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市汇龙小学 黄 方
在“双减”背景下,设计、研发道德与法治作业必须立足于道德与法治学科课程的特点,在减量的同时,要提质、增效、赋能。教师要通过作业,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功能,彰显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价值。因此,立足于“双减”背景,教师要自觉优化设计道德与法治作业,借助作业,增强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体验,深化学生道德与法治实践创新,让作业成为驱动学生道德与法治深度学习的载体与媒介。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业,往往是教师呈现一些具体的事例,引导学生进行是非判断。这样的一些是非判断,绝大多数是一种简单的事实性判断。而我们知道,道德与法治学科不仅仅是一门事实性的学科,更是一门价值性的学科。价值性的学科要求要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对此,笔者设计、研发思辨性作业,通过价值澄清、观点采择、两难选择、正反辩论等方法,来培育学生对是非、曲直的思辨、探究能力。
设计、研发思辨性作业,要凸显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价值立意,增强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比如,教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让生活多一些绿色”时,笔者设计、研发了这样的作业:一家化工公司是当地的纳税大户,对当地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影响较大。但是这家化工公司存在着严重的污染行为。如果你们是当地相关行政部门工作人员,是要让这家化工公司继续生产,还是让这家化工公司搬迁?这一作业,不再是简单的是非判断,而是要融入深度的道德与法治思考。在完成思辨性作业的过程中,学生要与自我对话、与他人对话,从而产生一定的认知冲突、价值冲突。这种认知冲突、价值冲突正是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学生完成思辨性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跟进、主动介入,对学生的道德观念进行价值引导,力图让学生通过道德与法治学习走向对话的价值视域融合。如在上述思辨性作业中,学生通过对话、争辩等,能深刻地认识到“低碳生活”“绿色生活”的重要性。在完成思辨性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植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从而增进学生对“绿色生活”的价值认识。
思辨性作业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练习作业,而是要通过价值思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八礼四仪”等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的一种项目性、项目化的作业。思辨性作业,有助于培育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道德与法治学科课程的领悟力等。思辨性作业提升了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深度。
情感性作业是道德与法治学科课程的独特性作业。设计、研发情感性作业,能增强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感受、体验,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温度。作为教师,要在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的趣味性、亲和力等方面下功夫、做文章、动脑筋,通过情感性的道德与法治作业,增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亲和力、感染力等。
“情感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在其内心所产生的一种感受、体会或亲身的经历,它是连接一个人的心理与外部世界的桥梁、纽带、中介。道德与法治作业的设计与研发要力争“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我们知道,“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因此,情感性作业的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作为教师,要做好“情感性作业”的欣赏者、提问者、引导者、关怀者、赞助者和激励者。比如,教学五年级上册“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这一主题时,教师就要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以科技、美德、文字为中心,从不同视角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教学这一部分内容之后,笔者设计、研发了“情感体验”性作业,要求学生从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采择一些表现仁人志士爱国情怀、道德品格等的故事。在收集道德故事的过程中,学生深深地被这些故事中的人物伟大、崇高的人格所感染。如此,从对人格修养的教育到关心社会的教育再到家国情怀的教育,指导学生逐步从小我走向大我,从自我走向社会、国家层面。情感性作业能深化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励学生自觉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并最终指向政治认同素养的提升。
情感性作业不同于传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业,它基于学生核心素养视角,从学生的生命成长高度出发,重点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品质和人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培育学生对自己的自尊、对他人的尊重、对集体的荣誉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情感性作业,让美好的道德与法治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里。
实践性作业是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业的又一形态。实践性的作业,能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高度。传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业,往往是一种纸笔作业。在这样的一种纸笔作业中,学生往往缺乏道德实践的时空、平台、契机。而实践性作业就是要增强学生积极践行、积极践履道德与法治的能力。正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道德与法治认知不是闻知、说知,而应当是一种实践之知。”
实践性作业内容的形态是丰富的,比如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公益活动等。实践性作业,不仅能深化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认知,更是能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探究能力。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掘实践性的课程资源,打造学生实践平台,赋予学生实践权利、实践机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道德与法治的实践之中。在实践性作业中,教师可以融入一些社会时事,添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热点等。比如,教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时,笔者引导学生聚焦“家乡”这一特殊的社会空间,研发了调查性的作业,引导学生调查家乡的山水风貌、风土人情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掘相关的自然资源、历史资源、人文资源、文化资源等。为此,教师可以设计研发相关的实践性作业,如寻家乡景、寻家乡物、寻家乡变化等,进而引导学生走进家乡,去发现家乡生活的美好。在完成实践性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相关的调查进行记录,并鼓励学生设计一张“文化卡片”,将家乡的特产、家乡的旅游景点等记录其中,这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从而培养学生对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实践性作业是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要作业,能有效地培育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实践力和创新力。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坚持知行合一的原则,引导学生积极地践行。实践性作业,架设了学生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的桥梁,给学生践行道德与法治提供了积极的训练场。
道德与法治阅读性作业应当是一种常态作业。道德与法治学习中,教师不可能事事让学生经历、实践,而应当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内容可以通过学生的阅读来完成。阅读,虽然不能给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带来一种直接的感受、体验,但可以给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带来一种“替代性体验”。阅读能增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认知,能拓展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视野。在阅读性作业的设计与研发上,教师要注重作业的梯度性。
教师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将社会热点问题、焦点问题等引入课堂之中,也可以将身边人、身边事等引入作业之中,让作业成为学生了解外面的世界的窗口。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体验等。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教师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纸质阅读,而且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数字阅读、多媒体阅读等,将观看相关的视频资料作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阅读性作业。如在教学时,笔者从网络、书籍、报刊等上面摘录了一些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展开自主性阅读。这样的阅读,让学生可以了解到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能培养学生养成阅读时事的能力。阅读的形态是多样化的,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感受、体验等也是多样化的。阅读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兴趣,而且能调动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来说,阅读内容越是多样化、阅读形式越是多样化,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相关的学习内容的理解也就越丰富。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促进学生提升道德与法治认知,进而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作业是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研发契合道德与法治学科特质的作业,设计、研发契合学生的具体学情的作业,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力。设计、研发道德与法治作业,要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要指向学生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