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玲玲|浙江省安吉县高级中学
人际冲突是人际交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互动行为,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当冲突发生时,个体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处理冲突,改变对立紧张的状态。人际冲突处理策略反映个体处理冲突的倾向性[1]。个体对冲突的处理方式会直接影响人际关系和个体的身心健康。尤其对于中学生而言,他们正值人生发展的青少年期,其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关系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学生人际冲突处理能力是检验其社会化发展水平和适应性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2]。
本研究针对中学生的人际冲突特点,借鉴张智、代钟进的研究方法[3],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收集了中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可能遇到的12种人际冲突情境,并形成开放式问卷。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试图探索中学生人际冲突处理策略的特点以及性别、年龄、冲突对象与策略选择的关系,旨在为增进中学生社会化和适应水平的教育实践提供信息,并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本研究选取浙江省两所中学初一、初三和高二共3个年级的学生(14岁~18岁)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选取情况详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的选取情况
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取样法,发放问卷施测。共发放问卷264份,回收问卷264份,剔除无效问卷24份,获得有效问卷240份,问卷有效率为90.91%。
本研究编制了《中学生人际冲突处理策略调查问卷》作为研究工具。研究人员在小规模访谈和开放式问卷的基础上,收集并筛选出中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的人际冲突12种,每1种冲突对应1个具体情境。在12种冲突情境中,有3种中学生在日常人际冲突中要应对的人际冲突对象,即父母、老师和同学。中学生在应对每种冲突对象时,会有4种不同的冲突情境。由此,本研究形成了《中学生人际冲突处理策略调查问卷》。中学生12种人际冲突情境的编排详见表2。
表2 中学生12种人际冲突情境的编排
1.施测
对相同年级的被试同时进行集体施测,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真实地写出在遇到这些冲突情境时自己处理冲突的首选方法,如果没有遇到过类似的冲突情境则假设自己处在这种冲突情境中,并对冲突情境作出反应。测试时间为15~20分钟。
2.评定
不同的学者采用的人际冲突处理策略分类方法并不一致。研究人员通过文献研究,搜集整理各学者关于人际冲突处理策略分类的资料,并根据中学生处理人际冲突的特点,将中学生人际冲突处理策略大致分为直接对峙/攻击、协商解决、逃避/回避、妥协/让步、寻求帮助5种。
研究人员收集开放式问卷,剔除无效问卷,然后由2位专职心理教师独自阅读被试的回答,并对被试的冲突处理策略作出评估与判断。2 位评估人对所有回答评估的一致性程度为77.80%,当意见不同时,两人相互讨论得出1个合适的评定。最后,评估人统计出每位被试选择各个处理策略的次数,以及应对不同冲突对象时选择各个处理策略的次数。
3.数据处理
研究人员输入有关冲突处理策略选择次数的数据,用SPSS14.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t检验用于比较中学生冲突处理策略使用的性别差异;方差分析用于比较中学生在应对冲突时策略选择的差异、中学生使用冲突处理策略的年级差异以及对象差异。
1.冲突处理策略选择情况
表3是中学生的冲突处理策略选择情况比较。方差分析显示,中学生在应对人际冲突时,对不同策略的选择存在显著差异[F(4,685)=173.28,p<0.001]。事后检验发现:直接对峙/攻击和协商解决策略的选择与其他3种策略的选择存在显著差异(p<0.001),但前2种策略2选择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另外,逃避/回避、妥协/让步、寻求帮助3种策略的选择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异(p<0.01)。
表3 中学生的冲突处理策略选择情况比较
2.冲突处理策略选择的性别差异
灰尘等杂物进行风力剔除,烟梗经喂料提升带提升后通过计量管5流量控制和电子皮带秤6计量后经振筛7,进入浸梗机8进行浸梗处理。
男女学生的冲突处理策略选择情况比较如表4所示。t检验显示,在5种冲突处理策略中,男生与女生仅在逃避/回避策略的选择上存在显著差异[t(2,238)=4.257,p<0.05],而在其他策略的选择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4 男女学生的冲突处理策略选择情况比较
3.冲突处理策略选择的年级差异
不同年级学生的冲突处理策略选择情况比较如表5 所示。方差分析显示,在协商解决、逃避/回避、寻求帮助3 种策略的选择上,不同年级的中学生表现出差异,如:协商解决F(2,237)=6.67,p<0.01;逃避/回避F(2,237)=33.39,p<0.001;寻求帮助F(2,237)=6.69,p<0.01。事后检验发现,初一、初三学生与高二学生在协商解决策略的选择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而前两者在此策略的选择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逃避/回避策略的选择上,3个年级的被试之间差异显著(p<0.001)。在寻求帮助策略的选择上,高二学生与初一学生存在显著差异(p<0.01),而两者与初三学生之间的差异都不显著。
表5 不同年级学生的冲突处理策略选择情况比较
4.应对不同对象时冲突策略选择的差异
中学生在应对不同冲突对象时的冲突处理策略选择比较如表6所示。方差分析显示:中学生在应对不同对象的冲突时,选择的策略存在显著差异[与父母:F(4,1195)=92.61,p<0.001;与老师:F(4,1195)=78.50,p<0.001;与同学:F(4,1195)=131.53,p<0.001]。事后检验发现:当冲突对象是父母时,直接对峙/攻击和协商解决策略的选择与其他3种策略的选择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但前2种策略选择之间的差异不显著;逃避/回避、妥协/让步、寻求帮助3种策略选择之间的差异都显著。当冲突对象是老师时,直接对峙/攻击、协商解决、妥协/让步策略选择与逃避/回避、寻求帮助策略选择有显著差异(p<0.01),而前3种策略选择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后面2种策略选择之间的差异也不显著。当冲突对象是同学时,对5种策略的选择呈递减趋势,但后3种策略选择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表6 中学生在应对不同冲突对象时的冲突处理策略选择情况比较
中学生在应对人际冲突时更多地选择直接对峙/攻击策略和协商解决策略。男生比女生更倾向于使用逃避/回避策略来解决人际冲突。中学生在协商解决、逃避/回避、妥协/让步3种策略的选择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更少使用寻求帮助策略。在应对不同冲突对象时,中学生对不同类型的人际冲突处理策略的选择也会有差异:妥协/让步策略更多被使用在与老师的冲突情境中;在与同学的冲突中,更多使用直接对峙/攻击策略。中学生在应对3种冲突对象时,直接对峙/攻击策略和协商解决策略都被较多使用到。
1.中学生选择人际冲突处理策略的特点
2.中学生选择人际冲突处理策略的性别差异
比较男女生对不同冲突处理策略的选择是否存在差异可以发现:在直接对峙/攻击、协商解决、妥协/让步、寻求帮助4种策略的选择上没有性别差异,仅在逃避/回避策略的使用上男女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当应对人际冲突时,男生比女生更多地使用逃避/回避策略,具体表现为改变话题、离开、置之不理、沉默、无所谓等。这可能和男生性别角色、社会期待和男生自身心理特点有关。陈世平关于儿童人际冲突解决策略与欺负行为的关系研究认为,在性别差异上,女孩比男孩更多地使用问题解决的策略[6],这与女孩比男孩早熟、社会化发展程度略高于男孩有一定关系。原假设女生会比男生更多地选择协商解决策略来处理人际冲突,但结果显示在协商解决策略的选择上,女生的平均次数(μ=3.71)只是略高于男生(μ=3.31),并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这可能是缘于对一些策略类型(如协商解决策略等)选择的性别差异,其并不能在本研究所选择的年龄段上体现出来。
3.中学生选择人际冲突处理策略的年龄差异
有研究认为,儿童随着年龄增长,社会化水平会越来越高,因而会越来越多地使用问题解决策略[7]。本研究在比较不同年级中学生冲突处理策略选择的差异后发现,在协商解决策略的选择上,与预期的相反,高二学生比初一、初三学生更少使用协商解决的办法来处理冲突。而在逃避/回避策略的选择上,3 个年级从高到低呈递减趋势,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更多地选择逃避/回避策略,即用离开或转移话题等间接表示不满的策略代替直接对峙/攻击策略,这可能和中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逐渐学会使用将问题搁置、冷处理后视情况再定的冲突处理策略有关。在寻求帮助策略的选择上,初一、初三和高二3个年级的被试呈递减趋势,并且高二学生选择使用求助策略明显少于初一学生,这可能与中学生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有关。随着年龄的增大,特别是青春期以后,独立意识的增强使青少年更愿意自己来处理问题,而不是事事求助于他人[8-9]。
4.中学生在应对不同冲突对象时选择处理策略的差别
比较中学生在应对不同冲突对象时选择5种处理策略的差异可以发现,在应对3种冲突对象(父母、老师、同学)时,中学生都较多地选择直接对峙/攻击和协商解决策略。但是在应对不同对象时,被试对这2种策略的选择也有差异,在与同学的冲突中,被试使用直接对峙/攻击策略要多于协商解决策略,可见在中学阶段同学之间的直接冲突比较普遍,矛盾容易被激化。比较除直接对峙/攻击和协商解决策略外其他3种策略选择之间的差异可以发现:当冲突对象是父母时,中学生对妥协/让步、逃避/回避、寻求帮助策略的选择依次减少,表现出他们更多地使用妥协/让步策略来应对与父母的冲突,而较少使用寻求帮助策略;在应对与老师的冲突中,妥协/让步策略的选择也处于高水平,而逃避/回避和求助策略被较少使用,这可能和中学生与老师之间冲突情境的特殊性有关,因为本研究设置的中学生与老师的冲突都发生在校园内或课堂上,此时学生很难采取逃避/回避或寻求帮助策略,除直接对峙/攻击和协商解决策略外更容易采用妥协/让步策略;在与同学的冲突情境中,3种策略的选择之间没有差异,但在与同学发生冲突时,中学生会更多地选择求助策略来解决,特别是在学习问题上因观点不一致而发生冲突时,他们会寻求老师或其他同学的帮助来解决问题。
人际冲突处理能力是检测个体社会化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学会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人际冲突问题是青少年学习和生活适应的主要内容,提高学生的冲突处理能力是学校教育责无旁贷的任务[10]。从调查结果看,中学生群体在处理各种矛盾冲突时,还存在种种问题。因此,使中学生正确面对冲突,提高其冲突处理能力,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前文重点分析了中学生在不同情境中选择人际冲突处理策略的情况,下面重点讨论如何缓解中学生的人际冲突问题,提高中学生应对人际冲突能力和技巧,以促进中学生社会化的顺利推进和身心的健康发展,为其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人际冲突观教育是冲突教育的第一步。教师要通过对冲突的全面分析,帮助学生认识人际冲突及其影响,使他们形成关于人际冲突的正确观念与看法。在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辨证地看待人际冲突,使其认识到人际冲突可能会带来积极影响,如可以带来思考问题的新视角、激发创造力、为人际关系注入新的活力等,还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冲突结果有益还是有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际冲突双方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对待人际冲突的态度,为其建设性地应对人际冲突奠定观念上的基础。
人际冲突解决策略教育是人际冲突教育的核心内容,分为理论分析和技能训练2部分。理论分析主要是分析各种应对人际冲突的策略,帮助学生把握控制、回避、迁就、妥协、合作等冲突处理策略的优劣及其使用情境;技能训练主要是通过解决冲突需要的技能行为训练,提高学生解决冲突的能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校可以通过以下2种途径对学生进行人际冲突处理策略教育。
1.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人际冲突处理策略
对于学校教育来说,把人际冲突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中,是种一举两得的好方法。在日常学科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和处理教学内容与课堂活动中出现的人际冲突,如小说中的冲突事件、社会课中的冲突问题或者在合作学习中发生的冲突等,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际冲突观和建设性处理人际冲突的技巧和能力。这种方式的具体做法有许多,如营造合作性的课堂氛围,识别教学内容中的冲突,尽可能多地寻找和平解决冲突的途径,讨论找出最合适的方案,总结并鼓励学生运用学到的冲突技能,等等。
2.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开展应对人际冲突的针对性训练
人际关系辅导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学生人际冲突应对训练,对提高中学生人际冲突处理能力、提高中学生人际交往的技能很有帮助。人际冲突应对策略的针对性训练包括情绪管理训练、移情训练、角色扮演、行为矫正和强化训练等。另外,针对个别人际冲突处理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对其开展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与训练。
同学、父母、老师是中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对象,也是人际冲突产生的主要对象。学校在通过以上方式对学生进行人际冲突认识及处理的教育时,也要对家长和教师进行人际冲突处理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如:在与中学生交往时,要充分考虑中学生自主意识不断增强、情绪不稳定、比较在意他人评价等心理发展特点;适当地站在中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多做一些平等、真诚的沟通和交流;在冲突发生时,能采用合适的方式处理;等等。齐国斌提出的通过修养反向思维、完善沟通能力、完善个人品性3项措施引导中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冲突化解理念[11]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鉴。只有中学生本人和交往对象的人际冲突处理策略都不断提高和完善后,中学生才能获得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并拥有良好的身心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