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雅
语文课堂是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阵地。课堂上,教师通过思维训练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持续思考中走向思维的深处。笔者聆听了特级教师汪智星执教的《海上日出》一课,深受启发。汪老师倡导并践行“本真语文”课堂,充分体现本真教育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多元体验,顺学而导,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空间思考、沉淀,引导学生循序渐进,逐步触及思维的“深度”。教师引导学生在质疑、思考、对话、表达中强化思维的宽度和广度,在体验中激发思维的“链接点”,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这种以生为本、真教真思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值得推广。
【片段一】学贵有疑,发散思维“广度”
师:在交流前,我们来学习本课要求会认的四个生字。
(出示:扩大 重荷 一刹那间 镶金边)
师:注意,这四个词中加点的字就是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谁来读?
(生个别读、齐读)
师:请你们依次来读读这四个含有生字的词语。
生:扩大。
师:知道跟“扩大”意思相反的词语吗?
生:缩小。
师:我说“扩大它的范围”,要你说出相反的意思,怎么说?
生:缩小它的范围。
师:继续读。
生:重荷。
师:对。“荷”在这个词里读第四声,念“hè”。(出示:负荷)怎么读?
生:负荷(hè)。
师:荷是一个多音字,还有一个读音念“hé”。(出示:荷花 荷叶)请你再读。
生:荷(hé)花,荷(hé)叶。
【赏析】对学生而言,识字教学绝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认字,而是要通过字,引导学生理解其衍生义和内容。教学中,教师并没有依常规去“带读、带写、带纠正”,让学生被动接受字词的灌输,而是把字词学习带入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逐步明白字词间的内在联系,理解字词在不同语境下的变化,实现在有效训练思维的同时提升迁移能力,举一反三。对于简单常用的词语,教师点到为止,不过多深挖、重复,力求简单明了,使学生思维训练层次清晰。活学汉字不及活用汉字,活用汉字不及活用语文,思维的训练让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表达出现更多“可能”,语文也就有了更多“可能”。
【片段二】循序渐进,打通思维“链接”
师:谁来说说课文写了哪几种情况下海上日出的景象?
生:第一种情况写的是天空晴朗时海上日出的景象。
生:第二种情况写的是天空有云堆时海上日出的景象。
生:第三种情况写的是天空有很厚的黑云时海上日出的景象。
(师依次板书:天空晴朗时 天空有云堆时 天空有很厚的黑云时)
师:谁能把文中三种情况连起来说一说。
生:课文写的第一种情况是天空晴朗时海上日出的景象,第二种情况是天空有云堆时海上日出的景象,第三种情况是天空有很厚的黑云时海上日出的景象。
师:用一句话就把文中这三种不同情况下的海上日出的景象概括地说出来了。不过,我希望同学们开动脑筋,如果不用“第一种情况,第二种情况,第三种情况”来表达,想想,能否用一组词来说说。
生:课文首先写的是天空晴朗时海上日出的景象,然后写的是天空有云堆时海上日出的景象,最后写的是天空有很厚的黑云时海上日出的景象。
师:不简单。一组连词“首先……然后……最后……”就实现了表达的效果。再想想,如果不用这组连词,同学们能否想出用其他词语来把这三种情况概括地表达出来。
(众生思考,一生举手)
师:你举手了,请你说说。
生:课文先后写了天空晴朗时海上日出的景象,天空有云堆时海上日出的景象,天空有很厚的黑云时海上日出的景象。
师:语言表达是需要思考的,听着你的表达,总感觉有一种重复的感觉。思考思考,怎样更简洁些。
生:课文先后写了天空晴朗时,天空有云堆时,天空有很厚的黑云时海上日出的景象。
师:如果不用“先后”一词,你还能换哪一个词来表达呢?
生:课文依次写了天空晴朗时,天空有云堆时,天空有很厚的黑云时海上日出的景象。
师:同学们,发现了吧。这就叫概括,一句简洁的话就把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表达得清楚明白。这也叫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需要同学们平时加强训练,训练的过程要开动脑筋。
【赏析】学习语文,不外乎“听说读写”,说和写是表达自己的意思,听和读是理解别人的意思。深刻的理解加言简意赅的表达就是“概括”。“概括”对于第二学段学生而言相对抽象,怎样让学生在不断尝试和体验中明白“概括”的方法及意义呢?教学中,教师三次巧妙设问,最大限度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第一次問,指向明确,要求浅显,激励学生打开“思维大门”,鼓励学生迈出“概括”的第一步;第二次问,聚焦句子的“链接点”,要求精准,激发学生深入“思维皮层”,引导学生尝试把熟知的知识经验与相关语句进行联系,找到“共通点”,分析、解决问题,实现知识迁移,让“概括”简洁;第三次问,打破固有认知,要求灵活,提升学生“思维深度”,启发逆向思维,克服思维定式,活用“概括”。三次“问”,由浅入深,实现了“跳起来摘桃子”的教学效果。
【片段三】顺学而导,挖掘思维“深层”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3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日出的?
(生默读课文2~3自然段)
生:作者是按时间变化的顺序写的。
师:这两段话具体写了什么的变化?
生:太阳。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通过第2自然段我明白了这时的太阳还没有出来。在第3自然段中,先读到的是太阳出现了小半边脸,最后是整个太阳都跳出了海面。
师:你这么一分析,大家就明白了课文的2~3自然段是按照太阳的变化顺序来写的。同学们,为了上好这节课,老师也是反反复复读课文,尤其是把第2~3自然段读到一定的遍数后,竟欣喜地发现这两段话的描写实在是妙不可言。巴金真不愧是著名作家。下面请同学们再一次认真默读2~3自然段,一个字一个字,一句话一句话地读过去,看看哪名同学能像老师一样,读到那一处处妙不可言的地方。
(生读课文第2~3自然段)
师:谁能说说?
生(读):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霄,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师:你发现了这一处。告诉你,你找到的这一处确实是老师觉得妙不可言的地方之一。不过,我想听听你的分析和理解。要是你的分析、理解和老师一样,那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生:这句话写出了太阳从露出小半边脸到全部露出来的变化过程。
师:的确如此。你读着这个句子有什么感受吗?
生:感觉这个升起来的过程,太阳特别吃力,特别缓慢,又特别努力。
师:你能理解到这个份上,实在不简单。奖励你把这个句子再读一遍。
生(读):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霄,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师:不简单呀。我想到的,你都想到了。还是这句话,还有同学有不一样的理解与感受吗?
【赏析】段落教学是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在第二学段中“理解语段内容”和“厘清语段顺序与层次”是段落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要调动信息提取、分析、语言概括等能力品析、体悟,教师要关注学生思考路径,巧妙捕捉學生的思维过程。品读课文2~3自然段,感受作者表达的精妙,该学习任务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是有难度的。如果学生的学习浮于表层,就不能挖掘文本的精髓,无法体会文章“妙”在何处。要实现深层次的学习,教师需智慧地顺学而导。一次次的引导,教师引领学生在课堂中真实体验,说出自己的真实感悟,让学生的学习真实有效。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反复朗读,引导学生不断地从读中获得感悟,在师生对话中,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以此为支架,顺势交流,实现师生间的思维碰撞,体会语言文字承载的意义。学生的一次次朗读,教师的一次次肯定、引导,把学生的学习逐步深层化,从明白太阳的变化到发现句中拟人化的写法,再到领悟写法传递的情感,作者精妙的表达,在学生的个体体验中层层浮现。教师的层层“剖析”是学生在多次读书后的真实感受,由浅入深,步步推进。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邮政路小学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