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科医师认知和需求的“专科—全科团队”建设模式研究

2023-03-21 20:22宋景晨李远萌姚德明潘琦吴锁薇盖媛媛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3年12期
关键词:建设模式全科医师专科

宋景晨 李远萌 姚德明 潘琦 吴锁薇 盖媛媛

【关键词】 专科—全科团队;全科医师;建设模式

全科医师是初级卫生保健的提供者,承担着基本诊疗、公共卫生及健康管理任务,是基层卫生保障的關键[1-2]。“专科-全科团队”(以下简称“专全团队”)作为新的家庭医生团队合作模式,是在全科家庭医生团队基础上融入专科力量,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3]。近年来,国内部分省市进行了专全团队实践,如北京市东城区引入三甲医院专家团队作为家庭医生团队的技术支持[4],北京市朝阳区开展了全科医师慢病诊疗能力提升项目[5],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探索了专病医疗服务的“专全结合”医疗服务模式[6],上海市闵行区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全专结合”慢性病防治模式[7],中国医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联合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专科-全科”联合教学等[8]。如何让全科医师通过专全团队获得需求最大化,是优化专全团队建设的意义所在。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全科医师对专全团队的认知、态度、需求和建议,以期为提升全科医师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健康服务能力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北京市某医院医联体单位为主要调查范围,选择北京市7 个行政区的23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自愿参加本调查的286名全科医师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问卷设计 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分为前言和主体两部分。前言部分为调查目的和知情同意。主体部分包括:(1)研究对象基本信息;(2)对专全团队的认知与参与;(3)对专全团队的需求,包括进修、团队建设内容和形式以及专科需求;(4)对专全团队的态度。问卷初稿设计完成后,邀请参与过医联体工作的专家进行修改,并组织10名全科医师预填写,根据专家意见和预填写情况修改问卷。修改内容包括:对“对专全团队的需求”部分问题进行细化,将团队建设内容需求分为医疗和科研两方面,在医疗方面细化为出诊和查房,在科研方面细化为角色定位和学习内容需求;将开放性回答修改为选择题,以方便使用。

1.2.2 数据收集 由北京市某医院统一发放调查问卷,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星或纸质问卷填写,问卷星收集数据直接导出,纸质问卷采取双人录入法获取数据。剔除填报项目缺失和逻辑错误问卷,保证数据质量。

1.3 统计分析方法

按照全科医师工作年限(≤10a、>10a~<20a、≥20a)、职称(初级及以下、中级、高级)、学历(本科及以下、研究生)以及是否兼职管理岗位等情况对数据进行差异性分析,年龄和性别仅作为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进行描述,不进行统计描述。

采用OfficeExcel201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描述,计数资料统计描述采用率或构成比。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或多组率间的比较依据数据情况运用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通过交叉列表的角标表示结果,检验水准设为0.05。

2 结果

2.1 全科医师基本情况

共回收问卷286份,其中有效问卷282份,问卷有效率为98.6%。研究对象中,以中青年女性医师为主,工作年限多<20a,学历主要集中在本科及以下,职称主要集中在中级及以下,约1/4兼职管理岗位。全科医师基本情况见表1。

2.2 全科医师对专全团队的认知和参与情况

调查显示,74.1% 的全科医师(209人)听说过专全团队,40.0%的全科医师(113人)参加过专全团队;没有参加过专全团队的全科医师中,71.0%(120人)有意愿参与,仅3%不愿意参与。在专全团队实践中,全科医师沟通临床问题的比例最高(94.7%),认为专全团队有益于学习专科知识(89.4%)、畅通沟通途径(85.0%)、提高科研能力(69.9%)等。

2.3 全科医师对专全团队的需求情况

2.3.1 进修需求 进修是全面提升全科医师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超过八成的全科医师(237 人,84.0%)有进修需求,且选择进修一个月的比例(93人,39.2%)最高,进修6个月的比例(81人,34.2%)次之,进修3 个月的比例(63 人,26.6%)最少。按照医师情况分类对有无进修需求进行差异性分析,各组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两两比较,工作年限≥20a的全科医师有进修需求的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余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按照医师情况分类对进修时长需求进行差异性分析,工作年限与进修时长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余各组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两两比较,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是否兼职管理岗位对进修、医疗和科研需求的实际意义不大,故未统计。

2.3.2 团队建设内容和形式需求团队建设内容需求的医疗方面:(1)出诊。超过九成的全科医师(257人,91.1%)有出诊需求,主要选择到上级医院跟专家出诊以及邀请专家到社区出诊带教;(2)查房。超过八成的全科医师(231 人,81.9%)有查房需求,主要选择到上级医院参加教学查房;(3)在开放性问题中,还提出了开展讲座、预留号源疏通上转通道等需求。按照医师情况分类对有无出诊和查房需求进行差异性分析,各组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两两比较,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按照医师情况分类对出诊和查房具体需求进行差异性分析,不同工作年限对出诊具体需求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其余各组总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两两比较,对于出诊,工作≤10a选择到上级医院跟专家出诊比例高于邀请专家到社区出诊带教和两者均有的比例,工作>10a~<20a选择两者均有的比例高于到上级医院跟专家出诊的比例,工作≥20a选择到上级医院跟专家出诊的比例低于邀请专家到社区出诊带教的比例;对于查房,本科及以下学历选择到上级医院跟专家出诊的比例低于邀请专家到社区出诊带教的比例,研究生学历选择到上级医院跟专家出诊的比例高于邀请专家到社区出诊带教的比例,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余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有275 名全科医师有科研需求,占总研究对象的97.5%。按照医师情况分类对有无科研需求进行差异性分析,不同工作年限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其余各组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两两比较,工作≤10a有科研需求的比例较高,工作≥20a有科研需求的比例较低,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余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按照医师情况分类对科研角色定位需求进行差异性分析,不同工作年限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其余各组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两两比较,工作≤10a和工作>10a~<20a参与课题和两者均有的比例高于担任课题负责人的比例,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余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于学习内容需求由多到少依次为:查阅文献199人(70.6%),课题设计198人(70.2%),撰写论文196 人(69.5%),统计分析157人(55.7%),撰写标书154人(54.6%)。

全科医师对专全团队建设形式的需求从组建、管理、支持和沟通4方面展开。76.9%的全科医师希望以学科为基础组建团队,比例较以工作单位为基础高;超过七成的全科医师愿意担任团队秘书。按照医师情况分类对组建形式和管理形式需求进行差异性分析,不同职称对管理形式需求的总体差異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其余各组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两两比较,对于管理形式,初级及以下职称愿意担任团队秘书的比例较高,高级职称愿意担任团队秘书的比例较低,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余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支持形式方面,超过八成的全科医师希望符合双向转诊条件时启动绿色通道;在沟通形式方面,超过八成的全科医师希望建立线上工作群随时沟通或召开线上、线下例会定期解决共性问题。见表2。

2.3.3 专科需求 在全科医师对专全团队的专科需求中,共提出22个专科,其中,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呼吸科和骨科位列前五,见表3。

2.4 全科医师对专全团队的态度情况

调查全科医师对专全团队的管理模式、提升全科医师诊疗能力、提升全科医师科研能力和促进分级诊疗的态度,多数全科医师呈正向态度,见表4。

3 讨论

3.1 全科医师对专全团队模式较为认可

本研究中,97.5%的全科医师认为专全团队可以提升全科医师诊疗能力,96.8% 的全科医师认为专全团队可以提升全科医师科研能力,这说明全科医师认可专全团队模式的实际作用。有研究[3]显示,2020年1月北京市某区中医全科医师参与专全团队比例仅为18.9%。本研究中,全科医师参与专全团队比例为40.0%,且79.8% 认为专全团队管理模式前景乐观,这说明全科医师对专全团队的参与度有所提升且态度积极。全科医师对专全团队模式的认可,为该模式良性发展提供了保障。

3.2 基于全科医师需求优化专全团队建设

本调查显示,全科医师在临床工作和科研实践中均有具体需求,如专科诊疗帮助、转诊绿色通道、科研培训和参与、健康宣教等。根据研究结果,细化专全团队设计,使全科医师的收获倍增,可以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从而使群众受益。

3.2.1 畅通进修绿色通道 充分发挥“授人以渔”的职责,建立专全团队进修绿色通道机制,畅通进修途径。在内容方面,建议分为诊疗能力提升和科研能力提升两大模块,每个模块中均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必修课”的诊疗能力提升模块包括专科培训讲课、带教出诊和查房等内容,科研能力提升模块主要为基础课程,“选修课”比较灵活,主要根据专全团队的沟通情况进行个性化设置。同时,设置考核目标,对进修绿色通道进行标准化管理,提高进修效果和效率。在人员方面,建议在工作年限≤20a的全科医师中重点开展。在时间方面,建议进行一个月短期和6个月长期的专项设置。

3.2.2 加强出诊和查房与现有工作模式的结合 跟随专科医师出诊和参加教学查房是最基础且直接提高全科医师诊疗能力的方式之一。在出诊和查房中,“走出去”和“请进来”均可满足全科医师需求。“走出去”可以与进修相结合,根据进修时间和目的设置出诊和查房模块,在出诊模块,建议为工作年限≤10a的全科医师优先设置,在查房模块,建议为研究生学历的全科医师优先设置。“请进来”可以与医联体中专科医师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出诊、查房和健康宣教等工作相结合,利用该时机进行出诊和查房的学习实践,在出诊模块,建议为工作年限≥20a的全科医师优先设置;在查房模块,建议为本科及以下学历的全科医师优先设置。工作年限>10a~<20a的全科医师对出诊的需求形式较为丰富,“走出去”和“请进来”均可优先设置。

3.2.3 设置科研培训机制 根据不同科研角色设计不同的科研培训计划。在培训人群方面,重点是工作年限≤20a尤其是工作年限≤10a的全科医师。在培训目标方面,主要是通过参与导师课题,提升科研素养,锻炼科研能力。在培训方式方面,建议将查阅文献、课题设计、撰写论文等需求较多的内容设置为必修课,将统计分析和撰写标书设置为选修课。愿意担任课题负责人的全科医师,可以加强和专科医师的沟通,设置个性化提升课程。

3.2.4 优化团队组建形式,提高团队沟通效率 本调查显示,以学科为基础组建专全团队是近八成全科医师所需求的形式,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和神经内科是全科医师提出的需求量最大的3个专科。建议以上述3 个专科为基础优先组建团队,若需求量较大,可以设置多组,以保证团队工作质量和效率。

3.2.5 充分发挥团队秘书作用本调查中,超过七成的全科医师愿意担任团队秘书。建议继续保留并充分发挥团队秘书优势,挖掘潜能,辅助团队管理工作。建议选择初级及以下职称的全科医师担任团队秘书,并根据团队规模设置1名~2名团队秘书,以辅助日常沟通和活动组织等工作。在沟通形式方面,建议由团队秘书建立专项线上工作群,并确定相对固定的例会时间,将例会作为团队沟通的主要推荐形式;担任团队紧急联系人,紧急情况下充分发挥团队优势。在团队支持方面,建议由团队秘书作为临床和科研工作的沟通纽带,辅助专科医师做好信息发布、协助全科医师进行问题反馈等工作。此外,团队秘书需做好专全团队与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工作,定期进行数据收集、汇总和报送工作。

猜你喜欢
建设模式全科医师专科
医学人文融入全科医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口腔全科医师执业范围(讨论稿)
适应于智慧城市的通信接入管道建设模式探讨
土建类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研究
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及路径对我省的启示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我国ICU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