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洁人
提 要: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我们要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取得更为丰硕的理论创新成果”。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党的创新理论坚持“两个结合”,更加自觉地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由之路、努力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辉、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而不断取得新的理论创新成果等三个方面,较全面地论述了我们党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理论贡献及其理论价值、时代意义,对于在这次主题教育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的学习参考和指导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①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求是》,2023 年第17 期。2021 年7月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两个结合”,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科学命题。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明确,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的二十大强调:“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年版,第17、70、16 页。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党自觉地担当起庄严的历史责任,坚定地坚持“两个结合”,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更加自觉地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由之路,努力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辉,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不断取得新的理论创新成果,以创造新的理论优势,攀登新的思想高峰,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
所谓必由之路,是指必定要经过的道路、途径和方法。也就是强调,人们要实现某种正确的目标,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以及在认识和把握规律基础上、在实践中所探索创造的道路、途径和方法,是主观与客观的辩证统一。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全面阐述了“五条必由之路”之后总结性地强调:“这是我们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②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年版,第17、70、16 页。“两个结合”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由之路,也是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必由之路。提出“两个结合”是必由之路,意味着党的创新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规律认识的深化。新征程上,我们党自觉地深入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基本特征和内在根据,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已经从必然王国进入了自由的境界。
首先,马克思主义是具有原创性的理论,第一次“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③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年版,第7-8、9 页。同时,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马克思主义是要随着时代、实践和人类认识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一切划时代的理论,都是满足时代需要的产物。”④《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取得更为丰硕的理论创新成果》,《人民日报》2023 年7 月2 日。“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⑤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年版,第7-8、9 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秉承了马克思主义原创性、时代性的鲜明品格,在时代进步的潮流和实践发展的进程中不断提出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以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的,“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⑥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年版,第17、70、16 页。。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两个结合’,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原创性的。”⑦转引自《“就是要理直气壮、很自豪地去做这件事”(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人民日报》2022年10 月19 日。我们认为,“两个结合”具有原创性,首先因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第一次正式提出“两个结合”的科学命题,但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意义上说,它仍然经历了一个从必然到自由的认识过程。所以,这个原创性也意味着“两个结合”在实践和认识上的一次新的飞跃。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然而直到1938 年10 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讲话中才第一次原创性地提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①《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534 页。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里程碑。同样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性地总结继承、改造利用和创造性运用,是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的,并由此创造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原则和方针,以及“三大法宝”等战略策略方针。然而,起初确实没有明确地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科学命题。因此,严格地讲,关于第二个结合仍然处于认识的必然性阶段,然而“必然性往往是自由的祖宗”②《毛泽东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第326 页。。党的十八大后,坚持“两个结合”进入了新的逻辑发展阶段。我们党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文化自信,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全面深刻地阐明了坚持“第二个结合”的必要性、理论依据和科学内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并且“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③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年版,第19 页。,形成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入新境界,标志着“两个结合”从必然王国进入了自由王国,成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要里程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④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求是》,2023 年第17 期。第一个结合的契合,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发展的逻辑同“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⑤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年版,第3 页。之间的契合。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其实现必须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必然要与不同时代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本身包含的内在逻辑。列宁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⑥《列宁全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年版,第161 页。。毛泽东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⑦《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1515 页。第二个结合的契合,是指“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⑧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求是》,2023 年第17 期。。党的二十大强调,首先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⑨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年版,第18 页。。同时,契合的内涵和特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同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年版,第18 页。比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包含着中国人的天道观、自然观,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自然观和认识论等高度契合;又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为邦本、以百姓心为心等价值理念,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高度契合;再如:中国人对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天下观和理想境界的价值追求同马克思主义胸怀世界、解放全人类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契合性。所以,“两个结合”,是“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②《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取得更为丰硕的理论创新成果》,《人民日报》2023 年7 月2 日。,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让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辉更加绚丽灿烂。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马克思主义具有包容性,其发展史也是坚持“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③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年版,第9 页。。列宁说过:“只有了解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④《列宁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285 页。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中华文明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他强调:“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⑤《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人民日报》2022 年5 月29 日。这种文明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充分体现。敦煌文化,就是古代中华文明开放性和包容性品格的典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甘肃敦煌莫高窟时所指出的,“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会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不同文明”⑥习近平:《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讲话》,求是网,2020 年1 月31 日。。近代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时期和进入新时代,上海“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和“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就是中华文化、中华文明开放性、包容性的典型代表和生动写照。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强调:“开放、创新、包容已成为上海最鲜明的品格。这种品格是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生动写照。”⑦《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年版,第219 页。
开放性和包容性是辩证统一的。开放性是包容性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开放何谈包容;包容性是持续开放的保证和动力,没有包容,开放只是不结果实的花朵。开放,就要有宽阔的世界眼光,包容决定了开放要有博大胸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回顾历史,只有中华民族这样的具有开放包容胸怀的民族,才会容纳世界不同文明在此交融交汇。今天,我们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①习近平:《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讲话》,求是网,2020 年1 月31 日。。
总之,在新征程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走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由之路,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秉持开放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②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求是》,2023 年第17 期。。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创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③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求是》,2023 年第17 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以高度的文化主体性精神坚持“两个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时代重大课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④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年版,第17-18、18 页。。创造性地全面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实践性和人民性,夯实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纵深度,充分挖掘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文明的深厚文化资源,闪耀着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理光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第二个结合”的实质,是“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⑤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年版,第17-18、18 页。。所谓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首先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历史科学,历史的观点和方法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马克思说过,“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168 页。。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今天的中国是昨天的中国的继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了历史思维,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脉。充分肯定延续了5000 多年历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品格特征及其对民族发展的历史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⑦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年版,第5 页。。所以,“两个结合”,首先厚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同时,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自然也包含着正确的价值观,它同中国的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必然能使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更好地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改变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提升人民群众的科学思维能力和水平。而且这种融通是全面的,表现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执政为民、为民执政的价值观、执政观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为政以德,以及“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等行政伦理和人民群众心中期盼的道德标准的相通。中国共产党人的对党忠诚、为党奉献的价值理念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忠报国”的思想契合和融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①《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年版,第185 页。,就是两种价值观念的融通。因此,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能“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②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年版,第18 页。。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和发展有其科学真理性和历史必然性。其科学真理性,就是具有科学社会主义的扎实理论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③《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年版,第75、75、85 页。当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④《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年版,第75、75、85 页。。其历史必然性,就是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回答和解决了当代中国的重大历史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⑤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年版,第36 页。,“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⑥《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年版,第75、75、85 页。。其次,“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⑦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求是》,2023 年第17 期。。第二个结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⑧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求是》,2023 年第17 期。。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重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⑨《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年版,第418 页。。以贯通过去、现实和未来的历史眼光,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的观点来理解古代中国,理解现代中国,理解未来中国,以深化对中国道路文化根基的理解和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⑩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年版,第25 页。最后,从现在起,党的中心任务就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⑪《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日报》2023年2 月8 日。具有广阔深厚的历史纵深度。所以,“两个结合”使“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⑫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求是》,2023 年第17 期。,使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基更加坚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①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求是》,2023 年第17 期。历史表明,每一次思想解放都会释放出巨大创造力,有力推进党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延安整风运动为标志,“使我们同志的精神从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蒙蔽中间解放出来”②《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827 页。,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革命道路的开创发展扫除了思想障碍。第二次思想解放,是以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思想解放运动,冲破了“左”的和右的僵化思想的束缚,开创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时代的又一次解放思想,实现了我们党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价值、思想资源及其时代意义再认识的思想飞跃,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动性、文化创新力和文化主体性。其主要表现:一是“第二个结合”带来的思想解放,打开了创新的文化空间。文化是人类创新更基础、更深厚、更持久和更广泛的资源和精神力量。博大精深、历久弥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座深藏着丰富创新智慧的文化宝库,是我们独特的、不可多得的优势资源。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可以“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③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求是》,2023 年第17 期。。二是“第二个结合”带来的思想解放促进了互相成就。“结合”,既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生命力,又能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当代化,两者的融通必然会创生新的文化形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结合“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④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求是》,2023 年第17 期。,是推动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精神机制和强大力量。三是“第二个结合”带来的思想解放巩固了文化主体性。中华文明具有坚韧的文化主体性,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始终坚持自主地包容和吸收各种外来文化,并使之同中华文化融为一体。而每一次的融合创新,都会使中华文化自身的主体性更加强劲。“第二个结合”带来的思想解放,是我们党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深刻总结的基础上,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新的认识和深刻把握,更加坚定了“解决中国的问题,提出解决人类问题的中国方案,要坚持中国人的世界观、方法论”⑤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年版,第19 页。的主体性价值理念,充分“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⑥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求是》,2023 年第17 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⑦《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取得更为丰硕的理论创新成果》,《人民日报》2023 年7 月2 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两个结合”,坚守马克思主义的“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年版,第17、46 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三大规律”认识的深化所形成的新的重大理论成果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如何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如何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如何实现长期执政,是我们必须回答好、解决好的一个根本性问题。”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年版,第529、529、530、529 页。这个根本性问题,就是中国共产党要回答好、解决好的如何长期执政的重大时代课题。首先,我们党要长期执政的逻辑前提是“打铁必须自身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怎样才算过硬,就是要敢于进行自我革命”③《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年版,第104、559、104、587 页。,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此,党的十八大后,我们党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自我革命,就是“依靠党自身力量发现问题、纠正偏差、推动创新、实现执政能力整体性提升的良性循环”④习近平:《论党的自我革命》,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 年版,第264 页。。我们党之所以具有这样的鲜明品格和政治优势,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党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⑤《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年版,第577、576 页。,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性质所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和独特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⑥《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年版,第577、576 页。,其根源就在于“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⑦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年版,第5 页。。其次,我们党要长期执政的关键和核心是“如何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⑧《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年版,第529、529、530、529 页。。古往今来,民心向背是任何执政者能否长期执政的普遍规律。中国人历来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作形象比喻和深刻警示。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回顾党的历史,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义无反顾向着这个目标前进,从而赢得了人民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年版,第529、529、530、529 页。,我们党全国执政后,不断告诫全党:“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丢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⑩《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年版,第529、529、530、529 页。党的二十大从“两个结合”的高度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⑪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年版,第17、46 页。最后,自古以来,“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历史上封建王朝和农民起义摆脱不了的宿命。那么,我们党历史这么长、规模这么大、执政这么久,要继续长期执政,如何才能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⑫《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年版,第104、559、104、587 页。自我革命与人民监督是内在一致的,都源于党的初心使命,这是我们党始终得到人民衷心拥护、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根本保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党要不断进行自我革命的根本意义所在。”⑬《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年版,第104、559、104、587 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探索出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⑭《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年版,第104、559、104、587 页。因此,全党必须牢记,我们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一是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二是要打好自我革命的“组合拳”,不断完善自我革命的制度规范体系;三是要坚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以伟大社会革命促进伟大自我革命的政治机制,永葆党的蓬勃生机和革命事业基业常青;四是要不断涵养淬炼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刀刃向内的勇气,勇毅前行的顽强斗志和“赶考永在路上”的彻底自我革命精神。
党的二十大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年版,第22、23 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为如何唤醒‘睡狮’、实现民族复兴这个重大历史课题所给出的答案。”②转引自《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23 年2 月13 日。这个答案“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③《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日报》2023 年2 月8 日。。
这一理论体系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深化和强化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社会主义性质。一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激发、凝聚起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特别是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④《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日报》2023 年2 月8 日。三是坚持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在不断厚植现代化物质基础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⑤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年版,第22、23 页。。
其次,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中国特色。我们的社会主义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其中,中华文明的突出特征对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具有决定性意义。一是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我们知道,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建设道路,根本上是由这个国家的社会历史文化所决定的,“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⑥《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年版,第75 页。。二是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必然地要走自立自强、独立自主的创新发展道路。以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构建新格局,开创新天地。三是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国家统一性,具有强烈的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四是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愿意以宽阔的眼界、博大的胸怀向世界开放,兼收并蓄地学习、借鉴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五是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和平发展道路,反对国强必霸的逻辑,反对以强凌弱,坚持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最后,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现代化道路共性、个性辩证关系的认识。一是中国式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特殊规律的辩证统一。所以,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二是中国式现代化所反映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现代化特殊规律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①《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日报》2023 年2 月8 日。。三是中国式现代化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有更多的共性,所以“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为其提供了全新选择”②《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日报》2023 年2 月8 日。。中国式现代化对世界各国现代化共同的最深刻的规律性启示,就是各个国家都必须坚持走符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马克思主义不仅科学阐明了人类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历史必然性,也指明了实现这个理想的正确道路。中华文明素有胸怀天下的志向和追求天下大同的理想,但直到近代都没有找到实现大同世界的道路。毛泽东说过:“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③《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1471 页。
党的创新理论坚持“两个结合”,纵览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望远镜、透视镜,以中华文明的深邃眼光和战略智慧洞察世界发展大势,深化对人类发展规律认识,自觉倡导和推动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找到了人类实现天下大同的“金钥匙”。这把“金钥匙”的奥秘在于,深刻地认识和把握了世界发展大势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首先,深刻把握时代进步的历史潮流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期待。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当今世界是一个地球村,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④《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年版,第104、232、279 页。,“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⑤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年版,第58 页。。因而,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从顺应历史潮流、增进人类福祉出发,我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⑥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 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年版,第7 页。党的二十大报告也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⑦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年版,第62 页。。我们高兴地看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支持和赞同,并正在从理念转化为行动。
其次,深入挖掘中华文化深厚的资源底蕴和积极的处世之道,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一是倡导“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在2000 多年前“早就懂得了‘和而不同’的道理”⑧《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年版,第104、232、279 页。,“和而不同是一切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⑨《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年版,第104、232、279 页。。二是传承讲信修睦、亲仁善邻、怀柔远人和以诚相知、以礼相待、以心相交的价值理念,寻找公约数,构建同心圆,编织共同利益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是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任何国家追求现代化,都应该秉持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理念,走共建共享共赢之路。”①习近平:《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年版,第4、7 页。三是强调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包容性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着5000 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年版,第265 页。,这就“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③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求是》,2023 年第17 期。;决定了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最后,“两个结合”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世界的多样性决定了文明的多样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④《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年版,第228 页。明确主张“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⑤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年版,第59 页。。我们相信,“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鉴,必将极大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⑥习近平:《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年版,第4、7 页。。中国主张,“各国应该在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基础上实现和平共处,促进各国交流互鉴,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注入动力”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年版,第460 页。。
综上所述,“两个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新时代,我们党自觉担当起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庄严历史责任,坚持“两个结合”,以党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创造出新的理论,为继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作出了重大理论贡献,彰显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伟力和真理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