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江东门小学 王昱翔
“双减”是指“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为了更好地执行这一政策,需要加大作业校本化设计力度。
“双减”政策要求不管是家长、教师、学校还是培训机构,都得从思想上改变。考试将不再是唯一的教学目标和考核标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是教育的真正诉求和目的。现如今,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信息化教学模式随之出现,这就帮助小学教育建立了新的教学体系。小学美术也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课程,本文研究“双减”政策下的小学美术作业校本化设计方式及实践路径。
拓展美术教材,分析学校文化课程进程。教师一方面要建立合适的路径,使美术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另一方面需要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运用方式,让学生欣赏名家名作,保证美术教材的丰富度。
南京的美术氛围良好,南京美术博物馆藏品众多。对学生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带学生去美术博物馆,让其身临其境地感受美术的特点、欣赏美术的特征。美术博物馆中优秀的美术资源对当地文化发展有着很好的帮助,同时也可以丰富教学资源。因此,开展小学美术教材校本化工作时,可以借助当地美术博物馆的资源,进行美术课本的设计和编制。发掘本土资源,展示文化魅力。
在进行美术教材校本化实践时,我们需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保证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新的校本化设计模式在帮助学生减轻负担的同时,也增强了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促使学生顺畅完成美术作业,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美术素养有很大的帮助。
美术教学如果仅局限于课堂,学生的操作能力、创作思维和美术素养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小学美术教材校本化就是为了让学生可以学以致用,为学生塑造更好的美术能力培养平台,拓展教学空间,增加教学吸引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得以全面发展。
小学美术教学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也能快速提升他们的美术素养。一件美术作品当中融合了很多的想法。小学生虽然没有什么美术技巧,但是可以通过美术作品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美术创作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包容,认真观察学生的作品,了解学生的想法。
在小学美术作业校本化进程中,教师需要保证美术课堂的整体效率,让学生了解自己在美术课中学到了什么,掌握了怎样的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创作的作品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然后分析自己的学习成果,了解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另外班级内部也可建立相互评价的体系。学生都是同龄人,他们的认知能力相近,所以也会做出相对客观的评价,这对于学生认清自己是很有帮助的。
小学美术课堂作业评价往往是学生完成作品之后,教师根据作品进行简单的点评,一般是根据对学生作品的整体印象做出等级评价和分数评价。学生大多认为教师的评价标准是学生的画画水平,而教师则是更关注学生是否完成美术作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考虑学生美术作业的完成度、美术画纸是否干净、图画上色是否均匀,没有从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等方面进行考量。美术作业评价方式过于单一,评价路线过于简单。这对学生绘画水平的提高帮助不大,相反,还会对学生的美术学习和发展造成负面影响,打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是评价的主体,很少由他人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教师评价课堂作业时,也很少改变评价方式。然而不同人对同一美术作品会产生不同的看法,长期由同一个人完成评价会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造成束缚,也会导致学生的发展受到制约。这是目前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果不能进行有效改善,会降低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
教师如果对美术课堂中的作业评价过于片面,这就不能让学生及时了解作品的优缺点,难以完成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一些学生不喜欢用分数评价自己的作品,因为这种评价方式在分数过于相近时很难体现作品的差别,也会让学生在心里形成落差。也有教师采取等级评价方式,等级评价方式经常被采用,但是评价方式过于简单。学生很难从评价中了解自己的状况,这也会影响学生对美术的学习热情。
通过分析教师对学生美术作品的评价效果,我们可以看出一些评价作用并不明显。部分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仅注重课堂作业的质量,没有分析学生的进步程度以及实际能力。学生的基础能力、实际能力都各不相同,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然后根据提交的作业进行评价。同时,教师要分析学生的进步状况,适时转换评价方式。
在校本化的教材编撰过程中,教师需要严格把关,选择优秀的作品、艺术形式、艺术资源。教师需要研究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建立合适的兴趣导向完成教学拓展。另外教师需要分析美术发展基础,结合本地的艺术特色,对本地的标志性建筑物、艺术作品进行深入研究,把握当地的美术发展形势,提升美术教学效果。
美术作业校本化的推进工作需要广大教师进行深入研究,联同合作,制订详细的工作计划。工作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联合本地的兄弟学校共同合作,对本地的艺术资源进行分析,制订合理的小学美术教材编辑计划,确定合适的编写任务;另一方面需要明确课题,由教师牵头确定教学时间节点,将教学方式不断完善。教师需要分析教材编辑计划,探讨教学工作执行路径,同时也要将美术资源融入日常的研究当中,集中精力完成编制。不管采取哪种方式,都需要建立明确的目标,保证教材编写更加顺畅。
校本化课程推进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开发利用博物馆的美术资源,补充艺术素材,让学生欣赏博物馆美术作品,了解艺术表现形式。博物馆中的美术作品都是民间收集而来的优秀美术作品,可以为学校的美术教学提供丰富的内容,让教材变得更加丰富,为学生的能力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向学生展示美术作品,让学生了解一些美术作品的绘画工艺、制作流程,丰富教学内容。
美术教学是一个内外联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握课堂,做好课堂管理。课堂上,一方面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名家作品,向学生投影各地的艺术景观,让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博物馆参观,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艺术,接触艺术。作业校本化设计为美术教学的拓展提供了丰富的形式帮助。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在开展相关活动时可以建立兴趣小组、组织比赛、举办小型展览会。让学生在课堂之外还有参加竞技、研讨、展示的机会,更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对美术的爱好。
“双减”政策下保证美术教材校本化实践是很有必要的。在开展相应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改进方法,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教师也需要完成对教学资源的整合,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能力,完成对学生的美术教学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