次失败,也享受过多次成功的喜悦。在“新课标”理念下,我们再次思考与尝试,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只有注重原则,重抓有效,重视策略力争高效,“精选”作业力求实效,才能处理好“双减”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关系。
一、注重原则,重抓有效
“新课标”教育教学理念关系到学校的办学方向、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学生的健康成长,为课堂教学、学生学习和考试评价提供了基本规范和目标要求。作业设计是教师教学常规中的基本环节,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全面落实“双减”政策的主要载体。“无规矩不成方圆”,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原则,特别是落实“双减”政策,应有效挖掘学生的认知潜能,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业设计更应该具有原则性,要以“新课标”理念为依据,以达到学科教学目标为目的,以学生个性特点及学生认知水平为基础,确立以学生为本、新颖多样、面向全体的作业观。
(一)准确性
作业设计要能恰当、准确地挖掘教材内容的教育因素,所设计的训练内容要紧扣学习目标、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主体明确清楚,文字描述、标点符号应用、图表呈现规范,便于学生阅读、理解题意。
(二)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业设计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从趣味入手,设计形式灵活、具有趣味性,不呆板、不枯燥,能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去体验、去完成的作业。
(三)实践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业设计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有效的教育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实践的平台,让学生融入作业实践环境之中,引导学生与社会对话、与自然为伴、与生活为友,在完成作业的实践过程中体验生活,积累学习经验,发展核心素养。
(四)创新性
创新作业设计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手段,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创新作业设计,教师要明确课内作业是课外作业的依托,课外作业是课内作业的补充。在创新性的作业实践活动中,不压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促使学生在“我能行”意识的驱动下,快乐地完成作业,达到“益智增能”的效果。
二、重视策略,力争高效
根据“新课标”的学习目标和学业质量要求,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三大学习支架,即“问题(任务)、活动(学程)、评价”。由此看来,高效作业设计是落实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也是促使“双减”政策落地的有效途径,它包含所学学科的基本知识点及解决实际问题应用的过程。如新授课,知识点比较单一,内容较简单;单元复习(期末复习)课知识点较多,内容较综合。为此,作业设计要重视策略,力争高效。教师还可以依据所学内容,针对不同学生平时作业反馈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作业设计,在此基础上,要引导学生独立探究,激励学生与同学合作交流,也可以查阅资料或请教家长、老师。通过实践体验及其他活动方式达成学习目标,助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一)作业设计整合化,让学生“活”起来
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当今世界是多样性的。因此,作业设计也并不是单一的,要有整体性。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考虑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使其达到整合化,让学生在达成学习目标过程中“活”起来,要架起学生认识世界万物之间联系的桥梁。例如,教学人教版教材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一)”时,我们就抓住有利时机,结合“COP15大会”在云南省昆明市隆重召开的信息,提供阅读材料进行如下作业设计。
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部,因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有高度密集的自然景观类型和从热带谷地到高山寒带完整的生态系统系列等有利条件,保存有许多珍稀、特有或古老的类群;是世界公认的生物多样性重要类群分布最为集中、最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简称COP15大会)已经两次推迟,直到2021年10月11日,COP15大会第一阶段终于在云南昆明落下帷幕。有140多个缔约方及30多个国际机构和组织的代表齐聚昆明。到目前,全球共有196个缔约方。我国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高等植物种类约3.5万种,占全球高等植物总数的10%,居世界第三位。还是世界上哺乳动物物种资源、鸟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云南占地面积仅为全国的4.1%,却拥有18000多种植物、1800多种脊椎动物。在中国公布的335种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云南就有243种。
请你阅读材料,根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解决以下问题:
(1)参会的缔约方占总数的百分之几?
(2)云南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全国960万平方千米)
(3)云南的植物种类占全国的几分之几?
(4)请你求出云南植物种类和脊椎动物之比?
(5)你还能根据材料内容提出有关百分数的问题吗?
这样设计阅读材料整合化的作业,既能让学生了解COP15大会的重要内容,并在具体的情境中解决问题,又能让学生复习本单元的百分数知识,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学会阅读文本,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激活了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乐学情感。
(二)作业设计生活化,让学生“动”起来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所学知识虽然与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在教材内容的呈现上,只能再现具体的生活情境。教师只有通过对学科知识的挖掘,从生活化的情境中设计作业,让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中“动”起来,才能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和生活间的联系,能够对课堂所获得的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和吸收,促使学科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知识技能,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例如,教学人教版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时间”时,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去完成一些练习,那效果不言而喻。若教师根据知识内容设计让学生写一篇数学日记《我眼中的一分钟》,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图1)。
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感受到1分钟=60秒的应用价值,借助珍惜时间的道理,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生活情境能增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教材呈现的一些枯燥乏味、抽象的知识趣味化、生活化。借助生活的具体情境,可以使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用研究的眼光去分析生活现象,从数学的思维角度,运用多种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每个学生感悟到知识来自生活,而知识又服务于生活。
三、“精选”作业,力求实效
“精选”课后作业题,就是教师根据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容,为达到巩固新知、提升技能之目的,要从教材的习题中、巩固知识练习册里、各种学习资料中,把课后作业题选精、选实、选活,让学生通过完成课后作业题起到温故而知新、知新而乐学、乐学而探究、探究而提升之目的。教师从学生发展、学生成长的角度思考,思考为学生提供完成什么样的作业题,不仅反映了教师深挖教材的能力,还折射出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事实已经告诉我们,学生多做作业题,虽有提高成绩的效果,但教师若凭借“题海”战术取胜,这就明显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将会抹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再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必须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水平,不能滥竽充数,更不能简单地“以多求熟”,精选课后作业题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前提。教师“精选”课后作业题,恰似经过精心烹调后,奉献给学生的一盘色、香、味俱佳的菜肴,学生在品尝过程中才能乐学,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减”。比如,教学人教版教材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面积的认识”后,教师可以这样精选课后作业。
(一)认真读题完成填空
1.把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份,剪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 ),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是( ),所以圆的面积是( )。
2.圆的直径是4厘米,它的周长是( ),面积是( )。
3.甲圆半径是乙圆半径的2倍,甲圆的周长是乙圆周长的( ),甲圆面积是乙圆面积的( )。
(二)仔细分析解决问题
有一只羊拴在草地的木桩上,绳子的长度是3米,这只羊最多可以吃到多少平方米的草?
这样设计课后作业,精选了本单元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达成学习目标。方法多样化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知欲,拓展了学生知识面,又发展了学生思维,学科素养也得到培养。
“双减”政策把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作为前提,它能给学生带来一系列的变化,从而达成“双减”落地目的。通过以“效”为先的作业设计,学生在校内就能够得到优质的教育,助推课后服务质量的提高,使得学生的学习“主战场”能够回归校园,更好地让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发挥出作用。教师必须吹响优化作业设计的“号角”,奏响“双减”政策落地的主旋律。
(作者单位:云南省昆明市中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