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澜学校 陆 艳
批判性思维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而言十分重要。批判性思维的养成代表着学生自我意识的成长,能够使学生从单纯被动地“听”课,逐渐转变为主动思考,对知识产生怀疑与好奇,从而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对于小学数学学科而言,批判性思维的养成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数学思维模式,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过程之中,无论是认知水平还是智力发展程度,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进行引导,帮助学生逐渐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简单来说,批判性思维就是对自己或他人的思想与观点进行思考,并提出问题,从而分析思想,了解观点。批判性思维存在三个重点:一是对思想或观点的判断过程,判断的过程便是进行思考的过程,也是在学习进程之中对知识点或相关要点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和推论的过程;二是对思想或观点的质疑过程,在批判性思维当中,只有通过不断地质疑才能不断进行思考与探究,从而不断丰富自身的思维模式;三是逻辑性思维,在对一种思想或观点进行批判性思考时,应该遵循逻辑性原则,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思考,以保证自身批判性思考的合理性。批判性思维的逐渐养成,可以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也能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提升起到一定作用。与此同时,学生通过不断地质疑、探究、思考,也能逐渐建立自信,以更好的精神面貌走向社会。
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之下,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逐渐了解学科知识,也要使学生能够逐渐认识到学科的本质,逐渐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得学生真正地热爱学习。在数学学科的实际教学之中,数学教师应该使学生能够透过数学的表象看到本质,使学生能够逐渐接触、了解数学文化以及数学学科的独特魅力,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够使数学教学更加深入,能够使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相关逻辑及公式产生好奇心,使学生能够质疑并深入探究,最终通过个人分析或集体讨论等形式解决自身问题,并对数学的本质及相关概念得以了解。
学生学习知识的整体过程可以简单归纳为是从理解到巩固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也需要在初步理解之后,不断进行巩固与加深,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把握能够更加牢固。 批判性思维的不断培养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巩固数学知识。其原理是批判性思维能够使学生在整体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对知识质疑,并不断进行思考与分析,对相关数学知识达到更深的理解,从而达到巩固与深入的目的。整个批判过程也是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思考的过程,学生不断对数学知识进行批判性思考能够逐渐提升自身对数学的整体认知,从而对数学学科产生更深的理解。
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便是学会利用数学知识以及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一点在教材、教学大纲以及课后练习之中也可以体现。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也是目前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以数学练习中极为重要的习题类型应用题为例,应用题的设置便是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这些贴近生活的习题认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且能够逐渐培养自身的数学思维及数学解题能力,实现在现实生活中利用数学逻辑及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可以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之中便对数学的实际应用作用产生思考,从而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及数学应用作用的深入理解。
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在掌握了一部分基础知识或基础概念之后可以快速、便捷地利用这部分知识完成相关的练习,但是学生本身对这部分知识并没有完全理解,只是依靠死记硬背,记住了其使用方法。这种现象导致学生缺乏必要的思考过程,无法真正理解数学原理,不利于学生日后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教师应该及时发现此类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这些基础概念及基础知识的原理,从而加深学生对这类知识的深入理解与记忆。
比如在教学“负数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已经掌握的加减法相关知识计算出负数相关问题的答案,但是并不见得真正对负数的概念有所理解,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材中温度以及海拔的举例方式,再进行深入发掘,使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负数的概念及含义。
受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使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的现象,这种方法严重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这也使得部分学生在解答数学习题时,只能依靠教师所教授过的解题方法及解题思路进行思考,无法做到自主创新,开拓新的解题思路。而批判性思维的引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这一问题。在学生逐渐建立批判性思维后,如果出现难以解答的数学习题,学生将会对自身的思路及方法进行剖析与思考,找出目前解题思路不能成功的原因,再对新的方法与思路进行探索。总的来说,批判性思维的养成可以打破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下的思想禁锢,学生可以通过反思已有的思维模式,得出新的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
在培养核心素养的大环境之下,数学学科的教学也迎来了较为生动活泼的变革,教师逐渐开始将教学实践活动融入课堂之中,改变传统数学课堂枯燥乏味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充满趣味性的各类教学活动之中不断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以“圆柱与圆锥”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前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进行课堂学习之前,找到生活中存在的圆柱或圆锥,并将其带入课堂或者通过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还可以要求学生在进行学习之前,对圆、面积的相关知识进行复习,使学生能够更快地接受新内容,降低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学难度。在进行课堂讲解时,教师要注意多对学生进行思考引导性提问,使学生逐渐养成批判性思维。例如,教师可以在进行圆柱面积相关知识的讲解时,使用纸张作为教具,对学生进行引导性提问:“纸张的长方形与圆柱是什么关系?长方形为什么可以组成圆柱的一部分?”让学生进行质疑与思考,从而加深学生对圆柱面积相关知识的认知,并在此过程中逐渐建立学生的探究心理以及批判性思维。
数学作为一门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教师应当适当利用数学的这一特性,设计一些教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之中逐渐提升对数学相关知识的应用能力。例如,在进行几何方面相关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相关实践活动,使学生自己动手构建几何图形,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加深对几何图形的相关认知,从而加深对几何的深入理解。实际操作中可以以纸张作为最主要的活动道具,教师引导学生将纸张通过裁剪、折叠等不同的加工形式,加工为不同的几何图形,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几何图形的特征,掌握不同几何图形的区别。在此过程之中,教师也要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作为教学任务,融入实践活动之中,例如在折纸环节为学生布置探究性思考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动手解决实践问题。通过在实践活动中引入批判性思维的方式,学生认识到数学是一门贴近生活的学科,能在实践活动中通过批判性思维逐渐提升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综合实践能力。
评价体系的改革也是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的一大改革方向。一个公平合理的评价机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及缺点,从而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分别进行思考,分别分析它们的形成原因、保持或改善策略、影响等,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核心素养。
但是目前大部分学校和教师的评价机制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改良。最主要的便是改变传统的只以学生学习成绩作为评价标准的单一评价体系,将其转变为对学生学习成绩、学习态度、人际关系、性格特点、运动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量,并对学生给予正面鼓励,激励他们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合理地利用评价机制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以客观辩证的思想态度接受自身评价,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都要以批判性思维进行思考,从而不断提升自我。
总而言之,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独立探究能力,也能使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不断得到增强。在数学课堂之中引导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中通过分析基础知识、强化思维引导、设计实践活动、提升课堂参与度、改良评价体系等多种措施及策略进行长久努力。希望相关教育工作者能够及时认识到批判性思维对于小学数学的积极作用,并将其引入实际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